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默.灵默.心镜——宁波七塔寺祖师刍议
虚默.灵默.心镜
——宁波七塔寺祖师刍议
◎黄夏年
内容提要:七塔寺的历史上,心镜祖师是第一个开山者。心镜祖师的师父“五泄虚默”祖师,仅出现在《七塔寺志》上,僧传与灯录无载,但有“灵默”一师。本文通过对灯录和僧传的记载,作过一些史料的分析之后,以为对心镜的师父虚默,很有可能他就是僧传与灯录中记载的“五泄灵默”。
关键词:七塔寺、五泄虚默、心镜禅师
作者黄夏年,一九五四年生,哲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编审,《世界宗教文化》主编。
浙江宁波七塔寺,原为江西分宁令四明任景求私宅,唐大中十二年(858)任景求舍宅为寺,心镜祖师居之,初名东津禅院,奉敕改名为栖心寺。之后“历年既久,兴废叠更”,到了宋代大中祥符元年,赐额崇寿寺。明洪武十九年,成为普陀山前寺,名宝陀寺,是为观音道场也。到了永乐年间,改称今名。清咸丰同治年间,寺再度倾圯,到了光绪年间,得以重兴。“文革”期间,“佛像毁坏,法物荡然”,十一届三中会全以后,“重告修复。崇栖榤阁,焕然一新。”这座至今巳经有了一千多年历史的寺院,中经几颓几兴,最终还是保存下来,在当代中国焕发出青春。
一
中国佛教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外来的佛教与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相互结合,佛教始终在不断地调整自己,尽可能与社会相适应,所以最终成为中国人的佛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份之一。
《唐高僧传》里曾经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益州(今四川成都)释慧恭法师与慧远法师已经三十余年没有见面了。有一次他们终于相见了,大家非常高兴,同宿一室,彻夜畅谈。慧远谈话像泉涌一样泄出,可是慧恭对此竟毫无反映。慧远不解,问慧恭:“离别多时,今得相见,我们正为此高兴庆祝,你怎么没有甚么说得呢?你若获得觉悟而无可说,也就不能得到无所得的境界了?”慧恭回答“我这个人为性暗劣,对甚么都无所解。”慧远说:“大的方面无所解,你还能不读诵一部经?”慧恭答:“我唯一诵得的就是《观世音经》一卷。”慧远一听,面露怒容说:“《观世音经》连小儿童子皆能诵之,何必劳驾你这样的大人物呢。你还在童子出家时,就与我立誓望证道果。怎么三十年来就只诵了这一部如手指大的小经呢?你不是暗钝的人,一定是懒惰所为。我非常失望,只能与你断交。你早点离开吧,不要再给我增加烦恼啦。”慧恭说:“经卷虽小,也是佛口中所说,遵敬者能得无量福,轻慢者将得无量罪。愿你暂时息嗔心,我为你再诵一遍《观世音经》后,就与你告别。”慧远大笑说:“《观世音经》不就是《法华经。普门品》吗,我已讲过数百遍了,还需要你再来扰我的耳朵吗?”慧恭说:“佛书之外的书曾经说过:‘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如果你不专心听佛语,岂不是以人来弃法吗。”于是慧恭在庭前结坛,安高座,绕坛数匝,顶礼升高座,发声唱经题,这时异香遍满房宇,花卉满园。慧远听后感动得泪下交连,连忙认错,请慧恭原谅自己的无知。这则故事说明了甚么?