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历史传记>>正文内容

周恩来青少年求学时期与佛教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15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周恩来青少年求学时期与佛教

  周恩来12岁由伯父接到沈阳,开始了求学生涯。1913年春天,15岁周恩来考入天津南开学校。19岁去日本留学。他学习勤奋刻苦,关心时事政治,博览群书,探索解救中国之路。在这个时期受到佛教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推崇释迦诚信。周恩来在南开学校作文《诚能动物论》写道:“儒之孔,西之耶酥、佛之释迦,贵未及于天子,富未比于陶朱,享寿亦若中人,秉权要异将相,而其炫于当世,照耀于后世,言中于人心,行垂于史册,虽以天下之贵,陶朱之富,老彭之寿,将相之势,莫能易焉。何哉?岂非以三子之诚能动物也耶!”这篇杰作获得评语是:“以孔、耶、释之教诂题,大含细入,高挹群言。”“识见高超,理境澄彻。”经严修校长亲自选定为全校第一名。

  喜欢读《仁学》。1916年,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期间,除喜欢读介绍新学的著作外,还喜欢阅读顾炎武、王夫之、谭嗣同等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的作品。尤其是《仁学》。《仁学》是谭嗣同31岁时住在佛学大师杨文会家里写成的,以佛学思想为基础,融儒、释、老及西洋哲学于一体,梁起超称之为“应用佛学”。在谭嗣同看来,佛教称“威力”、“奋进”、“勇猛”、“大无畏”、“大雄”,就是要以超人的勇猛和决心,解开封建社会极度腐朽这一“大劫”,号召“冲决罗网”,提倡“变化日新”,尽破一切“不仁”、“不通”的黑暗局面。对周恩来树立强烈的爱国思想影响很大。

  弘扬达摩精神。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史载在少林寺独修禅定,壁观婆罗门数年之久。1917年秋,周恩来19岁去日本留学,离国前夕写了一首七言绝句:“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此诗运用了佛教“达摩而壁”典故,格调高扬,感情豪放,字里行间表现出一位热血青年为寻求祖国解放的真理,赴汤蹈火的献身精神。这首诗和鲁迅在日本所作的:“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闇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诗一样,豪迈超群,振奋人心,成为青年爱国的千古绝唱。

  焚香祭母。1918年1月2日,20岁的周恩来在日本孤独苦闷之中,拜读嗣母陈妈妈生前所写诗作遗墨,含泪焚香静坐,表达对去世10年母亲的思念。

  知恩图报是佛教倡导的美德,在青年周恩来心灵上烙印很深。他在1918年1月1日的日记上写道:“(修学)慎则为佛,迷则众生。我今年已18岁了,想起从小到今,真是一无所成,光阴白过。既无脸见死去的父母于地下,又对不起现在爱我教我照顾我的几位伯父、师长、朋友。若大者说什么国家社会,更是没有尽一点力了。佛说的报恩为上,我连恩还未报,又怎能够成佛呢?俗话说得对:人要有志气。我如今按着这句话,立个报恩的志气,做一番事业,以安他们的心,也不枉人生一世。”

  在神田读佛经。1918年1月8日,20岁的周恩来接堂弟来信,得知叔父周贻奎在贫病中逝去,异常悲伤,立志埋头用功,以考取官费留学生。随后搬到租金低廉的神田居住,节省开支。因为受“无生”思想影响,一时难以摆脱,他时不时地焚香读《真言净落提》、《禅议》、《般若经》等佛教经书。这一段时间,是周恩来一生中情绪低落,读佛经最多的时期。

  实行素食和不婚主义。素食是中国的国粹,佛教以慈悲为本,为的要养成不杀生的仁爱心。孟子也说过“天下惟不嗜杀者能一之。”儿童时代,周恩来随着父亲和生母、婶母间常吃花斋,乳母吃长斋,素食对他并不陌生。1918年3月由于家境困苦,两位母亲早逝,亲人分散,心情忧郁,他实行“素食”和“不婚”主义。在神田,改包饭为零食,每天废止朝食。直到去欧洲留学之前,周恩来一直没有改变自己独身主义的主张。

  相信“无生”主义。周恩来初到日本,独处异国他乡,孤寂苦闷,一度相信“无生”主义。他在日记中写道:“看着世上的一切事情,都是在绕道。想起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不如抛弃万有,去那‘无生’的道儿,倒是很省事的。”无生主义是佛教名词,认为一切现象之生灭变化,都是世间众生虚妄分别的产物,本质在于‘无生’。修得无生,便是涅槃,即熄灭生死轮回,而后获得一种精神境界。日本佛教界流行的“无生”思想,与净土系统的佛教有关,佛陀观在日本颇为发达,成为日本佛教的特色之一。

  周恩来通过阅读《新青年》等杂志和认真思索,及时调整了心态,认识“日本所谓的无生主义,也不容易实行。”表示要“随着进化的轨道,去做那最新最近于大同理想的事情。”对能领悟到这一点,十分喜悦,在1918年2月15日的日记中写道:“风雪残留犹未尽,一轮红日已东升。”

  周恩来在青年时代追求真理过程中,思想难免出现徘徊,这是很正常的。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影响到日本,周恩来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最终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