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江南武进古刹--大林禅寺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19日
来源:不详   作者:潘瑛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江南武进古刹--大林禅寺

  潘瑛

  佛法传入我国已二千余年,旨在醒群迷、开群慧,令入圣贤步履,得究竟利乐。

  历代祖师、高僧、大德、弘教法师,创丛林、建寺庙、塑圣像、立教规、建僧团、勤修学,皆是促进人生彻底了悟的无上方便法门。大林寺据《武进县志》、《阳湖县志》、《横山桥镇志》所记载,始建于南北朝时代,讫今历经了近一千五百年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这座古刹,可算饱经人世沧桑了。

  据历史考查,这座古寺解放前有良田数十亩,数十僧人不追求名闻利养,闭关养道、知现象、明因果、讲戒律、严威仪,如宋代绍兴年间,相传有一位宏光禅师,住东关房,忽见一女投井,顷刻一条神武白龙冲井而出,将一颗夜明珠(又称如意珠、骊龙珠)吐留本寺(或说神龙留珠,报生母恩)宏光禅师立即刻石曰:“骊珠不失,大林不灭”,永传后世(惜人事变迁,此石不知埋于何处)。

  这一件件佛教公案,一片片简短历史,俱证明了佛法是亿万人民的信仰,亿万人民由此生正信、正行、正修,得正智,树人格,同时也证明了大林寺这方山土上含蕴了十分深厚的灵秀之气。向往者福气盈门儿孙发达,朝拜者灵气护体四时吉祥,兴而毁,毁而兴,盛而衰,衰而盛,这正是人间正道。

  这座古寺在解放初期,特别是“文革”时期,遭到各种特殊的破坏,几乎殆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武进县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大林寺,静海禅师于一九八九年六月廿八日辞去天宁寺一切职务来到大林寺,当时睡无床,食无筷,炊无灶,静海禅师即义无反顾地挑起募捐修复的担子。十年来,他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尽快将千年古刹修建好,造福人民,蔽荫子孙。

  江南一方古丛林

  大林寺位于横山西麓黄猫岭西侧,距清明山南坡腹地。相传南朝梁代(公元502-557年)有羽人王八百在此筑室修道炼丹,称羽人宫,道果乘鹤而去,今丹井尚在。陈代(公元557-589年),始作“登仙馆”,后毁圯。唐乾宁初(公元894年),大加营缮,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重修。宋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008-1016年)改名“冲虚观”。元初毁于兵乱。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在废基上重建,更名大林寺。明崇祯年间(公元1628-1644年)云庵法师率众营业,继霁蟾、巨川重掁,建有大殿、白云堂、大云楼,客房寮舍、重檐歇顶,威仪整肃,金容炳焕,晨昏呗,声达崖谷,俨然一方古丛林。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又扩建,规模甚大,基广百亩,远胜古昔。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经楼、白云精舍、观音殿、关房以及放生池。据志载:天王殿四大金刚雄伟庄严,可与天宁寺四大金刚媲美。千手观音、十八罗汉、释迦牟尼佛像,工艺精湛。尤以东殿另塑两罗汉,一作读书貌、一作倚睡状,神态自然,栩栩如生,传说是两名高师竟技之作。惜百年沧桑,外患内忧,屡阅兴废,自清末以来,虽经觉非、普佛、康甸、瑞邦、光辉、传德诸僧惨淡经营,仍难以营生,殿堂舍宇,断垣残壁,佛像封尘,蛛网垂挂。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系中共地下党活动场所。解放初,诸僧还俗,大林寺成为武进横山苗圃驻地。自一九五八年以来,县苗圃及沿山行政村试种竹、梨、桃、茶、板栗、油桐等经济林获成功。大林寺东侧百亩竹林,历四十余载春风秋雨,蔚然葱绿、生机盎然、俏影袅姿、纵横潇洒。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千年古刹展新姿

  大林禅寺历经近一个世纪的沧桑变迁,虽经诸多方丈惨淡经营,仍未逃脱荒废劫难。随著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九八二年被武进县人民政府定为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九年随著宗教政策的进一步落实,经县政府批准重修,恢复大林寺为宗教活动场所。经市、县、镇多方协调,县属横山苗圃迁出了大林禅寺,同年农历六月廿八日静海法师率众进驻,清扫拉圾、杂草,著手筹建修复。此时,庙宇仅存天王殿、大雄宝殿颓壁外壳,东西危房厢楼,十余间五十年代“农中”破旧教室以及观音殿的残垣,佛像法器全无,僧人难以栖身自炊。六十五岁的静法师,凭著对佛教事业的虔诚之心,带著二万多元的多年积蓄,毅然辞去天宁寺一切职务,来到大林古寺,重振佛门雄风。他一靠党的政策感召人,二靠佛缘广交人,在僧人、志士的鼎力襄助下,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组织实施土木建筑。兵分五路,一路人马推倒残垣重建围墙山门,一路抢救危房重建东西厢楼,一路落瓦换椽重修天王殿,另一路翻建大雄宝殿,稍后又组织第五路人马,请匠人雕塑佛像,夜以继日,大兴土木。法师率众一面精心组织,事必躬亲,督导施工,一面筹措法器,广做佛事,普结佛缘。历经六百五十个日日夜夜,常武地区农村第一古丛林--横山大林禅寺于一九九一年农历四月初八终于在诸方高僧居士、万众善男信女参与下,举行了佛像开光暨方丈升座大典。

