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来自西夏王国的绝世孤品——黑水城双头佛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08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来自西夏王国的绝世孤品——黑水城双头佛

  名称:黑水城双头佛

  制造年代:西夏

  类别:泥彩塑。以黏土加上纤维物、河沙、水糅合成的胶泥为材质,在木制的骨架上进行形体塑造,阴干后填缝、打磨,再着色描绘的作品称彩塑。根据摆放位置与使用范围可分为:石窟彩塑、庙宇彩塑、陵墓彩塑、民俗彩塑。泥彩塑艺术是我国民间艺术品中勾画故事人物的艺术之花。

  流失时间:1908年

  现藏地:俄罗斯冬宫

  流失原因:考古学界中臭名昭著的俄罗斯海军中校科兹洛夫,在科学考察的名义下,带领一支用武装起来的强盗队伍,专门来到黑水城搜刮传说中的珍贵文物。

  曲折经历

  黑水城双头佛与古代西夏国的历史是紧密相连的。

  公元1038年,在中国的西北部崛起了一个以党项族为主体的王朝——西夏。西夏国先后与同时代的北宋、辽,以及南宋、金两次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不足200年便迅速将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迅速推向了顶峰。然而,随着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铁骑长达二十多年的军事征服和突如其来的一场强烈地震,使这个统治了西北广大地区190年的王朝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黑水城,一座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近千年的古城,如今静静地倒卧在内蒙古阿拉善盟的戈壁大漠中见证着这段历史。

  黑水城为当时西夏王朝重镇,是西夏北部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现在的内蒙古额济纳旗达赖库布镇东南25公里的荒漠中。这座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古城,曾经是一片绿洲,是一个牛羊成群、五谷飘香的好地方,也是制造出双头佛这样的珍贵工艺品的地方。历史上留下的条条古渠,块块农田,还有成了残垣断壁的座座村庄,似乎都在顽强地显示着它曾经有过的繁荣。

  千年之后的今天,辉煌早已逝去。黑水城废弃后,古城及周围的自然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河流改道,没有了水源,古城逐渐被沙漠所包围,每到风季,常常是狂风呼号、流沙飞扬,黄尘漫天、不见日月,给人以神秘、恐惧之感,因此又称“死城”。然而,也正是这种特殊的自然条件,包括干燥的气候和干燥的土壤,才把黑水城的古代遗物都完好地保存下来。在它无尽的黄沙之下,埋藏着大量的西夏、蒙元和汉、藏文物。令人遗憾的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前,已有大量珍贵文物被外国的“探险家”们盗掘走了。今天翻开那段被尘封许久的古代文明,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西夏历史在中国,西夏研究却在海外——我们失去了整整一页耀眼的历史。

  十九世纪开始,俄国人科兹洛夫的“探险”队伍到达西夏国遗址,随后,英国人、美国人、日本人接踵而至。黑水城双头佛的流失,就与俄国的“科学考察”有关。

  1908年4月的一个黄昏,一支驼队幽灵一般出现在浩瀚的巴丹吉林沙漠,驼铃声穿越大漠、戈壁,朝着额济纳旗传来。这是一支经过满清政府同意,名义上受俄国地理学会派遣,专程进行“科学考察”的队伍,为首者是在考古学界臭名昭著的俄罗斯海军中校科兹洛夫,这是一支用专业知识武装起来的强盗队伍,他在科学考察的名义下,专门搜刮各地的珍贵文物。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西夏传说中的宝藏。

  说来话长。在此之前,另一个俄罗斯人波塔宁曾经到过黑水城。在黑水城,他听到了一个传说并写进了自己的传记。在西夏末年,西夏守将哈日巴特尔曾经驻守在这里,人称“黑将军”。此人作战勇敢,英勇无比,无奈在保卫黑水城的战斗中,最终因寡不敌众被围困城中。攻城的敌军久攻不下,最后从外部切断水源,使整座城池陷入绝境中。黑将军率军士在城内掘井,掘了数十米深,依然没有水,黑将军彻底绝望了。他杀死了妻儿,将黑水城80车财宝全部投入挖下数十米的枯井之中掩埋,随后率军突围,浴血奋战数日,最终全军覆没。这个传说为黑水城引来一批又一批的盗宝者,然而却没有人找到宝物,只有这个故事在岁月的长河中流传着。

  科兹洛夫和所有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到达过黑水城的外国人一样,正是冲着这个传说而来。他一踏入黑水城这块土地,就为这里带来了灭顶之灾。

