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前程浩荡谁与师行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03日
来源:不详   作者:张少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前程浩荡谁与师行

  张少华

  普贤讲堂与继如法师有甚深的缘分。

  那是麻州佛教会由佛学社过渡到讲堂的一年,就在我们选定了一间小教堂,几经议价,而终于以一半不到的价钱买下的时候,小教堂还没有交屋,可是大家却欢天喜地地确知我们结束了长久的迁徙、租借,终于有了自己的道场。

  就在这新旧转折的时候,庄严寺来了一通电话。

  "现在这里有一个马来西亚来的法师,很年轻,看起来很不错,你们要不要请啊!"

  外子和我开车远赴庄严寺,那时候还是庙大僧少的年代,显明老和尚亲自坐镇,还没见到法师,老和尚赞叹说:“我看这个年轻法师甚么都会,雕佛像,盖房子,也挺能说法,你们亲近亲近就知道。”

  我永远记得第一眼见到法师时的印象,身形伟岸挺拔,头形特别不凡,僧服的颜色比一般僧侣们都还要深些,在老和尚的身边,法师的话很少,神情端严肃穆,马来西亚的阳光,把这样一个神情气质的僧人,烘托得像个头陀行的比丘。

  我们为师父在MIT的学生活动中心,办了一场演讲,在刊登消息的时候,我们甚至不知道如何介绍法师,于是师父在麻州的第一场演讲,空荡荡地只坐了十来个人,可是心神的触动,却是前所未有。讲题是〈从头开始〉,无论是对我,对讲堂,甚至是对继如法师个人,都是个崭新的因缘。师父安慰我们:

  “没关系!即使只有一个人坐在下面,我还是会尽心尽力地去完成这一场法缘。”

  我们深受感动,这慈蔼而又坚定的一句表白,十几年后回首师父的菩提岁月,他是以整个生命,去践履这一句朴实的言语。

  十二年前的继如法师,其实充满了南传僧侣的气质,朴实寂静。初次的法缘,师父还不满三十岁,仿佛一个年轻的色身下,裹着一个老成熟脱的生命。这样一个朴实寂静的弘法师,口中斩钉截铁地宣讲解脱道的次第与殊胜。言语开示历久则忘,可是法师在任何时地所展现的威仪,却是末学在这十年来所曾领纳过的,最宏亮而鲜活的法音。师父道说他自己的修行,仍是一贯的朴实平淡:“我只是一个时时看住自己呼吸的人,我的情绪很少波动,面对世事,我十分地漠然。”

  他看待自身,便是如许的平淡,可是对于法身慧命的弘传与护惜,却是十足大雄大力的菩萨气势。在Boston为我们上课时,曾经有一个故事,令我们十分地动容。

  “在一个穷绝匮乏的年代,人们饥饿到把树皮甚至树根都掘出来啃食,田地里一谷一粒,如黄金一样地稀罕难得。这时候一群深具远见的农业学家,意识到保育种子与根苗的重要,于是守着一个农业实验室,守着各种各类的种子,耽精竭虑地,要让这些物种继续保存在大地上喂养这个苦难的国家。而那样的时节里,连老鼠都饥乏到穷凶恶极起来,守护种苗的工作并不如我们想像的容易。

  整个国家都穷啊!科学家们也不例外,他们一个个饿死在实验室里,当人们发现时,整袋的马铃薯,整袋的玉米粒就摆置在他们尸体的旁边,他们宁愿饿死,都不愿去动用整个国家里唯一留存的种苗。

  你们能了解这样的心情吗?一个知法入法的佛子,对于佛教慧命的护惜,便是如此的心情。”

  我的心眼发热,竟也鼓荡起了"浩荡赴前程"的穷劫大愿。

  十年了,我仍然是一朵温室的小花,可是,继如法师却把他倾仰的人物,赞叹的行谊,全都融进了自己的生命里作淋漓尽致的展现,因为透澈,因为无惧,因为对世间无所希求,他总是自我调侃─“我不是一个好人啊!”

