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弘扬藏密的清海法师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17日
来源:不详   作者:悲福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弘扬藏密的清海法师
  悲福
  五台山乃域内灵气所钟之境,为佛教稀有之区,常蕴神异之迹。慕道善士、清修释子,率多心向往之;更有虔诚信徒,不畏旅途艰辛劳顿,以能依止此山、亲登宝地为人生大乐。倘若不是河清海晏,盛世太平,国家政治安定,更兼诸多高僧大德、长老尊宿驻锡此山,怎能发展到今日如此繁盛局面?而位于台怀灵鹫峰半山腰的圆照寺,就曾住有一位行持高峻、智慧超卓、善巧说法的密宗高僧清海法师,在此住持山门,阐扬宗风达13年之久,1991年圆寂于此寺。
  清海法师,原籍河南省南阳市邓县林琶镇,生于1922年中秋节,眼具双瞳,人间稀见。俗姓吴,名清圆,父亲以开铺为生,家道尚可,但苍天无情,变幻莫测,法师在5岁时,父母相继谢世,孤苦无依,炎凉无常,迫不得已,只好独立生活。一度为丐,藉以糊口;年岁稍长,就为一位叫戴芝厚的医生牧牛割草,做些体力活儿。恰巧戴老先生是佛教信士,行医之余,常在家里自设佛堂,手敲引磬,口诵《金刚经》。师小,干毕杂活儿,就在外面谛听,清脆悦耳的磬响伴着悠闲舒缓的读经声,对于一个无缘上学接受文化教育的孩子来说,无异为一种艺术的美餐,深深地吸引了他,使他幼小的心田就得到一种极为深刻而独特的感染,使他少年好奇的心理、求知的愿望得到初步实现的良机。兼之法师赋性聪颖,天纵灵慧,未几即能将《金刚经》背诵如流了。有时干活中间,师便独自诵唱起来,久而久之,遂以为常。一日,天晴气澄,云朵缤纷,微风过处,送来少年绺绺纯洁天真的浅唱:“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金身。”“稽首三界尊,皈依十方佛。我今发宏愿,持此《金刚经》。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复以何因缘?得大坚固力。云何于此经,究竟到彼岸。愿佛开微密,广为众生说”。小清圆正唱得尽兴、乐而忘我之时,戴老先生突然出现在他的眼前,十分诧异地问他是跟谁学的,唱得这样流利好听,师回答说:“跟您学的厂戴老先生心中更加诧异,急问:“你怎么跟我学的?”师又回答说:“你在屋里念经时,我在外面细听,我是听会的。”戴老先生听罢,赞叹地说:“这娃是个出家人厂之后,师就跟戴老先生学经,掌握一些佛学基本常识及念佛仪轨,经常到附近的香岩寺接触领受佛门清静庄严的僧侣生活。17岁时,萌兴出尘之志,于香岩寺礼如一为师,开始了真正的出家生涯。旋即奔入陕豫交界紫荆关莲花洞削发为僧,后又进入陕西双喜寺学修佛法。此间闻说能海上师于四川灌顶传戒,大概宿缘在彼,深生喜悦之情,不辞万里跋涉,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历尽艰险困苦,数月奔波,方抵四川宝光寺。培福修慧,正式受戒,戒师为深德(又叫妙轮)。19岁时,受能海上师正宗灌顶,携往成都近慈寺安居。从此清海和尚一直依止能海上师,未曾远离,直到能海上师于1967年元旦示寂于五台山,凡27年。