  当年来到额济纳的科兹洛夫在寻找黑水城的遗址时,曾被当地牧民一次次地拒绝。牧民们心里清楚:一批批来这里的所谓探险者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将原本不属于他们的东西占为己有,这一点在土尔扈特人看来是极不道德的。最终,有备而来的科兹洛夫找到了当地的蒙古王爷达西。达西王爷经不起物质的诱惑,不但为科兹洛夫提供了前往黑水城的路线,而且还加派了向导。

  1908年初春,科兹洛夫终于找到了梦幻般的黑水城。他在自己的笔记中记载:“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刻欣喜若狂的心情……”看着黑水城的残垣断瓦,气势依旧的城墙,科兹洛夫知道这里一定埋藏着他所需的宝物。他率领队伍驻扎下来,开始了在考古名义下的掠夺式挖掘。他在城中心的西夏佛塔内找到了成捆的西夏经卷和元代的至元宝钞,在城内的街区、寺庙遗址上很轻易地挖出了十多箱包括绢质佛画、钱币、妇女用品等文物。

  经过了疯狂的挖掘后,科兹洛夫的目光盯上了黑水城内大大小小的佛塔。在短短的九天里,这个自诩为考古专家的强盗挥舞着他罪恶的锹镐,一口气挖了三十多座佛塔。在强盗的挖掘中,黑水城颤抖着、怒嚎着。围绕着黑水城的近千年的佛塔百分之八十就这样在一个考古强盗手中毁于一旦,科兹洛夫也彻底了破坏了黑水城——这个堪称西夏博物馆的地方。

  这些被挖出来的稀世珍宝最终离开了黑水城,经由蒙古驿站运往俄罗斯圣彼得堡。文物中那些没有人认识的文字和造型独特的佛像让圣彼得堡的俄罗斯地理学会当即做出决定:科兹洛夫探险队放弃原继续深入四川考察的行动,立即返回黑水城,不惜一切代价,集中人力、物力对黑水城展开更大规模的挖掘。

  1909年6月,科兹洛夫仅用了9天时间就从青海重返黑水城,对黑水城展开了一次更大规模的挖掘。他雇用了大量民工,翻遍了黑水城东街、正街两侧的店铺作坊,挖掘了总管府和全部佛寺遗址。由于这次在城区内收获不大,科兹洛夫便将目光投向了城外。一座距古城西墙约400米、位于干河床右岸的大佛塔,成为了他首先猎取的目标。当这座佛塔被打开后,科兹洛夫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座无法用金银财宝去衡量的历史博物馆。这就是后来被科兹洛夫载入书中的那座“伟大的塔”。之后,他又将城外每座佛塔的塔身和塔基都一一刨开,找到了大量西夏、宋、元不同时期的历史遗物。其中有书籍、文书、手稿、佛像、绘画等珍贵文物,西夏的绝世孤品双头佛也在其中。

  科兹洛夫一生中,一共三次涉足黑水城,第三次受谁旨意,这在所有有关他的记载中都未曾提到过。可以肯定的是,他每到来一次,黑水城就会遭受洗劫一次。这是比地震还可怕的人为灾难。据说科兹洛夫当年除把能运走的运走外,一些大件不便运走的就近埋在了古城的周围,但究竟埋在什么位置,埋了多少至今还是个谜。

  科兹洛夫因为黑水城文物的挖掘而蜚声海内外,使他从此在考古界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当年,科兹洛夫曾在沙皇居住的夏宫向尼古拉二世用幻灯展示了他在黑水城的伟大发现,尔后又在圣彼得堡东方研究所首次向世人展出了他们辉煌的战果。

  科兹洛夫走后,闻讯而来的还有美国“探险家”,接着英国人、日本人……黑水城这个在西夏王朝中占据着极其重要地位的西夏北方政治文化中心,就这样在强盗一遍又一遍的践踏中只剩下了一片碎石砾瓦的废墟,在烈风、骄阳、风雨中残喘。从此,黑水城享誉世界的文化瑰宝几乎全部被搬到了伦敦大英博物馆、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和其他众多博物馆的保险柜里和展览台上。

  国宝内涵

  关于双头佛像的来历,早在印度的佛经中有记载:在古代印度的犍陀罗国,有一位穷苦人,经过多年辛辛苦苦、省吃俭用才积攒下一枚小小的金钱,把它交给了一位画工,请他在寺院中为自己彩画一身小佛像,以表达对佛的敬意。一枚金钱画一身佛像是远远不够的,但画工被这位穷苦人的赤诚所感动,就不再谈论价钱了,答应他一定画成。这位穷人刚走不久,又来了一位穷人,也是拿着一枚小金钱要求画佛像。画工就用这两枚金钱,请了一位高手,共同画成了一尊佛像。几天以后,两位穷人不约而同地都来到寺庙拜佛,画工指着那身新绘成的佛像对他们说:“我并没有贪占你们分文,你们的钱全用在这幅佛像上了,但也只能画一身。这要代表两个人的心愿。”话音刚落,佛陀便施出法力,佛像就显出了灵异,渐渐变成了两个佛头共处一身的奇妙画像,像是双胞胎挤在圆脖子里,并且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两个穷人心悦诚服,更加坚定了对佛教的信仰。

