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名言”?
什么是“名言”?
在佛教的名词术语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名言”这个词,特别是在一些诠释中观哲学的典籍中,“一切皆名言安立”,“诸法唯名言安立”,“名言中也不许有自性”等等。那么这个名言到底是指什么呢?
有的人说名言就是语言概念,譬如说把电脑叫做“电脑”,把红色叫做“红色”,这些叫出来的名字就是名言。因此,依照中观的观点,所有的法都是仅唯名字而已,如果抛弃名字,就没有“法”。若如此,在动物及没有语言的人眼中就不存在法了吗?电脑若是依照我们给他取的“电脑”这个名字而存在,那么猫狗等动物因为没有“电脑”的概念和名字,就看不到电脑这个物体了吗?这显然违背常情。如果名言一定是指名字、名称,那眼识所认知的事物则不是名言,因为眼识并无名字概念。但眼识所认知的颜色、形状,谁又敢说不是名言安立的呢?
那所谓的名言到底是指什么呢?个人认为就是眼等六识的认识功能。譬如对于红色,生起红色的眼识就是对红色的名言安立,当然,在用语言诠释的时候,这些语言文字甚至想等心理活动都属于名言,语言概念等虽然也属于名言,但主要是指内心的认识,就像身口虽然也是业,但业的主体是指“思心所”。
那么,颜色和形状就是靠眼识名言来认识安立,声音靠耳识来安立……法处则靠意识来认识安立。而中观认为,万物的存在,仅仅是靠这些名言识的安立而存在,不能加以深入的分析,譬如见到红色,知道是红色,属于名言的认知,如果继续深入分析红色的本质,则属于究竟理智分析的范畴,这种哲学上的分析超出了名言的范围,在追踪万物本质方面,名言识是毫无办法和苍白的,因此在《三摩地王经》中说,六识的这种名言认知都不是量,因为万物本质根本不是六识名言的有效观察范围。名言所能有效认知的对象,只是世俗谛。所以在佛教中,名言谛、世俗谛、言说谛、名言成就等名词都是同义词
在宗喀巴大师诠释的应成派中观体系中,谨慎地区分了二谛及各自所能认知的范畴,在胜义谛破尽一切执着后,却有效的保留了名言世俗谛的合理性,这点非常符合佛陀的本意。如佛陀在《大涅槃经》中提到的“世流布”,就是指世间的名言认知范畴,在此基础上,世间人认可的,佛陀也认可;世间人反对,佛陀也反对。这完全是站在名言俗谛的角度而言。
当然,在没有破除烦恼障的凡夫面前,我们还无法肯定万物仅是六识的名言安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还伴随着从无始以来就根深蒂固的我执。这种我执的力量促使我们认为,万物并非仅仅是由名言所安立而有,在我们的眼中,他们是那么的真实、鲜活,因此我们贪爱愉悦的事物,并嗔怒于不悦意的事物。
在中观如劫末烈火的焚烧下,虽然焚毁了胜义谛中所有的存在,但一切万物的世俗存在,就像二禅天一样,劫末烈火无能为力,无法触及。依据格鲁派的观点,这种明察秋毫的认知和明确无误的清晰阐释,在雪域中只源于宗喀巴一人。
虽然名言是世俗谛,但并非所有名言都是世俗谛,因为名言当中也有正误之分,正确的名言称为“名言量”,宗喀巴大师认为,只有符合名言量的名言认知范围才是世俗谛。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