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理性的平等与现实的平等——评《男女同尊:佛教女性观》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27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理性的平等与现实的平等——评《男女同尊:佛教女性观》

  今天,也就是2006年6月17日,释迦提达国际佛教妇女协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第九届国际大会。而我在此刻要为中国第一部系统阐述佛教女性观的书籍写一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19世纪,女性主义(Feminism)最早出现在法国,主张在社会、政治、经济方面性别平等,涵盖为中止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附属地位所做的种种努力。女性主义随后传到欧美,并逐渐流行。在西方首先是追求男女基本权益和人格的平等,表现在争取更多的话语权、选举权。它在“五四”时传到中国,这是中国女权主义的滥觞。

  而早在公元前六世纪,佛陀就确认了男女平等证悟的潜能。这与当时普遍以生理功能及生产能力来定位女性的观念大异其趣, 具有划时代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世界主要宗教中,佛教之所以独特,也正是因为其对男女平等证悟潜能的确认。但很不幸的是,尽管有这么平等的理论,无论历史还是现状,大多数文化中的女性(包括佛教女性)却未必享有平等的机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平成为世界的主题;经济建设需要女性,更多的女性参与到经济建设中;民主和平等的基本权利被广泛重视;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因此女性在各个领域要求与男性平权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宗教亦未能免。佛教作为东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向以其超然无畏的精神,平等慈悲的胸怀,影响着东方文明的发展,被无数人所关注。但其理性上的平等与现实中不平等现象的矛盾却往往让人产生疑惑。

  佛教女性权利的提倡,台湾和西方的女性佛教徒走在前列。随着社会整体意识对女性的歧视和社会行为对女性的禁忌的解除,她们除了要求在生存状态上的更多关注外,更要求在佛教的教义中获得根源上的彻底解放,有的还主张废除“八敬法”,在佛教内外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至今未果。

  但是,在中国现有的佛教史与佛学研究中,几乎没有系统研究男女性别在宗教中差别的著作。觉群系列丛书第三辑里的《男女同尊:佛教女性观》(著者杨孝容,宗教学专业的哲学博士,潜心佛教女性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佛教性别研究是佛教研究相当重要的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对佛教平等性的认识,在当前,它还关乎佛教教团的团结和社会和谐的现实意义。以往一些研究多限于经典本身而且多是出家尼师的研究,每每忽略在家女性,难免失之目光的狭隘和强烈的目的性。

  而《男女同尊:佛教女性观》就不一样,其著者出于一种社会使命感和对佛教女性问题的关注,加上多年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积淀,本身就是女性,她站在女性的本位,又游离于佛教界之外,以佛教学者的理性,对佛教中男女性别的差异做了客观的探讨,在男女理性的平等的基础上,对佛教女性观(包含对在家出家女性及一般女性的看法)与社会历史的共相嬗变进行了详尽分析,并对现实中的平等做了展望和良好的祝愿,必定会给读者带来新的性别理念和新的思想激荡。

  《男女同尊:佛教女性观》从早期原始佛教,小乘到大乘佛教的经典以及中国汉传佛教经典中寻找立足点,对其反映出的女性观——包括在家的女性佛教徒——予以全面的分析比较,提出了在不平等的社会,佛教为女性提供了主体意识觉醒的空间和摆脱不平等现实的条件,女性在终极追求实现觉悟的理想境界上与男性完全平等的观点。并以台湾佛教为实例,展示了佛教女性地位的提升与人间佛教对女性的诠释与尊重。如此跨学科的研究,可以说是“发前人所未发”。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男女同尊:佛教女性观》不仅仅探讨了佛教教义中所表现出的理性上的平等意义,而且把目光投注到社会制度对佛教女性观的影响,探究佛教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所表现的应对现实的平等问题。该书似乎表达了这样一种信息:

  佛教的男女平等是理性的平等,这是终极意义上的平等,精神人格上的平等,男性的佛教徒必须接受的平等。但是佛教存在于现实的国度中,现实的社会制度存在着种种的不平等;平等的社会制度下,因为分工的不同也会带来不平等的负面差异;理性的平等与现实的平等之间的矛盾,正是佛教女权的发展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这些涉及到佛教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和传播,与现实社会的妥协——或称为“善巧方便”——和思想的变迁。虽然作者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辩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瑕不掩瑜,这些观点无疑会给争论不休的佛教女权的权利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未来佛教女权的发展或许会因此而有新的变化。

  此外难得的是,《男女同尊:佛教女性观》虽有诸多学理上的创新未能完全淡化学术色彩,但依丛书统一体例,作者同时也注意了用浅易的语言表述精深的佛教义理,从男女同尊这一独特视角把握佛教女性观的精髓也有其独到之处,较具可读性和趣味性。

  不过,通常把佛教分为早期的佛教——佛陀在世的原始佛教;发展的佛教——包括印度本土的部派佛教和南传佛教,以及北传佛教;后期的佛教——专指西藏的藏传佛教,若要全面论述佛教女性观自然不能只限于某一方面。遗憾的是,作者虽然参考了大量文献,但在南传和藏传方面却是空白,佛教女性观在现代西方(北传、南传、藏传均有弘扬)的新变化也未能涉及。如果作者能够精思入微,在这些方面深入下去,完善她佛教女性观的研究,相信必有可喜的成果。

  按照汉传佛教的纪年,今年是佛历2550年。在这2550年的历史变迁中,佛教以其独具的魅力传承不绝。如何理解佛教对于性别差异的观念,是理解佛教建立在缘起性空而众生平等、究竟成佛的精神的关键所在,而《佛教女性观——男女同尊》在这方面,确实是难得一见的好书。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略说三种礼拜
下一篇:礼佛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