  随后,静海法师逐步萌生了筹建万佛楼的意愿。一面相继建造了客堂、药师殿、西方三圣殿、大悲楼、讲堂、地藏宝殿、斋堂、学僧宿舍、职工宿舍和女众宿舍等八十一间辅助建筑设施,以及龙井圣母殿、放生池、石牌坊、山门甬道等建筑。一面积极筹建万佛楼,自一九九二年起聘请了佛像雕刻的匠人,前后化了四年多时间雕刻了一万一千一百零一尊神态各异的香木金身佛像。静海法师两赴昆明、缅甸请回了身长4.12米,体重5.5吨的卧状玉佛。卧佛经中缅双方中介商和寺庙住持多次友好协商,精选整体玉石雕凿而成,是一件难得的稀世珍品。又浇铸了重达八吨的天炉宝鼎。一切准备工作到位就绪,即于一九九六年农历三月初一日,为万佛楼万佛和玉佛开光。是日,高僧满堂,万众庆贺。一座巍峨佛殿、楼阁宏峻、金碧辉煌、香烟燎绕的万佛楼屹立在苍松翠竹的清明山腹地,供万人岁岁朝拜。

  一九九五年二下昆明的法师,顺道朝拜了昆明诸大佛寺,萌生了建造罗汉殿的意愿,经过一段时间的构思,毅然决定在一九九七年仲夏动工兴建规模恢宏、独具佛教文化特色的五百尊罗汉殿,殿内分设九座假山,五百尊形态各异的彩色罗汉分列在山脚、山坡、山巅,可为国内罕见之胜迹。此项工程浩大,制作精美,于一九九九年开光。静海法师在进驻大林寺以来的八年时间里,前后拆建、翻建、重建、新建大林禅寺殿、堂、楼、阁、亭、舍、路、池等主辅建筑,占地8858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880平方米。

  提及建寺期间所遇之艰难,法师笑曰:“玄奘高僧西天取经,尚遇到九九八十一难,何况我等凡僧了。”为了工程建造的质量,出于万般无奈,和尚也拿起了法律武器,与被告工程队法人对薄公堂,官司打到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几经波折,终获胜诉,令其赔偿翻工。这也成为常武地区建国以来佛教界的一件新鲜事。

  大林寺名称由来

  相传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随帝征战军中,共患难。同贫贱,勤于内冶,贤德仁厚。洪武十五年八月(公元1382年)寝疾而崩,享年五十一岁。帝恸哭,遂不复立后,帝邀全国各寺高僧云集皇宫为马氏做超度水陆法会。事毕,有少林寺和尚慧轮云游各地寺院。一日,慧轮途径武进境内芳茂山,腹饥难挨,见山上隐约有寺庙之廓,即循小径而上。近前观之,但见断垣残壁,无有一僧一物耳。后闻知此处曾为道观、寺院,后荒废,即发下誓言;十年必造一寺。

  慧轮历经千辛万苦,四处奔波,得于善男信女之力助,十年间终将古寺修葺一新。随赴京叩请洪武良帝赐名。太祖念慧轮之诚之功,欣然允之。当他得知慧轮为少林寺长房憎时,说道:你既为长房,出家少林寺。安家就在大林寺吧!即敕赐“大林禅寺”匾额一块。故大林寺名沿用至今。

  济世活佛今犹在

  步入大林禅寺大雄宝殿,眼前一片金碧辉煌,众佛像栩栩如生,庄严神圣之氛围不期而至,顿令人感悟良多,净化几分。然而,细心的人们一定会发现,在大殿内两侧的罗汉为二十尊,比一般寺院的十八罗汉多了两尊,此为何因,其中自有一段佳话。话说大林掸寺千年风雨,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巳荒芜一片,后由静海大法师立志修缮,方渐复香火。一日,静海法师为塑建佛像等事务操劳多时。是夜入睡,仍惦念塑像之事,恍惚步出山门,但见两位古装束之淑女,手持扫把在打扫落叶,尘垢,随上前询问,两女礼而不答。法师便问,是否有所难事,两女再道原委,她俩说,在泛泛百姓之间,济公活佛最为人们敬爱,他为民行善解难不辞辛劳,但是却很少见寺院供奉活佛,甚是憾事,闻知法师拟重塑大林寺佛像,受万民之托,请塑济公活佛在列。两女诉说,诚切之情溢于言表。静海法师感动,即应之,两女拜谢而别,一缕青云不见踪影。法师惊诧,却南柯一梦也。

