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深入经藏的青年比丘 访素闻法师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04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深入经藏的青年比丘 访素闻法师

  未访问素闻法师之前,从电话中即对师父亲切、爽朗的谈吐有著好感。我们来到蕉赖妙缘莲社,这是一幢有著传统建筑格式的佛教寺院。就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我们和监院素闻法师进行了访谈。

  素闻法师是吉隆坡人,于1985年离开马来西亚到香港深造,直到2002年,香港大屿山观音寺住持融灵老和尚把师父调派回来马来西亚出任妙缘莲社监院。回到马来西亚不久,素闻法师便当选马佛总雪隆分会主席。在今年4月,师父更当选为马来西亚佛教总会副主席。

  相信与素闻法师接触过的人,都会被法师慈祥温和的笑容摄受,加上法师随和的性格,让亲近法师的人都会觉得很自在。

  谈起自己的学佛的经历,素闻法师告诉《普门》杂志,他在中一时参加了由融灵老和尚主持的佛七,从中发现了佛法的微妙,发觉佛法是一门很好的学问,因此内心生起了浓厚的兴趣。

  自此以后,素闻法师为了要深入了解佛法,便开始参加鹤鸣禅寺的弘法团。当时,有很多年轻人也到鹤鸣禅寺上课、听佛学讲座。尔后法师更有机缘接触了几位大善知识,如槟城的修静长老、觉斌长老,及达摩难陀长老等,这些大德们在佛法修学上给了素闻法师很大的指引。

  “我们当时一起在鹤鸣禅寺学佛的伙伴们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当中就有7、8个人很向往出家,过弘法布教的生活。”询及法师为什么有那么强烈的感觉想要出家时,法师笑了笑告诉我们:“那段时间的学习生活,对我和伙伴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了我们的一生。如今,当年的伙伴有些也已出家修道,有些则退失了理想。”

  在高中毕业后,素闻法师便生起了到佛学院求学的念头。但是,这个计划很快地便在家人担心他出家,而强烈反对的情况下泡汤了。虽然如此,法师却没有因此而感到失望或灰心,反之更在工作的2年之间,筹足了让自己出国深造念书的费用。

  “1985年,我以到香港念书为由,终于可以只身去到由香港佛教僧伽联合全主办的能仁书院念书。我在这期间就住在荃湾佛光净舍。当初,我是因为慕名院长罗时宪教授的才学,而选择了到能仁书院去深造。罗时宪教授素有‘岭南唯识学大师’之名,是位很了不起的学者。”

  法师在书院共修学了4年,主修佛学,副修哲学。在香港将近一年后,就依止融灵老和尚剃度出家,当时他才21岁。过后,法师到台湾高雄元亨寺白圣长老座下受具足戒,开始了他出家修行的生活。

  “由于觉得人生没什么大目标,自己又比较喜欢研究佛法,也想弘扬佛法,就这么出家了。当时出家并不是因为宗教情操,而纯粹为了想深入研究佛学。”

  当我们询及素闻法师所修持的法门时,法师表示他走的是传统的止观修习之路,以禅坐为主。“我本身接触这法门的时间较长,而这方法也比较适合我。”不过,修学佛法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素闻法师坦言自己也曾认不清方向。

  “出家后一段日子,我发观自己大过注重理论,反而少了修持。佛法讲得深,理论看似很简单,但修起来却达不到效果,自己心里就生起了种种疑问及想法。”

  当时让法师更加疑惑的是,法师发现自己所学的中观、唯识学理,和自己日常的修持格格不入,用不上去。“现在星马的情况和当时香港那儿的情况有些相似,道场里不是像学木机构般纯粹研究经纶,就是只注重法会,两者并无法拼在一起。”法师坦言本地佛教界也有面对同样的情况。

  90年代中国大陆开放以后,素闻法师有机会到那里的许多寺庙道场参访,向禅师求法。经过一个阶段的参访学习,师父接触到讲究修持生活的禅宗丛林制度。“那时的体验缓和了我对佛法的认识,我不再只是一味研究佛学,不再只做文字工作。”

