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眼看责任与资本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03日
来源:不详   作者:陆峰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眼看责任与资本

  主讲人:陆峰 整理:李文静

  社会的延续依赖人类的责任

  德国作家马尔尼写的《我们的责任》的开篇写到,“社会能延续到今天,全部依赖人类的责任。”也就是说,无论做任何事情,责任是第一位的。

  八十年代,一家日本纺织厂的老板,因为石油危机的冲击,生意无法维持下去,把所有的财产变卖,分给了所有的员工并请员工吃最后一顿饭,第二天早上,他被发现在自己的房间里切腹自杀。第二个例子,一家日本公司在沈阳办一家合资企业,一次因水塔建到一半时坍塌,两个民工遇难,结果负责工程的技术人员当晚就跳楼了。这两个极端的例子,并不应该主张,但这确实是一种责任心的体现,让人十分感动和震撼。

  回想现在这个社会,人们太缺乏责任心。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举不胜举。那么,现代人的责任心是怎么丢失的呢?既然人类社会延续到现在是依赖责任,为什么现代人的责任心这么差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从责任角度说,做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才能对社会负责。人聪明不聪明,能干不能干,这些都是其次的,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责任心,能不能把事情完成。有的人能力很强,但永远做不好一件事情,实际上,就是缺少责任心。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一个人被人尊敬,取得合作者的信任,很大层面上是因为一个人的责任感。

  “常人”与“本真状态”

  现代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关于“存在”的思考,对理解现代社会问题有借鉴意义。他认为现在的人是生活在“非本真”状态,所以要找回“本真”状态。比如说,一个人在家里看电视,非常悠闲地把脚翘在茶几上,如果突然进来一个客人,他一定把脚收下来,每个人都会下意识这样做。如果进来的是他心仪的女孩子,可能他还会脸红。为此,海德格尔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常人”,他认为一般人都是被“常人”所控制的。“常人”就是“自古以来,常言道………”,人应该如何行事的常理,大部分人都是生活在这种状态下的。人们之所以愿意生活在“常人”状态下,是因为这种状态下不需要承担责任,自古以来大家都这么做的,就不是个人的责任。

  所以,人是在惧怕自由的同时,把责任托付给了“常人”,在“常人”那里得到庇护之后失去了自由和“本真状态”。人们一直生活在“常人”之中,而每一个人都把“常人”作为自己。在自由的状态下,人要承担责任,而按“常人”的做法不需要承担责任。这是一个方面的原因。从这个意思上来说,现代社会教育我们太多“应该”了。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要有太多“应该”,否则,小孩是不会很有责任心的。逼孩子去学钢琴,他不一定会学好,如果他自己自由地选择去学钢琴,他就要负起这个责任。所以要让孩子自己去选择,他们的责任心自然而然就会有了,责任心不是有意去建构的,是无意中培养起来的。

  那么,如何回到本真状态呢?海德格尔认为,人只有面对死亡的时候才能找回本真状态,找到真我之“本我”。用一般道理也能解释,常言说“人之将死,其言亦善。”所以,很多人到临死的时候,才发现真正的人生应该是怎样的。

  通过海德格尔的思想对理解佛法会有一定帮助。其实,佛教很大层面上也是要去找到世界本来的面目。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叔本华都对佛法有所了解,但是他们的表达可能更尖锐些。他们的思想,对认识责任心,认识自我都是有所帮助的。

  资本与“机器猎豹”

  关于“资本”。金融危机的发生肯定是因为资本作祟。那什么是“资本”?有必要仔细地研读或者重温《资本论》。

  下面用我个人的经历来简单说明资本的本性。去年元旦,我在乞力马扎罗山下的非洲草原上,看到让人震撼的情景。当时在草原上,有三头猎豹和一群吃草的羚羊,它们相距大约五米左右。大部分人能想象到的可能是一个非常凶残的捕食场面。但事实恰恰相反,这是一个非常和谐的景象。豹子在那里嬉戏,羚羊则只顾吃草。我忽然明白了,因为豹子吃饱了。同时,它不需要象人那样,把羚羊肉腌干、晒干变成羚羊干。而这羚羊干恰恰就是抽象劳动的积累,是资本。我们现在所受的教育都是让人类成为非常强大的“机器猎豹”。不仅仅是看见的羚羊,一定要吃掉、腌干、晒干,看不见的羚羊也要千方百计地把它们捉过来。然后,拿着羚羊干去支配其他的猎狗等,去捕获更多的羚羊,直到羚羊全部消失为止。

