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传灯的性善恶论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传灯的性善恶论
  继四明知礼“中兴”天台之后,天台宗略分为三家。一者神照本如(住台州东掖山白莲寺),二者广智尚贤(住四明延庆寺),三者南屏梵臻(住杭州南屏兴教寺)。三家“教宗天台,行归净土”。其中以梵臻一系最为繁盛,元代湛堂性澄、玉岗蒙润、浮休允若、大用必才,明代百松真觉、无尽传灯等人,均为该系后裔。
  百松真觉(1537-1589),俗姓王,苏州昆山(今属江苏)人。出家后从苏州竹堂寺虚白禅师受具足戒,后至吴兴(今属江苏)依月亭法师修习天台止观。嘉靖四十三年(1564),入天台山,住高明寺二十六年,弘扬台净合一法门。著有《楞严百问书》、《法华披荆钺》、《净土梦谭记》等。嗣法弟子即为无尽传灯。
  明代佛教继承宋代佛教传统,再次肯定儒释结合的心性学说,反复宣传忠孝伦理观念。禅宗视心性学说为自家法宝,天台宗则把它看作祖传秘方。
  自智□提出“性具善恶”说后,该说始终是天台宗的重要教义。随着禅宗的形成和繁荣,具有自家特色的“明心见性”本体论心性说风靡于唐宋佛教界。天台学者便借禅宗心性说的东风,进一步宣传和完善“性具善恶”论。如孤山智圆曾直接提倡与儒家一致的“复性”思想;四明知礼则发挥智□“性具善恶”说中的性恶部分,把性恶说视为天台宗与其他各宗思想上的根本分歧。
  明代天台宗谈论性具善恶,其代表人物是传灯。传灯(1554-1628),号无尽,俗姓叶,衢州(今浙江衢县)人。少年从进贤映庵禅师出家,后随真觉法师习天台教理。万历十五年(1587)入天台山,住幽溪高明寺。后人誉他为“中兴天台”的人物。所著《性善恶论》着重阐发性恶法门,是对知礼等人有关思想的注释和发挥。
  理学在宋明时期占有统治地位,它的人性论的根本命题是“性即理”。朱熹曾宣称,“性即理”乃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传灯适应理学要求,对“性”下了同样的定义,他说:“性者理也。性之为理,本非善恶。”并通过天台宗“十界互具”实相论,大谈性善与性恶在“理”本体上的融通。他说:“性恶乃佛性异名,……虽言善恶,实不分而分,分而不分,故得性善性恶其理融通。是则九界性恶遍处即佛界性善遍处。”(《性善恶论》卷六)因为十界互具,九界之性恶即是佛界之性善,所以,一方面性即是理,本非善恶;另一方面性又同时具足善恶。
  根据性具善恶原理,传灯进而认为,善恶不能不说,但始终要落实在“修”上,即所谓“约修以论性”。他说:“盖台宗之言性也,则善恶具;言修也,而后善恶分。乃以本具佛界为性善,本具九界为性恶;修成佛界为修善,修成九界为修恶。”“或开修善,而究竟于性善;或开修恶,而究竟于性恶。”(《性善恶论》卷一)可见,他把修善修恶看得比性善性恶理更为重要。他指出,既然善恶通过修习来表现,所以儒家圣人孔子、子思也不明言善恶。在后来论述善恶的诸子中,他以为“惟扬子人性善恶混为近理”,因为“盖善恶之论,有性也修也。于性之未形,固不当以善恶论。若以修而观乎性,孰有无体之用,异性之修乎?是故约修以论性,修既有善恶矣,而性岂得无之?”(《性善恶论》卷一)逆推过来,倒是因修有善恶而论及性有善恶。
  从修习角度出发,传灯与宋代天台学者一样,特别重视性恶。他征引知礼有关论述后说:“他宗既但知性具善,而不知性具恶,则佛界有所取,九界有所舍,不得契合《净名经》‘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平等不二之旨。”(《性善恶论》卷一)这就是说,只有既说性善,又说性恶,才符合天台宗圆融之旨,否则将落入偏颇。而突出了性恶,也就更有助于人们的实修活动:“今且务使其即修恶以即性恶,以为己躬履践。”(《性善恶论》卷六)“圣人惧夫人性之具乎恶,可以为桀纣,为凡夫,为下愚,为小人,是以谆谆设教,以惩之诫之。”(《性善恶论》卷一)要由凡入圣,必须断尽修恶而大力修善,这是一贯重视道德实践的天台理论。
  所谓“己躬履践”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传灯认为,主要指作为“王化之本”的伦理规范:“天下固知有父子也,父子不相贼,而足以为孝;天下固知有兄弟也,兄弟不相夺,而足以为悌。孝悌足而王道备。……一失容者,礼之所由废;一失言者,义之所由亡。”(《性善恶论》卷一)因此,传灯重视性恶,是要配合理学,巩固君臣父子、仁义礼智的传统伦理。他之所以既谈“本教”,又谈“世教”,是认为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统一性。
  传灯时代,佛教进一步衰落,末法思想泛滥,这为性恶论的展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他指出:“圣人以其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御之而之乎善;小人以是七者,御之而之乎恶。”正因为“圣人”与“小人”、佛与凡夫之间有着如此差距,去恶从善就成为佛教信仰的当务之急。他承认:“古今之立论,以善恶言者,无乃寄修以谈性,借事以名理,犹缘响以求声,缘影以求形。”(《性善恶论》卷一)虽然这有悖于“性之为理,本非善恶”原理,但毕竟是有针对性的理论。时人认为,儒家学者不说性恶而专说性善,是表示“严于防恶”;传灯的性恶说则具有“慈悲深重”的宗教意义。说性恶,是为了“适时逗机”,以“妙于融善”。意为认清佛教现状,适应客观环境。
  传灯除了《性善恶论》,还著有《楞严经玄义》、《楞严经圆通疏》、《天台传佛心印记注》、《净土生无生论》、《净土法语》等。他在宣传天台性具善恶思想的同时,弘扬净土往生观念。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