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圣洁的塔尔寺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刘燕荣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圣洁的塔尔寺

  刘燕荣

  从西宁市驱车,沿湟水南下,只用半个小时就到达湟中县城郊的塔尔寺了。

  途中文友谈笑甚欢,使我知道了不少关于塔尔寺的古老故事。塔尔寺是仅次于西藏布达拉宫的我国第二大喇嘛教寺院,是为纪念达赖一世和班禅一世的老师、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

  589年前,在今天青海湟水岸边的南川一带,诞生了一个藏族婴儿,取名罗藏洲华。当他呱呱落地时,他的父母并没有想到这孩子将来会成为万众膜拜的佛圣。他成人后刻苦钻研佛经,又游学于西藏、印度等地,造诣甚深。他苦学穷显密诸论,通过了讲、辩、著,因才华横溢,善于言辩,洞达佛学,成为了雪域藏传佛教界的佼佼者,后来形成了一个新的黄教。他家乡的僧俗引以为荣,以故乡“宗喀”的地名尊称他为“宗喀巴”大师。宗喀巴大师一生在雪域广传经法,弘传佛教和藏族传统文化,培育了大批弟子,达赖和班禅两个世系就是他两个亲传高足弟子传衍而来的。宗喀巴仙逝后,逐渐由人变成了神,被供奉起来,而宗喀巴的诞生地也就成为了喇嘛教的麦加,并在一片褐红色的大峡谷中,依山修筑了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大经堂、小经堂等几十座建筑,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塔尔寺。

  走进塔尔寺院,完全进入了一个宗教的世界。寺院里的气氛与外边大不一样,乘车来的时候,看见青海的天空格外的蓝,蓝得透明,像蓝宝石;看见青海的云格外的白,白得耀眼,像一片雪;山川、树木、田野、村庄,一切都那么明丽清新。而在寺院里,光线是昏暗的,空气是郁闷的,节奏是缓慢的,调子是低沉的。而不时传来的绵绵馨声和诵经声,更为古寺平添了几分神秘的从容。

  大金瓦寺前有几棵高大的树,文友告诉我这是菩提树。噢,好熟悉的名字,佛书上常提到它。此树名的来源还有一段故事,据说佛祖释迦牟尼当年一个人走到一棵毕钵罗树下,铺上了吉祥草,向着东方盘坐,发誓说:我今如不证到无上大觉,宁可让此身粉碎,终不起此座。他就这样在树下思悟着解脱之道,终于在一天夜里,战胜了最后的烦恼魔障,获得了彻底觉悟而成了佛。从此那地方就被称为菩提场,那树就被称为菩提树了。菩提,佛家之语是“觉悟”的意思,那么菩提树也就是“觉悟树”了。眼前这几棵菩提树传说是宗喀巴的袍衣埋在这里所生,几百年来成为喇嘛教的圣物,被加以保护供奉。如果能摸一摸这几棵树或拣几片树叶回去,那便是佛光照耀,将获得无限的幸福。

  走进大金瓦寺的殿堂,正面是一尊镀金大佛像,光彩熠熠,神态安详。两旁是几尊略小的佛像,佛像前放着一张张木制香案,案上摆着三排大小不一的酥油灯,最里面一排是金的,外面两排是银的,上面镂刻着十分精美的花纹图案。这些酥油灯已经守候在佛像面前数百年了,至今仍旧绽放着耀眼的光彩。酥油灯齐明,佛香的青烟氤氲,袅袅升腾,似乎使信徒们的灵魂也飘然起来,飞往了佛界。

  佛像的后面是一尊高大的舍利塔,塔身用黄布覆盖,显得庄严肃穆,这是宗喀巴的墓,他的骨灰就葬在这里。我正看着舍利塔,忽听殿外铃声丁冬,走出殿门,抬头仰望,只见佛殿的飞檐四角风铃犹动,铃声徐徐传向寂静的空间,使人又有着超脱世凡之感。

  来到大经堂,这是活佛,喇嘛讲经的地方。经堂的正中间是一尊高大的铜铸鎏金佛像,佛像两边是堂皇崇高的座位,专为达赖和班禅而设。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洛桑若巴活佛。洛桑若巴只有八岁,按说他只是个孩子,可他来塔尔寺已经三年了,他身披绛红色的袈裟,稚嫩的脸上透着红润,双目瞳瞳,两耳肥大,很让人喜爱。他每天都在此学文化、学经书、学诵经,有时老师父还带他去寺外看看。

  哈达在塔尔寺是又一大景观,这种红、黄、蓝、白的丝织物无处不在,而被信徒们披挂得最多、几乎密不透风的神殿经堂当数大银塔。大银塔前的廊下,平铺着一排排厚实的木板,上面有许多藏族信徒在跪拜,男女老少均有。他们先以前额重重叩击地板,发出咚咚之声,接着双手前伸,下肢后踹,将整个人都平伏于木板之上,整套动作做数十次、上百次地重复。据说大银塔的地板经过众多信徒跪拜,已磨出圆滑沟槽,每隔几年都要更新一次。

  塔尔寺处处散发着藏族宗教、文化、艺术的幽香,那些造型优美、气韵生动的大小佛像,那些饰金流翠或朴实无华的圣物法器,那被誉为藏族艺苑奇葩的塔尔寺三绝———惟妙惟肖的酥油花、绚丽多彩的壁画,富有立体感的堆绣,无不令人叹为观止,而那高挂飘动、五彩缤纷、绚丽夺目的哈达,更是表达了人们对圣地的崇敬与追思。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