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丛林中的挂单与安单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24日
来源:不详   作者:慎独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丛林中的挂单与安单——慎独

  “挂单”与“安单”是我国汉传佛教中经常惯用的名词。“挂单”是指我国汉传佛教寺院中有一些已受过具足戒的比丘,为了悟道求法,常常遍行天下,游历各地寺院,求学於诸高僧大德。佛教中将他们到云游地佛寺中借宿称为挂单。与挂单相应的是“安单”。所谓“安单”就是指云游僧参访到心仪已久名山古刹之後,要求在该古刹常住下来,寺院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考察,确认讨单僧人符合入住的条件,便会允许其入住下来,这一过程称为“安单”。本文现分别对丛林中挂单和讨单的礼仪分述如下:

  一、挂单

  从古到今,每个时代都有许多僧人为了探求佛法的真谛,常常不畏艰辛到各大名寺古刹参访善知识。这些行脚云游的游方僧到寺暂住,即称之为“挂单”。“单”,指寺院僧堂东西两序所录的寺中僧众名单,平时寺中僧人的衣钵就挂在名单下的鈎子上,行脚僧入寺,要在东西两序墙壁上贴上名字,并把衣钵挂上,这就叫“挂单”。“挂单”也称为“挂搭”、“挂锡”,“搭”亦指衣钵,“锡”指行脚僧随身携带的锡杖。一般行脚僧入寺暂住,也要把锡杖挂在名单之下,《祖庭事苑》卷八曾说:“西域比丘,行必挂鈎,有二十五威仪。凡至室中,不得着地,必挂於壁牙上,今僧所至住处,故云挂锡。”但後来寺院的“挂单”,已渐渐失去原来的挂衣钵之意,而仅有入寺暂住之意了。

  凡是受过具足戒的比丘,都可以以行脚僧的身份,到其他寺院“挂单”。但一年十二个月中,并不是所有的时间都可以挂单,每年从正月十五日(冬安居结束)至四月十五日(夏安居开始)、七月十五日(夏安居结束)至十月十五日(冬安居开始)的这六个月,是云游求学期。只有在这六个月里,比丘才可以离开自己原住的寺院,遍访他寺,寻师参道,各个寺院也只有在这六个月里才接待前来“挂单”的行脚僧。

  行脚僧入寺“挂单”,按照古时清规,要先到接待处与负责接待的职事僧相见,再去僧堂挂单,後谒见寺中住持。元代以後,则改为先去供行脚僧住宿的旦过寮(客房),从众多行脚僧中,推举一位熟悉寺中清规的僧人为“参头”,将大家引至客司(即接待处),与客司的职事僧——知客相见。行脚僧被引至客司,应先站立门口右侧,随着参头一声“暂到相看”的禀报,知客即将行脚僧迎进屋内,行脚僧当十分谦恭地拜见知客,知客揖首後燃起香,递上茶汤点心,询问来历。问毕,行脚僧才可起身施礼谢茶,并随知客回旦过寮。知客将行脚僧姓名籍贯等写成“单票”送交住持。

  行脚僧欲正式“挂单”,很重要的一步是要礼拜寺中住持。礼拜之前,须先通过侍者禀报,如获依允,才可礼拜。寺中住持与行脚僧的相见,称为“大相看”,这是因为佛门讲求“清净”,没有平常数见之礼,故要待各地行脚僧来的多了,才一起相见。

  待拜见之後,行脚僧可向住持提出“挂单”的请求。“挂单”的请求,一般应在参头率众人见过住持,住持送出众人两三步後,再由参头率众人回身,走向住持近前禀告道:“某等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以闻道风,特来依附,伏望慈悲收录。”禀告之後不等住持应允,即抢先施礼一拜道:“谢和尚挂单”。待住持真正应允,还要施礼再拜,向住持乞求“帖子”,所谓“帖子”,实际就是挂单的“单”。帖子的款式大致是这样的:

  奉方丈慈旨,挂单一僧×××,××府县人氏。曾师××为徒,受过××戒,今×月×日至本寺。×××报只要有此帖,行脚僧就可到寺中管理部门,正式办理挂单手续,准备参加挂单归堂仪式。

  寺院中挂单仪式又分为“大挂单”与“小挂单”两种。“小挂单”指仅在寺中留宿半个月的。若准备留宿半月以上或更长的时间,则称为“大挂单”。

  “小挂单”的归堂仪式,在寺院中管理部门得到住持批准的帖子之後举行。先由行脚僧将帖子送给侍者,说明“适奉方丈慈旨,令就上寮附名”,再由侍者根据此帖向堂司(掌管禅堂的部门)放榜,堂司得到报榜,即令寺中杂役请行脚僧至禅堂用茶。请茶时,行脚僧应携带度牒或戒牒,作为对自己身份的证明。用过茶後,参头随之把众人的度牒或戒牒一一收上递与维那,请维那辨别真伪,众人则再施一礼,然後参头送维那步出堂外。这时,随着堂司内传出击小板的三声鸣响,寮主便由客房中走出迎接新挂单的行脚僧,彼此互道寒喧。

  新挂单的行脚僧与寮主问讯後,还要去东西两序问讯。其礼仪与见知客、见寮主大同小异。待把东西两序应酬完了,行脚僧应再次手拈燃香诣见方丈,这样、才算正式“挂单”了。

  现代的挂单程式要比古代简便许多。现代的云游僧,如果在参访途中借宿某寺时,就可向寺方要求挂单。在挂单时,如果是想挂单几天,就说:“打扰常住。”想留下来参学,则云:“亲近常住。”挂单後,要依寺院的规矩安单。凡是受戒者,都要学习挂单,挂单有一定的程序:

