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十六观’在佛教中的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26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十六观’在佛教中的重要意义

  “十六观”即十六种观法;出自观无量寿经。又作十六观法、十六想观、十六妙观、十六正观、十六观门。念佛行者由忆念弥陀之身与净土,得以往生西方,总其观行有十六种。即:(一)日想观,又作日观、日想。正坐西向,谛观于日,令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欲没,状如悬鼓,既见日已,开目闭目皆令明了。(二)水想观,又作水观、水想。初见西方一切皆是大水,再起冰想,见冰映彻,作琉璃想。(三)地想观,又作地观、琉璃地观、地想。观想下有金刚七宝金幢擎琉璃地,地上以黄金绳杂厕间错,一一宝各有五百色光等。(四)宝树观,又作树观、树想。观极乐国土有七重行树,七宝花叶无不具足,一一花叶作异宝色,又一一树上有七重网。(五)宝池观,又作八功德水想、池观。观想极乐有八功德水,一一水中有六十亿七宝莲花,摩尼水流注其间演妙法。又有百宝色之鸟,常赞念佛、念法、念僧。(六)宝楼观,作此观想即刻成就以上五种观法,故又作总观。亦作总观想、总想观。观想其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其中无量诸天作伎乐。又有乐器,悬处虚空,不鼓自鸣。(七)华座观,又作华座想。观佛及二菩萨所坐之华座。(八)像观,又作像想观、佛菩萨像观、像想。观想一阎浮檀金色佛像坐彼花上,又观音、势至二菩萨像侍于其左右,各放金光。(九)真身观,又作佛观、佛身观、遍观一切色身想。观想无量寿佛之真身;作此想即可见一切诸佛。(十)观音观,又作观世音观、观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想。观想弥陀胁士中之观世音菩萨。(十一)势至观,又作大势至观、观大势至色身想。观想另一胁士大势至菩萨。(十二)普观,又作自往生观、普往生观、普观想。观自生于极乐,于莲花中结跏趺坐。莲花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乃至佛菩萨满虚空。(十三)杂想观,又作杂观、杂明佛菩萨观、杂观想。观丈六佛像在池水上,或现大身满虚空。即杂观真佛、化佛、大身、小身等。(十四)上辈观,又作上品生观、上辈生想。往生净土者依其因,而有上、中、下三辈,三辈复分上、中、下三品,总为九品。上辈观即观上辈徒众自发三心、修慈心不杀行等、临终蒙圣众迎接,及往生后得种种胜益之相。(十五)中辈观,又作中品生观、中辈生想。即观中辈徒众受持五戒八戒、修孝养父母之行等,及感得圣众迎接而往生等相。(十六)下辈观,又作下品生观、下辈生想。即观下辈徒众虽造作恶业,然临终遇善知识,而知称念弥陀名号,因之得以往生,及蒙种种胜益之相。

  慧远之观无量寿经义疏卷本将此十六观大别为二类,初之七门为观依报,后九门观彼之正报。又后十观中,初之五门明佛菩萨观,次一门明自往生观,再次一门明佛菩萨观,后三门明他生观。智顗之观无量寿佛经疏卷下分之为三类,初之六观观依果,次七观观正报,后三观明三辈九品之往生。慧远诸师皆以此十六观为定善观法,善导则称唯初十三观为定善,后九品为散善;又定善之中,初七观为依报观,次六观为正报观。[观无量寿佛经疏卷一玄义分、十六观赞、观无量寿佛经妙宗钞卷一、佛祖统纪卷五十三]

  (请参阅据《 佛学大词典 》 )

  附:【十六观】《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无量寿经正宗分所说。韦提希夫人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兼欲未来世之众生往生,请佛世尊说其所修之法,故佛说此十六种之观门:一、日想观,正坐西向,谛观落日,使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将没之状,如悬鼓形,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了了,此名日想观。二、水想观,次作水想,见水澄净,亦使明了无分散之意,既作水想已,当作冰想,既见冰已,作琉璃想。此想成已,则见琉璃地内外映彻,是名水想观。三、地想观,四、宝树观,五、八功德水想观,六、总想观,七、华座想观,八、像想观,九、佛真身想观,十、观世音想观,十一、大势至想观,十二、普想观,十三、杂想观,十四、上辈上生观,十五、中辈中生观,十六、下辈下生观。详见观无量寿经。

  【十六观】《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净土行者的禅观行法门。亦即观阿弥陀佛依正二报的十六种观法。又名十六观法、十六观门,或十六妙观。出自《观无量寿经》,是释尊为韦提希与未来世凡夫所示往生阿弥陀佛国土的行法。兹略述十六观之内容如下︰

  (1)日观︰又作日想观。谓观日落,观想极乐世界之所在。即正坐向西,忆想四方,令心坚住,观日没状如悬鼓,闭目、开目皆令明了。

  (2)水观︰又作水想观。谓见冰映彻之相,观极乐国土琉璃地。亦即先观水清澄,次起冰想,见冰映彻,作琉璃想。

  (3)地想观︰又作地观。谓观极乐国土之琉璃地,由七宝金幢所擎,又地上以黄金绳杂厕间错,一一宝各有五百色光。

  (4)宝树观︰观极乐国土有七重行树,具足七宝华叶,一一华叶放异宝色,树上有七重网。

  (5)宝池观︰观极乐国土有八功德水池,一一水中有六十亿七宝莲华,摩尼水流注其间演妙法,又有百宝色鸟,常赞念佛、念法、念僧。

  (6)宝楼观︰又名总想观或总观。谓观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其中有无量诸天作伎乐,又有乐器,悬处虚空,不鼓自鸣。