  清海法师的佛学根基深厚,异于常僧,据他的徒弟海信说:“法师对于《往生咒》的念诵是无师自通、出自天授,而且尚在未出家之时,谁也没有教他,他也没有跟谁学过,就能完整无误的念诵出来。法师志向远大,愿力坚深,坐于法座讲经说法的理想,屡屡现诸梦中。佛典浩繁,汗牛充栋,而所蕴含的义理又是幽深玄奥,若非大乘根器,超凡智慧,弘宣佛法的高尚事业何以承办?况且法师尚无接受过正规教育,对于佛教甚深法义,以至森罗万象,涵义叠涌的方块汉字,只有凭坚韧不挠的坚定信念、顽强勇猛的钻研精神,以倍于常人的刻苦勤笃,开发出源源不断的智慧和潜能,谙熟于心,融会贯通,形成正解,然后才能予以熟练的掌握和运用。清海法师的徒弟们对于其师父不可思议的文字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能力,莫不深表钦佩,纷纷赞叹其师父:“没有一个字能难得住他!”且“讲经最多”,流露出一股对法师恩德的无比敬信之情。清海法师为探求人生真谛、弘扬释教真理乃至密宗的无上大法,孜孜追求,奋志蹈厉。这种精神的确难能可贵。
  密宗,为中国佛教十大宗派之一,又称为密教。传说佛主释迦牟尼涅盘以后八百年间,印度出了一位龙树菩萨(一说是龙猛菩萨),打开释迦佛留在南印度的一座铁塔,取出密宗经典,从此密宗开始流传于世。到中国唐玄宗的时代,由印度三位密宗高僧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藏传入中国,渐成一大宗派,而金刚智被尊为印度密教五祖、中国密教初祖。另据西藏密教的传说,认为释迦佛一生说法,绝大部分是公开讲说的,称为“显教”;至于能够快速成佛的秘密修法,恐怕说出来会惊世骇俗,故此不肯明言,秘而未宣。释迦牟尼涅槃后八年,为了度世之心愿,遂以神通显化,不再经过母胎而出世,又在南印度一个国度,正当国王夫妇在后园闲游时降生,国王夫妇看见池中巨莲中间的一朵忽然放大,异乎寻常,倾刻之间,从这巨莲的花蕊中跳出一个婴儿,就是后来密教的教主——莲华生大师。长大以后,娶妻生子,继承王位,以种种神通威德治理国政。以后舍弃王位周游传法,发现尼泊尔国王残暴失德,便取而代之,待国家达于治平,便又飘然而去,当中国唐太宗时代,他便进入西藏,传授秘密教法,从而使西藏成为佛国。他的传法任务结束后,在西藏乘白马升空而去,返回他的世外佛土。据说莲华生大师永远以十八岁少年的色相住世,始终不老,偶然嘴唇上留一撮小胡子,点缀他的庄严宝相。如此密宗,史称为藏密。
  藏密自产生以后,长期固守在西藏的封疆,元代时曾一度传入中原地区,但亦只限于宫廷、王室统治阶层之间,直到明清时代,汉藏互通款曲,才有藏密各派的知名喇嘛即活佛,亲宋内地传教。民国年间即有少数赴藏学习殊胜密法的汉僧,以受到政府驻藏办事处的资助,才学通藏密。后来,回到内地弘扬密宗的,以法尊法师和能海上师成就最大。法尊法师着重从事翻译,能海上师着重从事传法。能海上师的出家因缘可以追溯到他供职北京将军府期间,东渡日本考察政治及实业,见日本佛教盛行,以对佛教产生兴趣,归国后即常到北京大学听讲佛教哲学,感觉佛教博大精深,因而生起坚实信仰。于是认真研读佛典,如获至宝,惊叹宇宙人生之奥秘,竟然全在佛法中,因而于1924年,毅然剃度出家,献身佛教事业,以弘法度生为己任。1926年,闻西藏经典甚富:内地少有传译,决心赴藏求法,先后两次入藏,时间长达七年,备极艰辛,毫不退缩。虽在藏地生活,仍然坚持茹素,不沾荤腥。戒行之精严,世所罕见。法师学成后返回内地,发愿将藏语系佛教在汉地广为弘传。四川近慈寺和五台山吉祥寺即为能海法师在汉地开创的两个藏密金刚道场。1953年,能海法师率领清海、清佛、成佛、寂度等弟子来到五台山清凉桥即吉祥寺。这期间,出家僧人响应党的号召,农禅并重,在念经礼佛之余,参加生产劳动,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相自激励,蔚为一时风气。清海法师不仅学习修行极为精进,有“吃苦头陀”之称,而且对生产劳动亦十分擅长、热爱,打草、植树、种菜,样样居先,曾当过菜园组组长和吉祥寺的维那等职。
