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寻踪觅迹----释满明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19日
来源:不详   作者:满明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寻踪觅迹----释满明

  一

  灵台,象一位深闺少女,久久地默默地羞羞怯怯深藏闺阁,不露声色,鲜为人知。只是任漫漫岁月编织着一个古老 久远而神奇莫幻的故事,在一代代山民中流传、播衍、萌发。诱惑着一代代人们对她的憧憬向往和追求。

  何时有人类在灵台活动?至今没有可供佐证的确凿资料,也没有见诸史书的记载。也许考古学家未曾涉入灵台深究探寻,因此,久久地未掀开她神秘的面纱。而主要坚信的是历代萧姓始祖在长校境域落户之前,灵台即有古之先民在此活动。那是清流人民的先祖。而早期人类活动,却可以追溯到与之相连的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1988年在沙芜狐狸洞发现的福建最早的古人类臼齿化石,足以证明那时同是闽江水系源头之一的灵台山也有星散的古人类出没在山涧深林。由此可见,亿万斯年前,灵台便清晰而又朦胧地巍巍屹立在闽西大地,为四散村落的先民所向往、仰慕。

  唐代中期,大举中原汉人向南逃亡,由武夷山南下,或由赣南到汀洲、宁化一带,尔后,向南扩展,于是,灵台山下便有星散的山民从各地辗转移居至此,择定在这儿肇基立业,繁衍生息,开始新的创业生活。从此,灵台张开宽阔的胸膛,容纳诱惑着众多儿女,搂入她的怀抱。播衍着种籽,耕耘着希望,萌蘖着憧憬,用辛勤之手种植葱郁林海,泱泱田畴,硕硕果园,创建美好的家园,开拓着文明、富裕之邦。

  苍茫林海,摇曳绿竹,缤纷繁花,织成灵台的无限绿色,织成灵台的勃勃生机,织成灵台的天然屏障。

  灵台山位于福建省清流县之南的长校境域,是武夷山分支的一支主峰,海拔1060米,山境面积7平方公里。东邻灵地镇,西接长汀县馆前乡,南连连城县四保乡,北与里田乡接埌。地层发育齐全,主要出露晚古生代沉积地层,最老地层为震旦系,山下是长潭溪、桂溪、罗丰溪汇合处。三溪之水环绕灵台,百折绕流,汇人燕江,流归闽江,汇纳东海。

  灵台山年平均气温17.8C,一年中最热在七月,气温在24.7~28C,1月为最冷月,气温在0.8~4.1℃,无霜期为229~274天,年均降水量为1770毫米。宜人的气候,充沛的雨量,丰腴的土地,使灵台得天独厚,成为生物资源丰饶的地域。漫布灵台山峦的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灌木丛,构筑起灵台一座无垠的绿色屏障,卫护着灵台的灵山秀水,为各类生物的蓬勃生长创造优异的条件,也为动物的繁衍生息提供欢跃的天地。灵台山的林木资源“杉松不可胜用”。典型植被属闽西博平岭山地常绿楮类照叶林区。建群种有米槠,苦木槠,丝栗,栲钩、栗占优势。其次为马尾松、杉木、竹林等。珍贵树种有零星分布的花榈木等。药用植物有茯苓、白毛根、益母草、夏枯草、女贞子等。民国初年,有浙江菇农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用人工种植香菇,为灵台四境乡村人家增加副业收入。动物资源有麻雀、山麻雀、山斑鸠、啄木鸟、画眉、花田鸡等鸟类;有穿山甲、豺狼、飞狸、竹鼠、豪猪、野猪、山麂、黄羊等。解放前,有华南虎、金钱豹等常出没在大连坑、竹青背等地危害百姓人家牲畜,成为当时严重的虎患,威胁着人畜的安全。60年代后,虎类在灵台山销声匿迹,再没有出现。

