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道德自救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07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李炳时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道德自救

  李炳时

  社会高度关切青少年成长问题,道德教育成为不少意见的焦点。事实上,社会本身,即处于“道德陷落”状态,青少年问题不过“师承”于成年人的世界,亦是成年人问题的一部分。

  然而,“道学”式的批判,虽非全无必要,也确实对改善问题帮助不大。它教训多于磋商,不易让人接受。它长于指谪他人过失,却拙于自我省思。对每个人来说,如果道德问题永远只是一个“别人”的问题,则所有人都不会产生道德自我完善的积极动机。

  道德通常面对一个最富挑战性的拷问:“道德于我何益?”我们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讲道德就不能讲利益,实则不然。道德的历史起源,恰恰是为了保障每个人的最佳利益。例如,假使损害他人的行为被视为正当,则每个人都置于被损害的危险之中。如果道德是为了让人达成某种正确的人生目标,那么,这目标就是有益的,如此,则无妨称之为一种“利益”。我们了解这种利益,就不会视道德为束缚,为畏途。

  因此,我们讲道德之“其然”,更要讲“其所以然”,方具说服力。没有核心理念的支撑,任何“好”的行为都经不起追问,无法取得坚稳的“合法性”。人何以要有道德?不同的思想路数,各有解答。儒家答,道德深藏于人的本性之中,我们透过有道德的行为,确认自己“人”的身份,由此,我们的生命,才不致流离失所而有所归属,有所安顿,也就是“安身立命”。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和基督教)答,秉持良好之德行,将帮助我们洗脱与生俱来的“原罪”,获得救赎,沿着耶稣指引的道路,最终进入天国,得享永生。佛家答,不作诸恶,众善奉行,在第一个层次上,是种植福田,避免恶报,增进个人幸福;在更为深广的层次上,乃是协助众生离苦得乐,同时提升个人的生命境界,与众生一起,共同走上成佛之道。

  无论你接受哪一种,或者另找一种,最根本的,依然要建立起清晰明确的道德认知,并实践于当下。个人和社会的道德自救,舍此别无他途。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