  佛教历史悠久,两干余年传承不息,法由僧弘,僧在法在,故师徒相授,迥非寻常,尤其是藏传佛教的密宗,作为一般徒众信仰的中心,上师的地位甚至可以比及释迦本尊,又且活灵活现的上师较之器物塑的佛像,对于信徒更会产生直接的熏陶和教诫效果,因而密宗十分强调上师对于皈依者的加持作用。清海法师与能海上师师徒二人,自亦不能例外。能海上师执著艰苦的求法经历、乐以忘身的弘道精神、清净庄严的道风戒德,强烈地感染着他、激励着他、加持着他,使他不知疲倦为何如,茫茫法藏学海师尊瞩,巍巍金刚宝座少年梦;菩提大愿督促他研读经律论不辍息,无涯悲心鞭策他修行戒定慧不动摇。就是这样,人生苦短,只争朝夕,勇猛精进,努力行道。由于清海法师能够如佛所说规范修习,于繁杂的密宗仪轨与课颂都能如法如律贯彻执行,且堪为众范,具备管理组织才能,遂成为誉高德重的能海上师亲自开辟的五台山吉祥寺金刚道场的独当一面的维那。
  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佛教作为一种封建意识形态,也遭遇到一场来自无产阶级红卫兵小将的审判和打击,五台山虽然处于深山老林,也未能幸免。浩劫降临,佛门被难,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能海法师,正住锡于五台山台怀中心区的善财洞,被红卫兵围攻批斗,划为黑帮首领,备受种种凌辱折磨。法师始终不怨不忧,泰然处之,默观众生业力现前,深生悲悯,以为彼虽恼我,消我宿业,与我有缘,是我善知识,当今发菩提心。是年底,红卫兵宣布:解散全山寺庙,僧人一律遣返原籍。法师认为世缘已尽,曾问左右,是否当走!均默然。至12月31日晚,照常参加政治学习,身体并无不适。半夜起床小解,同成宗和尚说:“明日代我请假,就说我不好了。”次日为1967年元旦,深德师起床,见法师搭衣拥被,结跏趺坐。呼之进早斋,不应;探视,早已寂然坐脱。能海上师圆寂后,清海师痛失依怙,但依旧尽心维持寺院。一年之后即1968年,迫不得已,告别心中圣地五台山,投靠湖北一远房宗兄,以拉板车为生计。他身虽不在佛门,心却永系佛教事业,以为顺境逆境、顺缘逆缘,皆要随机施化,方便众生。因此,私下不断地为人讲些佛教道理,不舍微细法,到处成道场,以浅显明快的语言,宣说佛教至为难懂的高深义理,使与他相处过的人都能感到佛法的真实无边以及对他产生亲近的心理。他道心坚忍,保持戒德,不为外物所转。一有空暇,即念诵经典;一有积蓄,就寄给清凉桥的证真和尚。无论漂泊何处,始终不忘佛门,报佛宏恩,利乐有情,表现出一个释子惯常葆有的恬淡心灵和慈悲济物的菩萨精神。
  1978年,彻底结束“文化大革命”,恢复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9月,清海法师终于回到他时刻莫或忘却的五台灵境,接受佛教协会的安排,住锡于灵鹫峰腰广宗寺。当他来到广宗寺时,满目凄凉破败,一片狼藉不堪,塑像残缺不全,仅有几个和尚,勉强香火供佛。所幸的是英明的党中央果断粉碎“四人帮”祸国殃民的罪恶阴谋,大刀阔斧地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使那些乘潮泛滥的跳梁小丑遁离圣地。清海法师是一位遵佛所制和宗教感情强烈的僧人,庄严佛刹、利乐有情是他终生难以更改的职志,面对广宗寺的现实局面,他萌生大愿:一定要将广宗寺建成一处清净庄严的文殊道场,上求圆满佛道,下化烦恼众生,以完成被浩劫中断之夙志。广宗寺为明代建筑,其大佛殿因殿顶全部覆盖铜瓦,“鳞鳞万瓦五峰中,不用泥烧用铸铜”,显得别具一格,故又称铜瓦殿。