  灵台,以妖娆的丰姿诱惑着一代代先民,也以丰腴的财富哺育着灵台境域的儿女。她无私地奉献,默默地付出,创建出宜人的秀色。

  二

  东汉之前,福建偏处东南一堣,是闽越族聚居之地。东汉以后,中原汉民族开始大批入闽,不但带来了先进技术,而且也带来了宗教信仰。佛教是吴晋之际传人福建。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禁止佛教,本来并不发达的福建佛教受到了沉重打击,寺院被毁。宣宗以后,得到快速发展,仅福州府兴建的寺院就多达290座。

  唐末,佛教各言派先后传人福建,但影响最大的是禅宗。五代时期,闽国由王审知及其宗族统治,大力扶植佛教,使福建“佛法独盛于其时”。五代两宋时期,福建佛教进入鼎盛。《八闽通志》称:福建寺院的数量“至于宋极点。名山胜地,多为所占。绀宁琳宫,罗布郡邑”。仅福州府就兴建佛寺267所,后改属吴越,27年间又修建佛寺221座,而且还建了不少佛塔,现存的福建古塔多是这个时期的产物。宋代福建僧尼人数众多,居全国首位。天僖五年(1021年)福建共有僧尼71808人,占全国僧尼总数458854人的15.4%。曾巩知福州时,3年间有近万人出家当和尚,直到北宋末年仍有大批农家子弟出家,徐景孙的福州即景诗中也有“山路逢人半是僧”的描述,胡寅称:“福州多僧天下闻,缁衣东处如云屯”,而且名僧层出不穷, 《闽书·方外志》收入唐至明代的福建名僧349人,其中唐35人,五代118人,宋161人,元8人,明27人,五代两宋时期的名僧占唐至明的80%。不少名僧受到闽王尊重 如雪峰义存及基弟子玄沙师备、洞岩可休等均备受闽王的优礼。大多寺院拥有一方土地,经济实力雄厚,占有田地数量相当可观,据《三山志》称:福州府寺院拥有园水田733466亩,拥有园林山地池塘1580059亩,分别占福州水田总数和园林山地池塘陂堰总数的17.2%和25%。从总体看,下四州多,上四州较少,但寺院占田数量之多在全国实属罕见。寺院经济中 相当一部分为修建桥梁、围垦土地,修建水利工程等,仅泉州的僧人参与或独资修建的桥梁多达40余座,其目的是扩大佛教影响,福建僧侣参与桥梁的兴建上至募钱,下至招集工役,甚至亲自担石负土,不遗余力,有力地促进福建桥梁发展和经济文化的繁荣,造福于乡邦。

  南宋末元代初,福建战乱频仍,不久,佛教寺院毁于兵燹。明代前期,福建佛教再度复兴,寺院拥有免除各种赋役的特权,寺院又占有大片土地,明人蔡清曾指出:“天下僧尼之多,福建为最”。明嘉靖后,由于倭寇频繁骚扰福建各地和随之而来的明末战乱,寺院土地和财产成为统治阶级解决“军储告匮”的主要来源,给佛教经济以沉重打击,几乎所有的寺院都陷人了困境,致使福建佛教衰落,并从此一蹶不振。

  民国时期,一代名僧虚云、弘一、太虚等先后入闽,并与福建名僧胡智水、会泉等组织“中国佛教会福建分会”的市县支会,还在福州、厦门、长汀等地创办佛教学院的佛学社,出版 《佛音月训)、《人间觉》、《佛教公论》等各佛教报刊。据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福建省有大小寺院殿堂3000座,僧尼1.3万余人。

  三

  相传,宋代,潜心大丰山修炼的欧阳真人曾慕名仙游至灵台山。由于迷恋灵台山水,久久不忍离去。陪游的弟子窥探出欧阳真人的心思,几经询问,欧阳真人才对弟子直言不讳说:“我真想在这儿安身立命,不知能否容我一席之地?”弟子被欧阳真人真切言辞感动,那能不给真人一块安身之地?于是,悄然说:“只要真人愿意,此处任何大山均可任真人选用!”

