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苦与乐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01日
来源:不详   作者:姚国雄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苦与乐

  弟子姚国雄

  佛陀在鹿野苑为五比丘宣说“四圣谛法”:苦、集、灭、道。集谛为因,苦谛是果。世尊为何先说苦谛?是先让众生对苦有足够的认识,产生厌离心,希求解脱。因为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虽然有乐,总是稀有短暂,乐少苦多。所以说,人生真理须从苦谛中领悟。

  佛经里把“苦”归纳为“三苦”。即苦苦、坏苦与行苦。

  苦苦:不适悦的苦受名为苦苦。如贫穷是痛苦,加上疾病缠身,或诸多灾难,真是苦上加苦。又人身本为苦,若再受到各种寒热、饥渴、劳役、刀杖的逼害时,岂不是苦上加苦吗?

  坏苦:又称乐苦。所说是世上感受到的乐也是苦。何以故?因为快乐过后,则觉得寂寞无聊,况且快乐的境界往往是暂短的,当缘尽而散或乐极生悲之时,终归是苦。

  行苦:行是迁流不息的意思。人生的一切都是在迁流变异中而不是常住的。当这不苦不乐的境界保持不住时,还复是苦的。苦谛若要详说实有无量诸苦。

  佛教讲人生之苦,莫过有身。这并非叫我们厌苦毁身,或去消极逃避。当须知苦,先要断集,忏悔过往恶业及积极广修善因。

  乐与苦本是互相对待而安立的。人们因苦而追求快乐,其实谁不希望离苦得乐?可是世人所追求的乐与佛法所说的,是有其根本的不同。世人所感受的,不碍是依于身心顺益之事。一般人所追求的快乐,大多是健康、财富、家庭和睦、五欲娱乐(财、色、名、食、睡)等。佛法认为这些快乐都是暂短的,况当迷于五欲快乐时,身口意三业往往不循正理,一举一动都是起惑造业,如是便种下了未来的苦果。所以,佛法所讲的真正快乐,如经中所说:“寂灭为乐”或“涅槃第一乐”。涅槃,是一切烦恼灭尽,不被系缚。是一种寂静、清凉、自在的快乐,此时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也就是将苦痛的根本切底消除,证为涅槃之乐。

  既知涅槃是出世的快乐,要得到出世的善果,必先修习世间的善因;省悟世间无常,必须勤修戒定慧,使烦恼染污的身心变成自性清净圆满的法身,达到涅槃究竟之快乐。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