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早期造像特点
开凿时间为460—470年,由昙曜主持开凿,故称为昙曜五窟,即现编号的第16—20窟。
昙曜五窟特征十分明显,平面为马蹄形,穹窿顶,仿印度草庐形式,一门一窗,外壁满雕千佛,从北魏佛教源流特点来说,主要来源于凉州佛教。造像题材以三世佛(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为主要题材。根据主像在石窟中的布局,16—20窟可分为二组。一组是以19窟为中心的18、19、20窟, 19窟是一个中心窟,从它的布局和形制中可以看出,中间是一大像窟,两边各开一耳洞。中间是坐佛,耳洞各一倚坐佛,组成三世佛;另一组是16、17窟,17窟题材也是三世佛,不过是以交脚的未来佛弥勒作为主像,16窟主像是释迦。这两个窟主像总的布局在昙曜时期已经完成,但工程一直沿续到中期。昙曜五窟是为太祖以下五帝而设计开凿的,16窟主像释迦是现在佛,象征当时在位的文成帝,17窟主像是未来佛,应相当于还没有继位就死去的景穆帝,18、19、20应分别为太武帝、明元帝和道武帝而开凿。
佛像高大,面相丰圆,鼻高,眉眼细长,主像释迦牟尼蓄八字胡须,这是印度造像的特点。双肩齐挺,身体粗壮,所著服装有两种:一种是袒右肩,一种是通肩衣。比较有特点的是袒右肩式的服装,里边穿内衣,外披袈裟。内衣一般画方格纹,袈裟边缘雕连珠纹和折带纹。菩萨像,一般是圆脸,短身,头戴宝冠(三珠新月冠),宝缯内收,裸上身,胸佩项圈,短璎珞、蛇形饰。下著羊肠大裙,戴臂钏、手镯,这种菩萨装饰是当时印度贵族的装饰。
雕刻技法方面,衣纹雕刻比较浅,在凸起的衣纹上刻阴线。雕刻比较细腻、匀称、轻薄、贴体。总之,昙曜五窟有以下几个较为明显的特点:A、草庐式的窟形;B、大像后壁开隧道;C、以三世佛为主要的造像题材;D、肩宽体壮,深目高鼻,短粗身材,八字须,火焰纹的背光,佛光上雕飞天及浅、密、贴体的服装。这些特点都显示出一种挺秀、劲健、浑厚、朴实的作风,既不同于凉州,也不完全同于犍陀罗造像,形成一种新的造像风格。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