  欧阳真人不胜感叹,对弟子说:“就在这儿好!”那正是原先福源寺旧址。弟子又问:“不知真人要有多大地盘。”那时,正是暮色临降。他们点着松明火光。欧阳真人顺着火光亮处用手一比划说:“就以火光能映照到的地方为限吧,无需太宽阔的地盘。”尔后,欧阳真人回归大丰山,留下那个不知能否实现的心愿。未几,欧阳真人在大丰山圆寂。附近村民在大丰山建立道院,雕塑神像年年祀奉。

  悠悠岁月,流不走大山的深情,流不走人们对欧阳真人的怀念。为纪念欧阳真人的功德,长校境域后人在当年欧阳真人出游之处兴建一座小巧寺庙供奉欧阳真人,引来四方弟子的朝拜。自此,沉寂的灵台香火缭绕,花炮轰响、晨钟嘹亮、暮鼓沉沉。灵台的奥秘被四周村民的双手轻轻撩开,但那只招徕一方信土,未向外界拓展。遂了心愿的欧阳真人在灵台接受信土们的朝拜和祀奉,庇佑着一方村落的清吉平安,祥瑞喜庆,而外界对欧阳真人的功德却知之甚少。

  不知经过几多风雨的剥蚀,不知经历几多虔诚信徒的朝拜,信奉欧阳真人的信士愈来愈多,不仅囿限在灵台脚下大连坑、竹青背的几个山村,而且逐渐拓展至长校全境域。每逢欧阳真人的生日便有众多信徒到欧阳真仙寺庙朝拜,期望欧阳真人的庇佑。

  地处穷山僻壤的客家山民,面对毒蛇猛兽,洪水肆虐,无力抗拒,又找不出导致灾害的因由,于是,将希望寄托神灵,寄托至为真实的欧阳真人。尤其人们遭遇家庭灾异,或身患痼疾无力解脱之时,唯一的只有企求欧阳真人的庇佑。于是,小巧的庙寺成了一方朝拜之圣地。虽然只是一处小巧的庙宇,却似乎撑起了灵台的那片天,顶立着灵台的那片地,滚沸着四方弟子对欧阳真人的真诚挚爱之心。

  位于灵台山巅的欧阳真仙庙只有一块不足20平方米的小平地,前面是陡壁危崖,深不可及,恰似大丰山仙人对弈的棋盘峰。也许欧阳真人当年就看中了那个酷似,才萌发此念,执意追寻。那寺庙正是当年欧阳真人云游之处。建筑面积也只囿限于松明火光能映照到的那块平地,未曾越界。似乎欧阳真人很安贫乐道,不去争夺庞大的地盘,只要能容纳一身就已足够,别无企求,滤尽凡念的真人已很为满足了。

  为使欧阳真人庇佑更多的弟子,让更多的弟子对他朝拜,据大连坑《邹氏族谱》称:明成化八年(1472年),大连坑邹姓先祖与长校李姓先祖,共同协定在灵台山选址建造欧阳真仙寺庙,雕塑欧阳真仙神像祀奉。自此,灵台山香火氤氲,经声缭绕,信善弟子慕名而来,顶礼膜拜。灵台山不仅是供奉欧阳真人的胜地,也成为旅游之一大景观。其时,山民们虽没有旅游的意蕴,实际除进香弟子之外,有许多村民结伴上山一览空蒙山色,或砍回一担柴,或扛回一根竹,图个清闲舒适,在那隔绝滚滚红尘之地逍遥。

  小巧的寺庙,仅容欧阳真人神像,没有住持,也没有僧房和膳宿之地。远方信士无论到此进香或游玩都有诸多不便。即使很想在灵台宿息一夜,企求欧阳真人托个好梦,为真人烧一把早香都无法如愿。远方信士到寺庙朝拜之后,只好绕到 山脚的大连坑或竹青背,或其他有亲朋戚友的村落借宿。于是,邻近村人,尤其是竹青背村民首先萌生出建一座能容纳人 们膳宿,又可供奉欧阳真人的寺庙,并选择在邻近竹青背山腰一块较为平旷之地作为庙地。竹青背村人旋即四处募缘,鸠工集财,终于在那儿建起一座无论规模、气势都比之山顶欧阳真人云游处的寺庙更恢宏堂皇。而后,欧阳真入神像迁至此庙侍奉。从此,有一个能容纳四方信士的寺庙,那便是当今的福源寺。人们对那地方称之为老庵。

