漫谈“佛画”与“佛曲”
漫谈“佛画”与“佛曲”
<<白依>>
1、供奉与欣赏
佛画的目的无非有三;一是备佛教徒供养敬奉之用;二是备寺院殿堂庄严之用;三是供人欣赏的画家写意之作。由于佛画的目的不同,佛画的内容也各不同。
佛教徒供奉用的佛画,一是尊像画,就是一尊或多尊佛菩萨像、庄严妙好,或坐或立。二是经变画,根据佛经所叙的佛国庄严,绘画成图,如极乐净土变,药师佛净土变、灵山净土变等。三是曼陀罗画,是密宗修法所供养的佛画,画一佛或一菩萨为中心,周围层层环绕着菩萨、天神等。
殿堂庄严用的佛画,可以是佛、菩萨、、天龙、鬼神的形象画,也可以是佛传图,即根据佛传所记释迦牟尼一生教化的故事;也可以是本生图画,根据佛经中所说释迦牟尼过去一生中所修的种种菩萨的故事。如舍身喂虎、舍身救鸽等故事,也可以是经变图,即根据佛经中所叙故事,绘成形象、如维摩经变、地狱变等。
画家写意以供人欣赏的佛画,便是画在手卷、册页、屏风等处各种题材的佛画,不拘于佛教形式,不拘于佛教的法则。可以由画家任意呈现技巧,以供人欣赏。
晋时顾恺之在瓦官寺壁画维摩像,时人捐钱十万争取一观。旧时画法多是平面而无阴阳明暗之分,僧繇创没骨皴法,不克以笔黑研,而以色渲染。开元中吴道子集诸家之大成,为古代佛画第一人。五代以前绘画佛教图画,都能庄严妙好,从形容仪范中体现佛菩萨清净端严、慈悲静穆的道法品质。宋代以后文人画兴,于是佛教画分两派,其一继承隋唐规矩、不失尺度、如宋李公麟、明仇英……其二不拘绳墨,以古朴奇谲为高,如宋梁楷、明陈洪绶、清金农、罗聘。
2、丰富的佛画
佛画的种类,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图和像两大类。像的内容表现每一像的仪容形貌,别无其他意义。所谓图、指画中的体现的一个故事。例如“十八罗汉像”是一幅画中或多幅画中画十八罗汉,但只是绘出每位罗汉的仪容形貌、或降龙、或伏虎、各各罗汉不相联系。至于“十八罗汉过海图”便是在一幅画绘出十八罗汉共同渡越沧海的不同动作。
佛象画可以分七类:一、佛类;二、菩萨类;三、明王类;四、罗汉类;五、天龙八部类;六、高僧类;七、曼陀罗类。佛图也可以有六类,一、佛传类;二、本生类;三、经变类;四、故事类;五、山寺类;六、杂类;此外还有“水陆画”一种,是由缘和图混合组成的佛画集。
因为佛教认为人人可以成佛,一个世界中同时只能有一佛教化,所以一世界为一佛土。然而佛教也认为时间是无始终的、空间是无边际的、世界既是无边、十方佛也是无数、一佛教化终尽,又有他佛继而教化,于是三世的佛也是无数的;在这十方三世无数佛之中。宗教家、画家只是选择佛经中所常道的佛而绘画出来,以供瞻观礼拜之用。正规菩萨像的画法也与佛像一样,要注意相好、服饰、手印、量度。明王像是佛、菩萨的忿怒像,根据密宗的理论,佛和菩萨都有两种身,一是正法轮身,即佛、菩萨由所佛的行愿所得真实报身;二是教令轮身,即是佛、菩萨由于大悲而示现威猛明王之相。明是光明,密宗以智慧的光明摧破一切烦恼业障,所以称明王。罗汉像大约有三类。一是众罗汉组合像。二是由十大弟子或十六罗汉中选绘单一罗汉像,三是画家任意写作。天龙八部像即是鬼神像。天龙八部指天、龙、夜叉、乾闼婆(天乐神)、阿修罗(神)、迦楼罗(金翅鸟神)、紧那罗(天歌神),摩?罗迦(蟒神)。高僧像是佛教历史的具体人物。