  法师告诉我们,禅宗丛林制度的结构,整个寺院是以禅堂为中心,再开展出住众的行、住、坐、卧,从大年初一到腊月三十、清早到晚上的一套寺院生活方式,是套完整的禅法。丛林所塑造出的气氛环境,可修正住众在生活上的不良习气。不过,法师仍有所感叹:“现今很多汉传寺院仍过著类似丛林制度的生活模式。可惜的是只保存形式,而忘了其中的精神意义——禅法,少了修习止观的真正目的。”

  l991年素闻法师获得扬州高昱寺德林老和尚传法,在佛法的修学上有了重大的提升。当时由于签证限制,法师无法在中国做长时间的逗留,因此都是陆陆续续的来回两地跑。

  在学习过程中,法师深深地体会到止观是修行中最重要的方法,是佛教一切法门的共同指标。“止”即是通过种种方法把身心收摄,专注于一点上:同时对于专注的那一个集中点又不生执著,那就是“观”,这些都需要经过训练的。

  法师用短短的几句话,提醒大家修学止观法门时所应注意的要点:“我们现今的唱诵、仪式等,都是从禅宗制度里抽出来的片段,若忘了中心精神及目的,只有外在的形式,就不能达到净化身心的功能。通过不同形式的修行方法来改善自己的习气,这就是禅修止观法门较特别的部份。”

  对于未来的计划,法师表示由于从开始学佛、出家、求学一直都较偏向求学问、研究佛学,因此未来的日子里,在佛法的弘扬上,他将著重于文化与教育的领域。

  不过,由于文通不便及一些其他因素,目前妙缘莲社没有定期主办活动,现有的活动包括一年一度的佛七,也有不定期的共修。目前,法师比较忙的是对外弘法的工作。法师比较注重以经论引导的方式,采用理性思考形式来弘扬正法。

  提到马来西亚佛教的未来展望时,法师表示:“比起台湾、中国及香港,马来西亚的佛教没有太多的历史包袱,很有朝气。更甚的是,马宋西亚学佛的年轻人比起其他国家来得多、来得单纯。”

  法师指出,马来西亚佛教的另一个特点是可接触到佛教的各个不同语系,而且治安、宗教包容及政策都比其他国家来得好。

  因此,马未西亚的佛教充满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其前景是很乐观的。

  “汉传、南传、藏传佛教在马来西亚并行,这是本地佛教的优点,也是缺点。因为不同传承之中难免会有磨擦,要避开纷争并不容易。”法师认为各语系、各宗派、各团体应通过佛法核心,如禅法、经论、修持法门来互相交流。法师也表示唯有通过对于佛法的体会、经论的正解、止观修行的法门,各方彼此才能互相沟通与包容。

  “不管是大团体还是小团体,如果团体里只注重佛学研究,不提倡禅修,不注重止观修学,人的习性贪嗔痴还会依旧存在,是没有办法改善社会问题的。”素闻法师说,要改善社会问题,佛教团体应常检讨,检讨本身如何教导信徒,而教导方式是否有出观偏差。

  “不专心做不到一件事,不清楚做不好一件事;要做好事,除了专心还要清晰。”法师告诉我们,最基本的修行就是每时每刻,每件事都保持清楚的意识、了了分明、清清楚楚不紧张、不旁徨。如能将修学止观的受用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就能活在当下,珍惜及掌握当下。

  对于《普门》杂志的读者,素闻法师给予修学建议是:“不管以什么方式、在什么地方接触佛法,要保持正见,不单要了解佛法、研修佛法,也要参加共修,接受止观的训练。”

  法师提醒大家应抱着学习的态度到道场里学习佛法、接受训练,而不是为了凑热闹或应酬。修学及共修的目的是为了想寻求解脱、求智慧。“到寺院里接受丛林的薰陶,借助道场的气氛环境,可助我们修正不良的习气。”

  佛门广大,佛法浩瀚,我们要学习的仍有很多。在这条修学路上,行解并重,如同双翼,才能真正将我们送到解脱的彼岸,修得究竟圆满。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