说明佛教传世,寺院、佛经、佛像虽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有人,佛教之所以能够与中国社会结合,其中中国僧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佛教传世的颠扑不破的真理。这个道理早为中国人所知,南朝刘宋太宗为湘东王时,礼接智猛为僧官。太宗的理由是:“夫人能弘道,道籍人弘。今得法师非直道益苍生,亦有光于世望。”此事出自梁《高僧传》。
七塔寺的历史,无疑是一部中国佛教史的缩影。《七塔寺志》记载了它的曲曲折折的命运。在七塔史的历史上,有过不少的著名人物,他们大到对中国佛教,小到浙江的佛教,乃至四明地区的佛教贡献了自己的一生。从寺志可以看到,七塔寺的历史至少有过三次重大转折的时期。心镜祖师是第一个开山者。他在兵燹之际,临危不惧,用定力退兵,保全了寺院。慈运法师是中兴者,光绪年间,原本巳经倾圯的寺院,在他的手里重新恢复,“千载唐刹,实赖重光”。月西法师是再次重光者,他忍辱负重,废寝忘食,让“七塔香火,兴盛如昔”。三位祖师的功德昭显,各有侧重。心镜祖师开山,功莫大焉。慈运法师中兴祖庭,继往开来。月西法师再现前景,开拓未来。
二
在七塔寺史上,心镜祖师所处的时代——唐代佛教,这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但是经过唐武宗会昌(843)灭佛,中国佛教受到了重挫。之后宣宗继位,佛教得以恢复,再次走上了又一个新的时期,虽然这时的佛教已经不能与以往的鼎盛时期的佛教相比,然而佛教的影响仍然巨大,特别是这时马祖道一的洪州禅开始传入浙江地区,洪州禅师遍布了浙江境内。据陈荣福先生的《浙江佛教史》统计,这一时期在浙江直接得到马祖亲灸的弟子有十人,他们是:杭州盐字海昌院齐安国师及其弟子径山鉴宗禅师,明州(今浙江宁波)大梅山法常禅师及其弟子杭州天龙和尚,婺州(今浙江金华)五泄山灵默禅师及其弟子婺州苏溪和尚,越州(今浙江绍兴)大珠慧海禅师,兴善惟宽禅师,鹅湖(今江西上饶西部)大义禅师,温州佛(山+奥)和尚,杭州大慈山寰中禅师,天台普岸禅师,衢州(今浙江衢县)子湖利纵禅师,台州浮江和尚,婺州木陈从朗禅师,杭州多福和尚,睦州龙兴寺陈尊宿,杭州千顷山楚南禅师,杭州罗汉院宗彻禅师,明州雪窦常通禅师,台州胜光和尚,金华俱胝和尚。(191-203页)。
《七塔寺志》载:“(心镜)复诣五泄,参虚默契旨,默乃马祖道一之嗣也。”因此从法系上讲,心镜法师是属于马祖道一之门下的子孙。
心镜祖师的师父“虚默”祖师,仅出现在《七塔寺志》上,僧传与灯录无载,但有“灵默”一师。这个灵默祖师就是马祖在浙江的十个弟子之一,即五泄山灵默。
《宋高僧传.灵默传》(卷十)载:“释灵默。俗姓宣,毗陵人也。本成立之岁,悦学忘疲,约以射策登第,以荣亲里。承豫章马大师聚众敷演。造禅关,马师振容而示相,默密契玄机,便求披剃,若熟廱之待刺耳。受具之后,苦练行门,确乎不拔。贞元初,入天台山中。有随智者兰若一十二所。悬记之曰:“此地岩妙,非杂器所栖,若能居此,与吾无异。”默因住白砂道场,经于二载。猛虎来驯,近林产子,意有所依。又住东道场,地僻人稀,山神一夜震雷暴雨,悬崖委坠。投明,大树倒欹,庵侧树枝交络,茅苫略无少损。遐迩闻旃,皆来观叹。后游东白山,俄然中毒,而不求医,闭关宴坐。未几,毒化流汗而滴,乃复常矣。行次浦阳,盛化。有阳灵戍将李望请默居五泄焉。元和初亢阳,田峻惶惶。默沿涧见青蛇天矫,瞪目如视行人,不动。咄之曰:“百姓溪竭苗死。汝胡不施雨救民邪。”至夜果大雨,合境云足,民荷其赐。属平昌孟简中丞廉问浙东废管内兰若,学徒散逸,时暨阳令李胄状举灵山,许重造院。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澡沐焚香,端坐绳床。嘱累时众,溘然而绝。寿龄七十二。法腊四十一。高僧志闲,道行峭拔,文辞婉丽,亦江左之英达,为默行录焉。