  “机械猎豹”的比喻,可以帮助理解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死劳动”支配“活劳动”现象的产生。当然,马克思是站在当时资本主义前期的视角去批判,他确实没有预见到后期的资本自我完善。资本主义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找到了一个很好地制约“资本”发展的工具——法律。“资本”本身的扩张需要一个平稳的环境,它需要法律,法律在被需求的同时又约束着“资本”。所以,资本和法律的同时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法律某种意义上来讲,为社会的公平,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一定保障,而这并不是“资本”本身带来的。

  当前金融危机的出现,也印证了马克思的论述——资本会无原则地无限扩张。从资本的整个发展演变过程来看,它虽然提供了一些社会进步的原则,目前社会遵循的很多原则都是资本强加的。现在的货币政策已经脱离了金本位。金融系统有金子在里面,是不会崩溃的。但一旦突破金本位,崩溃将是没边没际的事情。于是,人们对未来社会担忧日益加剧。所以,需要佛法来指导我们看透资本的本质,用佛法的“戒、定、慧”来对治贪、嗔、痴“三毒”,尤其是人的贪欲。

  中国的资本环境

  中国社会实际上是一夜之间被拉进“资本”社会,而中国的法律基础和西方不一样。西方的法律是人民赋予的权利,每个人都有权利,需要有人去管理,又担心管理者不负责任,所以需要法律去约束权力者,而不是约束人民。然而中国的法律一直强调的是法律赋予我们责任、权利。美国的宪法都是否定句,中国的宪法都是肯定句。所以,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中间,依赖法律去制约资本的发展,只是空中楼阁,美丽谎言而已。

  中国社会的道德基础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忠”和“孝”。这有别于西方的道德基础——对生命的“爱”和尊重。它们具有公共空间,而“忠孝”缺少公共空间,要“忠”的人一定是当权者,要“孝”的人一定是有直接关系的人。中国的道德基础已经演变成一种“关系”。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排队时碰到熟人张三就让他插进来,对一个不认识的人,是绝对不会的。同样一件事情,为什么张三可以,别人不可以,因为跟张三有关系,跟别人没有关系。所以道德原则沦落为一种关系。可以讲,在中国社会,腐败是必然的,资本和关系的结合是必然的腐败,而且是永远地腐败,没有办法根除的腐败。

  佛眼看责任与资本

  面对社会上责任的缺失和资本的扩张,需要用佛眼去看穿本质,用佛法的智慧来提升自己,培养社会责任感。

  从佛法角度看,有社会责任,一定要放大心量,热爱众生。放大心量,对身边的人、对大众有意义的事情,都值得去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开始,去关心每一个人。教育孩子也一样,最简单的,从不给别人增加麻烦开始做,这也是承担责任的一方面。作为一个企业,要从最基本的开始。

  所以,学佛要放大自己的心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要提高自身境界,境界有多高,才能承担多大的责任。仔细思考,资本和责任是有冲突的,在社会中必然有很多相冲突的东西,问题在于如何去把握。人不可能做到百分之一百的完善,但从能做一分做一分开始,一分一分地积累。比如捡垃圾,看到地上有垃圾就随手捡起来,并不要人人去捡垃圾,这是一种思维方式,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责任是需要慢慢培养的。

  企业责任付出,如果能得到社会回报,这样责任会放大。这又涉及一个社会问题,社会有没有这样的基础,让每一个人承担责任时,社会对他有回报。这是更高的层面,所以要净化社会。从佛法来讲,要弘扬佛法,让人们都有度众生的心愿。佛法跟责任处处联系,无论是实践佛法还是责任,都要从细微处做起,而不是高屋建瓴。

  另外,佛教如何在资本的环境下发展,是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因为中国的佛教原来并不在资本的原则上生存,现在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在资本和佛教的实践方面比大陆走得前面一些,应该向台湾“取经”,对大陆的佛教发展会有指导意义。目前,世界社会基础发生巨大变化,宗教不发生变化是不可能的事情,宗教本身也是社会的产物。在中国的资本环境下,佛教的发展之路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开拓。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