所谓佛传图是绘画释迦牟尼一生教化事迹的图,有多幅连环图形式连续表其一生的。本生图是绘画释迦在过去一生中为菩萨时教化众生的事迹。经变图是将佛经中所教的故事绘为图画。如根据《维摩经》所绘的“天女散花”便叫维摩经变图。故事图根据佛教历史中所载故事。绘画成图。山寺图是佛画中的山水画。以描写山寺的风景为题材。杂类图是画家不根据经论。只是一时遗兴之作。举行水陆法会时。要在殿堂上悬挂的种种宗教画,统称为水陆画。水陆画并无一定幅度,多则二百、少则三十多幅。其中分上堂和下堂两大部分。上堂有佛像、经典像、菩萨像、各宗祖师像……乃至水陆撰作诸大士像。下堂中有诸天像、山岳江海诸神像、种种鬼像、畜生像……可以说水陆画是集释道画之大成。每幅的绘法章法虽不一定。但每幅画的画法部有一定的规矩,而且保持唐宋遗法。
3、龟兹之声、南北曲调
佛曲是佛教徒举行宗教仪式时所歌咏的曲调。摹仿印度曲调,用汉语来歌唱。宋时有僧饶善《三本起》及《须大孥》。每清响一举,道俗倾心。《乐府诗集》卷七十八杂曲歌辞有齐王融《法寿乐歌》十二首:一、歌本处;二、歌灵瑞;三、歌下生;四、歌田游;五、歌在宫;六、歌出家;七、歌得道;八、歌宝树;九、歌贤众;十、歌学徒;十一、歌供具;十二、歌福应。每首均五言八句,显然是歌颂释迦如来一生事迹。
到了隋代,由于西域交通的开展。西域方面的佛教音乐传入中国。《隋书.音乐志》中记西凉音乐说,“吕光、沮渠蒙逊等据有凉州、变龟兹声为之,虽为秦汉使。魏太武既平河西。得之,谓西凉乐;至魏周之际。遂谓之国伎。”又说,“胡戎歌非汉魏遗曲。故其乐器声调悉与书史不同。”所载歌曲中有“于阗佛曲”。《唐会要》记载;“吕光破龟兹得其声”。于是大乐署改诸乐名,龟兹佛曲改为“金华洞真”。当代乐府曲调有“普光佛曲”“弥勒佛曲”“龟兹佛曲”“妙花佛曲”……等二十六曲。大多是五言或七言。问有三、四、三言句。有的还注有“平”“侧”字样。“平”是平声调,侧”是仄声调,并有押韵。敦煌经卷所载唐代佛曲有《悉昙颂》《五更转》《十二时》等调,内容多半是赞叹大乘教理、赞叹禅宗修行、赞叹南宗顿门等。
宋代流传下来的也多是七言句的歌辞。有平吟。有侧吟。如《观音偈》《菩萨偈》,只是中间加了“临江仙”的曲调。自从元代南北曲调盛行,佛教的歌赞多采用之。如《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五十卷,就是采用南北曲的各种曲调填写的。其中前半部是散曲,后半部是套曲。散曲中有“普天乐”“锦上花”“凤鸾吟”“尧民歌”“醉太平”“喜江南”“梅花酒”“寄生草”“叨叨令”“驻马听”“沉醉东风”“步步娇”“早香词”……等三十曲。
现在一般佛教音乐中的南北曲调,近二百曲。通常用的是六句赞,它的曲调是“华严会”。此外香赞多种。如“挂金锁”(戒定真香)“花里串豆”(必然五分),“豆叶黄”(戒定慧解脱香),“一绽金”(香供养)等。十供养赞有三种调;一“望江南”(香借养),二“柳含烟”(虚诚献香花),三“金学经”(戒香定香与慧香)。三宝赞和十地赞的曲调是“柳含烟”,西方赞是“金砖落井“、开经偈的曲调是“破荷叶”。至今仍有峨眉、五台、西安、福州等地,保存自元明流传下来的佛曲,这些佛曲是采用唐宋的燕乐风格和元代曲调而编成的。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