《宋高僧传》载灵默禅随师马祖道一“密契玄机”,具体禅法不甚清楚,只知道他与马祖斗机禅关,马祖“振容而示相”,灵默“密契玄机”。这也是马祖接人的一种家风,启发来人自心自佛。但是僧传里记述了他“苦练行门,确乎不拔”的一些事情,显示的是一些不拔的灵异现象。这似乎又是他的传中的重点。
不过,在灯录里提到了“灵默”的名字和他的汪传。《祖堂集.五泄和尚》里叙述的与《宋高僧传》不一样,主要谈的是他所禀承的禅法之特点。全文如下。
五泄和尚嗣马祖,在越州。师讳灵默,姓宣,常州人也。
师未出家时,入京选官,去到洪州开元寺礼拜大师。大师问:“秀才甚么处去?”云:“入京选官去。”大师云:“秀才太远在。”对云:“和尚此间还有选场也无?”大师云:“目前嫌甚么?”秀才云:“还许选官也无?”大师云:“非但秀才,佛亦不著。”因此欲得投大师出家。大师云:“与你剃头即得,若是大事因缘即不得。”从此摄受,后具戒。
有一日,大师领大众出西墙下游行次,忽然野鸭子飞过去,大师问:“身边甚么物?”政上座云:“野鸭子。”大师云:“甚么处去?”对云:“飞过去。”大师把政上座耳拽,上座作忍痛声。大师云:“犹在这里,何曾飞过?”政上座豁然大悟。因此师无好气,便向大师说:“某甲抛却这个业次,投大师出家,今日并无个动情,适来政上座有如是次第,乞大师慈悲指示。”大师云:“若是出家,师则老僧;若是发明,师则别人。是你驴年在我这里也不得。”师云:“若与么,则乞和尚批示个宗师。”大师云:“此去七百里有一禅师,呼为南岳石头,汝若到彼中,必有来由。”
师便辞到石头,云:“若一言相契则住,若不相契则发去。”著鞋履,执坐具,上法堂,礼拜一切了,侍立。石头云:“甚么处来?”师不在意,对云:“江西来。”石头云:“受业甚么处?”师不只对,便拂袖而出。才过门时,石头便咄。师一脚在外,一脚在内,转头看。石头侧掌云:“从生至死,只这个汉。更转头恼作甚么?”师豁然大悟。在和尚面前给侍数载,呼为五泄和尚。
后有人举洞山。洞山云:“登时若不是五泄,大难得承当。虽然如此,犹涉途在。”自后长庆云:“险。”净修禅师拈问僧:“只如长庆与么道,意作么生?”僧无对。自代云:“怨他认处错。”有人拈问漳南:“古人道:从生至死,只这个汉是。和尚如何?”漳南云:“地狱渣滓,只有人作了也。”僧云:“深领和尚尊旨,古人因甚么与道?”漳南云:“只为这般汉。”僧云:“与么则忘前失后。”漳南云:“头上不秃,肚里无毒。”僧云:“贪看天上月,忘却室中灯。”漳南便失声。
僧问:“何物大于天地?”师云:“无人识得伊。”僧云:“还可雕琢也无?”师云:“你试下手看。”
越州观察使差人问师:“依禅住持,依律住持?”师以偈答曰:“寂寞不持律,滔滔不坐禅。酽茶三两碗,意在锄头边。”观察使差人送百柄锄头,师才见送来,把棒趁出,却云:“我有一柄锄头,平生用不尽。谁要你送来?”专使却来,具说前事,观察使遥申礼拜。
问:“此个门中始终事如何?”师云:“你道目前成来多少时?”僧云:“不会。”师云:“我此间无你适来问底。”僧云:“岂无和尚接人处?”师云:“待你求则接。”僧云:“请和尚接。”师云:“你欠少甚么?”
