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蒙藏地区佛教”之称谓问题
关于“蒙藏地区佛教”之称谓问题
过去的汉籍中将蒙藏佛教误称为“喇嘛教”,可能是因语言不通所致。一九八二年西北民族学院的才旦夏茸教授在藏文刊物《章恰尔》上发表文章,对“喇嘛教”之误称提出异议。经过几年的争论,学术界形成共识,此后我国藏学界皆称“藏传佛教”,而不再使用“喇嘛教”一词。鉴于我区(指内蒙古自治区)的学术论著中至今仍沿用“喇嘛教”之误称,故有必要对“喇嘛教”之称谓予以廓清。
《边疆通讯》第二卷第一期载有蒋君章先生的《我对于喇嘛教的认识》一文,此文误人不浅!蒋先生说:“喇嘛二字,……同汉文里的和尚二字差不多,然亦不完全相同,因和尚乃是一个通称,凡入寺为僧者,皆可称为和尚,而藏人入寺为僧者,未必皆可称喇嘛。通常入寺为僧之初,先拜一老僧为师,穿喇嘛之服装,头发则留下一撮,……待呼图克图为其传戒后,始剃去其所留之发而成为小僧,名曰般丘。般丘学佛五六年,至拉萨三大寺留学约七八年,经考试合格,改称格散(或革撤)。再经六七年,又考试合格者,始得为喇嘛。佛学较喇嘛更为湛深者为格西,则须更学五六年。”首先应该指出,上文所述之“般丘”、“格散”(或革撤)、“格西”、“喇嘛”是不同性质的称谓。“般丘”(准确的音译为“贝恰哇”)是对刚进寺学经者的称谓,意即:“读书的人”。“格”(准确的音译为“格策”)为戒位,梵音为&“室罗摩尼罗”,简称沙弥。指不满二十岁出家受十戒的男子(一说为三十六戒者)。“格西”为学位,按拉萨三大寺制度,分拉让巴格西、措让巴格西、多让巴格西和岭赛格西四级。“喇嘛”则为尊称。
“喇嘛”这个词来源于梵文中的“谷如”,其涵义为“重”(“轻”之反义)。梵语中把学识渊博的人称为“谷如”,若直译为藏文的“极哇”(藏语“重”的意思)。在藏语里就辞不达意了。只好根据梵文原有的含义译为“喇嘛”。藏文“喇”为“上面”或“顶”的意思,“嘛”是藏文语法中构成名词的后缀。“喇嘛”直译为“上人”、“上师”之义,是对学识渊博者的尊称。不管是出家人或不是出家人,只要学识渊博,能为人师表者,皆可称其“喇嘛”。也就是说,“喇嘛”并非佛教僧侣之专称,更非蒙藏佛教之名,藏人自己并不知道“喇嘛教”指何物!我国藏学界早在八十年代已不使用“喇嘛教”一词,我区的学者们在九十年代仍沿用这个误称,不仅宗教界有意见,而且不得其正解,必产生曲解。于是穿凿附会,臆说纷坛。例如:蒙藏寺庙中的法王镇恶塑像,被误认为交配之像,于是臆造出蒙古民族起源新说。《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云:“古代匈奴强盛,侵掠中原,赵将李牧大破之,几尽杀其众。所余仅一女,后与牛交,生子孙,遂繁盛,至今蒙古人尚多能言之。山西五台山有蒙古喇嘛庙所铸铁牛,牛下卧一女,即记其事,以追记祖先之所由来?”姑且不论匈奴是蒙古人的说法早已陈旧过时。其实这种塑像并不是蒙古人所固有的,而是随着藏传佛教的传入从藏区传到蒙古地区的,藏族地区的时轮院(丁科札仓)和续部院(居巴札仓)中皆供奉着这种塑像。藏语称其为“曲杰”,意为“法王”。法王为文殊化身,为阎王。牛代表阎王。阎王(牛)下压仰面“挪细”,意为“作恶者”,男性,因披发仰面,被误认为女性。牛上为法王,饰为阎王,即以镇压之法。水牛头,象征阎王,佩五头骨,三晴,发上竖。头身皆呈蓝色,披人头骨念珠。两手伸张,右手持人骨,即“作恶者”挪细的骨架;左手执绳,一端勾,一端金刚,束尽一切障物。足不著靴,右腿屈,踏阎王(牛)的头,以压其傲慢,左腿伸,以压其暴力。这是藏传佛教特有的护法神塑像。
按照藏传佛教的观念,护法神具有护卫佛法免受妖魔袭扰,维护佛教教义完善的职责。这类神灵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出离六道轮回”的具有超大神力的高级神灵,称为“出世间护法神”。上面所说的“曲杰”,即被误认为交配之像者,即属于此类高级神灵。第二类是仍然和众生有情居住在世间的一般神灵,这类神灵被称为“世间护法神”。有些人由于佛教知识的欠缺,将法王镇恶之像误为交配之像,并进一步与蒙古族的起源联系起来,其遗毒甚大,在民间流传很广。于此可见,加强宗教研究,对于增进民族之间相互了解,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亦为当务之急。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