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律慧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10日
来源:不详   作者:传承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律慧

  释传承

  中国佛教有著两千年的悠久历史,经过隋唐的宗派峰起阶段,到宋代的禅风盛行,至明清的衰微,直到二十世纪以来的佛教,说明高僧辈出,道场庄严的根本在于戒律的弘持,戒强则教盛,戒羸则教衰。这是佛陀在世时就已予示的,所以在灭度前谆谆告诫:以戒为师,历史也证明戒律是我们维系生命的大事,是我们的血脉,脉断必亡。

  佛制戒律的本怀是救人出迷津,离苦得乐的。戒是佛通过民主的方式给僧团制定的教法,使教内团结、安祥、和乐。可是人们偏偏不听劝告,就要往苦海里跳,叫他回头是岸,他却偏向深处游,整天是听烦恼,想烦恼,招惹烦恼。在这错综复杂的关头,人们的思潮也在发生裂变,两极分化的局势是必然的。反映在我们佛教内部的分歧一种是鉴于当前的现实,产生不满情绪,提出恢复原始佛教的今不如昔论;另一种是改革佛教的激进派,提出修改戒律的今胜昔论者。两种见解大有一决雌雄的架势,持第一种态度的学者只看到现象,不见本质,以为今人的道德败坏,贪欲无尽,世风日下,社会不安,不如古人的淳朴,憨厚,还是原来的好,妄想复古,其实是不合佛意的,不明佛法真髓。佛陀四十九年转法轮的五时教法,已经予示著佛教的发展,对于不同的根基而施设不同的教法,契理,契机故称“契经”。初转法轮,五比丘当下即证阿罗汉果,他们听佛闻法遂断无明惑业。可是今天佛灭度两千余年了,人们的无明愈来愈重,根基暗钝。佛法仍是不增不减。佛法传入中国,就具备了中国特色,原始的小乘法就不适应了,印度的佛教也出现了上座部与大众部的分化,大乘法普遍开花兴盛,充分说明了佛法的高度适应性。《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对一切都不能停顿和不发展,佛言:“我所说法如筏喻者”。盲目的复古实际对佛法是一窍不通,不懂得佛法的基本原理。反过来说持这种今不如昔说者不是没有道理,今天僧伽蓝内不堪入目,不忍听闻的现象也真令人担忧,其原因是什么?让我们诊断一下病根在何处。宋代以降的禅风大兴,一些浑水摸鱼者也参加了这庞大的行列,借斗机之名,亵渎戒律,抛弃戒法,盲目参玄。更甚者于清乾隆之后佛法只留于口头,故有如今教内的腐败与现实社会中的腐败拉成统一战线,形成波旬横行,僧团的伪滥。但目击事实杞人忧天是不可以的,悲观的论调要不得,逆潮流而动行不通,法轮岂能倒转。唯一的办法是积极行动,采取有效措施,从而扭转不良。

  欲改革佛教的中心是指向戒律的,改革戒律的讨论并非今日才有,很早就开始了,到今天谁拿出了方案供研究同商榷。我今之意试讨论一下,佛制戒律需不需要改和能不能改以及应不应该改?

  佛制戒律都是有一定的因缘而制,并不是坐在讲堂里闭门造车的,对于戒律佛如是说:“虽我所制,余方不以为清净者,皆不应用;虽非我所制,余方必应行者,皆不得不行。”佛制律仪并没有讲不准动,要因地制宜,顺应时代。我们还要知道佛之所制非常全面,因是大觉者大智慧的产物,佛具五眼,六神通,善知十方三界之宿命和六道众生之念,比我们凡夫高明的多,大至尽虚空遍法界,小至介子微尘无不周遍;远从无始劫来,近在目前,称之为正遍知,明行足,世间解……我们没看到的,不知道的,想不到的,弄不明白的世间事物都要从佛经中去找答案,所以迦叶尊者说:“佛所已制,不得废弃;佛所未制,不得再制。”也非没理由,可是我们能高过佛的智慧吗?佛教由小乘到大乘,从天竺到震旦,从如来禅到祖师禅及至超佛越祖禅,直到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实际佛教的改革从未停止过,但没有一个离开了戒律,更没有谁提出修改戒律。可是佛教却不断发展,不断前进地延续了两千余年。打开历史看一看,每个国家,每个朝代,每个党派,连同我们佛教的宗派坚持两千年历史的有几个,正因为没有持久的不变更的法制,所以更替频繁。有不少大德都说宪法还要不断修改,为什么戒律就不能改呢?世间的争论,战争促使了朝代政治的改变,不得不为政治的变迁而重订。一个朝代别说坚持千年,五百年以上的也不多,原因在于贪欲所驱使,帝王改变主意,所以都很难持久。佛教经久不衰就是由于有一个变而不变,不变而变,变与不变,不一不异的佛制戒律,其中灵活的开遮持犯,其实就变幻无穷了。戒律是不需改动的,佛陀已说过不适应的可不用,需行的不得不行,为了全面照顾还是不动的好,不见得此地能行得,彼地也能行;也不一定此地不适用,彼地也不适。要因时因地取舍,世法都不是绝对的,只要不离开原则--自觉觉他,与乐拔苦。

