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其它>>正文内容

方便的修行法门?擦擦艺术的源流与艺术特征(一)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03日
来源:不详   作者:桑吉扎西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方便的修行法门?擦擦艺术的源流与艺术特征(一)

  “擦擦”是藏传佛教雕塑艺术中的一个种类,藏语意为“脱模泥塑”,即指用模具制成的各种小型泥佛像、佛塔等宗教艺术品。从创作手法上看,擦擦一般可分为高浮雕、浅浮雕、圆雕三种主要类型;从内容和人物造型上,可分为佛塔、佛像、菩萨像、护法神像、本尊、高僧和祖师像等。作为一种方便的供佛和修行方式,擦擦多流传于藏区寺院和民间百姓之中,主要供奉在玛尼石、经幡、佛塔、圣山洞窟、神湖边以及山口和转经路上。“擦擦”作为一种方便的修行法门,在广大百姓之中受到了普遍的欢迎。诚如佛经《妙法莲华经》所言:

  若人为佛故,建立诸形象,

  刻雕成众相,皆已成佛道。

  或以七宝成,鍮石赤白铜,

  白镴及铅锡,铁木及与泥,

  或以胶漆布,严饰作佛像,

  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擦擦”作为一种小型的佛教艺术形式,也是伴随着佛教在吐蕃的传播而兴起的。若从公元7世纪的吐蕃时期算起,这种艺术形式在藏传佛教艺术史上至少也有了近千年的历史。在中国佛教雕塑史上,恐怕只有藏传佛教至今还保留了这种体积小、造型精美、内容丰富的佛教艺术种类。换句话说“擦擦”构成了一个微缩的佛教艺术世界。

  一“擦擦”的起源和传播

  关于“擦擦”的起源和历史,由于缺乏详实的文字记载和考古发现,显得模糊不清。一般以为,这种佛教艺术形式产生于古代印度。意大利著名藏学家杜齐在《西藏考古》一书中认为:

  “擦擦”起源于印度古代及中世纪中部和北部方言中的一个词汇,与塔有密切关系。”

  由此看藏语的“擦擦”(tsha-tsha)一词是由梵语(sa—chaya)转借而来的。在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语中,“擦擦”读sacchaya或sacchaha,意思是“真相”或“复制”。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我们可以判定“擦擦”是伴随着佛教在吐蕃的传播才逐渐兴起的。

  正如杜齐教授所说“擦擦”的起源与佛塔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佛教艺术史上最早出现的艺术种类是佛塔,因而从词源学上分析,“擦擦”很有可能直接起于佛塔造型,在其后的演变中才扩大到佛、菩萨像等其他内容。但也有可能“擦擦”从一开始就有佛、菩萨的造像内容。相比而言,笔者较倾向于前一种看法。

  从大乘佛教的发展来看,在佛像艺术产生之前佛教徒们敬拜的对象,一般是作为象征佛陀法身的佛塔、菩提树及佛陀的足印。据传佛陀释迦牟尼圆寂约500年之后,阿育王(约前273-前232)时代,为了供奉佛陀法身舍利和传播佛教,阿育王取出原先八座“窣堵婆”(梵文称“Stupa”,即佛塔的意思)保存的佛陀舍利,又敕建了84000座窣堵婆佛塔分别供养,于是窣堵婆作为早期佛教建筑艺术开始向印度的境外迅速发展。

  “擦擦”作为供养佛菩萨的方便艺术形式,恐怕也产生于这一时期。虽然没有更多的考古史料证明“擦擦”确实产生于此时,但我们推测在佛像艺术产生之前,作为佛法象征形式的“佛塔”艺术已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发展与演变,直到犍陀罗造像艺术的开始,才大大改变了佛教艺术的发展方向。此后佛、菩萨、弟子及大乘佛教的大成就者等,逐渐成了佛教艺术创作中最常见、最基本的人物和题材。

  从现有的一些零星史料分析,“擦擦”最早的宗教功能是作为供养在大型佛塔和大佛像腹内装藏使用的小型佛塔,它被佛教徒们看成是具有功德善业和加持力的圣物,同时也被视为礼敬佛陀最方便、最廉价和最普及的一种善业法门。

  我们之所以说“擦擦”是一种方便的修行法门,就在于用泥土和简单的模具制造佛像和佛塔,首先是不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财。像金、银、铜制佛像那样制作成本很高,一般的老百姓很难承担起如此的供养。因而从广大百姓的角度讲,他们更热衷于用泥土和天然的石头雕塑佛像,表达他们素朴虔诚的宗教信仰。这也就是为什么“擦擦”在古代的印度和藏族地区主要流行于民间的主要原因所在。

  对此,我国唐代著名高僧义净法师(635—713)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曾记载说:“归东印度,到三摩坦吒国,国王名曷罗社跋乇……每日造拓(脱)模泥像十万躯。”并说:“西方法俗,莫为以此为业。”

  这里所说的造脱模泥像,也就是“擦擦”,属于佛教中造像功德的一种,制作和供养佛像、佛塔可荐福禳灾。可见当时的印度十分流行此类小型佛教造像艺术。就目前的考古史料看,“擦擦”最早兴于古印度的恒河平原、阿富汗和克什米尔境内。据德国学者达德在《阿富汗加慈尼发现的印文泥“擦擦”和袖珍小塔》一文认为:印度恒河平原是这类物品“擦擦”的主要集散中心。杜齐教授在《西藏考占》介绍说:意大利考古队在阿富汗和克什米尔都发现了一些“擦擦”。而且“擦擦”从古印度一一巴基斯坦半岛的东部一直遍及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缅甸和泰国地区。

