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声明>> 文学>>正文内容

诗僧惠洪其人其事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28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诗僧惠洪其人其事

  宋徽宗时,宜丰出了一位名重京华的诗僧——惠洪。《大元一统志》称他为“晋唐以来诗僧之冠”。惠洪十四岁时,在今古南园内写下《秋千》诗,震烁古今诗坛,用现在电视主持人的话说,“这人,太有才了!” 惠洪(1071——1128)活跃在宋徽宗时临济黄龙派下的诗僧,俗姓彭,本名德洪,字觉范,号寂音(冷斋)北宋熙宁四年(1071)出生于今宜丰县澄塘彭源村(一说桥西竹园村——笔者注)。 惠洪一生多舛,先后四次下狱,两次削籍,两次复牒,为人风流倜傥,秉性倔傲,洋狂不羁.。尽管这样,一生著述不少,为后学留下一批“不立文字”的文字禅,不失丛林翘楚,获赐“宝觉圆明禅师”法号。

  耶溪才子入丛林

  惠洪出生在宜丰一个“名门大家”:叔父彭几,官至协律郎编有《乐律》;堂兄彭乘文学家,著有《墨客挥犀》;堂弟超然北宋画僧;堂弟思禹、思忠均为名噪一时的达官显贵,多有诗文来住。享“一门六进士”之誉。 惠洪十四岁时在其学馆(今南园)所作《秋千》诗,入录《千家诗》,震烁古今。

  画架双裁翠络偏,佳人春戏小楼前。

  飘扬血色裙拖地,断送玉容人上天。

  花板润沾红杏雨,彩绳斜挂绿杨烟。

  下来闲处从容立,疑是蟾宫谪降仙。

  一首《秋千》以明快的色彩,鲜活的形象,盎然的生气,把大自然和大美人写得情致生花,香艳醉人。 神宗元丰七年(1084)惠洪十四岁,父母一月内暴病双亡,由伯父领入城北郊三峰山下的宝云寺,随靓禅师为童子。两年后,剃发受戒,皈依空门,师从洞山云庵和尚。 元佑四年(1089)十九岁的惠洪在东京天王寺试经合格,冒惠洪名剃度为僧,正式受得度牒后,跟随宣秘法师讲《成唯识论》,在开封四年,博学经、论、子、史,佛,并以诗文与达官显贵相饷交酬,名重京华。 来自耶溪河边的小衲,做上了开封府的风流和尚。一时满城传为佳话。

  空门自古有霾云

  惠洪在东京四年,于元佑七年(1092)辞宣秘大师,投上高九峰山再谒真净克文禅师。元佑九年真净克文回庐山归宗寺,惠洪相随七年,后由学士朱彦推荐招于抚州临川北禅寺、景德寺做了两年住持。大约二十九岁始云游东吴、衡山、杭州、金陵等地,再由运使学士吴甘来招回金陵清凉寺,与尚书右仆射张商英和节度使郭天信相识相好,乐趣风生,不慎被寺中一馋僧告发惠洪伪造度牒,被判入监狱。既然入狱,也就自然削籍还俗,出狱后,惠洪只好“回京投奔张、郭。 大观三年(1109)秋,又因“多言乃致祸”再次下狱,并在狱中害了趟大病。他在自述中说“大观三年秋,余以弘法婴难,越明年春,病卧狱中”。 大观四年(1110)张、郭惜其才华,联名保举惠洪复牒为僧获准,并赐“宝觉圆明禅师”法号,稍后,再应朱彦之约,回临川明白庵弘法。 政和元年(1111)朝廷党争事发,张商英被罢相谪任河南知府,郭天信也失足落马,惠洪受累被流放三年,在海南开元寺、俨师院度过三个贫病叠加的春秋。 政和四年(1114)获释后回宜丰住在荷塘寺,并与弟施建 延福院大钟(今县人民医院即延福院遗址),作《延福寺钟铭并序》 五月太原有案涉及要并案办惠洪入太原狱,忧无人供饭,十月得保释,幸免一难。 政和八年(1118)四十八岁的惠洪,又因张怀素“乱党犯上”受牵。张怀素,张商英本无干系的案子,但又被人举报成张怀素同党。地方官明知诬告,为核查方便,还是关了他100天。 直到靖康元年(1126)宋哲宗即位,张商英、郭天信东山再起,惠洪上书刑部才求还僧籍,得以蒙冤洗尽。暮年活动在故里宜丰及湘西闽南一带。 大约建炎二年,五十七岁的惠洪写完《夏日同安示阿慈诸衲子》成了绝笔之作,五月圆寂于宜丰同安,葬于凤栖山,。 惠洪一生虽四度罹难,但勤于著述,笃志精进,无一辞叛佛。

  冷月斋心石门禅

  “不重文字,教外别传”,佛本认为:佛就是心,心就是佛。明心见性,心心相印。好象饮水品茗冷暖自知,别人无法体验和传载。因为任何语言、文字都是对佛的第二性反映,而非佛本身。但是,惠洪却一生笔耕不辍,为后人留下了一批“文字禅”著述,用他自己的话说:“新诗满箧江南去,又作丛林禅事传”。其主要著作约可分作四大类: 一类是释注作品:《法华经合论》《楞严经合论》《智证传》《临济宗旨》、《僧林宝僧传》、《云岩宝镜三昧》等经书; 二类是创作作品:《林间录》、《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 》、《冷斋夜话》等随笔丛书。 三类是编录作品:《五宗纲要》、《临济宗义》等; 四类是诗词及诗词理论作品; 他的作品大多收入《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和近代《豫章丛书》。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提要》中指出“是书(指惠洪作品)杂记见闻,而诗者十之有八”。可见惠洪一生的最高成就在诗词散文,在于他那充满斋心泠月空灵野趣的诗词作品,有评论认为,惠洪的诗文具有禅俗不拘、承法苏黄、运思神速三点独到之处。