  次日,法师召集塑建工匠嘱添济公活佛金像一尊,为使两列对称,又添疯僧金像一尊。因而,人们到了大林禅寺,见到的就是二十尊罗汉佛像了。

  千年银杏发新枝

  进入山门,两棵挺拔而较年轻的雄性古银杏树映入眼帘,西侧围墙北端掩映著一棵老态臃肿、苍干枝,两枝连理主干已枯萎了的古银杏树。据志载系北宋朝开宝七年(公元974年)所栽植。老年人讲二十世纪中叶,还是一棵枝繁叶茂、苍劲似的千年古银杏,进入八十年代随著农村经济的振兴,这棵饱经苍桑的公孙树,年好年差,好时能发出几枝嫩芽,差时一芽不发。一九八九年夏,静海法师率众重建大林寺,这棵千年公孙古树,静静地伫立墙角一隅,一芽不发,一叶不长,直到一九九○年早春,八十多岁的常悟法师手持竹杖,信步庭院,径直来到古银杏树旁,兀立久久,感慨万千,突然眼睛一亮,偶见枯枝丛中萌出芽苞,随即双手合十,口念阿弥陀佛,踉跄步入方丈室,告知住持静海法师。静海观曰:善哉善哉,生生死死,繁衍不息。是年夏,银杏古树,树巅数枝稀叶,树干中下部枝繁叶茂,秋后,喜结硕果。翌年四月初八日隆重举行佛像开光暨方丈升座大典,白果作为恭奉佛祖之圣果。

  从此,千年古银杏发芽生枝,开花结果的佳话播扬四方。银杏也叫白果树,又称公孙树。核果像杏,核白色,落叶大乔木;生长缓慢。植物学界称为活化石。银杏树有雄性、雌性之分,每逢授粉季节,微风携带花粉,传递著爱的信息。夏日刚来,银杏树就稍稍结果了,果子如一粒粒酸葡萄,和叶色一样,一到秋天,树叶发黄,果子也跟著变黄,显露出一缕成熟的美。果仁能食用,多吃易中毒,为我国特产。银杏树一生无病,生命旺盛,引起了中外科学界的注意,纷纷向它探求保健良方和长寿秘诀,其果仁早以入药,近年来科学界又从它叶子中提取饮品和片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正是银杏一叶,全球张目啊!

  白鹭群集万佛楼

  横山地理古貌,东有十万八千亩芙蓉湖,北接浩淼长江,南连运河太湖,碧波万倾之中兀立著一座青山,若干年前登紫霞高峰,北眺长江,茫茫一带秋水,南望太湖,氤氲天水一色。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著乡镇工业的兴起,农村经济的振兴,云气混浊,高楼栉比,云遍目障,唯余莽莽,难见秋水真颜!

  据《风土记》载:“横山又曾称‘大横’,有大横岘以承众流,今运河也。东南有芙蓉湖、山横其间。故曰大横。”可见古代的横山桥镇域,寄山兀立,苍翠可揽,岗阜绵延,沃野无际,湖泊沼泽密布,沟塘河滨纵横,村落映带,碧波荡漾,柳愉联荫,鸡鸣相闻。青山、绿水、沃田、村落、茂林构成了大自然的旖旎风光。

  鹭,涉禽类鸟,体形瘦削。嘴直而尖,颈和脚均长,尾短。飞行时颈收缩于两肩间,脚向后直伸,其中有白鹭、苍鹭较为常见。鹭鸶就是白鹭,全身羽毛雪白,春夏多活动在湖沼岸边或水田中,好群居,主食鱼蛙等。山青水秀、鱼虾丰茂的横山,自然成为涉禽鸟类的繁衍栖息生存的优越之地。但是随著人类自身繁衍的失控,自然界的生态环境也随之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劫难,横山地区的诸多物种呈现著濒临绝种的边缘。不知在什么年代,横山白鹭也随之惜别了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故里,乔迁他地。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偶见小批白鹭栖息于横山的清明山西山尖绿色丛林之中,时下,每年春夏之际,数以成万计的白鹭群,早出觅食,晚归故里,栖息繁衍。春夏之际白鹭群的聚居地,从清明山的西山尖逐渐向北栖息,延迁至大林寺北坡丛林之中,傍晚夕阳西下,白鹭群分批飞回,栖息在松树林中,鸣声不绝,时飞时落,嬉戏扑斗,使沉静的山林倍增无限生机。从远处观望,犹似百亩棉田里绽裂著朵朵雪白棉花,镶嵌在翠绿丛中,煞是迷人。早晨当东方映出万道彩霞之际,白鹭群中一鹭鸣叫,在松树顶上,拍腾著洁白的双翅,旋即几十只白鹭展翅起飞,就这样一批批白鹭飞离丛林,翱翔盘旋在山北低空,少至七八只,多至几十只,飞经王洛坟越山而去,或经吕家凹向东南方向飞去。每天晨飞的白鹭群从不四处乱飞,也未依近就近,径直从大林寺东侧山凹越山飞离。

  一日晨,群鹭飞舞在万佛楼上空及四迥,众多沙弥、善男信女见之,甚为壮观。僧称“万鹭朝拜万佛”。绝迹了不知多少年的白鹭重现,实为当地政府多年与蓝天碧水同行,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治理污水废气,西山尖开挖了一部份人工湖泊,广植花草树木,偿还了大自然的一部份青山碧水之故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