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迷真逐妄,背觉合尘,致使生佛悬殊
由迷真逐妄,背觉合尘,致使生佛悬殊
吾人一念心性, 不生不灭, 非色非空。竖无初后之迹, 横绝边表之形。不变随缘, 历九界而不减。随缘不变, 证佛道而不增。光明洞彻, 受用自在。直下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无二无别。但由迷真逐妄, 背觉合尘。致使生佛悬殊, 苦乐迥异。大觉世尊愍之, 示生世间, 成等正觉, 广演言教。令其返妄归真, 背尘合觉。复还本有之天真, 亲证无上之觉道。由是教随机异, 法以人殊。为实施权, 备设五乘之阶位。开权显实, 同归三德之法门。虽一雨普润, 四众均沾。而宏扬流通, 惟僧是赖。良由割爱辞亲, 方能精修净行。负荷法道, 必须洞彻心源。故自教启西乾, 法传东震。律教扬镳, 禅净建帜。二千年来, 蒙剃度而饮法乳, 以斯道而觉斯民者。其世系师承, 源源本本, 何可得而胜数也。普陀为观音大士应化之地, 历劫常然, 无迁无变。而世间凡夫知见之迹, 则自五代梁贞明间, 始建道场。历宋元明, 以迄昭代。高人屡出, 天章频颁。其间法运, 不无否塞。而赖有负荷法道之人, 为之调停施设。得以转否为泰, 即塞成通。以故圆通道场, 振古如斯, 不坠厥初也。(增广·白华庵法谱序)
背觉合尘, 指本体言, 非指事修言。未修之本体, 如未出矿之金。恐人不识是佛性, 故名为觉。修而显发本体, 则如出矿之金。则是由修显性, 因始觉而合本觉矣。如是, 则如既成精金, 不复为矿矣。汝只晓得乱说道理, 绝不肯深思其义, 劳我枉费多少笔墨, 与汝作引儿戏弄之行为, 何若已之。(三编·复卓智立居士书七)
孔子曰, 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性, 即觉之本体也。习, 即觉之功用也。性, 则凡圣生佛, 了无二致, 故云相近。亦即所谓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也。习, 则有顺性, 悖性之不同。能顺其性, 则居心动念行事, 自能惩忿窒欲, 闲邪存诚。以至人欲净尽, 天理流行, 圆复其本体之觉性, 以至为贤为圣, 初非有待于外也。如是之人, 名为觉者。先觉者, 必以己之所觉, 转而觉彼不觉, 悉令皆觉。则彼后之未觉者, 一一悉同先觉矣。此继往开来, 参赞化育, 以维持天下后世之大法, 亦即人与天地并称三才之所以然也。故伊尹云, 予天民之先觉者也, 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 非予觉之而谁也。彼既以圣贤视一切人民, 而人民之闻其说者, 谁肯以庸愚自限, 不复兢业修持, 以直趋于圣贤之域乎。惜后世未受先觉之教导者, 每每迷真逐妄, 背觉合尘, 奔驰于声色货利之中, 遂至举道德仁义而置之度外。虽同赋此觉性, 由其悖戾之故, 不唯不为圣贤, 而反堕为庸愚, 为暴乱, 岂不大可哀哉。书曰, 惟圣罔念作狂, 惟狂克念作圣。则觉后之道, 不可不汲汲讲求也。正定王克庵居士, 前清之隐士也。以为时当末造, 圣贤既难亲炙, 莫由取法。六经论孟之言, 又非普通人所能领会。于是採取感应篇, 阴骘文, 功过格等, 及古今贤哲所著孝亲敬长, 持身涉世, 改过迁善诸嘉言, 辑为一编。共分十四门, 首曰明宗, 录感应等三种, 以为总纲。自后各门, 皆发挥此三种中所当取法, 所当切戒之意。后人能读是编, 则纲举目张, 本立道生。举凡一言一动, 无不纳于范围。如熔金入嘉模, 势必成为正器。如嘉禾得甘雨, 决定大有收成。世间之善果既得, 谁肯画地自限, 不复以修持净土法门为事, 以期圆证此觉性, 而为世出世间无上大觉也哉。其弟雷夏, 拟为流通, 持以见示。因相与募资排印, 以广其传。有缘遇者, 宜详阅而深思之, 切勿错过, 则幸甚幸甚。(续编·觉后编序 民十八年)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