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外传第一站——越南
越南僧侣走过磅古瀑布,体验与流水同行。 资料图片
越南著名古刹天姥寺,其建筑风格与中国寺庙相仿。资料图片
中国佛教向外传播,最早是在越南。自古以来,越南和中国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华文明在很早以前就已传入越南。汉文化在越南的传播,使得处于古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之间的越南处处表现出中华文明的痕迹。
东汉末年,由于黄巾军农民起义,许多中国学者纷纷远走他乡,来到交趾(今越南河内地区)寻求避难,当时的交趾太守士燮为苍梧郡(今广西梧州)人。士燮早年曾游学洛阳,精通《春秋》、《左传》、《尚书》等,在交趾有着“儒生之王”的称誉。汉末农民起义,士燮以学者及保护者的身份为到东南亚寻求避难的中国学者提供了一块较为安全、宁静的学术交流之地。数以百计的中国学者涌入这块偏远地方的同时,也给这块地方带来了中国的学术思想,一时使得交趾的学术界、思想界十分活跃。中国佛教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传入越南的。
集多方力量
汉传佛教传入越南
牟子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论著《理惑论》的作者。《理惑论》由自序及37篇正文组成,自序其实是个人小传。自序中说,牟子是苍梧人,从小修习经传诸子之学,并对兵法及神仙不老之书也深有研究。189年,灵帝殁后天下纷乱,只有交趾是一块较为安宁的地方,于是,牟子陪同母亲来到交趾。当时的交趾,南下学者云集,各种学术思想极为活跃,特别是神仙辟谷长生不老之术泛滥。于是,牟子经常引用儒家五经的理论来驳斥这些道家术士,《理惑论》自序中也提到牟子“锐志于佛道”。牟子因此被后人认为是将中国佛教传入越南的第一人。
其实,在中国佛教传入越南前后,印度佛教已从海路传入越南。成书于15世纪的越南神异传说集《岭南摭怪传》,提及在3世纪前后(汉献帝时代)就有印度僧人伽罗奢梨住在越南福严寺弘传佛法。
有关牟子离开交趾以后越南佛教发展的情况,史料记载不多。倒是在近半个世纪后,有一位祖籍康居(古西域国家)的僧人康会从交趾来到当时的吴国的都城建业(今南京),为江南带来了佛法。
据《梁·高僧传》记载,康僧会的祖先是康居人,世居天竺(古印度)。其父因经商而移居交趾,康僧会即出生于交趾。康僧会十几岁时父母先后去世,他便在交趾出家为僧,出家后勤修苦行,精通三藏。247年,康僧会来到当时还没有佛教的建业,设像行道,传播佛法。康僧会在建初寺(位于今江苏江宁)前后一共生活了30多年,讲授并译出了《阿难念集经》、《镜面王经》、《察微王经》、《梵皇经》、《杂譬喻经》、《六度集经》等,还为《法镜经》、《道树经》及安世高(西域高僧,佛经汉译的创始人)翻译的《安般守意经》注解、作序。他还曾师从安世高的弟子陈慧学习禅法。《安般守意经》经康僧会及东晋佛教学者道安的作序、注解,对中国禅法影响很大。
康僧会在交趾出家,说明当时交趾已开始流行佛教。现存康僧会所译的叙述佛陀本生故事的《六度集经》9卷,牟子《理惑论》中唯一引用的佛经就是《六度集经》中的“太子须大孥”的佛本生故事,从这一点可以说明汉译佛典当时已传入交趾。也有学者认为《六度集经》是康僧会在交趾译出来的。就算这种说法成立,至少也说明当时交趾的佛教徒也在用汉译佛典的办法传播印度佛教。这一点从支疆梁接汉译的《法华三昧经》中也可以得到证实。
支疆梁接是印度高僧,据《开元释教录》卷二载,他于255年在交州(古地名,包括今天越南北、中部和中国广西的一部分)汉译了《法华三昧经》,当时是由中国僧人竺道馨在场记录整理而成的。《法华三昧经》即是《正法华经》,也是《妙法莲华经》的第一个汉译本。竺道馨在交州协助支疆接汉译佛经,说明中国僧人已进入越南,中国佛教已开始在越南传播。
汲取中国禅法
灭喜禅派得以创建
从三国时期开始,经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中国佛教逐渐走向全面繁荣。在这期间,除了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对佛教进行排斥外,其他帝王大都支持佛教,所以,中国佛教得到迅速发展。越南佛教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受中国佛教的影响,渐渐成长起来的。
574年,南印度僧人毗尼多流支来到中国长安(今西安),当时中国佛教正遭到灭顶之灾。北周武帝重儒术,信谶纬,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下诏在全国范围内取缔佛教,将境内八州的4万多所寺院全部改为住宅,所有僧尼财物由官厅没收,焚烧所有经像,勒令300多万僧尼还俗。在这种情况下,毗尼多流支只好南下,转到邺都(今河南省安阳市北)。在这里,他遇到了我国的禅宗三祖僧璨,于是师从僧璨学习达摩禅法。
关于僧璨的生平事迹,史料记载不多,有人甚至否定僧璨在历史上的存在。《古珠法云佛行法录》中说,毗尼多流支到越南传禅是从扶南(今柬埔寨)进入交州的,不但没到过中国,更谈不上师从僧璨学禅之事。但我们从一些史料上可以肯定,僧璨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人的,他传禅于毗尼多流支也是有根据的。《景德传灯录》载曰:“僧璨大师者,不知何许人也。初以白衣(出家前)谒二祖(慧可)。既受度传法,隐于舒州之皖公山。属后周武帝破佛灭法。师往来太湖司空山,居无常处。积10余载,时人无能知者。”此中又说:“‘昔可大师付吾法后,往邺都行化30年方终。今吾得汝(四祖道信),何滞此乎?’即适罗浮山,优游二载,去还旧址。”《续高僧传·道信传》中有关道信从师求法的记载说:“有二僧莫知何来,入舒州皖公山,静修禅业。(道信)闻而往赴,便蒙受法。随逐依学,遂经10年。师往罗浮,不许相逐。”《历代法宝记》中载道:“大师自罗浮归山谷,得月余方示灭,今舒州见有三祖墓。”从这些记载中,我们不难看出,僧璨确实在历史上存在过。僧璨因受武宗“灭法”之害,居无定处,曾去过许多地方。二祖慧可曾在邺都弘扬禅法,因此僧璨在慧可入灭后也到邺都弘禅是极有可能的。所以说毗尼多流支在邺都从僧璨学习禅法是顺理成章的事。
毗尼多流支师从僧璨学习禅法,并听从他的劝告来到广州,在广州停留了6年,住在制旨寺,翻译了《象头经》、《报业差别经》等。580年,毗尼多流支从广州继续南下,来到了越南的交州,住在郊外的法去寺,弘扬达摩禅法,毗尼多流支因此被推为越南禅宗鼻祖。因为“毗尼多流支”的汉语意为“灭喜”,所以这支禅系在越南也被称为灭喜禅派,是从中国传入越南的3支禅宗中最早的一支。将达摩禅传入越南的是毗尼多流支,但真正使毗尼多流支禅系发扬光大的是毗尼多流支的弟子法贤,所以法贤被认为是此系的初祖。(信息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