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龙树寺与法源寺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30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龙树寺与法源寺

  此前在一篇小文里,提到龙树寺和法源寺,是清末京官、士大夫最喜欢去的地方,凡大型的文酒之会,总是在这两处举行。每到人日、花朝、寒食一类良辰,常常应接不暇,冠盖如云,提前半个月就要预先约定。这两处寺院能够有这样的殊荣,是因为当时的京官、士大夫,多半住在宣南,以南横街一带最为集中。因此这一带“酒肆如林,尘嚣殊甚,官僚筵宴,无日无之”。有些自命风雅者,不愿意同流合污,“往往假精庐古刹,流连觞咏,畅叙终朝”。而龙树寺、法源寺离这一带最近,四季景致,自然成了清流的首选。

  法源寺原名为忠悯寺,建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是京城历史最久、保存最好的寺院之一。20世纪30年代初,黄濬在写《花随人圣龛摭忆》时,特别提出“法源寺”一条,详细说明寺中文物,“欲使后此言保存文化者,共思护惜之方也”。而法源寺不但典藏丰富,还以丁香树闻名:“沉沉大雄殿,丁香覆两庑”,每到暮春时节,法源寺的丁香与崇效寺的牡丹、极乐寺的海棠,都是京城最著名的景观。

  法源寺的建筑、园林,也让人流连忘返。“旧围周视似稍长,疏荫交翠禅庭宽。”黄再同任翰林院编修时,就借三间作为书房,取名为“书龛”。王闿运早年游侠,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以会试不第,也赁居在法源寺。据说他借住在法源寺时,与肃顺来往密切,肃顺对他“奉之若师保,军事多谘而后行”。他晚年回忆说:“其时夷患初兴,朝议和战,尹杏农主战,郭筠仙主和”,而肃顺位居权要,徘徊于和战之间。每次商议军国大事,决定是和是战,多在法源寺进行。如果他说的属实,当年的法源寺还做过运筹帷幄之地。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他接受袁世凯之邀,出任国史馆馆长,以83岁的高龄,携周妈入京。他到了北京后,正值法源寺丁香盛开。京中旧识特意在法源寺,为他举办了一届“留春会”。当时还天气清寒,而“犹是春三月,居然集百人”,成为民国初年(公元1912年)一件盛事。他“感往欣今”,也“斐然有作”,为留春会写了一篇《宴集序》。这篇序写得沉着痛彻,其“京师被寇,龙髯莫攀”云云,颇有为肃顺翻案之意。

  龙树寺也是京中的古刹,以寺中的槐树闻名。道光初年,由月亭上人重加修葺,并在寺中构筑了一座小楼,取名“蒹葭阁”。汤金钊曾为蒹葭阁题过一副联语:“何入菩提,莫错认庭前槐树;无边法藏,且笑拈阁外芦花”,颇受后人称道。龙树寺的典藏,虽然不及法源寺丰富,但是宴集之盛有过之无不及。张之洞以达官兼作名士,每次主持宴集,最喜欢来龙树寺,有“有此地曾来一百回”之说。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五月的南北清流大会,尤其是晚清史上的重要事件。

  这次的南北大会,也是由张之洞一手策划的。当时,他由湖北学政任满回京不久,得知“四方胜流,尚集都下”,认为机不可失,“不可无一绝大雅集”。但他为这次雅集,后来费了很多周折。

  首先是选择地点。他以为“陶然亭背窗而置座,谢公祠不能自携行厨,天宁寺稍远,以龙树寺为佳”。最后将雅集的地点选定在了龙树寺。其次,以他当时的地位,还不足主持大局。当时京中朝士多以翁同龢、潘祖荫为盟主,他又特意请潘祖荫出面主持。而以他的原意,最好翁同龢也能出席,《翁同龢日记》四月十六日记,“夜赴张香涛招”,在座的有潘祖、赵之谦等人,以时间推算,应当这件事有关。而翁同龢当日或以值南书房职,未能出席。

  以上确定了以后,他为了协调人事,也极尽周旋。李慈铭北派清流的领袖,赵之谦是潘祖荫的得意门生,“书画篆刻,妙绝古今”,都是绝对少不了的要角,“两君不到,则此局无色矣”。而李慈铭性颇褊狭,与赵之谦势同水火。为了调和两人的关系,他先去恳求李慈铭,“嘱其不必忿争”,然后又请潘祖荫出面说服赵之谦,希望他届时谦忍,只要“勿决裂”就好。经过了这番周旋,他还是放心不下,只能乞求“李、赵两君,亦当谅晚奔走之苦心也”。

  好在后来的事情,进行都很顺利。是日参加雅集的,有李慈铭、赵之谦、王闿运、叶昌炽、秦炳文、桂文燦、陈乔森、王咏霓等17人。像这样郑重的宴集,例要有画、有诗、有序。这次的宴集,是由秦炳文绘图,王闿运题诗,桂文燦作记,亦极一时之盛。

  不过,这次的聚会,也出了一点小错,没能尽善尽美。当时北京的游观之所,除了什刹海周围有酒肆以外,其他都要带行厨。而张之洞虽然擅行风雅,经常主持文酒之会,总是顾此失彼。有一次,他同潘祖荫邀集在京试子,在陶然亭举行雅集,参加者有百余人。结果到了日落西山时,潘祖荫问他,“今日肴馔,令何家承办?”他一脸错愕地说,“忘之矣,今当奈何?”这次也同上次一样,各人笑谈至暮,潘祖荫问他,“今日肴馔,令何家承办?”他才发现酒食未具,又一脸错愕地说:“忘之矣,今当奈何?”据说这年重九,他约集李慈铭、周荇农等人去慈仁寺登高,同样的事又发生一次。

  这段插曲后来也成了逸事。叶昌炽有诗记曰:“绝似东坡毳字谜,清谈枵腹生槐龙。”他在诗下自注:“未携行厨,客至无馔,嗣召余庆堂,嗟咄立办。”遗憾的是,这次宴集虽然规模不大,还不如平时的聚会,以后却难以继续,成为昙花一现。

  在光绪年以后,南北清流势成水火,参加这次雅集的人,后来大都分道扬镳。张之洞与李慈铭之间,也凶终隙末。据说失和的原因,完全是为了一件小事:张之洞对李慈铭说:近日诗家,只有王闿运的幽奥与李慈铭的明秀,“一时殆无伦比也”。李慈铭听了,指斥张之洞,“明秀二字足尽予诗乎?”从此对张大为不满,称张不学无术。辛亥革命后,风气除旧布新,这种传统的宴集逐渐减少。陈宝琛民国初年写有《访旧六首》时,就发现龙树寺、崇效寺、慈仁寺因为无人光顾,都已经衰落了。其《龙树寺咏槐》一首云:“城南老槐多阅人,未料世事日日新。精庐幸免兵火烬,其奈时尚憎陈因。佛移僧逐换青垩,牓书楹名摧为薪。”保护最完好的,只有法源寺,1924年丁香盛开时,大诗人徐志摩还携林徽因,在这里接待过印度诗哲泰戈尔,成为最后的绝唱。在这以后,千百年的风流,就此沉寂。到了今天,连久住京城的人,也不知道有龙树寺、法源寺了。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