  那寺庙,虽经多次兴废,却旧址犹存,旧貌依然,是灵台寺字最古老的见证,是探究灵台佛事,具有珍贵文物价值的遗存。

  小巧的寺庙,给灵台带来最早的辉煌,使灵台充满无限生机。

  四

  悠悠岁月,百年沧桑。灵台逐渐的被人们所认识,灵台的 山光秀色逐渐的被一代代子民迷恋是清朝之后。灵台虽没有名山大川的气势磅礴,她却小巧清幽,古朴森严。清代,比丘悟明云游至此,朝拜欧阳真仙。悟明目睹灵台的秀丽山川,繁花绿树,却被深深迷醉,觉着这是修身悟性之宝地,是修行念佛的圣境,能在此修炼,才真遂了平生之愿。于是,他一改初衷,决意在此修炼,并拓展寺庙,将寺庙移至离福源寺2华里处,命名为醉峰寺,因山色秀丽,令仙人陶醉故名。于是,他四处化缘捐资修建大雄宝殿,随后又陆续建起韦陀、弥勒二殿和 左右厢房,建筑面积达300平方米。殿内雕塑三宝佛像、韦陀天尊、弥勒佛像等。常住僧尼15人。悟明决意在灵台修炼是悟出了灵台有无比的优越之处:1.有可供继续开垦的茶园、竹林。2.有可耕的土地资助寺庙食用,虽然寺庙劳力不足,却有各方弟子扶持。3.山下有星散村落,那儿的子民尽心尽职为寺庙服务。4.寺内供奉的欧阳真人是附近山村村民唯一崇拜的神像,深获村民的信赖。悟明此举深得人心,又热心开展各项佛事活动,将寺庙料理得秩序井然,很受各方信士的爱戴。

  悟明住持有方,僧众各司其职,各行其事,寺规完善,香火旺盛。僧尼诵念经典,早晚课诵。白天开垦荒野造田、种茶、种果,发展生产,增加寺庙经济收入。农事之余,则潜心修炼。

  寺庙僧尼的无量功德,感动众多的善男信女。前来朝拜的香客,不仅囿限长校境域,还远至连城、宁化、长汀、永安等地。一时间,灵台香火缭绕,经声阵阵,凡信奉欧阳真人的子弟都络绎不绝到灵台朝拜,企求自己的心愿。灵台成为四方的宗教聚散地。

  民国元年(1912年),连城富绅罗敏仔营建私房拆毁当地观音庙。当晚,梦见观音要他将观音塑像迁移安祀灵台山。罗不敢违拗,命工匠作一“法捷风云”的匾额,随观音像鸣铳击鼓,铳炮震天,欢送观音神像到灵台山安祀。民国10年,释仙剑为首塑欧阳真仙,五谷真仙、杨、罗、吴仙金像在寺供奉。

  民国16年(1927年),长校村李维仙,李任梁等人受敬奉天帝的启迪,从建宁县里心乡带回玉皇经卷。为推进对天帝的信仰,启迪人们对天帝信仰的信念,确保一方信士之平安,经过多方着手,组织以信仰玉皇大帝为宗旨的玉皇社,并将玉皇大帝神位设置于醉峰寺供信士们祀奉,经过逐步发展,至解放前夕,玉皇社员达300余人,分布在清流、连城、宁化、长汀境域。醉峰寺原仅供奉欧阳真仙、观音大土莲座,玉皇社成立之后,又增添玉皇大帝神座,更使道、佛融为一体,村人对神灵的信仰更是深信无疑,虔诚信奉。

