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堂谈艺
罗汉堂谈艺(作者:冯修齐)
过舍利塔旁的“天台胜境”牌坊,沿着绿竹红墙的曲径,移履二百余步,但见两株高大苍翠的罗汉松交柯掩映,这里就是以塑像奇巧而闻名全国的罗汉堂。堂内有佛、菩萨、罗汉、祖师塑像共577尊。每尊高约2米(佛、菩萨超过2米),全身彩绘贴金。它们像灿烂的群星,辉映于宝光寺的艺术天宇。
罗汉堂五百多尊塑像,首先给人的印象是,形态表情富于变化,姿式动作各不相同。其形态有胖有瘦,有老有幼,有高有矮,有美有丑……其表情或喜笑颜开,或愁容满面,或慈祥和善,或横眉瞪眼,或文静端庄,或勇武骠悍,或憨厚滑稽,或狡黠老练……其姿式有正襟危坐、合掌参禅者,有翘腿抱膝、怡然自得者,有张口振臂、谈笑风生者,有闭目托腮、若有所思者……其动作或持物,或不持物,而所持物件又各有区别:有持数珠、木鱼、宝杵、禅杖等法器者,有持钵盂、书卷、拐杖、拂尘等用品者,有玩蝙蝠、蟾蜍、仙鹤、麒麟等灵物者,有捧灵芝、仙桃、佛手、石榴等瑞果者……同时,其衣著的款式、色调、纹饰各有差别,与人物性格和所处环境巧妙配合。从而,使五百多尊塑像造型千姿百态,各有旨趣。
这些塑像,还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以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创造了更多更美的艺术形象。其中:有乘孔雀的,有驾虬龙的;有长三个脑袋的,有生五只眼睛的;有搿开颖壳现脸面的,有扒破肚腹露胎儿的……那引人注目的三位长臂罗汉,更各有其“特异功能”:妙臂尊者会捉飞鸟,罗瞻罗多能摘太阳,法上尊者可捞月亮。这些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佛教神话传说,表现出古代人民无穷的智慧和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也显露了雕塑家高深的艺术造诣。
罗汉堂塑像,更多地运用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线条明快自然,造型准确优美,形象真实细腻。塑像比真人略为高大,除一些面部形象作了艺术夸张外,头、躯干、四肢(长臂罗汉除外)都符合人体比例,衣纹、肌肉、骨骼也符合解剖结构,看起来自然贴切,给人以美感。塑像中,由于五十位历代祖师都实有其人,特别是禅宗祖师、南北朝的菩提达摩以后的祖师,他们去时不远,容貌神情大多栩栩如生,少有佛像的神秘感。有的像,还是按照祖师们生前的真容画像塑成的,而且毫无避讳地保留了他们的生理缺陷。例如,禅宗临济正宗第三十代祖师、明朝的密云定慧禅师(1565棗1641年),晚年面容清瘦,须发尽白,但因过去生癞疮而毛发脱落,成为秃子,故顶上只有短而稀的几根头发,与那长而密的胡须相映成趣。又如禅宗临济正宗第三十七代祖师、清朝宝光寺的第六位方丈月容老和尚,身材矮小,面目浮肿,右眼小而下拉,这样的相貌在现实生活中是可见的。由于人物造型真实,给人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更增加了塑像的艺术效果。
五百罗汉,皆属于虚构人物,其塑像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宗教观念的束缚,但与佛、菩萨塑像相比又是迥然不同的。因按佛教的说法,罗汉是人们通过“修行”可以证到的果位,故罗汉像仍然没有离开人类社会,其面貌形态体现了佛教所流行的广大区域内的各色人种、各个民族。显而易见的,有皮肤黝黑、须发卷曲的印度人,有身材高大、广颐深目的西域人,而更多的是有着和我们相同或相近面孔的人和东南亚各国人。一九七三年,著名英籍女作家韩素音和她的丈夫、印度工程师陆文星来此参观时,曾指着几尊罗汉说:“他们真像地道的印度人”。
罗汉堂塑像,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生动形象,再现了古代社会的人物风貌,见之似曾相识,倍感亲切。现略举数例:
十八罗汉中的半托迦尊者,是位印度高僧。他喜欢玩幼狮,突然,幼狮好奇地咬住他的左耳环直往下拖,这位慈悲的佛子,双手托着心爱的小灵兽,痛得嘴歪眼斜,勾下头来,不知所措。见此情状,会令人失声发笑。
五百罗汉中的第九十八位法王菩提,斜头赤脚,放荡懒散。他僧衣半脱,裸露出肩头、胸乳和肚脐,右手肘托在踞坐的右膝关节上,正拿着挖耳子掏耳朵。那敛眉瞇眼、咧嘴露齿的神态,刻画了他那既感疼痛又觉舒服的内心世界。
第一百二十位境界尊者,是位须髯浓密的西域胡僧。他远离乡邦,修行独处,僧衣残破,无人代劳,只好穿针引线,自己缝补。
第二百零七位无边身尊者,是位皱纹满面、生涯清苦的老和尚。他将僧衣脱至腰间,露出瘦削的肋骨,右手执搔耙(俗称“孝顺子”),反手抠背。从他的面部表情上,正流露出搔痒的快感。
第三百八十八位飒陁怒尊者,袒胸露腹,笑容可掬, 是一位喜爱儿童的长者。六个天真烂熳的小孩,或爬肩头,或踩脚背,或坐手心,甚至干出了挖肚脐、掏耳朵的恶作剧,而这位长者毫不动怒,任他们嬉戏玩耍……
技艺精湛的罗汉堂塑像,是我国南、北两种流派的民间塑师汇聚一堂,分工合作,各显神通的产物,它达到了当时雕塑艺术的高峰。
清道光末年,宝光寺妙胜祥师共聘请了三批塑师:属于北派的陕西帮,属于南派的川西帮和川东帮。陕西帮塑的罗汉头部肥大,肌肉丰满,造型奇特,别有情趣。川西帮和川东帮风格相近,塑的罗汉头部适中,表情自然,造型不同于一般的菩萨神像,而更多地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性格。川西帮领头的姓周,他技艺高超,憨厚朴实,将毕生精力都放在塑菩萨和教徒弟上,到了中年尚无子息。现在,寺内老僧还能津津有味地讲述他塑完罗汉喜得贵子的有趣传说。这里更值得一提的是川东帮的黎广修。广修原名德生,据说是合州(今重庆市合川县)人,少时曾读诗书,后随父辈以塑像为业。由于聪明好学,他青壮年时在宝光寺塑罗汉中即大显身手,成为四川的泥塑名家。他将近六十岁时,应昆明筇竹寺住持、四川僧人梦佛之请,率徒五人前往塑五百罗汉,历时七年乃成。黎广修不仅积累了塑罗汉的丰富经验,而且擅长书法、绘画,精通诗文、佛理,故塑像得心应手,神态逼真,不落俗套,以生活气息浓郁而闻名全国。
宝光寺罗汉堂的五百多尊塑像,出自三批塑师之手,观察其风格,比较其优劣,现今尚能辨别出各人的作品。但总的来说,皆各有所长,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不愧是我国清代精美的塑像群之一,一直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