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果寺的包骨真身像
正果寺的包骨真身像
2008年1月17日、18日,中央电视台以 《绵山包骨真身,塑像历经千年骨架完好无损》为题,对我省绵山15尊包骨真身像进行了关注。
作为迄今为止,全球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包骨真身塑像群,他们是如何形成,又经历了怎样的劫难?在千年后的今天,他们又是如何为世人熟知的?1月21日至24日,连续几天,记者走进了冰雪封山的绵山,探秘包骨真身塑像。
民间记忆
1月19日至21日,我省普降大雪。21日上午,踏着皑皑白雪,记者赶往绵山云峰寺、正果寺。
从介休市出发,向东南沿着108国道前行十多公里,再拐入县乡公路,豁然的平原变成了群峰林立的大山。进入绵山景区,首先到达的是只有200多人的绵山镇冀家庄,世代生活在这儿的人们,大多听说过空王佛与五龙斗法的故事。
空王佛是云峰寺以及整个绵山的佛祖。
据传,空王佛原名田志超,祖籍陕西,后随家人流落我省榆次。隋朝末年,田志超于27岁投奔并州开化寺慧瓒法师弘扬佛法。唐朝初年,已经名声在外的田志超来到祁县、介休一代建寺,可是,他每建一处寺庙,都因各种原因倒塌。
一天夜间,“佛祖”现身,让他到介休绵山弘扬佛法。
当时的绵山一带,已经是道家场所,五龙携母在此修行多年,普济众生。五龙母早年曾钟情于田志超,得知昔日恋人来此,五龙母有意让出此地,便在棋盘洞内设棋局:“输者主动退出绵山。”
连续多日后,五龙母随便扔下两粒棋子,自称不力,退出棋局。五龙听说后,恼怒母亲的做法,将田志超堵在绵山脚下,呼风唤雨、驱虎动兽。猛虎来临,田志超驱动山头,将虎压在山下,形成了今日的飞虎洞。再往前行,一道深沟挡了去路,危难之时,玉兔伸臂援助,成就了现在的玉兔桥。到了最后,五龙无奈,驱动大山向田志超压来,田志超也不含糊,高举右手运气丹田,一掌将大山挡在了身前,形成了今天的山上佛掌。
当地百姓的传说,把一处处地壳变迁归结于田志超名下。
最终,五龙膜拜于空王佛真身田志超脚下,臣服于他修建的正果寺内。
田志超入主绵山后,唐王李世民亲往绵山拜见田志超。闻知皇帝要来,田志超避而不见,盘膝圆寂。途中的李世民惊闻此事时,天空忽然出现“空王佛”金字,李世民遂以天相御赐田志超为佛。
初识包骨真身
离开冀家庄,再向绵山,成了蜿蜒的山路。来到山腰,一排排寺庙依次排开,蔚为壮观。攀援着数十米的铁索再向上,便是云峰寺。云峰寺石佛殿内,主佛像面部丰满圆润、表情祥和庄重,正是空王佛、田志超的真身。
上个世纪90年代前,冀家庄村民便听说,这儿有为数不少的包骨真身像,但什么是包骨真身,绵山一带是否真的有这些塑像,他们又分别来自哪朝哪代,人们并不明白。“顶礼膜拜还来不及,人们谁有胆量去打开佛像一探究竟?再说,早在1957年,当地便有寺庙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们谁敢冒着破坏文物的罪名,去细查真假?”村民李延斯说。
伴着种种的传说,守护着那份持久的神秘,冀家庄人千余年来陪伴着周边的上百个寺庙。到了1996年,伴随着各级各部门开发、保护绵山的呼声,绵山包骨真身像终于面世。
最早发现包骨真身的,是冀家庄村现在的村支书兼村长李金锁。“发现包骨真身,也纯属偶然。”面对记者,李金锁难掩心中的激动。
1996年夏秋之交的一天,李金锁跟随着绵山开发领导组的成员们,和部分施工人员来到山顶。由于日本人的烧掠,当时的现场,断壁残垣,瓦砾成堆。翻过仅剩一米的围墙,李金锁等来到了正果寺内,开始清理、打扫。
华文仿宋清理塑像时,李金锁放下了工具,用双手慢慢拂去像上厚厚的尘土。这是一尊庄严的“和尚”,李金锁小心地轻拂着塑像的头部,忽然觉得泥胎松动,一整片泥皮掉了起来。他不敢声张,悄悄捡起。眼前的情景把李金锁惊出一身冷汗,只见除去泥片的头部,俨然是一个白色的头盖骨。李金锁赶紧把情况向现场的领导们汇报,经过允许,他继续清理。再往下走,塑像的身上又有几块泥坯脱落,泥塑之下里边竟然是已经陈旧的麻布僧袍,透过破碎的僧袍,塑像的骨骼、经脉赫然呈现。现场的人员一阵惊喜:“原来,传说中的包骨真身竟是事实。”
