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感受千人过堂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15日
来源:不详   作者:周芳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感受千人过堂

  周芳

  3月28日中午,江苏无锡灵山梵宫的五观堂内,前来参加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法师及社会各界共1000余人端坐其中,在领诵法师的主持下,先诵经奉请十方诸佛菩萨临斋,之后大家开始用斋。每人一饭一菜一汤(白米饭、罗汉菜、青菜汤)。负责行堂的法师身背传统的木桶,从容行走在偌大的五观堂中,为前来过堂的法师和体验者添加饭菜。整个用餐时间内,五观堂内庄严肃静。

  这就是论坛的重点活动之一——千人过堂体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台湾国际佛光会总会长星云长老、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长老以及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也与大家一起过堂。

  “过堂”,是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中特有的仪制,早、午斋两次过堂,是将进食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在僧团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佛教思想和礼仪的完美统一。

  佛教传到我国后,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随着寺院经济的发展,僧人们大多过集体生活,在印度流行的乞食制度在汉地未能普遍施行。唐代以后,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要求寺院僧众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所以除了少数僧人能坚守印度佛教“过午不食”的传统律制以外,大多数僧众则变成一日三餐。因此,中国僧人食物的来源、饮食形式与内容,就形成了另一番风貌。寺院除严格素食外,还根据有关戒律制定了相应的用斋过堂的斋仪,这就是“二时临斋仪”,成为汉传佛教的一大特色。宋代程伊川见僧出堂威仪,曾叹曰:“三代礼乐,尽在是!”。

  五观堂,也就是寺庙里的食堂,是僧人吃饭的地方。佛门将每顿饭与佛法结合在一起,在吃饭的时候要观想5件事,即:面对供养,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要思量粒米维艰,来之不易;吃饭时要反省自己,想想自己的德行受得起如此供养吗?对所受的食物,好吃的不起贪念,一般的不起痴心,不好吃的不起瞋心;要将所受的食物,当做疗养身心饥渴的良药;要借吃饭彻悟真修,不吃饭,体衰多病,难成道业,吃得太多,也容易生病。因此,佛门中斋堂又称五观堂。

  过堂不能直接吃饭,而是要先诵经奉请十方诸佛菩萨临斋,之后大众开始进食,这期间要行堂3次,即送饭菜汤3次,第一次行堂不够吃时可以在后续行堂中添加,但不能说话,只能使用特定的手势表达。饭毕,全体诵经为施主祈福。

  在千人过堂的过程中,领诵法师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声如洪钟,诵读经咒,把佛门的精神、文化、戒律、威仪都自然而然地融合在其中。或许,那些前来体验的人都可以从中感受到在一粥一饭中佛教僧人的自省和慈悲。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