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绿影一堆话乌尤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06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绿影一堆话乌尤

  当我决定透过手中的镜头来找寻并记录我生活的这座城市的历史和人文的痕迹时,首先浮现于脑海的,不是嘉州的标记--乐山大佛,而是它近旁的一堆绿影--乌尤寺。这是一个外地游客不甚知道,我自己也无数次擦肩而过的地方,而此刻它却是如此清晰如此生动。也许是厌烦了热闹的寺庙,攒动的人群,弥漫的香火中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的繁华喧闹,想寻一片深幽清静的所在,聆听内心的声音;也许是为了去追思用文墨情怀、人格魅力为我们保全这一方净土的遍能法师,静听佛音,感悟佛法的宁静。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乌尤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茂林修竹,绿荫重叠,宛如一堆碧玉浮于江涛之中。乌尤山原与凌云山一体相连,公元前251年秦蜀守李冰为避三江水患,凿开九顶山体,设分水道,减煞水势,留下了惠泽后世的“古离堆”水利工程,同时也劈出了一座形如卧水犀牛的山体,俗称“乌牛山”。北宋诗人黄庭坚来此一游,一笔改为“乌尤山”,乌:清苍;尤:特别突出。这一字之改就改出了山寺的本色,也改出了山寺的神韵。“凌云西岸古嘉州,江水潺谖抱郭流。绿影一堆飘不去,推船三面看乌尤”,“何处飞来缥渺峰,独立江心江四曲。环水有山不见山,一丛云树插天绿”。。。南来北往的诗人们忘情陶醉于这绿影之中,同时也赋予了乌尤山更多的诗情画意。

  昨日与同事相约去乌尤山,来到临江的青衣山脚,抬眼望去一座红砂岩的寺庙隐藏于郁郁葱葱的翠竹之中,若隐若现,正是“阶循鸟道侵红藓,寺隐乌尤傍绿天”。穿过山门,迎面有一块石碑,上刻“离隼”(即“离堆”)二字。拾阶而上,山风轻扬,清新的竹香阵阵飘溢,两旁的翠竹摇曳起伏,它们恣意地绿着,我也恣意地沉浸在清幽恬静之中。正略感有些累时,转弯处就看到了“止息亭”,亭内石龛上有晚清诗人赵熙的题词:“登山有道,徐行则不踬,与君且住为佳”。亭外的石凳上,一白发的长者正侧头仰望山顶,眼光中向上的坚定,与此刻休息中的从容竟如此的和谐,透出人生哲理,顿觉受益匪浅。于是,原不打算在此停留的我,也小憩片刻后再继续攀登。“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前进”---没想到在这乌尤山路上诗人和长者共同给我一个参禅悟道的机会。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登完石阶,便到乌尤寺正山门了。乌尤寺的殿宇共有七座,都集中于乌尤山头。乌尤寺一改我国大多数寺庙方正规矩的布局,楼阁亭台错落其间,依山取势,曲径通幽,布局巧妙,匠心独运,在我国寺庙园林建筑中别具一格,是我国汉传佛教寺院布局最精巧、完备的梵刹之一。游至大雄宝殿的庭院,碧瓦朱栏,雄伟庄严,工艺精湛。正中檐柱楹联,为近代诗人赵香宋撰书:

  遍飞曼陀罗花,唯我独尊,天上地下;

  此即宝庄严土,出门一望,山虚水深。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寥寥28字,既高度概括了释迦牟尼毕生之史事,又形象描绘出乌尤寺踞山临水的地理形胜。此时,院内已无其他游客,梵音隐隐,香火袅袅,愈发衬托出寺庙幽静古朴,顿觉身心安详。

