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三教合一支道林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07日
来源:不详   作者:牛揆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三教合一支道林

  □ 牛揆

  林州人到苏州园林游览,往往不知道美丽的支硎山是以我们林州历史名人命名的山;到天台山游览不知道雄伟的支硎寺是以我们林州历史高僧而取名的寺;读《唐诗三百首》,不知道杜甫写的“后有韦讽前支遁”诗句中的支遁是我们林州人;看金庸的武侠名著,对多处提到的支道林却不知何人。我们应该知道:支遁是被列入《辞源》的惟一的林州人。

  幼年避乱江东

  支遁,亦称林公,亦称支公,亦称支法师,亦称林法师,林州人,本姓关,西晋时人,家本望族。晋永嘉年间支遁全家迁居陈留(今开封市)。他五岁时又逢中原战乱复迁居吴郡(今苏州)支硎山下。关于支硎山,唐朝陆广微《吴地论》中说:“支硎山,在吴县西十五里,晋支遁字道林,尝隐于此山。”平石为硎,山有平石,故支遁以支硎为号,而山又因支遁得名。《重修林县志》中说支遁:“幼有神理,聪明透彻,文艺冠世。”是说他从小善于学习,能联系万物讲出符合事物规律的道理来,在学习中聪明颖悟,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所以写出文章受到世人称赞。他在儿童时就勤勉地将四书五经学得精通,到二十岁左右就摆弄佛道教(双玄)知识,设法掌握其中的精华。《高僧传·支遁传》中说:“遁家世事佛,早悟非常之理,隐居余杭山。”受其家庭影响,支遁对佛学颇有研究。支遁看到从江北到江南的豪门世家,如谢、王、桓、庾、陆等家族控制着朝纲,自己从宦无望,加上其对佛教研究有独到见解,所以他在二十五岁时就出家入了空门。

  江南佛教领袖

  前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佛教研究所所长汤用彤教授在其所作《魏晋南北朝佛教史》一书中将支遁和东晋的道安并称,称他们为北道南支两位佛教领袖。释道安,河北冀县人,原姓魏,生于公元312元,中年到邺都(安阳)向高僧佛图澄学习,曾同高僧法和、竺法琛等在林虑净国寺(即黄华寺)潜修,后宏化四方,东土佛法由斯转盛,世称印手菩萨。支遁晚道安二年出生。《高僧传》说他:沈思“道行”之品,委曲“慧印”之经,卓焉独拔,得自天心。”他先在支硎山潜修,后书法家王羲之请其住灵嘉寺“意存相近”,不久他又隐入风景如画的剡山之中,于沃州小岭建立支硎寺,焚香行道,苦钻“维摩维”。当时,许多名僧名士共居天台山,互相研究学问,支遁超逸独拔,学识渊博被誉为佛学界一代宗师。

  大凡一代宗师,总以自己创造的有代表性的理论令人推崇。其中影响深广的当以道安的《本无》和支遁的《即色》为主,成为中国佛教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学理论。在佛教开始在中国大规模传播之初,支道林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的,他被当时的江南称为佛祖转世。到东晋哀帝即位(公元362年),频频派遣使者请支遁到朝廷讲解佛经,宣扬佛法。支遁到京都(南京)被安排住宿于最大的东安寺,他讲的是“道行般若”,受到“白黑钦崇,朝野悦服。”当时大官僚郗超说:“林法师神理所通,玄拔独悟,数百年来,绍明大法,令真理不绝,一人而已。”

  支遁在京城讲学三年,后向皇帝上书求还剡山,皇帝多次挽留不成终于下诏许其还山。公元364年支道林带着皇帝赏赐的大批物资回到支硎寺继续研讨佛教理论。太和元年闰四月四日(公元366年)支道林死于石城山(即剡山,《重修林县志》说“终于洛阳”。据汤用彤先生考证不实)。

  汤用彤先生说:“自佛教传入中国后,由汉至魏名士罕有推重佛教者,尊敬僧人,更未之闻,而东晋名士崇奉林公,可谓空前。”