  禅俗不拘。

  一般的僧侣大多隐匿山林寺宇,远离红尘,缺乏对市井主活的深入接触,所以其作品多以体道扬禅的空灵文章为主。惠洪不同,虽为禅僧,但履历坎坷,经历甚殊,人生感慨良多,因此诗文作品既有谈禅论道的佛语禅辞,也有风光霁月的景情入题,更有酒色绮美世故文章出轨。惠洪身为衲子,却无视佛教戒律,任凭七情六欲自流满消,擅用凡心俗性去打造诗词文章。且公然主张:

  “事事无碍,如意自在。手把猪头,口诵净戒。趁出淫坊,末

  未还酒债。十字街头,解开布袋。”

  惠洪在生活上的确纵情放旷,在欲行禅,饮酒狎妓,纳妾同居,洋狂不羁。 当然,惠洪诗文中也不少评说千秋功过的咏史凭吊作品.惠洪一生"好论古今乱治成败是非”而且口无遮拦,用现在的话说,自我中心意识膨化不断,比较典型的是《题李塑画像》、《同彭渊才诗陶渊明祠读崔鉴碑》、〈读三国志〉等,这些作品中儒释融溶,体现了惠洪认同儒教忠义仁孝廉的观点,但在总量中占比不大。对于民生国难,吏败疱疽,几乎没有作品问津,这与他长期的空门生活有关,影响了诗作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力度。

  承法苏黄。

  惠洪的诗词创作拓成了自已的艺术风格,其句法章功大抵取自苏东波,借润于黄庭坚。语言出新,豪放运化,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如   杨柳护桥春欲暗,/山茶出屋人未知。/冒田决决走流水,/小夫铲塍翁夹篱。/雪晴春巷生青草,/烟湿人家营晚炊。山村小景写得活脱灵鲜

  运思神速。

  惠洪作诗填词之神,历史上还有隹话可寻。政和八年(1118)惠洪的诗友韩驹在分宁(今修水)任知县,那年惠洪路过分宁,韩驹留惠洪住在云岩寺切磋技艺,惠洪后来作有与《韩子苍六首》,回忆当时寺院中300多名僧人每人拎一纸一笔求惠洪作诗,惠洪站在殿中一 一应作。不苟思索提笔而就。韩驹不解,作诗哪能这样随意?惠洪笑着说:“取快吾意而已。”——写得快,是我的特长罢了。

  霜钟白发归去好

  惠洪十九岁得度,年轻时在各地参禅访友,但是每逢蹬蹭罹难,他都回到宜丰故里抚伤慰疾,再从家乡走出低迷,尤其是海南流放之后,惠洪绝处逢生发出“

  故乡仍有此丛林,下板何妨著寂音

  ”一腔悲切. ——于是定居家乡城北度门寺,往返于九峰山、洞山,黄檗山之间,以诗文自娱,生发人生慨叹:“

  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龙潜蟠则神,鸡雌伏知道。人情难把握,过眼如电扫。留云峰下寺,白发归去好

  。(《题延福寺壁》) .——家乡的青山绿水,落日烟云,也为一个迷失精神家园的释家游子提供了一块消解乡愁的创作空间;:

  小溪倚春涨,攘我钓月湾。新晴为不平,约束晚来还。银梭时拨刺,破碎波中山,整钩背落日,一叶软红间。

  (《筠溪晚望》) ——家乡为一个落魄文化人还乡造就了一间颐养天年的晚年公寓:

  乞桨问路到筠溪,天气晴和相得宜。父老相逢班草坐,风光初过采茶时,摩挲禅榻营春睡。想像斋厨办晚炊。白首不知舟壑过,壁间来读旧韪诗。

  (《至筠二首》其一) 基于上述条件,惠洪的诗作也达到了巅峰境界,代表较高艺术水准的几首山水田园诗,都是在家乡完成的。因此说家乡成就了惠洪,惠洪也回报了家乡。 垂老暮年,惠洪自况渊明,并作《和陶渊明归去来词》解嘲:

  “少喜翰墨,余习尚存。如抚如弦,如持如樽。有诗情以寄目,无忧色之在颜。皆遇缘而一戏,则何适而不安。 顾风物之闲美,欣幽鸟之关关。掩残书而消意,偶敛目而深观。还诸缘以俱尽,廓然获其无还。……如子得母复可疑。”

  正是这种闲适高洁随缘放旷的心态,山水诗文自我排遣的癖好,使惠洪虽然屡屡罹难却能做到无适而不安。这是家乡“渊明文化”张力在惠洪身上的体现。

  惠洪一生,颠沛流离,屡履沟坎,阅历资深,但他的交际限于官府,士子和僧侣之间,交际的目的,在于参禅访道,吟诗会友,严重地局限了他的精神观照和诗词创作领域,加上佛家道统思想的左右,折拆了惠洪诗词的思想厚度,形成了他与宋文学“多以筋骨思想见形”。迥然不同的诗文风格。 《诗人玉屑》说惠洪:“善作小词,情思婉约,似秦少游,如仲殊,参寥,虽名篇,世皆不可及也”。他的诗词文章虽然美轮美奂,堪称“晋唐以来诗僧之冠”。他的身世却沉浮如萍,多灾多难。惠洪的生存智慧与心路历程的矛盾,导致了他人生的逼仄和跌宕。  撰稿  熊丰元

  电话  0795-2898833

  宜丰政协文史办 宜丰车上政协工作组

  二00七年七月三十一日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