  民国32年,释先进、尼先云等四处化缘,主持扩建大雄宝殿,雕塑大三宝和其他佛像多尊,常住僧尼达13人,自种旱、水稻17亩,实现自给自养。

  本世纪40年代后期,长校村人看准灵台的胜境,不仅可供修行念佛,而且也是读书学习的最好课堂,于是原长校小学教员李笑山在此开馆办私塾,招收一些小学毕业后未能继续上学念书的长校子弟,假借醉峰寺继续修课,修读课本主要以 《幼学琼林》、《四书》为主,教授方法除背诵之外,也进行讲授,使灵台更是生色增辉。办学时间仅年余,教师工资由就读学生分摊。在此就读的学生走上社会之后,由于获得更高的文化知识,开拓了视野,有更广阔的谋生本事。灵台不仅造就了僧众,圆了信士们的心愿,被人们万分的崇敬,也造就了一方优秀人才,为乡村文化建设立下不朽功勋。

  解放后,全社会广泛开展破除迷信,提倡科学,灵台寺庙的佛事活动随着党和国家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受到一定的遏制,虽有信士们上山进香,但略具规模的佛事活动无论在寺内或寺外都已停止。僧尼们的佛事活动只囿限于寺内。那些虔诚的信士只是偷偷地在家庭或单独上山进香,企求自己的心愿。寺内只有皇庆及几个僧尼主持,香火寥寂,钟鼓销声。

  “文化大革命”之初,长校境域开展大规模的横扫“四旧”活动,以一些激进青年为首组织的“红卫兵”几次冲上灵台,对那些被视之为是“封、资、修”的建筑、摆设、烛台统统摧毁,醉峰寺首当其冲,凡寺内的佛像、香炉以及可能被佛事活动所利用的全部物件被扫荡殆尽,即使这样还不解恨,仍不彻底,继之拆毁寺庙,使醉峰墙倾瓦圮片瓦不留,一片荒芜。僧尼被强行赶下山,到临近生产队参加劳动,甚而蛮横地强迫其开斋。百年古寺毁于灰烬。

  五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举国欢腾,万民共庆,从此,中国翻开了历史的新页。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骀荡东风吹拂灵台,给灵台带来新的生机。1978年,李望南、李耀恒、李水泉、李裕祥、邹功训首倡,带领善男信女重上灵台劈除荒芜的杂草,翌年冬,继建大殿及横屋。1981年重建福源寺。

  当年的住持老比丘先财和会静老法师1982年冬终于走出生产队劳动的羁绊,依然一身佛骨,沐浴着改革的春风重上灵台,皈依圣地,点燃香火。而四乡八里村民目睹灵台重燃香火,重响花炮、重响经声,毅然出资出力率众商议,重建被毁废的寺庙,经僧众和四乡村民的鼎力资助,经过年余的辛勤劳动,1983年冬,复建起大雄宝殿,观音堂、祖师厅、弥勒殿及左右厢房,重塑三宝、弥勒、韦陀等佛像。1984年冬,醉峰寺举行佛像开光。当年经僧众聚议,信士扶持,在寺右东北方百米处新建一座占地20余平方的普同塔。塔为三层,高达9米。塔角长矛短戟,勾云斗月,为僧尼圆寂之所在,虽规模不大,却也增添灵台一道异样景观。庙左前方百米处,又复建五谷真仙庙。庙内祀奉神农始祖五谷真仙。神像威严,五岳朝天,上身裸体,下身一片树叶围裙,赤着双足,左手拎谷穗,右手持太极,象征着生化五谷,造就宇宙。此庙依据原先建筑风格,四檐出水,六角出尖,屋脊塑有一对鳌鱼戏莲,角尘栖息着白鹤、凤凰,欲飞似舞,栩栩如生。庙前8丈见方的平台,为远远近近数十座峰峦簇拥,宛似群臣早朝,躬身跪拜天子。极目远 眺,一座座峰峦此起彼伏,云遮雾迭,俨如大海翻滚的波涛,而那星星散散掩映在绿树丛林的山村古屋、新房、溪流、繁花相互交织,簇拥着梵经声声的灵台,幻化着渺浩仙境。登临送 目,顿感心胸开阔,困倦全消,豁然开朗。五谷之神神威无比,震慑着风云雷电,抑遏着暴雨狂风,庇佑五谷丰登,乃方方百姓的企愿。

  小巧的五谷真仙庙格外的令人青睐、注目!