  尽管国外学者大都公认“擦擦”起源于古代印度,但就它产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仍有争论。不过在“擦擦”的授放仪式和供养习俗等方面,他们的观点大致相同。一般认为,修造一座塔就是修造佛本身,佛身与佛陀的教义在这里相互一致。为了使佛塔达到圆满如法的境地,按照佛教仪轨必须在塔基或塔腹中装藏刻有经文和咒语的陶制“擦擦”,只有这样才符合佛教礼拜的仪规和要求。从,“擦擦”在古印度佛教民俗的功能分析,它主要用于佛塔的装藏。通常“擦擦”被存放在不同形制的佛塔肚子里,或被置于基座的顶部。由于瓶状塔肚,或基座本身都有一个小门,因此人们有时也可以看到或摸到里面的供放的“擦擦”。

  按照杜齐的说法:“在塔内存放‘擦擦’的习俗起源于印度的石板塔肚存放圣物的风俗习惯,这样做可以起到保护和隐匿的作用。”而且不同塔形装藏供奉的“擦擦”要与佛塔的性质相一致,例如有的“擦擦”作为法身藏物的经文大多取自经典的陀罗尼咒文。杜齐教授收藏的早期印度和吐蕃时的“擦擦”,几乎无一例外地刻有《般若婆罗密多经》的经文,或印度西北部及恒河流域铭文中所写的持咒。从这一点看,“擦擦”作为藏传佛教艺术类型,从一开始就继承了占代印度的艺术传统,甚至可以说“擦擦”不过是从印度早期的艺术形式衍生和照搬过来的舶来品。

  作为外来的佛教艺术形式之一,“擦擦”是何时传入吐蕃的?目前并没有确切的定论。但大体上可以认为是在吐蕃时期,即公元7—10世纪之间。西方著名藏学家斯内尔格罗夫和黎吉生则认为,“擦擦”与佛塔传入西藏的时间可追溯到7世纪。遗憾的是西藏至今没有发现相当于吐蕃时期的“擦擦”作品。对于“擦擦”传入藏地的时间,杜齐认为少数部分在9世纪之前就传入了藏地,但大部分“擦擦”的制作和传入的时间是在10世纪以后。这个结论是杜齐教授将自己收藏的主要来自西藏西部和后藏的“擦擦”,在与印度、克什米尔等地的“擦擦”作了比较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杜齐认为藏两发现的“擦擦”在制作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传自印度的早期印制模具,因而西藏模压出来的最古老的“擦擦”带有印度模印文字。如一份公元9—10世纪印度“擦擦”的祈愿文 “yedharma……hasrama mah”的大部分都模糊不清,有的已被转拼成藏文字母。有时在西藏的“擦擦”上会发现拼写错误,这表明它们出自不大精通梵文的初学者之手。这一情形或许正好说明,“擦擦”在9世纪以前就传入到了藏地,只是在其制作模仿等工艺方面做的不够精美,流传的不够普遍罢了。

  从可资利用的考古学材料看,大乘佛教流行于西印度与中亚各国时期,正是佛教造像艺术兴盛繁荣的阶段。而“擦擦”的制作和使用恰好是大乘佛教造像善业的一个共同特征。目前在亚洲大部分地区发现“擦擦”的造像时间,也基本上是在公元7—11世纪之间。例如,唐朝时的长安寺庙中就很流行泥制的小型佛像“擦擦”,近些年西安就出土了不少造型不一、题材不同的泥制佛像。另外敦煌晚唐时的卷子中有数篇《印沙佛文》,其中记载了制作模制泥佛像的盛况。由此可推想吐蕃统治敦煌及西域近百年之久,期间曾不遗余力地发展佛教事业,作为最方便廉价的善业功德“擦擦”自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当然我们也应看到,“擦擦”作为一种外来的佛教艺术形式,则需要一个接受与创新的过程。

  由于吐蕃王朝对外文化交流的开明政策,促使了越来越多的佛教朝圣者长途跋涉到印度求法问经,巡礼胜迹。与此同时,也由于伊斯兰教的大举入侵,迫使大批高僧人德和佛教徒从印度、克什米尔和新疆于阗等地纷纷逃亡到西藏传播佛法。由此,极大地促进了吐蕃地区佛教事业的发展和藏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擦擦”艺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西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诚如杜齐所形容那样:

  西藏的社区必然需要大量制作“擦擦”的模具,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由于我在一些塔中曾发现了各种类型的“擦擦”实物,其中一两个肯定是印度的,因此我们可以假定,朝圣者在印度寺院里购买了一些“擦擦”,虔诚的主人将它们带入西藏,并存放在朝圣的寺庙和村落附近的塔里。无论怎样,这些“擦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仅是由于这种依然存在的习俗由此开始,而且它们也给西藏人传入了图像学的各种形式,及混杂着其他影响的各种艺术灵感之模式,由此产生了颇具特色的西藏艺术效果。

  (中国佛教文化信息中心提供 文/桑吉扎西)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