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倓虚法师的“大乘起信论讲义”给我对‘佛’十足的‘信’心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李钦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倓虚法师的“大乘起信论讲义”给我对‘佛’十足的‘信’心

  李钦安

  笔者四十多年前有幸,从家伯父处得到倓虚法师所著的“大乘起信论讲义”。当时,读到法师讲解书中的“一心真如生灭”所说:“缘生无性者、真如也。无性缘生者、生灭也。…”这段话(全段见原讲义),使我一读再读。再重读后,对它十二分敬佩,也对起信论开头所说的:“为欲令众生。除疑舍邪执。起大乘正信。佛种不断故。”深信不疑,也可说是十二分诚信。更是这四十多年来不断履‘行’的‘信’。

  起信论之重点意义是“一心真如生灭”,这三而一,一而三的基本观念,是根据佛学的中心思想;因缘所生理论(The Principle Of Co- Arising)而发展出来。理论是说:宇宙一切都是互相牵涉、关联而呈现,事物都没有独立、自性的存在。例如宇宙星河的呈现,是因为万有引力,是因为‘能’(Energy),是因为光,是因人们有眼,是因磁力,是因人的心识……这也是说,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功能,都是依他(她)而起。如更精细分析,可说成一切事物是互起、互入、互依、互摄等等的互相联串。通常佛学论述则用“互入”来代表上述四项。所谓“互入”,我们可用一杯水为例:一杯水普通人见之,为解渴的饮料;化学家见之,为一氧化二氢(H2O)之化合物;物理学家见之,为次原子界(Sub-Atomic)之素子现象;哲学家见之,认为是因果系列之表征。各个立场不同角度的见解,确有无穷的异别。它是说在这同一杯水中,这样众多的事物都能同时升起,同时出现,彼此丝毫不相妨碍。水之为H2O,毫不妨碍其为饮料,也不妨碍其为次原子界,这些事物并非此起彼落,或者有任何时间上的影响。它是同时俱起,不但同时‘俱起’,而且还同时互相摄入,而更是必须有‘互依’性;水之所以能为饮料,正因为它是H2O的化学成份,若是水的化学成份变化,就不是我们认为的饮料了,化学成份变化当然影响物理性质的变化。因此同是一杯水中之各界次,事物又有彼此的互依性,惟其是甲,才能是乙、丙、丁、戊……等。甲若发生变化,乙丙丁戊等亦发生变化,此即诸事密切的互依性例子。再进一步观察,则又发现诸事物之互相涵摄性。H2O及次原子界之现象等并不在水体之外,即水体之内就含有无量之诸法(佛经中之‘法’字,有时候是指事物之体相用),再从另一方面看,水内之诸法亦各包含与水体不可分离之关系,所以是同时互摄。

  由因缘所生法衍生出的“互起,互入,互依,互摄”,就是‘互为’的观念,可知佛教的哲学思想,是不受局限于任何个别的立场。而是包括全体,无一遗漏的圆融观念。但这不是说‘万法’是实有(它只是无自性的假像),只是因缘所聚合而成。全体(无自性)亦是空,惟其是空(无自性)才是全体假像。

  这全体圆融空性的理论,是佛学论述经常引用的‘理’,《华严经》的四法界中有“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这儿的“理”字除了指“全体圆融空性”的‘理’外,华严更把它称为真如心(Tathata),也叫宇宙心;全体心;一‘心’。此心乃生死涅槃,一切法(事物)之根本,此心本是自然的超越能所,性空寂,无毫发可得,此超越之心,又包摄一切,变化一切,即空,即有(假),无有碍滞。此‘心’在《华严经》中是指为“无有边际,无有不在”的‘理’。也称为“真如理体”。

  《大乘起信论》中所提出的重要立义:“一心真如生灭”,其“一心真如”就是这“全体圆融空性”的‘理’,其‘生灭’二字是指世间的事物现象(因缘所生无自性),就常理而言,理和事是分不开的。例如:万有引力之‘理’,无论在宇宙间任何角落都是有效的,它是到处遍在的,此万有引力之‘理’亦不可分割,我们不能说只用它二分之一或十分之一,而把剩余部分留下来,依靠万有引力的事物;如海中的波浪,瀑布的流水,山上滚下的石头,炮弹的射程等等,这许多不同的事,都是个别性的,分开的单独事物;但能遍的‘理’──万有引力的理,却是无处不在的。又例:船浮水上是‘事’,此‘事’是阿基米德原‘理’所显现,若无阿基米德的原‘理’,则无船浮水上的事,理和事是分不开的,观宇宙万事万物,无非“理事无碍”。“大乘起信论讲义”,以后简称起信论中的“一心真如‘理’生灭‘事’”就是《华严经》中“理事无碍”的引申,该论以一切法(事物)唯心(理),以一切法而说真如,以一切法而说生灭,就是说;此三者,一而三,三而一,而三,而一,不即不离,不一也不异,会之于一心,成二转依号,倓虚法师的“大乘起信论讲义”中说,此一心‘理事’二转依号,谓之大乘。‘信’解是义者,乃自心得自心之止归。觉照是义者,乃自心得自心之观念。此之谓一心止观。如是止观久之,回生换熟,即转众生之人生观、宇宙观,之烦恼依于菩提。及精神止、物质止,之生死依于涅槃。

  写到这里,我要重申“大乘起信论讲义”给我的信心是至信而无疑,是诚信并非不问其所以而信,是明辨是非后所生的笃信。要知,佛法最重理解,凡有疑问必须加以探讨,只有断疑始能生信。《大智度论》有写:“世间人心动,爱好福果报,而不好福因,求有不求灭;先闻邪见法,心着而深入,我是甚深法,无信云何解?”可知佛法大海,如要信受奉行,唯信能入,信心坚定,才能信满成佛,“大乘起信论讲义”中马呜菩萨、倓虚法师,赐给人们无疑的笃信,使人生有正确的指标,该论确是值得一读再读。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