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漫谈佛教的称谓(下)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智海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漫谈佛教的称谓(下)

  ◎智海法师

  (接上期)

  三、部分礼节称谓

  礼节称谓是表示对四众弟子的尊敬,也体现我们佛教人士的道德、礼貌。今就常用和常见的一些称谓,作个简单的总结和介绍。

  法师:本是一种学位称号,是指常修梵行、通达佛法,而且能引导、教化众生修行的人才可称为法师。而现在汉地用起来比较滥,往往将他与居士称谓相对应,作为僧人的通称。

  三藏法师:又称三藏比丘、三藏圣师,略称三藏。一般是指精通经、律、论三藏,能为人讲说的僧人。如玄奘法师、鸠摩罗什法师等就是被人们称为三藏法师。

  经师:指善于诵读经文或精通经藏的僧人。

  律师:又称持律师、律者,指专门研究、解释、记诵或讲解律藏的僧人。

  论师:指精通论藏、善于讲解经义的僧人。

  禅师:指通达禅理、善修禅定的僧人。

  阿黎:又作阿阇梨、阿阇只利,略称阇黎。译作教授、轨范师、正行者。指能矫正弟子们行为并给予教授之僧,故又称导师。

  活佛:杂名,即呼图克图大喇嘛之名号。蒙、藏佛教对修行有成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而转世的人称为“朱古”(藏语)或“呼毕勒罕”(蒙语),意思是“转世者”或“化身”。而汉族人习惯将他们称为“活佛”,其实是不确切的,不如仍称他们为“朱古”或“呼毕勒罕”。

  长老:指年龄长、法腊高而智德俱优之大比丘。又称上座、上首、首座、耆年、耆宿、耆旧等。禅寺常用以指“住持”。

  上人:指内有智德、外有胜行的僧人,以喻其出类拔萃,在人之上,故有此称。后泛用作对德行兼备之僧的尊称,亦用于对一般僧人的敬称。

  大德:梵语婆坛陀,指有修有证有德行的僧人,后来泛指高僧。近代以来,使用范围扩大,凡对有德行之人,不论其出家在家,都以“大德”一词来尊称。

  大师:佛经将初果以上乃至诸佛菩萨等圣人,堪为众生之师范者,称为大师。汉地通常将人师中之通晓佛教教义且有盛德者尊为大师。

  师父:是指在家人对僧人的敬称,犹言以师、父般的礼敬。此词现通用于对出家男女二众,用得也比较滥。其实一般称为师傅即可。

  善知识:指正直而有德行,能导人于正道之人,又作知识、善友、胜友等。

  善男信女:泛指一切归信佛法、一心向善的佛教徒。佛经中常称作“善男子、善女人”。

  贫道:为僧人的自谦语。僧人以道德为尚,而自谓道贫德乏,以示惭愧、自谦。

  戒子:指戒场中求授三坛大戒之僧人。

  禅和子:亦称“禅和者”,指一般禅僧或参禅的伙伴。

  释子:即僧徒。僧人出家,从释迦之教,皆舍本姓而从佛姓,故名释子。

  衲子:僧人自谦语,又称做衲僧,因禅僧多穿一身带补丁的衲衣游方各处而得名。

  佛子:术语,众生受佛戒者故称佛子;以必当作佛故也,又为菩萨之通名,以其依佛之圣教而生圣道也。又因其能绍继佛种,使不断绝故也;又总称一切众生,因为他们都具有佛性。

  弟子:随师受教者之称。一、佛弟子,佛教徒均皈依三宝,故以释迦牟尼佛为本师(根本教师),而自称为弟子。因学于佛陀之后,故称弟,闻佛法而生解,故称子。二、对亲教师而言。三、亦可作自谦之词。

  檀那:意译为布施,即给予、施舍之意。檀那又称檀越,檀即施;此人行施,越贫穷海,故称檀越。心生舍法,能破悭贪,是为檀那。后引生为施主之称。

  施主:原为佛门中人对施舍者的称呼。后来成为僧人对来寺院进香礼佛者的敬称。

  龙象:喻指修行勇猛、具大力量的人。多用来称赞住持正法的出家人,称之为“法门龙象”。

  菩萨:义为觉有情、大心众生。本指大乘佛教修到一定果位的圣贤,如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大势至等菩萨。现实中往往借用于对那些肯发心、修行精进、广做善事的居士的称誉。

  居士:杂名,梵语曰迦罗越,原义有家长、家主、长者的意思,又指居财之士、居家之士、在家志佛道者。现在一般是对在家学佛者的统称。

  护法:指护持佛法的意思。上自梵天、帝释、八部鬼神,下至人世保护佛法之人,皆称之为护法,常用于僧人对居士的敬称。

  除了以上介绍的称谓外,还有其他许多称谓,如饭头、菜头、火头、水头、碗头(通称行堂)、钟头、鼓头、门头、园头、浴头(亦称知浴)、圊头(即净头)、塔头(亦称塔主)、树头(巡视山林、保护树木)、柴头、茶头、炭头、炉头、锅头、桶头、灯头、巡山、夜巡、香灯、司水(禅堂专任)、照客等。

  结 语

  佛教称谓也是佛门的规矩,作为教内徒众,很有必要学习和掌握这些最普通也最常见的佛教称谓。关于佛教的称谓说起来很多,一般都是根据他人的职务、修持、德行、学识、年龄等方面而定的称谓。当今的一些人对佛教称谓不甚明了,所以称呼起来比较滥,祇有对佛教的称谓理解了,才不至于出现滥喊滥叫滥称呼的现象,在出外参学时,才不会闹出不必要的笑话和麻烦来。基于以上的佛教称谓用语,是我个人收集总结的结果,不当之处,尚祈大德、法师、居士不吝赐教。■

  参考书目:

  1、《中国汉传佛教礼仪》,圣凯着;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二○○一年八月第一版。

  2、《佛学大词典》,丁福宝编;上海佛学书局印行。

  3、《中国的佛教仪规》业露华着;南海菩萨杂志社,台北,一九九四年。

  4、《沙弥律仪要略集注》广化法师述;高雄文殊讲堂恭印,西元二○○三年九月。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