  先至客堂挂单,人往东边凳子坐,衣单放在西单门口外。等候茶房或侍者来问候,办资料,之後通知知客师。知客师穿着大袍由房间出来,到门口看一看可有衣单,随後即走回门内东单椅子处,此时学人要机警起身,向上,“顶礼知客师父”。知客师答:“问讯。”参僧即问讯,知客师坐下,参僧也随之坐下。知客师问话:“从何来?”“上下何名?”“来作甚麽?”此时不可以答上○下○,要直称自己名○○。若是要长期留下,即言:“亲近常住。”若为短期数日,即言:“打扰常住挂单。”

  知客师检阅戒牒。送单:“礼谢知客师父”。

  由茶房、侍者带至云水堂或上客堂,知客师会在此请挂单者先礼佛三拜,再“顶礼寮元师父”毕,寮元师喊:“送知客师回寮。”此刻学人要跟前三、四步至门槛目送知客师,直至不见身影才转头,再听寮元师父的吩咐,交待事项及日课行程。

  若是亲近常住者,寮元会将其详细的资料送至常住,由常住为其安排。通常是送至禅堂当清众学规矩。来历不凡者,通常半年後即由清众升做悦众,渐渐成为纲领职事,若是一般领行单者,就不一定要经禅堂训练。

  二、安单

  “安单”,是指行脚僧在寺中挂单已久,希望正式成为寺中的一员,以便在寺中长久居住下去,而寺中僧众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也认为可以与之共住,这样,就要为行脚僧举行“安单”仪式。

  安单,对於行脚僧来说,意味着他从此不再作为寺院的客人暂居寺内。对于寺院来说,则又增加了一位新成员,故“安单”仪式要比“小挂单”正规,古板。

  “安单”仪式过程,与“小挂单”不少相同之处,如亦需由侍者放榜,堂司根据报榜,请行脚僧用茶,在用茶之後,检验度牒等。所不同的是安单者要在参头带领下,从前门右手依次进入禅堂,走至圣僧像前,排成一列,烧香供奉,大展具三拜,巡堂行走一匝,再回到原来站立之处,等待维那将度牒或戒牒发还大家。发完之後,维那即向诸寮发送报榜,榜上写明姓氏、时间、籍贯、年龄及出家师父姓氏、受戒名称、地点等等,并注明自某年某月起至本寺。

  “安单“仪式举行之後,行脚僧就失去了行脚僧的身份,而正式成为寺中一名清众了。不过,新安单的僧人习惯上还要举行一次“谢安单”的答谢会,会前,新安单者需出榜报众:

  新归堂兄弟来日粥罢,诣方丈谢挂单。今X月X日侍司某报。

  答谢会多在法堂举行。堂中要庄严地设置住持之位,排列香几炉瓶烛台,请出住持,屡谢屡拜,并再三谦恭地表示对自己能於寺中安单感到莫大荣幸。而住持在“谢挂单”之後,还会特地为新安单者请茶。

  从仪式上说,“挂单”和“安单”似乎是一种充满客套、温馨的清规,其中的每一道程式,每一项仪式,都显得那麽井井有条,客客气气。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并不一定全都是这样的。据说,唐代广教寺就曾有一位令人十分敬畏的住持——归省禅师,有两位行脚僧,一名浮山远,一名天衣怀,闻听归省禅师高风,前来游学,渴望入其门下挂单。时值大雪严寒,二人随同众僧一齐拜见归省。不料归省非但不表示“同守寂寥”之喜,反而抄起一盆水向众人泼去。此时正是滴水成冰的时节,众僧被泼上水,棉衣结冰,苦不堪言,纷纷起身而去,惟有浮山远、天衣怀巍然不动,端跪如山。尽管归省再三呵斥,令其离去,二人终是不肯,还说自己千里求师,岂能因一勺水而去!最後,两人的一片诚心,终於感动了归省,同意两人留在寺内,成为“挂单”僧人。可是,广教寺内的生活十分清苦,一日,浮山远趁归省不在,意欲偷偷做点油面粥充饥,不想被归省发现,按照清规,浮山远结结实实挨了三十杖。归省又令其以衣钵折价赔偿油面,而後将其逐出。浮山远被迫居於寺外廊下。归省发现後又向其追索房租,浮山远於是四处乞化,将房租如数奉还,但他仍不肯离寺。归省为其精神所感化,终於同意他在广教寺内安单。

  这个故事主要宣扬浮山远学佛求道的坚韧不拔,说明一个真正虔诚的佛教徒应当能经受得起各种各样的考验。但其中也透露出“挂单”和“安单”作为寺院的一种清规和习惯,不仅仅是一种礼仪程序,更含有佛门修行的意思在内。只有心坚如铁的僧人,才能通过“挂单”和“安单”,使自己的德行大大提高一步。

  寺院中举行挂单有时间限制,主要分春期和冬期两期。寺院一般从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举行夏安居,从十月十五日至来年正月十五日举行冬安居,在这两个时期内,寺院禁止僧人云游,要锁起旦过寮,不得“挂单”。而“安单”是为已经入寺的安单僧人举行的仪式,所以不受此限。安单的春期自正月十六日起至七月十五日止,冬期自七月十六日起,至次年正月十五日止。但一般求安单的僧人多於正月或七月期头归禅堂,称为“大进堂”

  当代丛林中的“挂单”和“安单”程序已与古代大不相同。很多寺院的挂单和安单程序已经大大简化。不过,历代的祖师按照丛林清规来制定这些制度都有其时代意义,我们不能因为时代的变迁对祖师所制定的繁琐仪式妄加指责。相反,认真研究祖师所制定的严谨制度对我们的修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