广宗寺地面狭窄,实是一座小巧玲珑的庙宇。解放前是五台山青庙十大寺之一。相传庙前坡中长有一颗不大不小的树,根歪枝斜,人们称为歪脖树。老僧见其不雅,有损寺容,便命人砍伐,可是刚锯两下,锯条断为两截,换锯条再锯,即从锯的地方滴滴答答淌出血来。锯工十分惊畏,连忙禀告老僧。老僧看罢,双手合十,连称“罪过!”。周围参观者也附和着说:“这是神树,岂敢锯断?”便有人在树前设云桌,立神位,摆香炉,陈供品,求神树保佑,莫向人间撒灾。后来消息广为传播,无钱治病的人家纷纷来此祈讨灵丹妙药。不久,树枝被折光,树皮被剥尽,只剩干疮百孔的树干和树根留在那里。但远道而来的乞灵者,既无枝可折,又无皮可剥,便围绕树干和树根“求药”,求药者络绎不绝,蜂涌而至,使广宗寺香火旺盛,成为十大寺之一。著名的藏传佛教译著大师、曾担任中国佛学院院长的法尊法师的出家母寺即为此寺,1980年圆寂后遵师遗嘱将灵骨塔建在此寺。; 为修复广宗寺宇,清海法师决定首先庄严佛像,经过艰苦不懈的刻意经营,广宗寺面貌焕然一新,天王殿四大天王、弥勒菩萨、韦陀护法神济济一堂;大佛殿华严三圣、西方三圣端坐莲台,庄严相好,十八罗汉排列两厢,显得规整肃穆,令人赞叹。其中弥勒菩萨端坐在天王殿的前列,坦胸露腹,笑容可掬,极富感染力,令人生欢喜心。弥勒,又译作慈氏,名阿逸多,义为无能胜。弥勒菩萨是公元前六世纪人,与释迦牟尼同时,生于印度波罗奈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家。他生而相好庄严,聪慧异常,相师说他“此儿具是轮王相,长大必然要当转轮圣王”。消息很快传到国王耳里,满朝文武惶恐异常,怕国内要发生政变,急欲觅之杀害。其父预感大祸临头,即将其藏于舅氏家。及长,舅氏虑其祸终不能免,即令其见佛闻法,从佛出家。弥勒由于从小生活在经济富裕的族氏当中,出家后依然交游族姓,喜爱穿着。如国王将一件金缕袈裟供佛,佛将它赏赐诸比丘,谁都不敢接,唯弥勒受之,并天天穿在身上,到处乞食。弥勒菩萨十分重视慧学,却不与小乘比丘为伍、生活或修学,而是常与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等大菩萨同事,因此在大乘法会上,弥勒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释迦牟尼对弥勒总是另眼相看,并选择弥勒为接班人,予以授位,次当作佛。弥勒以修慈心观而闻名,对一切众生绝不起杀想,而是抱定“宁破骨髓出头脑,绝不瞰食众生肉”的坚定立场,因此释迦牟尼佛对他赞叹备至,无以复加。弥勒精神主要体现在艰苦条件下,行菩萨道,着重利他,于利他中实现自利,完成佛国的依正庄严。
  待广宗寺修复完毕后,清海法师徒弟日众,遂于1984年初,移锡不远处的圆照寺。圆照寺不比广宗寺,它是一座大寺,占地面积1.26万平方米,分三层院落,依次升高。始建于元,时称普宁寺。明永乐初年,尼泊尔高僧实哩沙哩来华宣扬佛法,初封为“圆觉妙应辅国光范大善国师”,并赐与金印、宝幡。实哩沙哩来到五台山,就在普宁寺坐静修行,弘扬密教。明宣德元年,宣宗朱瞻基又将他请入京都,广宣密法,听闻之者,莫能尽信,未睹其幽玄之精华,实哩沙哩见机缘不契,遂请辞归五台山,皇帝恳劝留住北京,他却坚执要辞,皇帝未予许可,夜间高僧度虑法演至此,何以宣化?翌日示寂。宣宗懊悔不已,哀痛殊深,御祭火化,敕分舍利为三,一遣内监同山西太原布政使造塔复祭;一在京都之西建塔藏之,启建真觉寺以为道场;一在五台山普宁寺建塔藏之,并重修此寺,赐名为圆照寺。至今实哩沙哩的舍利纪念塔保存完好,屹立寺内。塔为金刚宝座式,高23米,四角小塔,相与拱卫,造型奇特,蔚为壮观。