  一路前行,一路静观。旷怡亭,凭栏远眺,看三江竞流,确有古人“旷览江山,怡悦心志”之感;尔雅台,闻着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缕缕墨香,怀想郭舍人注释《尔雅》的严谨与勤奋,揣摩当年郭沫若登临此台,与抗战前线的朱老总赋诗唱和的激扬;听涛轩,闭目静听涛声拍岸,声声讲诉“大江东去,佛法西来”;景云亭,向西北眺望,嘉州古城尽收眼底,三江绕廓奔腾而下,凌云九峰巍峨耸峙,自然想到临江峭崖上四个巨大的古代石刻题字—“中流砥柱”,自然记起“天开图画,乌尤寺江心一螺孤峭。方外疏钟,秦时明月,万绿滋润瑶岛。峨眉翠扫,趁玉宇初揩,铜河先照。如此江山,海天秋色一长啸” 。。。岁月流走,帆影渐远,先贤逝去,但古迹尤在,风韵犹存,揽物怀古,感慨油然而生。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伴着午后的蝉鸣,继续前行,几经山路曲折,已到后山的乌尤殿。曾数次游玩于乌尤寺,从来没来过乌尤殿,错过如此的静谧,不能不反思自己的浮躁。踏入殿门,只见殿堂内供奉的正是我一路寻觅的乌尤菩萨(又称面然菩萨)。乌尤为梵语之音译,汉译为面然,为佛教密宗瑜伽部主尊之一。此像建于唐代,是乌尤山最早的佛教造像,系用青铜整体浇铸,佛像下体赤脚,上体赤身,胸佩骷髅项链,面部为宽口、獠牙、狮鼻,二目圆睁,前额现天眼,发如火焰,近似鬼王面相。据佛典记载,乌尤菩萨为观世音菩萨化身,化身鬼王是为镇住两河沙岸的鬼魅。在从小的记忆中,观世音菩萨都是显女身,且面目慈祥,因此这全国唯一鬼王显身的观世音菩萨塑像异常吸引我。如今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确是奇异之物,镇寺之宝。细细想来,也许这乌尤寺的命名就源于这一尊乌尤菩萨。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寻幽、探绿、赏诗、访宝之间,始终有一缕情思牵引着我,我知道我还要去拜遍能法师--乌尤寺的灵魂。穿过一条悬崖边的小径,就来到结茅亭,亭壁上刻着“唐惠净上人结茅处”八字,乌尤寺的开山祖师唐代的惠净禅师于结茅山中十年苦修从未下山,从此专注修炼悟禅成为乌尤寺历代僧人一脉相承的秉性。前行不远,就到了遍能方丈的舍利塔。静静地站立塔前,默默地在心底拈香敬奉,一刹那一束阳光倾斜而来,光影中我恍惚看见了遍能法师清瘦儒雅的身影,听到他温和悠缓的声音。。。“竹杖绳床开胜境,莲花贝叶悟禅机”里有遍能饱读儒术的诗文飞扬;创立四川佛教慈善功德会,修建幼儿园,救助失学儿童是遍能博大的慈悲心肠;创办四川佛学院,亲执教鞭是遍能传承佛法、诲人不倦的执着坚定;经历了抗战时期、土地改革直至文革的一次又一次惊涛骇浪、颠沛不定,在那么艰难的岁月,我们看到的也是遍能忍辱负重、泰然处之的宽广胸怀。。。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持重宽厚的人,当年国民党乐山政府要将乌尤寺不同树种各砍两株做实验时,是他坚决不从,四处奔走,直到国民党中央农业部下文禁止砍伐乌尤寺的树木才罢休;90年代初,乐山旅游开发热潮风起,当得知要在凌云山与乌尤寺间修索道时,他意识到两岸林木将遭厄运,也是他呼吁阻止,在大会上当着众人,理直气壮向一副市长慷慨陈述,并亲拟呈文,上书政府。就是这样一位老僧用他诚心行愿、独立特行和一身正气,为我们保全了这一方净土。就是这样一位方丈用他的学识、人格、懿德和修为丰满了自己可歌可泣、有情有义的人生,也为乌尤寺注入了一股“精、神、气”。“传度和尚为乌尤寺而死,我为乌尤寺而活”,遍能法师这句话是对自己一生的评定,一座乌尤寺成了遍能法师的命脉,一个遍能法师便成了乌尤寺的灵魂。。。

  下山出了乌尤寺大门,便是遍能法师筹集修建凌云山与乌尤山之间的濠上大桥。“桥若垂虹,亭阁翼然,绀槛雕梁,如展画卷,盖江山之美得此桥益彰矣”。猜想“濠上”二字,或许出自《庄子·秋水》: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静静地站濠上大桥上,看满山绿意,任和风轻抚,回想乌尤之行,确实是一次真正的放松与心灵的对话。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