师元和十三年化缘周毕,澡浴焚香,端坐绳床。大集僧众,殷勤叮嘱,嘱累,开喻门徒云:“妙色真常,本无生灭。法身圆寂,宁有去来?千圣同源,万灵一辄。吾今示灭,不假兴衰。无强劳形,须存正念。傥遵此命,真报我恩。若固违言,非吾弟子。”
有人问:“甚么处去?”师云:“无处去。”僧云:“某甲何以不见?”师云:“非眼所睹。”洞山闻举,云:“作家。”师正坐,叠掌收光,一刹那间,便归圆寂。享龄七十二,僧腊三十一。沙门志闲撰碑文矣。
依《祖堂集》的内容,可以看出,灵默基本上是持马祖的家法,即贵在领悟,不在经文。学佛得法,贵在即心顿悟契入,因为“妙色真常,本无生灭。法身圆寂,宁有去来?千圣同源,万灵一辄。”有僧人向灵默求法,灵活默以“你欠少甚么?”一句就驳回,是说所谓的法在你自己,何必还向外索求呢?马祖的即心即佛的家风全盘被灵默法师接受,大机大用,活用现前。
《景德传灯录.五泄灵默》(卷七)主要集录的《祖堂集》的内容,原文不长,录之如下;
婺州五泄山灵默禅师者。毗陵人也。姓宣氏。初谒豫章马大师。马接之因披剃受具。后初参石头。时装腰便上方丈见石头坐次便问。一言相契即住,不然便发。石头据坐师便发去。石头随后逐至门外。召云:“阇梨阇梨。”师回首。石头云:“从生至老只是这个。又回头转脑作甚么。”师于言下忽然有省。便踏折拄杖。一住二十年为侍者。(洞山云:“当时若不是五泄先师。大难承当。然虽如此,犹涉在途。”长庆云:“险。”玄觉云:“那个是涉在途处。”有僧云:“为伊三寸途中荐得。所以在途。”玄觉云:“为复荐得自己。为复荐得三寸。若是自己为甚么成三寸。若是三寸,为甚么悟去。且道,洞山意旨作么生。莫乱说,子细好。”)《五灯会元.五泄灵默》(卷三)与《景德传灯灵》内容基本相同,但是字数略少一些。录之如下:
婺州五泄山灵默禅师,毗陵人也。姓宣氏。初谒马祖,遂得披剃受具。后远谒石头,便问:“一言相契即住,不契即去。”石头据坐,师便行,头随后召“从生至死,只是这个。回头转脑作么?”师言下大悟,乃拗折拄杖而栖止焉。(洞山云:“堂时若不是五泄先师,大难承当。然虽如此,犹涉在途。”长庆云:“险。”玄觉云:“那个是涉在途处。”有僧云:“为伊三寸途中荐得,所以在途。”玄觉云:“为复荐得自己,为复荐得三寸?若是自己,为甚么成三寸?若是三寸,为甚么悟去,且道洞山意作么生?莫乱说,子细好。”)
此外,《景德传灯录》卷七谈道“婺州五泄山灵默禅师。”卷十说“婺州五泄山灵默禅师法嗣四人一人见录。”“前五泄山灵默禅师法嗣。”在《洞山悟本录》则云:
(悟本)师幼岁,从师因念《般若心经》,至无眼耳鼻舌身意处,忽以手扪面,问师曰:“某甲有眼耳鼻舌等,何故经言无。”其师骇然异之,曰:“吾非汝师。”即旨往五泄山礼灵默禅师。
以上是僧传与灯录里所有关于灵默祖师的文字。但是仅由上面的记载来看,“虚默”是不是“灵默”还不能肯定,但是至少在马祖门下有一个以“默”为名的弟子,这与《七塔寺志》所说的“默乃马祖道一之嗣也”是相吻合的。但是,僧传描写的“马师振容而示相。默密契玄机。”与寺志所说的心镜祖师“参虚默契旨”,这些描述看来也是非常接近的。由于寺志对心镜祖师的禅法特点说得不多,加之没有其它的材料补充,故我们没有办法进行深入的比较。