  1986年端午节,翠峰寺三宝大殿开工。选定在这节日开工,也许是为了纪念楚国大夫屈原。当举国人民吃上了粽子,就无法忘却这位中国古代先贤。也许正是为了这纪念,翠峰寺才选定在那天开工,给灵台增添一座胜境,使灵台更好地庇佑一方生灵。经过3年余各方信士的献工献力,直至1989年竣工落成,9月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和佛像开光庆典。从此,醉峰、翠峰毗邻,佛事共度,庆典同享。

  六

  1991年冬,住持释满明从厦门南普陀佛学院学就归来,回到灵台。而后,向清流县委统战部建议:在醉峰寺农田之处的寨背洋建一座佛寺,安排年轻僧众在那儿耕田种地,以解决寺庙粮食之需。山上寺庙由年老体弱僧尼住持,所有吃穿开支由寨背洋佛寺供应。寨背洋向来是山猪聚汇之处,寺僧种植的作物每年均被山猪糟蹋,收成无几,给寺庙生存带来极大困难。倘若收成无望,僧尼生活就将失去唯一的来源。这一建议得到统战部的支持。于是,满明雄心勃勃,走访各方信士,征集各方意见,集思广益,对寨背洋进行全面规划,绘出蓝图,几经修改、充实、完善、决心将此地建成佛事活动与生产基地,集旅游与佛事于一体的闽西旅游胜地,而后兴办闽西客家佛学院培养僧才,弘法利生。

  满明的执着虔诚牵动各方弟子的诚心,翌年4月,满明法师延聘早就相识的连城县北团乡罗志明踏勘选址。满明去北团之前,罗志明作了一个很离奇的梦,梦见一位大师来家作客。果然,次日满明不期然而至,应验了那个梦,很难说得清是巧合还是应验,满明却已坐在罗志明家里,将在寨背洋兴建寺庙之事对罗叙说,两人一拍即合。五月六日,罗志明应约只身来到灵台山,当晚住宿在寺。次日,阴雨迷蒙,浓雾笼罩,十步之外难辨东西,不见人影,不见天日,无法看清四周山势。满明和罗志明依然倚着寨背洋山势、环顾四周。正当他们迟疑之际,突然云开雾散,现出朗朗蓝天。极目四顾,后山雄伟巍峨,状若观音坐莲。四周峰峦座座相连,紧紧簇拥大山,形似朵朵莲花。前面是岗背水电站的一泓清流,传来隐隐拍岸涛声。此溪源出里田乡廖坊,由渔仑峡穿出,绕个大弯,流到河排,经沙坪,而竹青背,又被竹青背电站拦腰截住,千回百转的绕流灵台山,仿佛观音倚坐在碧波悠悠的百顷平湖,蔚为壮观,真乃是一块福天吉地。

  那景致才尽收眼帘,刚展开眉目,倏忽黑云簇拥,大雨倾盆。罗志明即感神奇,又觉巧妙,立即从衣袋内掏出1000元给满明充奠基之费。6月19日,满明法师率全寺僧众扎营寨背洋,做瓦窑、挖地基、采沙石、开公路,开始兴建圆通寺。满明的义举深深感动了众信士,长校村民李佛春,李修平目睹僧尼们肩挑手挖泥土极为辛苦,连夜送去一部板车,减去肩挑人拉之劳累。