  于是,驻锡在纽约大觉寺的时代,数度在浴佛节的大游行里昂然挺身,挡住外道的插入,揭穿邪师的把戏。

  “我不是一个好人啊!”每每想到师父此言,忆念起他的种种作为,总不觉莞尔。

  师父是那种总能在喧闹急难中见到寂静的人,他从"不合作运动"的甘地见到深澈的寂静,他从落难于肇和舰上,犹自从容读书的孙中山身上,也见到深澈的寂静。他更可以大老远地去参访佛使尊者,静静待在他的身边四、五个钟头,看他安静地读书写字,然后心满意足的离去。我们是透过师父的洞见,重新去看待历代祖师与中外的贤圣。

  师父是我们学佛的表率。普贤讲堂颇有福报,在师父驻锡大觉寺期间,每月一次来为我们讲《佛法概论》,在印顺导师缜密深入的思维见地里,穿插着世尊与圣弟子之间的对话与行谊,鲜明生动,我们彷若也置身于佛陀时代。在师父的引领下,那时候的讲堂兴起一阵研读妙云集的热潮。回首讲堂一路的法缘,我们何其有幸,能在新兴的初期,于解脱知见上,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之后,师父萍纵无定,忽而去厦门完成他中医临床实习,忽而又回去马来西亚协助当地的佛法教育,普贤讲堂与师父之间的法缘愈来愈稀有难得,可是每次的出现,我们都见到师父生命的蜕变。在绵密看住自己呼吸的同时,却也深广地看住时代的潮流与脉动,在法住智与涅槃智的融和运用下,我们看见师父对这个世间的涉入愈来愈深。

  终于,他离开了百家争鸣的纽约,孤身一人深入美国中部,为佛法的弘传,在一个老旧的农场上,擎起佛法的大幢。

  在解脱道上,师父对于地域民族的情感,特别有着深刻的警惕,何为法的核心,何为法在世间流布中的善巧包装,对于一切的宗教现象,他总是以此,清楚照见其中的虚实,于是在他的菩提事业中,能随缘处,他就清楚看着它的因缘流变,而在法的核心处,他却从来不假商量。

  “佛法传到美国来,终究有一天要形成美国自己的佛教风格,美中佛教会只是预作准备,有一天如果有美国自己的出家人愿意出来承担,我马上交出,然后再去过一段四处参学的云水生涯。”

  师父勤学英语,深入美国历史,学习美国的律法,并帮助僧众入大学深造,致力于英文弘法。他所有的梦想与计划,不久以后,便是他步步为营,亲身实践的生活内容。一心想向师父学习,可是,他大步大步地向前跨越,性格拖沓的自己,终于沮丧地告诉师父:“我追不上您的脚步啊!”

  不只是我,可能整个佛教界,都要惊骇地看这这个年轻的比丘一再地向着不合时宜的包袱挑战。

  “趁着还有力气,我还是要作坏人啊!等我老了,没力了,再慈眉垂目,当几年和顺的好人!”

  当美中佛教会终能如期地交给美国比丘掌理时,师父却不能如期地去实践他云水参学的生涯,美国佛教会这个更为艰巨沉重的担子,正有待师父的承担。在美中多年来荜路蓝褛所累积的经验,师父清楚地知道,这是个恰当的时节因缘,自己有可用之处,那就把自己舍给佛教,舍给众生。

  晋山升座大典,好几个同修同赴庄严寺,大典隆重庄严,当师父殷重地站在佛前,比十二年前我们初次拜访的那个法师,凭添了恢宏坚毅的气象。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大寺方丈的尊荣,而是沉重的托付与坚毅的承担。抬头,是对佛陀无上正觉的仰望;低首,是对群生愚迷的不舍。多少人泪眼婆娑地看着这个去而又回的法师,突然领略到,所有的磨炼,都是为了往后更大的承担。

  原以为,师父又回到东部来,我们必然会有更多学习亲近的机会,在师父晋山升座的前一个晚上,我们满口答应,要时常上山来支援许多百废待兴的计划。可是,毕竟路途遥远,讲堂自身也有终年不断的共修课程需要参与,于是一年多来只上山二回,匆忙来去间,看见师父昂然俐落的身影,往来于寺院与工地之间,忙了,就更无应酬周旋的言语,出口便是要利乐人天。

  在师父最忙最需要人支援的时候,我们深愧于自己不能热情的驰援,可是我们多么明白,这偌大的庄严寺,绝非方丈孤身一人的胆魄与毅力所能承担,师父一心想要安僧,一心想为长住的僧众争取更多学习用功的时间,唯有具足内明的僧众,才能擎起一个寺院的道风。

  这二年,全力赶工,硬体工程终于告一段落,当我们见到庄严寺整洁有序地回复多年以前的安静与平宁,知道师父的理想又要向前推进一步,诚望师父能得到更多的信任、认同与护持,带领僧俗二众同心地开展道业,树立道风,让美佛会更具法的内涵,如实地发挥弘法利生的功能。

  当师父敢于奔赴理想时,谁来伴随他共赴浩荡的前程。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