  西夏王国大力提倡佛教,僧人颇受照顾,境内修建了很多寺庙和佛塔。西夏人在佛塔中放置了这件形象传神的泥彩塑双头佛,就是寄托他们对佛祖的忠诚信念。

  国宝价值

  在冬宫和距离圣彼得堡东方研究所不远处的圣彼得堡博物馆内,藏有黑水城出土的大量西夏时期的雕塑、壁画、唐卡、绘画等珍贵文物。在这些文物中,放置在馆内首要位置的就是这尊彩塑双头佛。双头佛非常精致,是佛教中绝无仅有的稀世珍宝。除了史书上的记载,我们目前所知道的古代双头佛像作品,只有黑水城出土的这一件。

  回归难题

  双头佛像的泥塑作品,人们所知的只有黑水城出土的这一件,所以异常珍贵。同其他被盗的国宝一样,西夏双头佛的回归亦希望渺茫,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努力与俄方协商“借”俄藏西夏文物来深入研究,让更多的西夏文化传播开来。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考古工作者对黑水城进行了多次科学考察。特别是1983年至1984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两次、历时3个多月对早已是千疮百孔的黑水城做了首次全面的发掘考察。据记载,内蒙古考古工作队在黑水城的两次挖掘中,共清理出西夏文献3000多页,但大多以残页为主,这和当年科兹洛夫的所得相比,简直无法同日而语。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当中国西夏学者第一次站在东方研究所内,站在黑水古城被盗文物、文献面前时,他们的心颤栗了。这里有西夏文文献8000多个编号,其中不同版本的佛经近千种。这还不是它的全部,在距离东方研究所不远处圣彼得堡博物馆内,同样藏有黑水古城出土的大量西夏时期的雕塑、壁画、唐卡、绘画等珍贵文物。当来自故乡的学者们在俄罗斯守卫们警惕的目光中走近这些成就于中国大地上的灿烂文化时,那种揪心的酸楚让每个人都感到窒息。把俄藏全部西夏文物整理出版,弥补中国历史的缺憾,是每一个中国西夏学者的梦想。

  1992年,史金波先生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在俄罗斯与俄方接洽,联系出版事宜,合作协议于1993年达成。此时的中国学者们清楚,他们所能做的只有利用有限的时间和难得的机遇,全力以赴地完成好这项历史工程。在前后4次,累积约一年的时间里,专家学者们整理登记、拍摄了差不多四分之三的俄藏黑水文献,这些大都是极有价值的精品。目前,已编辑出版了《俄藏黑水城文献》。

  同类国宝

  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千佛洞),西千佛洞和榆林窟。有时也将其中最大的莫高窟称为敦煌石窟。敦煌彩塑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我国数千年雕塑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融会了外来艺术,从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风格和气派的彩塑艺术。

  现存的2000多身彩塑,无不闪烁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古代工匠们以纯熟的技巧、高度的概括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把泥塑和彩绘巧妙地结合起来,塑造了许多造型优美、神态生动的艺术形象,为研究我国的雕塑艺术和继承民族艺术遗产,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晋祠圣母祠中的代表作“侍女像”是宋代彩塑,以真人为依据,真实自然,具备凡人气质,缩短了人与神的距离,进一步体现了人神统一的风格。这是晋祠圣母殿中十身侍女像之一。殿内共有43尊泥塑彩绘人像,这些塑像造型生动、姿态自然,尤其是侍女像塑造得更好。这些侍女像的身材比较适度,服饰美观大方,衣纹明快流畅。一个个性格鲜明,表情自然。加之高度与真人相仿,更显得栩栩如生。在技巧上,工匠们相当准确地掌握了人体的比例和解剖关系,手法纯熟,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这些塑像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双林寺雕塑。在山西平遥双林寺千佛殿四周的墙面上,有成百上千的壁塑,是圆雕、高浮雕和浅浮雕结合而成的。“童子参观音”即是其墙壁上的一组雕像,风格独特,形象生动,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是该寺彩塑的精华。观音,是佛教中的菩萨之一,佛经中称其能解救苦难众生。这组是明代的作品,塑、绘技艺高超,形象带有安详和蔼的情味,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达到了“传神”的意境。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