  大悲殿奠基择定某日子时,即当夜12点。大连坑的邹金成、邹先河以及李木生等人已齐齐赶到,唯早已约定的泥水匠却不见人影。人们心里万分焦虑,泥匠不来,开工无望,择定时间又将错过。其时,那位李姓泥水匠正在长校一户人家喝酒,喝得醉醺醺,忘了时间,直至晚九点多钟才忽然醒来,猛然想起今晚子时不是圆通寺开工吗?怎能喝得烂醉,险些误了大事,他忙起床收拾工具,一刻不停地赶赴灵台山,已是深夜十一点半了,众人悬着的那颗心才放下。而开工前刻,河排公路上30余辆客货车堵在一起,织成一条璀灿的灯火长龙。那火光映照得灵台山一派辉煌,仿佛是神光朗照,选着了那千载难逢的机缘,直至开工的花炮响彻,那条灯火长龙才缓缓蠕动。

  由于满明殚精竭虑的筹集,感动了各方施主。省佛教协会会长妙谌老法师、香港宝莲禅寺圣一法师、龙岩墨缘斋主黄麒锦、大三元酒家阮玉霞和女儿慧福,广州卢权发和夫人徐翠莲居士、厦门李应来、陈茉莉、洪永春、许佩云等居士,都为圆通寺的创建立下不朽功勋。1994年9月25日,大悲殿落成,并举行观音菩萨开光庆典。前来参加庆典的有江西、广东、福建省的数千名信士,热闹非凡,青烟缭绕,展示无边佛法,展示信土们对党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衷心拥戴!

  大悲殿落成,仅仅是圆通寺建设的第一步,而后依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的曙光正在向人们昭示。

  1995年春,厦门弟子李应来迎来新加坡的卓进卿、卓鸿龙、杨文辉,广东的许圣觉、陈圣轮、陈楚芬、吴楚君、陈爱娜、刘少许、刘丽君、池绿波、蔡锡河、苏巧慧、陈严葵、王圣霞等居士。圆通寺声名逐渐远播。以慈善为本的卓进聊先生亲临灵台山之后,即慷慨解囊,捐资修建从沙坪至圆通寺2.8公里的公路,从原仅3米的小道拓宽至5~7.8米,并铺上水泥,成为标准公路。又从沙坪架上高压线,安装10千瓦变压器直通灵台,使灵台寺庙全部用上电灯。同时还安装程控电话,兴建可供千人以上饮用的水池,总投资200余万元。这些基础设施的兴建,为圆通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卓进卿先生及其亲朋好友自1995年3月~1997年7月,先后15次到灵台山进香、观光,并出资20余万元翻修翠峰寺,又赠送用缅甸白玉雕塑而成的玉佛一座。大雄宝殿里的3尊如来佛是用中国高级脱胎漆料雕塑,由广东澄海的许圣觉、刘绍喜、刘丽君、蔡锡河、苏巧慧、陈圣君等居士敬请的,龙岩阮玉霞,三明林辉等居士都热心护佛,功德无量。卓进卿先生的壮举,促使圆通寺朝着现代化寺庙的建设迈进。为圆通寺的发展功德无量。

  圆通寺的建筑技艺,既有钢筋混凝土替代木材的现代技术,又保持古色古香的独特风格,展现灵台的恢宏,巍峨和峻伟。人们走进灵台山,首先映人眼帘的是雄奇、伟岸的山门,书写着“灵台山”苍劲雄浑的大字。由山门继续往上攀登,是放生池和小动物园,那些造型逼真的老虎、大象、熊猫、白马等动物,栩栩如生地迎候宾客。旁临公园有一座5层的普照楼宾馆和菩提菜馆,可供百人食宿。尤其素菜馆别具风味,主厨师从潮州佛教协会菩提素菜馆学习烹调技艺,而后回寺开设,可做90道菜,很受人们佳赞。这时,圆通寺一幢幢雄伟深邃的殿宇金顶珠壁,排列有序地兀立山坳,展现寺庙古老和现代文明交织的风姿。

  七

  从前,灵台山最隆重热闹的佛事,是一年5次的庙会活动,即玉皇、观音、欧阳真仙、杨罗吴三仙的生日,届时,各方信士不约而同,百里迢迢,满怀虔诚聚汇灵台。灵台沉浸在非凡热烈的节日氛围!