  (7)华座观︰观佛与二菩萨所坐之华座。即观其莲华有八万四千叶,一一叶间有百亿摩尼珠玉,一一摩尼放光明,乃至施作种种佛事。

  (8)像观︰又名像想观,或佛菩萨像观。观真身之前,当先观像。即观一阎浮檀金色佛像坐彼华上,观音、势至二菩萨像随侍左右,各放金光。

  (9)真身观︰又名佛身观或佛观,观无量寿佛的真身。即观无量寿佛身呈阎浮檀金色,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诸毛孔所放光明,犹如须弥山,圆奶有众多化佛化菩萨,皆具足八万四千相好光明,一一光明照十方,摄取念佛众生而不暂舍。

  (10)观音观︰观观世音菩萨身呈紫金色,高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顶有肉髻,项有圆光,天冠中有一立佛。眉间毫相流出八万四千种光明,恒以宝手接引众生。

  (11)势至观︰观大势至菩萨身量大小等同观世音,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且天冠中现十方佛国之相,肉髻上有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

  (12)普观︰又名自往生观,或普往生观。观自生极乐,于莲华中结跏趺座,莲华开时,五百色光来照身,乃至佛菩萨满虚空。

  (13)杂想观︰观丈六佛像在池水上,或现大身满虚空。

  (14)上辈观︰又名上品生观,观往生极乐的上辈徒众(分上中下三品)。即观修上辈之行,发三心,慈悲不杀,临终蒙圣众迎接,往生后得种种胜益。

  (15)中辈观︰又名中品生观。观修孝养父母等中辈之行,感圣众迎接往生等相。

  (16)下辈观︰又名下品生观。观虽作诸恶,临终之时,遇善知识,称念名号,往生净土,蒙种种胜益。

  古来圣道、净土诸师对此十六观所作的分类不同,兹略述如次︰

  (1)圣道门诸师中,慧远分此十六观为两类,以初七门为观依报,后九门为观正报,又后十观中,初五门明佛菩萨观,次一门明自往生观,次一门又明佛菩萨观,后三门明他生观。智顗分之为三类,谓初六观观依果,次七观观正报,后三观明三辈九品之往生。吉藏谓初十三观为无量寿观,即观果,后三观为九辈观,即观因;又,无量寿观中,前六观观无量寿国,次七观观无量寿佛身,九辈观观往生净土之因有上中下,故名作观。

  (2)净土门的善导,以前十三观为定善,后三观为散善。所谓定善,即息虑凝心而修之善根;散善即散心而废恶修善。定善十三观中的前七观总明依报,余忽报。

  [参考资料]《观无量寿经疏》〈定善义〉、〈散善义〉;《五会法事赞》;《释观无量寿佛经记》;《观无量寿佛经妙宗钞》卷一;元照《观无量寿佛经义疏》卷中、卷下。

  【十六观】《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观无量寿经所说的十六种观想,即日想、水想、地想、树想、八功德水想、总观想、花座想、像想、遍观一切色身想、观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相、观大势至菩萨色身相、普观想、杂观想、上辈生想、中辈生想、下辈生想。

  【十六观门】《 佛学大词典 》

  (一)指依观无量寿经所载十六观,为往生西方极乐之十六观门。(参阅‘十六观’)

  (二)密宗依显教九次第定之顺逆观,就无尽法界与无余众生界之说,而立十六观门。如菩萨修禅时,于九次第定中逆顺出入定散超间,奋迅游戏无不自在。诸如来渐次证入大悲藏发生三摩地,亦复如是,或观无尽法界,以一切心为一心,以一切门为一门;或观无余众生界,以一心为一切心,以一门为一切门。无尽法界之八门:以一切心为一心(顺观),以一心为一切心(逆观),以一心为一心,以一切心为一切心,以一切门为一门,以一门为一切门,以一门为一门,以一切门为一切门;其中,心以所入之体而名,门以能入之教而名。无余众生界之八门,如上。无尽法界为一法界门,而观诸佛法界;无余众生界为多法界,以观九界差别之迷境。[大日经疏卷三]

  【十六观门】《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六观者,往生西方极乐之门户,故云十六观门。[囗@又]真言准于显教九次第定之须逆观,就无尽法界与无余众生界,立十六观门。无尽法界有八门:以一切心为一心(顺观),以一心为一切心(逆观),以一心为一心(三门),以一切心为一切心(四门),以一切门为一门(五门),以一门为一切门(六门),以一门为一门(七门),以一切门为一切门(八门),其中心以所入之体而名,门以能入之教而名。无余众生界有八门,如上。无尽法界为一法界门,而观诸佛法界。无余众生界为多法界,而观九界差别之迷境。出大日经疏三,演密钞四。

  【十六观门】《 三藏法数 》[出观无量寿佛经] 韦提希夫人。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兼为未来世众生欲往生者。请佛世尊说其修行之法。故佛令其观彼依正之境。托境显性。了境唯心。即得往生。此十六观门所以说也。(梵语韦提希。华言思惟。依正者。依即阿弥陁佛所依之土。正即阿弥陁佛相好之身也。)一日观谓正坐西向。谛观落日。令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欲没。状如悬鼓。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明了。是名日观。二水观谓作水想。想水成已。当作冰想。既见冰已。作琉璃想。此想成已。见琉璃地。内外映彻。是名水观。(梵语琉璃。华言青色宝。)三地观谓前想成。开目闭目。不令散失。如此想者。即名粗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