  还有说要效法日本佛教,效法日本的什么呢?中国佛教是日本佛教的老师,(虽然,师不必贤于弟子)谁跟谁学?持效日说者,说穿了是羡慕日本僧人能结婚,为不守戒规找根据。什么是僧,什么叫出家,剃了头再成家,出家剃头染衣不只剩下过场了吗?这是目的不明白人的妄念--找不到职业就出家,--赚钱--结婚(回家)。这根本了脱不了生死,反更结业造罪,即是颠倒妄想。同时这种人并不知道日本僧人结婚的开缘是什么,还有什么条件,只是道听途说。若是这样要求改革的,佛教的戒律就更不应该改了。

  改革一词,是前进的措施,但不是凭一股热情,凭个己的见解就能完成的,姑且不说我们的智慧如何,《地藏菩萨本愿经》云:“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这话如何理解呢?中国佛教自隋唐以来宗派兴起,各宗的开山祖师,都有一套理论,且有经典为依据,只是说明各个法门的修证不同,并无一个大师说要改革戒律,因为他们都是知因果不种恶因的菩萨。当代人的聪明智慧是什么,说穿了就是投机取巧,生死大事,有机可投吗?在了生死的道路上,不用人把关守隘,因果自作自受。改革亦有善有恶,关键是一念,善念恶念,言者自知。所以我说中国佛教当前的大事是整顿而不是改革,正因原有的戒律都保持不了,才有今天的混乱。为什么我国的知识界尤其是知识分子干部,说我们佛教是迷信,是剥削(甚至骂我们是寄生虫),又说宗教是精神鸦片?不单是他们对佛教的实质不了解,重要的是我们自身,置戒律于不顾,向著无间地狱迅猛飞奔。佛陀预支予示:唯有狮身内虫,敢于食啖狮子之尸。我们不正在扮演狮身之虫吗!波旬语佛:“汝灭度后,吾之子孙,穿汝衣,食汝饭,坏汝大法!”佛闻之泪下,魔子魔孙者谁?欲改革佛教者,请先照一下镜,弄清自己的面目再发言,先看看我们的皈依证的用途吧!皈依证可当旅游的门票,可作串寺走庙的饭票,也是招财进宝的路条。请看街头巷尾的巫婆,神汉行医治病,驱鬼除邪,诈骗钱财。还有披头散发的玉皇之女,观音化身,老母传话,上天传令,五花八门,她(他)的皈依证从何而来?看一看名寺,名师如何作三宝证明的,就明白了。无名之师并不示弱,拿到戒碟就神通广大了,什么随师学戒五年不五年?什么戒腊十岁不十岁?什么知五法六法的?统统不管,只要会念几个字就要鱼龙变化了,堂堂的皈依师,(菩萨)戒和尚,阿阇黎,金刚上师……也不比多年的老和尚少得钞票。拿皈依证做些什么,受戒得不得戒是你的事,得钱才是我的事!人家轻贱我们,批评我们,指责我们,诽谤我们,讥笑我们,过在谁?不值得深省吗?由于我们的滥收徒,滥传戒,滥剃度给佛教的尊严造成极坏的影响,我们佛教面临著灭顶之灾,谈何改革佛教?佛教之所以千古不衰就因为戒律的稳定和严肃,只有大智大觉的佛陀才能制订出最全面,最契机的大法,非一般凡夫之所能为也。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四众素质,建设人间净土,正是佛教的改革,这一场大革命,要革波旬的命,要革狮子身内虫的命。这场革命的武器除戒律而无他物。

  革命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付出代价的,弘扬律学困难重重。既为佛子,当作佛事,佛教兴衰,佛子有责。国人有言“家贫出孝子,国难显忠臣”。知难而退非佛子,望洋兴叹是懦夫。我们要面对困难,正视困难,去解决困难。自古佛学律典繁多,各有差异,学人无所适从。其一难也。四众素质之低,律典语言晦涩,不能破释,加之弘律者少,投师无门,知识分子的在家弟子还不能触及律典,故说是难。

  其二难者固执刻板地持戒与无意义的苦行自虐而影响戒律的弘扬。不少老修行只知简单的戒条,什么戒体、戒相、戒行等也不学,也不问,也不想知道那么多,开、遮、持、犯就别提了,反正是不知不招罪,看多么糊涂吧,不知不但有罪,还再加上无知罪。这些师父徒众还比较多,因为他(她)们年高腊长,这样糊里糊涂怎能教好徒弟,徒不教,师之过。有的是看人家盲目效法,修苦行,不食人间烟火,忍饥忍寒,不修边幅,汤疤烧手,离开现有条件故意去吃苦,不能随众的现相,给别人的影响很大,对戒律产生畏惧。