我们还可以从《宋高僧传》记载的另一方面并结合寺志的内容比较两人之间的特点。僧传说灵默禅师有灵异,以法术取胜。如他“住白砂道场,经于二载。猛虎来驯,近林产子,意有所依。又住东道场,地僻人稀,山神一夜震雷暴雨。崖委坠。投明,大树倒欹,庵侧树枝交络,茅苫略无少损,遐迩闻旃,皆来观叹。后游东白山,俄然中毒,而不求医。闭关宴坐。未几,毒化流汗而滴,乃复常矣。”“沿涧见青蛇天矫,瞪目如视行人,不动。咄之曰:“百姓溪竭苗死。汝胡不施雨救民邪、至夜果大雨,合境云足,民荷其赐。”等等。寺志心镜祖师的传中有“师深入禅定,具大神通。相传师居天童日,尝以龙湫近清关桥,往来者众,易樱龙恐,乃咒龙入钵,移之太白峰顶,倾?成池,使龙居之。又以小白岭上,有蟒噬人,商旅为患。师乃为蟒说法,持咒施食,化岭石作馒头以饲,患遂绝。……”
通过以上两人的传记所载的灵异事情来看,灵默与心镜都有神异术,或大神通,他们所用的方法也非常相象,如灵默咄青蛇,心镜咒龙,为蟒说法等等,这至少说明五泄山一系的洪州禅含有术数的成份,灵默与心镜在法术上有著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寺志称心镜祖师为“马祖裔孙,五泄传人”,不仅在于师徒的传承,而且在法术的继承上也有共通之处。五泄的掌门人就是灵默,所以心镜祖师跟随的“虚默”禅师,很有可能就是“灵默”祖师。
此外,从佛教的义理来看,虚灵从来就有相通之处,两词可以放在一起并用,指的是一种空灵的境界。因为“虚”自为空,“灵”乃不昧。如《出三藏记集序》卷第八曰:“夫至人也,揽通群妙凝神玄冥,虚灵响应感通无方。”《净土生无生论》云:“融通空有莫尚乎中,虚灵不昧,此吾心自空者也。”“然则即虚灵而应物也,即应物而虚灵也。空即假中也,假即空中也,中即空假也,是称性而修也,绝待而照也。”《密庵和尚语录》曰:“干三连坤六段,若也不会,切忌地盈虚灵隐、《宏智禅师广录》卷第六云:“衲僧默游寂住,虚灵妙通。”卷第八又云:“一点虚灵入道环,明月光中窥自己。白云影外到家山,金转侧夜潮落。”《真心直说》云:“众生本性故,有时名为正眼。鉴诸有相故。有时号曰妙心,虚灵寂照故。虚灵寂照故,有时名曰主人翁。”《佛祖统纪》卷第四十一云:“于长安崇福寺译乌荼所进《华严经》。圆照鉴虚灵邃,澄观润文证义。”《释鉴稽古略续集(二)》曰:“询及儒释道三宗。必欲达之以妙己虚灵。”《镡津文集》卷第十七云:“堪笑浮云高,凌虚翳日星(凌虚或作扶摇)。宁作兰蕙幽,草中自芳馨。自足乃天分,未需尔虚灵。掩翳之所恶,胡为久亭亭。”可见虚灵一词同义,“虚”与“灵”两者可以互相换用,如果此说成立,那么“虚默”与“灵默”为一人又未尝不可耶?
总之,七塔寺的开山祖是心镜这是无疑的,心镜为“马祖裔孙,五泄传人”也是无疑的,七塔寺是禅宗的寺院,属于洪州宗也是无疑的,但是笔者以为对心镜的师父五泄虚默,在我们作过一些史料的分析之后,很有可能他就是僧传与灯录中记载的“五泄灵默”。■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