清海法师来到圆照寺,与初到广宗寺时,情形相差无几,寺容寺貌,不忍目睹,师之心愿更加深切,兼之其时国家大规模投资维修五台山的寺庙,遂生起完成能海上师遗教,启建藏密金刚道场之宏伟设想。在天王殿内,补塑了四大天王像,新塑了弥勒菩萨和韦陀菩萨像;在大雄殿,补塑了三世佛像、三大士像及十八罗汉像;在都纲殿(也叫后大殿)内,新塑了宗喀巴大师和其二大弟子像以及四臂观音像、毗卢佛像。现今由当家师海信和尚主持建成的五百罗汉堂和藏经楼;,亦是由清海师发心募捐兴起,遗憾的是殿刚破土而师忽圆寂,撒手而去。此外于实哩沙哩塔维修粉刷两次。从1985年开始,还陆续维修中台顶和南台顶的寺宇,总括广宗、圆照二寺一共拿出资金50余万元。
  清海法师时刻不忘能海老上师的遗教,于显密各宗,次第修习,深入法要,贯通融会。1978年再上五台后,整理能海上师的遗稿,发心弘传西藏宗喀巴大师创立的格鲁派的教法,启建无上殊胜的密宗金刚道场。早在广宗寺时,他已开始传戒收徒,讲经说法,培育僧才,续佛慧命。他为法忘躯,不顾个人身患疾病,经常带病为僧众开演大法。他认为欲想佛法久住世间,非得着力培养僧才,弘扬戒律不可。这是因为有僧人才能续佛慧命,持戒才能生十种利益。所以,他常说:“法律虽严,不斩无罪之人;戒条繁多,尽为成道阶梯。倘若信守佛法,举止动措自与戒律无违;倘能振发菩提大愿,阐扬圣教,心念行为不期然与毗尼相合,即会办道成佛。”因此,清海法师特重戒律,要求也相当严格。他曾为弟子们讲过《比丘日诵》、《比丘戒本》、《律海心要》、《四分律》等等。所以,他的弟子们也都十分重视戒律的修持,个个都很讲究威仪,即使极微细的戒律,也都秋毫无犯。因此,人们说该寺是五台山戒风纯正的一个典型道场。
  清海法师不仅重视戒律,以身作则,而且还经常为弟子们讲解密教经论。自1978年以来,就讲解了《大般若经》、《缘起赞》、《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瑜祗经》、《要略念诵经》和《现观庄严论》、《中观论》、《因明论》、《俱舍论》、《菩提道灯论》、《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略论》、《密宗道次第广论》等等,使弟子们学到了密教,特别是藏密中的黄教理论,树立了“缘起性空”的世界观,掌握了对显密二教的修持方法,建立了真正的金刚道场。
  清海法师生活俭朴,时刻以释迦“衲子”严格要求自己,从来不愿意有一点点特殊享受。他对弟子的要求十分严格,但也很慈悲,总是尽可能地关心他们,督促他们勇猛精进,弘法利生。他说:“出家人修行,重在发菩提心。以大悲心精进修持,就会产生般若智慧,成就菩萨行。”所以,他的弟子们多是忘我为公、以庙为家、慈悲济世、续佛慧命的爱国爱教的僧人。同时他还能领导僧人诵经念佛,修持密法,如法如律地管理寺庙,遂使圆照寺成了五台山佛教的一座先进寺庙。
  清海法师的禅定功夫颇深,但他从不耽于禅乐,也不眩耀自己,更不欺世惑众,而是默默无闻地闭关专修,体悟自性,是五台山实实在在的一位密宗高僧。因此,早在1988年就被当选为五台山佛教协会的常务理事。1991年圆寂后,他的弟子海照、海信、方僧、信行、海厚、心利等还为其修建了一座高16米的覆钵式舍利宝塔,高高树起了五台山黄教的法幢。
  总之,清海法师是五台山的一位显密双修、解行并重、外具罗汉相、内彻法源底、讲经弘法、逗机传教、弟子遍及国内乃至港澳等地的密宗上师,其著作有《五台山灵鹫中峰大圆照寺树碑记汇集》等书,辞繁义奥,理幽道高,标新立异,意味深长,良可激励后学深入宝藏,承扬正法。
  (摘自《五台山佛教》1997.1)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