  其三认为禅宗不重视戒律,不立文字,习禅可以不持戒,因而不学戒,减少麻烦,也有说净土宗的念佛法门也没有持戒之说。《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都没有讲持戒,《地藏经》也说只要念佛名或菩萨名号众罪就消灭了,犯了戒也不会下地狱的,念佛的老人家根本不识字,不知道戒律,一样能往生。因此认为戒律并不怎么重要,学不学无所谓,产生轻视戒律,阻碍律学的弘传。到处可以听到酒肉穿肠过的说道,济公活佛不持戒,李世民还许僧人喝酒,要不那来的醉拳,醉棍?这些论调都是为不学戒找借口,不要用戒条约束出家人。我们凡夫怎能与济公比,我们没有他那样的智慧神通。李世民只是一个国王,有什么资格能开遮我们的大戒呢?

  其四,拨无因果论是弘法的最大障碍。一位南京佛学院毕业的僧人和我们在聊天时说:死了死了,一死就了,死不就是一堆灰吗!还有在一所称为祖庭重点大寺院里要求给大众讲讲戒律,因为身担教务重任不能不讲根本,结果当家师(监院)发了火说:“讲戒律,你就把人给我讲走完了!”把戒律当作了洪水猛兽。还有人问“真的有地狱吗?”“光见活人受罪,不见死人遭殃。”也有一个人骗了我们寺院的一万多元走了,当在别处见到他时,他说是菩萨欠他的钱,应该还他。就是吃饭也不讲究什么,念供养咒,结斋都剩下空壳了,食存五观是维那师的事,观不观在我,更有甚者说四分律是小乘法,我是习大乘的,如此等等轻视戒律,无视戒律的比比皆是。

  因种种的阻碍,造成了弘律难,不少持律者,修行者并不受欢迎,甚至遭到轻贱,排斥。无怪三力法师说:“破戒僧人福报大,老修行的灾难多。”真正弘律的法师是缺少听众的,因为要求听讲戒的人不多。记得在一佛学院讲戒律时,人家说听不懂,被迫停下。一位老乡的学僧很同情地说:“法师你不会讲别的经,你看他们都……”唉!怎么说呢?也许是方法不适应吧,缺乏智慧,惭愧呀!为什么藕益大师的律坛数讲数停,后来只好去念佛了。弘一律师是近代所共同赞赏的大师,在讲律的过程中,也因听众的问题,只好不拘人数多少,不立名目,不收经费,不定地址地讲戒了,前些年福建省的持德法师发心办律学班,也是几起几落,不知这次支提山的自习班现在如何。浙江的智敏上师的讲席人数也不多。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者是我们的教育不得力,不少的佛学院条件不成熟。办学心切固然可贵,造就人才功德无量,但鉴于目前时节因缘并不具备,因为四众的素质太低,所以法师太贫乏了,虽也有俗家的文凭,其修习多偏重学术的研究,即令是佛学院的毕业学僧,其社会知识与各科的知识还不够充沛,所以对律学的领会还很肤浅。

  其二者在我国的情况律学版本多,是从西域再译而来,直接从印度翻来的不多,再说印度自部派佛教产生后,各部的认识不统一,其实到中国各个学派所依也不一致,目前还需有大德予以综合,集,我们一代后学学律,弘律无所适从。再加上戒相繁复,不易明记。也是中国不崇律制的一个原因吧!

  三者由于三滥(滥剃、滥传、滥收)造成信徒中的伪滥成份。尤其是师父对弟子的放任,对佛教的制度,丛林制度,传戒传法的要求标准任意放低,甚至把不如法的戒坛滥称是和尚的慈悲,把慈悲的含意都扔掉了,所以很多徒众不识因果,走向依钱不依法的罪恶深渊。

  四者修庙,塑像成风,政府一再强调禁止滥建寺庙,仍是禁而不止,一些重点寺院祖庭应该恢复的却得不到修复,地方上见你修我也修为争口气,风景区,旅游区为了景观的诱惑性也必要建个寺院,许多名寺古刹都被铜臭熏黑了,不少大德们忙于日益扩展的建设事务中,忽视了教育和律制的弘传。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浪费了,我们的道风也下降了。

  五者我国的佛教没有统一的领导,佛教协会上下不协调,寺院和佛协甚至对立,中国佛教协会所立的章程,规约,管理办法。从而各地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违法违章的事故,长期得不到解决,故使一些修行者无心于弘律事业,只好独善其身了。中国政府还在搞反腐倡廉,而人们崇敬的最高境界的佛教却任其泛滥,这也是一种颠倒,阻碍了戒律的施行与发展,佛教的整改势在必行。■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