大家立即停止了清理,仔细地对周围的塑像察看,这才发现,寺内12尊塑像无一例外,全部是包骨真身。
此后的几天,大家陆续对正果寺附近的寺庙展开考察。很快,云峰寺内的空王佛像,马鸣菩萨殿内的焦居士及圆通和尚像,都被确认为真身。随着考察的进展,15尊塑像的身份先后得到确认。“僧人圆寂后,一般是火化将骨灰存放进舍利塔内,从而有了真身舍利子的存在。绵山却有一种奇特的现象,即得道僧人圆寂后在其肉身上塑像,称为‘包骨真身’。类似的现象,在杭州和泰国曾先后发现,但都属于零散存在。像绵山这样大规模的真身像的出现,至今国内外少有。”介休市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晓峰告诉记者。
探秘包骨真身
什么是包骨真身?佛教认为僧人修行到最高境界,有可能实现圆寂之后肉身不坏的身体,称为全身舍利。这些圆寂之后的僧尼,身体经过多年不仅不腐朽溃烂,而且栩栩如生,因此还被尊称为肉身菩萨。后人再将其肉身用泥做成塑像,予以膜拜,就称为包骨真身。
绵山的包骨真身像,从唐至明,各代都有。这些塑像,身材有高有矮、有胖有瘦,容貌各不相同,就连他们的年龄都可以从容颜上窥见一斑。他们历经千年,仍然保持了圆寂时的原始状况。有些地方泥塑脱落,还可看见所包真身的手指骨、脚趾骨、头盖骨。
绵山包骨真身像形成后,历经劫难。1941年至1942年,日军侵占介休,多次对绵山一带围攻,并两次将包括正果寺在内的大批寺庙烧毁。解放后,绵山一带的寺庙得到重视,先后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僧人、居士包骨真身的发现,辅以当地碑文、史料等文献,使我们对其如何形成有了一个大概认识。
绵山包骨真身数量为全国之最,形成原因为佛道两家修行中罕见的修行境界――胎息坐化,因此有人将绵山包骨真身比作“东方木乃伊”。“包括田志超在内,这些高僧高道们无不忠实地遵循佛教和道教的教义,远离红尘凡事,摒弃七情六欲,数十年如一日地苦行修炼,打坐诵经。精神上的极高境界,加上长年的饮食习惯,还有绵山特有的自然、生活环境,形成了特有的包骨真身。”云峰寺的高僧这样说。
绵山生长着1000余种中草药,这儿还有满山遍野的山梨、山杏、山樱桃、猕猴桃等数十种山珍野果和遍布的原始松柏。每到秋季,野果、松子和柏子随手可采。山上圣乳泉和石桐水为主的诸多泉水,则被大医学家傅山先生称为“圣水”。
在绵山修炼的高僧高道们,有野果有“圣水”,保证了他们摄入体内的保健养生物质较之常人要丰富得多,而有害物质进入体内的几率微乎其微,肌体中有害基因产生或积存很少。
修炼中,高僧高道们还要定期辟谷。先进行人为辟谷:用上好枣四十九颗,七颗一组。第一天,面向正东方立定,等候太阳出山时,吸收东方“青龙”之气,吹于七枣上吃完,静想青气入肝。第二天面向南方,吸取“赤帝朱雀”之气,吹于七枣之上吃下。第三天,面向西方,吸取“白虎白帝”之气,吹在七枣之上吃下。第四天,面向北方,吸取“黑帝玄武”之气,吹在七枣之上吃下。第五日立于中间,取中黄正气吹于七枣之上吃下。剩余十四颗枣,在第六天吸取中央之气,吹于枣上,每天吃一颗,直至吃完。在人为辟谷修炼至一定功夫后,人体内自然气足,不思食用五谷,便开始自然辟谷阶段。
特别是在入灭前,僧人们都要通过打坐辟谷,只吃野果和中草药。一段时间后,慢慢禁食一切食物,仅饮圣水。再经过一段时间,将体内污秽物质排泄干净后,逐步减少饮水量,直至滴水不进,最后自然停止呼吸,使体内的有害物质和水分耗尽,自然能够达到长期不腐不败。
筋骨不断,灵气不散。这些包骨真身像是研究绵山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物,有着重要的科学和艺术价值。15尊,使绵山成为中国保存包骨真身塑像最多的地方,堪称世界奇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