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农工商业>>正文内容

茶香亦浓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2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屈荣芳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茶香亦浓——屈荣芳

  为了品茶,我几乎跑遍了市内的大小茶园、茶社。在茶园,最低消费一杯茶都在10元以上。同样的茶,如果在家中坐饮,几毛钱聊足打发。

  许多人不明白我这样急急地赶往茶园,不就是喝一杯茶,花那些冤枉钱干啥。但他们不会明白,这茶是品出来的,不是喝出来的。为什么古人把喝茶叫品茗。而品茗是需要一定的意境、情趣与氛围的。

  傍晚,或假日午后,邀三五个知已朋友,选一处依山、傍水的茶园小坐。进得茶园,又被那种仿自然的环境所吸引,假山、喷泉、绿树、大红灯笼、竹凳、藤椅。一幅恬静、雅致又加杂着一点点田园野趣的画面,带给你的绝对是一种心灵的放飞,压力的锐减。那阳光般帅气的男女服务生的热情款待、笑语盈盈,都让你感到舒心通畅。

  如果你点了一款功夫茶,他们不但会让你出奇意外地看到那种精彩绝伦的茶艺表演,而且还会用那种地道的景德镇瓷壶或宜兴紫砂茶具把洗茶、冲茶、泡茶、饮茶的整个精细过程让你看个仔细,并给你头头是道地讲解中国传统茶道和现在正在世界各地盛行的日本茶道。有时我喜欢充当高人,原意在这些年轻孩子面前讲讲我所知道的茶艺知识,引得他们刮目相看。但更多时候我愿意静静地听着,尽管他们有时讲得不到味或出错,但我宽容地想,他们原本是孩子,知识是渐进的过程。

  中国的茶艺,或者茶道,起源比较早。萌芽于唐,发迹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自成一统。这很象中国的民族性,自然谦和,不重形式。一般的百姓将饮茶已融入生活的一部分,没有形式,没有宗教色彩,茶成了生活的必需品,爱怎么喝,就怎么喝,一切顺其自然。当然,饮茶也有讲究情趣的,“披咏疲倦”、“夜深共语”、“小桥画舫”、“小院焚香”,都是品茗的最佳环境和时机,“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境界,不但表露出宾主之间的和谐欢愉,而且蕴蓄着一种高雅情致。

  日本承袭我国的文化遗绪,包括茶文化。唐时佛学与茶道一并传入日本,于是日本出现了禅茶,其精神在于利用茶净化心灵,提神醒脑,革除俗务杂念,达到赤子之心的本相。因此日本人对茶室的布置要求极高,内外环境必须幽雅清寂,古木参天,奇石古董、瓶花名画排列有序,主客态度必须谦逊平和,心无杂念,体现一种和静清寂的心境。

  我一直纳闷,为什么传承于中国的日本茶道却多少年来,经久不衰,享尽风流,大有发扬光大,自成一统,风靡世界的势头。而中国的茶道却越来越走向衰微,不被人重视。走进茶园,更多的人津津乐道,大谈特谈的也是日本的茶道,而对源远流长的中国茶道多是一言以蔽之。这让我感到十分悲凉,由此我想到中国传统文化也在一日日地泯灭。

  常常喝茶,对于本市茶园的招牌名称,倒是记下了几个,什么“茗龙轩”、“雨竹轩”、“大红袍”、“茗景轩”、“仙云阁”之类,多少体现了一种闲云野鹤、道法自然的意境和流派。遗憾的是许多茶园由于经营不善还是别的原因,失去原本高雅的地位,自愿惰落成三流的麻将馆和三流的地方戏园子,只能对此摇一摇头说由他去吧。

  我最早接触的茶园,是那个叫“茗龙轩”的,因位于市府对面,最容易让人记住,另一层原因是听说这位未曾谋面的老板是我的一位小老乡,于是光顾的次数也最多。我觉得那里面的环境装饰还算幽雅,很符合喝茶人的心境。再者,这个茶园晚九点以后,还邀请了一些古筝专家弹古筝,更增加了这个环境的艺术情趣和吊古幽情。筝发源于秦,又叫秦筝。秦国又发源于天水,所以天水人对秦筝特别感兴趣,弹筝之风日盛。天水有许多家长愿意送孩子投靠名师学习古筝。

  我喜欢听古筝的这种和悦纤细之声,体会那种小桥流水般的画面、意境。把古筝配在茶园,却也极大地提升了茶园的品味和档次。许多有艺术细胞和没有艺术细胞的人都愿意沉浸在这种幽幽古筝声中,清清茶香之中。

  在众多的茶品中,我尤喜绿茶,更喜绿茶中的碧螺春。成品碧螺春外形就象水中的田螺,深入水中,片叶开始慢慢舒展,成为茶叶的原形,碧绿轻盈,鲜艳欲滴。轻轻地啜上一口,淡淡的幽香沁入肺腑,清热解毒,明目养肝。许多人因嫌碧螺春的味淡、性凉而不愿饮之。而我以为,正是这淡味,才让人品出生活的酸甜苦辣,百般滋味,也正是这淡味,才让人感到友谊的可贵,安宁和谐环境的幸福。

  我内火太重,因之家中也常常备有各种品格的碧螺春,招待亲朋至友,也是用它打头阵。碧螺春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精美的茶具我也从南方购置一套,但很少使用。隔三岔五地,我还是喜欢约几个朋友去茶园坐坐,喝一杯碧螺春,听听古筝,权当给自已疲累几日的身心一次放松的机会。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五台山礼佛茶茶艺
下一篇:径山茶宴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