  支遁以其对佛教文化的功绩,被南朝梁时僧慧皎写在《高僧传》第四卷中。

  道教之佼佼者

  南北朝时名士多不谈佛理,而畅叙老子和庄子的学说。支遁既“弱冠弄双玄”,就不仅精研佛理,而且对道教理论颇有研究。

  支道林住在剡山时,有人赠给他两支白鹤,不多久,白鹤翅膀长大想飞走,支遁恐白鹤一去不返,就剪短白鹤的翅膀,白鹤多次振翅却飞不起来,就扭头看自己的翅膀,看样子有懊丧的意思。支遁说:“既有飞凌霄汉的才能,怎么愿意陪人供赏玩呢?”就让白鹤长好翅膀,放其飞天而去。

  支遁曾养了几匹骏马,有人说僧人不养马,僧人养马不风雅,反而成了道士,支遁说:“我喜爱马的神韵和俊逸。”仍继续养马。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宋人刘义庆著的一本语录体文集,它记载了这样一条语录:庄子所著的《逍遥游》是当时名士们感到难以理解的文章,虽有向子期和郭子玄之注。名士们依此发挥成文章就束手无策。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同冯太常谈论时,将《逍遥游》的精华,谈抒出来,写出了《逍遥论》。这篇文章在当时影响很大,其内容都是名贤们沉思而得不到的,所以对《逍遥游》的见解后来都以支遁的见解为标准。

  支遁的《逍遥论》和《渔父论》以及《支公书》等著作,有“释藏不著 ”的说法,即认为是道家理论而不是佛教理论。以至稍后的道教大宗师如陆修静、陶弘景等也将支遁看作是著名道教人物。

  清谈为名士倾倒

  魏晋南北朝时,有一种清谈之风。即有地位的名士互相用清雅的言谈议论世事,高谈阔论。《世说新语》记载了汉魏两晋以来名人贤士的清谈作为,在数千条中,记载支遁言行的多达五十余条。汤用彤先生说:“支遁支道林为清谈家所最倾倒。”《重修林县志》中也择录了有关内容。

  在文学门有:王逸少(羲之)作会嵇(太守),初至,孙兴公谓王曰:“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王本自有一往隽令,殊自轻之。后孙与支共载往王所,王都领域不与交言,须臾支(道林)退。后正值王当行,车已在门,支(遁)语王(羲之)曰:“君未可去,贫道与君小语。”因论庄子《逍遥游》。支作数千言,才藻新奇,花烂映发,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支道林、许询、谢安多人共集王羲之家,谢安同众人说:“今天可以说是俊才聚会,这个机会难得,我们应共同吟咏,抒发自己的胸怀。”许询便问王羲之:“有《庄子》没有?”王羲之拿来《庄子》一翻,正是《渔父》篇,谢安看题后就让人们分坐各处作文章,支道林首先作成七百字的论文,语言优美,见解独特,众人同声赞好。

  在品藻门有:有人问谢安:“支道林请谈与嵇公相比如何?”谢安说:“嵇公立起脚才能够得上。”又问:“殷浩与支道林比如何?”谢安说:“谈正大道理,又有独特见解,支比殷强,要强辞夺理,殷可能比支道林强。”

  雅量门有:“支道林要回剡山,时贤都到征虏亭送他。有个叫蔡子叔的先到,坐到与支道林很近的地方。谢万石后来,坐得较远。蔡暂起离坐,谢就坐到蔡的座位上,蔡子叔回来,见谢万石坐了了他的座位,就推倒座位使谢万石跌倒在地,自己又坐到原来座位上,谢万石的帽子、围巾都掉了,慢慢爬起来,拍打了身上灰土,也不发怒,坐到自己原来的座位后,对蔡子叔说:“你把我的脸都碰破了。”蔡子叔说:“我没有考虑到你的脸破没破。”事后,二人俱没将这事放在心上。

  支道林去世后,高士戴逵从其墓前经过,观览后叹息说:“你的德行和语言还被人们传说,而棺木已朽,希望你神异的见解长期流传,做到永垂不朽。”

  支道林的事迹除《高僧传》和《世说新语》有载外,尚有《高逸沙门传》、《支遁别传》、《支遁传》、《支法师传》等书记载了支道林的事迹。

  (本篇完)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三法度论简介
下一篇:三教论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