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如何处理入世与出世的关系?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29日
来源:不详   作者:常进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在佛教伦理思想中,是提倡出世与入世相结合。禅宗南派第六祖惠能禅师就曾提出出世和入世的关系,他认为,在入世和出世的关系上,应以中道方法处理,不离入世而出世,表现形式是出世的,内在的本质是入世的。

  “法之在世间,于世出世间,勿离世间上,外求入世间。”

  一个修行人如何从人道起修呢?就是应该遵循太虚大师的教导,为创立人间佛教、建设人间净土作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万丈高楼从地起,学佛是出世间大法,但其基点是如何做好人。如何做好一个人呢?人生世间人事关系千丝万缕,千变万化,应该善于处理好人世间三种关系:家庭关系、工作关系、社会关系。

  如何处理好周围的人事关系,全看自己的修养功夫,这是学佛成功与否的关键。

  入世修行,困难是很多的。自古以来,佛祖圣贤没有一个不是从逆境中走过来的 .目前许多信众不明白佛教真正宗旨,把信佛作为向佛菩萨索取的手段,一旦遇到挫折,反而怪佛菩萨不保佑他,一下子就退心了,这样的人怎能是真正的佛弟子呢?

  佛教已经明确地向我们说明了三世因果的道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

  因此,入世修行,就必须坚定信心,积德行善,逐渐迈向生命的圆满。有言道:“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修行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古德提出修行“十不求”念身不求无病,处世不求无难,究心不求无魔,谋事不求易成,交情不求益我,于人不求顺适,施德不求望报,见利不求沾分,被抑不求申明。在生活中,做到了这“十不求”,那就是真正的菩萨行者了。

  佛理是人生之理,学佛首先要学会做人,所以佛法在于;净心第一,利他至上。有道是,出世做人,入世做事,天下之至理也。

  如何做?要明白人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一辈子,世间的劳苦烦愁、恩恩怨怨、爱恨情仇、就算再不能化解,不能消受、不也是短短数十年,或者百把年的烟消云散了吧?

  把这一点看透了,抓住眼前的每一刻,以有限的时间,做些有益的事。

  佛门的为人之道,空吗?不空,实得很。

  入世做事,就要勤勤奋奋、实实在在、遵守法纪、不干坏事、只作好事。你尽可以希望获得什么,但要知道利义的是非之分;你可以追求自由,但不要扰乱别人危害社会;你可以事事为家庭为自己着想,但要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

  这佛门的做事之理,空吗?不空,精得很。

  一个足以表达心灵理念的词语,就是‘放下’!‘无欲则刚’不错的。但你会认为当今之世,人之为人完全没有一点欲求,太苛刻了。

  然而,聪明人的人生准则总该是放下,放下即自在!

  ——放下已经失去的。

  ——放下已经错过的。

  ——放下已经违逆的。

  ——放下幽怨和骂言。

  放下昨天、享受今天、创造明天。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