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地佛教不同时期的表现
汉地佛教不同时期的表现
西汉末,虽说佛教已传入中国,但有关佛像和寺庙的几记载,史书上很少提到。到西晋、东晋和南朝时期佛教造像艺术才有所发展,从出土的佛教文物中的金铜佛像身上,可以感到除背饰、衣纹、手印还保留古印度佛像的传统之外,已然从早期的古板逐步转为柔和与静谧,融入了传统的中国色彩。
北朝的北魏时期(公元4至5世纪)是中国佛像营造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著名的山西云冈石窟与河南的龙门石窟都相继开凿于这一时期。云冈第二十窟中的大佛不仅具有北方拓跋族男子汉的粗犷伟岸的气质,那挺直的鼻梁,修长的双眉,成梯形状排列的衣纹,也来自古印度犍陀罗时期佛教艺术风格的影响。
隋唐时期中国的佛像造像艺术有明显改观,基本摆脱了魏晋、南北朝佛像那种神秘的宗教色彩与呆滞的风格,造像也开始转为雍容华贵,显示了民族化、世俗化的趋势。如唐代龙门石窟奉先寺中的卢舍那大佛,仪容端庄,嘴角略带一丝微笑,头向下俯视,与礼佛者、游客的目光相互交流,这与北魏时期那些远离尘世的佛像相比,则更多一些人情味。发展到宋代,佛像塑造更贴近生活,如四川重庆大足石刻中的数珠观世音像,身倚石崖,双手交叉,略呈微笑,与其说是尊菩萨,不如说是宋代一位仪态万千的女郎。从题材与风格上讲,已完全是中国化的产物了。
元明清时期受印度、尼泊尔以及藏传佛教艺术的影响,某些佛像的造型往往带有梵式或藏式风格,或者向梵汉结合,藏汉结合的形式发展。虽然这一时期建寺大多追求视觉效果,使佛教艺术出现了模式化的倾向,但其中仍不免有精品,如云南昆明筇竹寺中的五百罗汉,一改呆板僵化的风格,而是刻画了充满世俗人情味的罗汉群。总之,佛教造像依然是向世俗化发展过程中,民族风格与地方风格的大融合。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