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友人“《禅七开示录》读后感”覆函
答友人“《禅七开示录》读后感”覆函
释昭慧
您说:“经书人人得而阅之,教师之可贵在贡献其心得、技巧、体悟及见证也。如此方不致令初学自习者不得其门而入,并对已有基础者有所裨益。”这方面我或可代性广法师作一回答。
一、就我们的教学经验来看,经书义理深奥,很少人看得懂;倘若没有经过教师的诠释,让学员产生对经书内容的熟悉感与研读兴趣,许多学佛者是一辈子也无缘深入经藏的。所以禅观教学,不可略过经书的内容。
二、在禅堂中,最不缺乏的就是境界(体悟及见证),最缺乏的就是正确的观念。禅七其实是在为初学或久学却遇瓶颈的人,打下未来长远的修道基础,因此在禅七期间,每晚作大堂开示,不断地作观念的宣导,对学员是有切身帮助的。即使这样,都还未必能让部分学员,逐渐改变某些错误而顽强的烦恼惯性。倘若没有大堂开示,那就更严重了。有的把小小境界作大大膨胀;有的遇到修行的瓶颈就如丧考妣;有的甚至将自己的烦恼垃圾,倒给其他学员,让别人饱受干扰。
所以自古以来,禅七教学都必须辅以开示,等到个人已有禅修基础与正确知见了,
那么他们自己静修即可,根本就不必参加禅七。
三、对参加者而言,他们一般在最后一天作心得分享时,都常提到:最珍惜的就是每晚的大堂开示。因为每一种禅法的技巧,十几分钟就可传授完毕。在佛教中,这方面的论典与书籍非常的多。但是技巧背后的原理与运用之妙,才是禅师最须着力教学的重点。
四、禅七期间,禅法之一般技巧传授,只有十几分钟。但倘若涉及个人体悟的指导与经验分享,就不宜放在禅七开示录,而必须在小参室面授机宜。因为禅七开示录是普遍性的观念教学,而修禅法门、技巧,还是得因应个人的根性与瓶颈,而作微调性的教学,以及对症下药的提撕,以免差之毫厘则失之千里。
属于个人教学部分,因为涉及学员身心的个人隐私,因此依禅堂伦理,禅师不宜在大众中广为宣传。更且一旦拿到大众中说,会让其余人生起心理的暗示作用,于是原来没这类问题的,也在自我暗示的情况下,强化了某些问题。
五、每个人的体悟及见证,是在小参室中一对一作师生对谈的。为何禅师谨慎不公开教导呢?因为有许多情绪不稳定的人,一听到别人已修到了些许禅境,会倍加焦虑,担心自己进度落后,于是反而更加修不上去。有些得到了小小禅境体会,但心性却还不够成熟的人,则因在公开场合宣讲其体悟,往往张狂乃至自我膨胀。因此禅师必须细腻地照顾所有的学员,对体悟及见证的陈述,要非常谨慎小心。
六、因此初学者最好还是直接参加一次完整的禅七,而不是直接依开示录来自习,以免漏掉了技巧教学与个别指导的重头戏。不但如此,就我所知,许多已有很好的禅修基础者,也还是来参加性广法师所主持的禅七,因为他们遇到境界无法突破的瓶颈时,无法诉诸哪本书,而是要在一对一小参时,禅师衡量其修学状况而发现问题症结,再建议其作技巧上的微调。这些资料,当然都不可能登录在禅七开示录。
安般念是梵文anāpana的音译,意译即入出息,与吐纳的技巧有同有异,其完整之内容与技巧背后的原理非常丰富,只以短笺在匆促之间,所述必不完整, 假以时日,或可当面法谈。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