  庙会活动的形成,始于寺庙兴建之日。随着寺庙香火的逐渐旺盛,对神佛敬奉的虔诚,于是形成传统的节日,不仅反映信士们真诚的心愿,也反映祖国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庙会活动的旨意最为重要的是关心民意,祈求吉祥吉庆,充分运用佛法的无边伟力去解脱苦难,走出苦海。这是老百姓精神文化的崇高寄托,是庙会活动各信士的强烈心愿,有着久远厚实的根基。深刻地反映了佛事活动与信众的密切关系,对信众是极其热情的鼓舞和激励。佛家为了向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靠拢,为了安慰教心不泯的诸多信众,于是在寺庙举办不同形式,迎合信众心理企求的佛事活动,以聚集和团结信众,增深他们对宗教的崇拜和对寺庙的深挚感情。灵台山每年有5次佛事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信众的自觉行为。每到庙会日期,无论男女老少都结伴上山进香,即使确因家事或其他事务所阻,无法亲往灵台,也在家中庭院,面对苍天神座焚香点烛,敬祝诸位神佛生日,还奉献素菜素果,以表一片诚心。庙会活动时间大多为一日,也有连续进行3日的,那就是诵念玉皇经。玉皇经被信士们视之为是至为吉祥的经卷。凡灵台山所有的庙会活动几乎都是由玉皇社为首组织。玉皇社员是信众,不是僧尼。诵念玉皇经由玉皇社员诵念,不是寺僧诵念。由于是玉皇社员组织,庙会之期又是诵念玉皇经文,使庙会更为隆重热闹,更能吸引未曾参加玉皇社的信众,更能增深人们对神灵的顶礼膜拜。如今,灵台山的寺庙都是佛教寺庙,都有大雄宝展,供奉如来、观音等圣像,开展拜忏、普佛、念佛七、放焰口等全部佛事活动,相应增加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观音圣诞,四月八日、十二月八日释迦佛圣诞,十一月十七日弥勒圣诞,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萨圣诞,九月三十日药师佛诞日的会期,还有每月一日、十五日的保安祈福日,前来参加的信众多达数千人。而后灵台寺庙以净宗念佛为主,定期讲经,帮助、开导百姓,启迪人生。

  庙会活动是灵台信众的辉煌,启迪着一代一代村民对玉皇的崇拜。虽然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直至今天,仍然是织成灵台各项活动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最重要的神灵崇拜,是祈福消灾等系列活动最重要的内容。他们藉此解决生活上的疑难,从中获得希望和幢憬,向往美好的心愿。“他们是一群善良的人,辛苦度日。他们也该有宗教信仰自由,在自己的价值与传统中求得慰籍”。

  灵台寺庙走过了500余年的历程。在前进的途程有荆棘、苦难、艰辛、充满坎坷崎岖和如晦的风雨,也充满阳光,如今的灵台,浩宏恢伟、香火缭绕、钟鼓齐鸣、佛天福地。能有如此之兴旺发达,主要的原因是中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落实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圆了信士们的心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灵台僧众贯彻农禅并举方针、坚持“自治、自爱、自强”原则,充满坚定的信念,虔诚地致力于寺庙建设,用辛勤的双手,在那方圣地绘绣出一幅美丽的蓝图,举托起一片新的蓝天。灵台必将成为秀丽文明的圣地,必将成为闽西客家神圣的佛寺。她正张开宽阔坚实的胸膛,满怀热情地迎接各方游客。她正展现崭新的姿容,以迷人的秀色,奔腾澎湃着改革开放的大潮。

  灵台的红日冉冉升起,灵台的香火袅袅升腾,灵台的明天一派辉煌!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