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岩山塔:莆田建造最早的塔
东岩山塔:莆田建造最早的塔
来源: 侨乡时报
东山报恩东岩教寺创建于宋淳化元年(990),寺中的石塔屹立在寺中轴线上,一说比寺早建,相传建于隋代开皇间(581-600);一说比寺迟建,建于宋绍圣年间(1094—1097),但比1165年建的释迦文佛塔早68年。本塔经历了千年沧桑和1604年的八级大地震,现仍保存完整,是座抗震建筑物。现存的一切结构均系北宋原物,只有基座上的走廊外围的石栏杆和栏板石有些是新补上的,塔檐脊上的石佛像部分丢失。
该塔三层,八角八面,底层塔身每面长3.2米,南北面外皮距7.6米,东西及各面皆同。塔基座每面长4.5米,南北面外皮距10.5米,各面同,其面积塔身为49平方米,基座为92平方米,正东西南北四面开门,为拱顶门框,另四面为塔墙,二、三层也都这样四面开拱顶门,塔墙薄(底层厚1.45米),塔身宽(4.7×4.7=22.09平方米),塔高15米,底层塔门宽1.7米,高2.7米,门框厚1.45米,上用十块1.45米长的条石拱项,既平整又美观,每门外两边外墙各浮雕金刚力士一尊,共八尊,形像各异,栩栩如生,线条粗犷,造型古朴。东门内壁至北门顶砌有石梯可登二层北门内,梯边设置铁栏杆扶手,还设一铁栏杆门可以关锁,石梯是从塔墙减薄砌成的,二、三层塔身外围都有走廊供人走动了望,但没有栏杆围护,要到三层需另架竹梯登上,要到塔顶塔刹处,南面塔檐留放一空洞,用竹梯可登塔顶,塔刹是石质的,刻有九环九腰,上有顶盖,从盖周朝八角檐脊用八条铁链拉住固定。各檐脊翘举内用石佛像压住。顶盖上立一石葫芦,有三球二腰一尖,也用八条小铁链从顶尖拉住顶盖固定着。
底层塔墙外至塔基座外围宽1.45米为走廊,有石栏杆围住,也随塔八角八面,每面设四柱三栏板,南面中放缺2.5米为七级石阶至地面,塔基须弥座高1.2米,下有铁戈外拓,上部束腰四十公分,每面束腰处浮雕狮子共五只,南面除石阶外,只有2只,共37只。雕工精细,形态各异。
精心设计,塔墙薄而塔身空,门洞大而整塔重量轻,使塔稳定地竖立在塔基上,重心低下。
严密施工,整齐对称,塔墙内外都托出三层悬臂,以牢固地承载塔檐和上层塔墙。
整体性强,上下连结牢,砌筑密合,粘结牢固。二、三层中放空,只有环廊,底层能望到塔顶。
拱顶门框,使门宽大又不怕上面压力。
有扶梯可登至二层观日出,那就是“东山晓旭”,为莆田廿四景之冠。
1996年6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刻石碑立塔东曰:“报恩寺塔”,碑背刻:“宋淳化元年(990)建,明代局部依宋制重修,仿楼阁式八角三层,空心、石构,高约20米,每层四面开拱顶门,塔门金刚力士造像和基座狮子浮雕,颇具隋唐风格,该塔座落寺中,保持了早期佛寺平面布局形式,在我国较为少见。”(吴炎年)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