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崇效寺传奇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28日
来源:不详   作者:邱崇禄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修复后的藏经阁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寺内遗存古树

  崇效寺传奇
  邱崇禄

  崇效寺坐落在宣武区白广路南侧路西的崇效胡同内。早年此胡同叫白纸坊街,后叫陈家胡同,因胡同中有一座著名的崇效寺,1949年以后胡同以寺命名,被称为崇效胡同。记忆中崇效寺在胡同中部,古老的山门坐北面南,门楼挑檐上的吻兽顺序排列,在蓝天的映衬下,十分威武。

  建于大唐盛世

  远在唐朝的时候,崇效寺一带是一片荒凉的郊野之地,人迹罕至,走兽出没。贞观元年(627年),这里建了一座佛寺。正是在这一年,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大唐盛世从此开始。从那时起,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此佛寺香火不断,盛极一时。据《桃花圣解庵日记》所载,寺为唐朝贞观元年“幽州节度使刘济舍宅所建”,初始定名崇孝寺。宋朝末年,此寺曾焚于战火,成为废墟。

  公元1341年,元顺帝登基,年号至正。此时元朝在朱元璋大军摧枯拉朽、势如破竹的军事打击下,统治集团内部分崩离析,元政权风雨飘摇,危在旦夕。在社会政治经济一片混乱之时,穷途末路的元顺帝命令重建该寺,赐名崇效,企图以崇仰仿效李世民治理大唐,来挽救元朝行将灭亡的危机。但事与愿违,最终元朝还是难逃覆灭的下场。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3年)崇效寺得到大规模修缮。这时,寺院规模才算定型。明嘉靖朝吏部员外郎、也就是以命上奏弹劾奸臣严嵩的杨继盛来寺中游景赏花之余,曾留下了“无尘别境”的墨迹。

  清同治十年崇效寺设立大型粥厂,救济方圆数里的贫苦百姓。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北京的许多寺庙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崇效寺也难幸免。

  民国以后,崇效寺日渐凋敝,香客寥寥,但一到牡丹盛开季节,仍有许多游人来寺里观赏牡丹,其中的墨绿牡丹非常著名,堪称京城一绝。解放初,崇效寺一度成为印刷局员工子弟小学,后被改为人民印刷厂职工子弟小学。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崇效寺成为白纸坊一小和白纸坊二小的学习用地,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两校合一,被命名为白纸坊小学。

  崇效寺的枣林

  崇效寺原占地面积40亩,附属土地42亩,进入山门,宏大的天王殿前,两排粗壮的松树,枝桠参天更显针叶葱茏。

  寺的最后为藏经阁,分上下两层。藏经阁东北有台,台后有僧塔,僧塔周围种植了上千棵枣树。初夏时分枣花香溢沁人心脾,引得无数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吟诗作赋,留连忘返。入秋之后树上挂满的枣子火红一片,在落日的余辉映照下,如云蒸霞蔚,堪称一景。

  清康熙年间著名诗人王士祯曾住崇效寺,被甜蜜的枣香熏得心神爽怡,仿佛进入佛国圣境,面对成片的枣林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因而崇效寺又被他称为枣花寺,寺北的街道也因此得名枣林街。

  镇寺之宝失而复得

  崇效寺内原存智朴和尚所绘《青松红杏图》一幅,图幅2尺,因有历代名人在图卷上留下题词遗墨,使图卷续延30余丈,而成为“镇寺之宝”。

  《日下旧闻考》等史书记载,《青松红杏图》画卷,为明末清初之作。相传崇效寺寺僧为扬州人的智朴和尚,俗姓张,在明朝末年是镇守山海关一带的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的偏将,曾随洪承畴督师迎战清军于关外的松山、杏山。洪承畴兵败被俘,旋即变节降清,而偏将张某不愿随洪承畴变节投降,于是便遁入京东盘山寺出家为僧,取名智朴,从此脱离凡尘。但是松山、杏山之役明军惨败的场景,在他心里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创伤,他以不屈之志,逐创作出了一幅影射松、杏二山战役,寄托兵败流亡、有家难归心绪的《青松红杏图》。据《燕都丛考》一书记载,图中“一老僧凭松而立,苍枝蚪亘,红杏夹之,一沙弥手执一芝立其下。”

  后来智朴和尚携此图辗转入京,落寄于城南崇效寺。时值康熙朝大臣、诗人王渔洋与朱彝尊来寺游览发现此图,感叹之余为此图卷首写了“青松红杏图”五个大字。他们又在卷的下端给此图分别题写了诗句。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京城,崇效寺古刹遭摧残,《青松红杏图》画多劫难。后有寺僧托名遗失,而将此画偷偷卖给了琉璃厂书肆,当时被清末著名书画鉴藏家杨荫北出资购得,并保存了10年。1910年崇效寺得知此事,寺僧妙慈和尚找到杨荫北,杨荫北不要任何回报,欣然归还了崇效寺,妙慈赠以牡丹花数株答谢杨荫北。妙慈高兴之余将失而复得的《青松红杏图》挂在寺院东廊下,任游人观览,杨荫北嘱告妙慈等寺僧一定要妥为收藏,不可再失。此事一时惊动各界,京城百姓皆以为善事,传颂四方。

  来崇效寺观看《青松红杏图》的题名者,前后以千人计,题写者中的历代名人有朱彝尊、王士祯、翁覃溪、龚自珍、梁章钜、翁方纲、纪晓岚、林则徐、洪亮吉、李慈铭、康有为、梁启超、鲁迅、王国维、张中行等等。由此可见此图历史价值的珍贵。

  很有意思的是,晚清权臣曾国藩也在此图上题诗一首,把图中表达的民族主义精神曲解为对清廷的赞扬。著名文人王元化先生斥责曾国藩的题诗为《青松红杏图》染上了瑕疵,并为此题诗一首,诗云:“青松红杏两相持,公意渊深耐细思。权贵不解孤臣恨,千秋宝卷染瑕疵。”

  牡丹名噪一时

  崇效寺清康熙时以枣树著名,到清乾隆年间,丁香又盛极一时,同治、光绪年间,寺内种植以牡丹著称冠绝京华。崇效寺寺僧栽培有方,繁殖许多佳种,尤以墨、绿二色牡丹被人津津乐道,广为传颂。崇效寺在北京外城西南角的白纸坊,地处偏僻,平时人迹罕至,很少游客,但是每到暮春三月牡丹进入盛开的季节,崇效寺山门前车马声啸人流涌动盛况空前,人们纷至沓来争相一睹牡丹的芳姿。

  1935年,天津北宁铁路局特开到崇效寺赏花专列,接客人来此观赏牡丹。每到春夏之际,牡丹、丁香、枣花相继盛开,人们纷至沓来,趋之若鹜。近代学者康有为、梁启超、鲁迅、许寿裳都曾到崇效寺观花赏卉,国学大师级的人物朱自清、张中行都留有到崇效寺赏花后写的精彩文章。

  劫后幸存藏经阁

  崇效寺经过时代的风风雨雨,像一股烟尘随风远去。如今,无量殿的位置早已变成白纸坊小学的教学楼,朗朗的读书声从课堂中涌出。

  在教学楼的北侧,修葺一新的藏经阁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金壁辉煌的光芒。藏经阁分上下两层,面阔五间,进深七檩前出廊,硬山式屋顶,阁楼为磨砖对缝的木结构建筑。藏经阁在明嘉靖年间曾建在寺中央,到了明万历年间被移到此处。可惜在阁后的僧塔早已没了踪影,曾经枣花香飘一时、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的数千株枣树也不知去向。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尺八缘
下一篇:心的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