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地理>>正文内容

建文帝六上鸡足山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29日
来源:不详   作者:惟升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建文帝六上鸡足山

  惟升

  本文首刊于《彩云法雨》2006年第3期

  明代建文帝六上鸡足山的事,世间鲜有人知。

  建文皇帝,讳允炆,登基后年号建文,故俗称建文皇帝,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之次孙,懿文太子之仲子。

  太祖朱元璋从政前曾为僧数年,对佛法有信仰亦有所慧解,为帝期间颁布了许多有利于佛教发展的政令。洪武十五(1382)年五月,皇长孙卒。二十五年,懿文太子逝。三十一年润五月,太祖朱元璋崩,临终传位于仲孙允坟,同时亲授锦囊一个,嘱其曰:“当善密护,若面临灭顶之灾,打开锦囊则有生计。”

  太祖崩,朱允炆登基,以岁次己卯年为建文元年(1399)。是岁七月,其镇守燕京的四叔朱棣拥兵不服,以清君侧为名,挥兵南下夺帝位。至建文四年(1402)六月,兵陷南京,火烧皇宫,建文帝于宫内似唯有坐以待毙。急刻间,忽想起太祖曾授以锦囊,取而出得号为“应文”、“应贤”、“应能”三本度牒,并三套衣钵袈裟。帝遂与监察御史叶希贤、吴王教授杨应能两位心腹侍臣削发为僧,易服从水门出。次晚,于朝真观与程济、王升二臣会合,两人改着道服,亦誓死效忠建文帝。君臣五人,三僧二道,建文易法名应文,叶希贤名应贤,杨应能即名应能,所执度牒乃鸡足山高僧无依禅师为剃度师,寓指远隐于云南。

  无依禅师,号大云,元末明初德望滇中的高僧,与感通寺无极禅师、兰雪道人杨安道、兰室居士段宝姬、无为寺达果和尚、桂楼居士杨黼、归隐田园张继白等,并称“南中七隐”。师精通佛法,能诗文,善武术,曾三人南京为太祖朱元璋讲经。师本先知,测知朱允炊难逃叔害,便与太祖商量防备,锦囊妙计即为师出。

  建文帝一行五人,星露风沙,于永乐元年(1403)正月抵滇,至昆明投靠西平侯沐英。何也?沐英乃追随太祖朱元璋驶拼沙场的重臣义子,与建文帝关系亦为过硬。然祸不单行,五人人沐府方知沐英刚过世。所幸者,权力仍为夫人及公子沐晟、沐昂牢握。沐晟曾三次随父进京晋见太祖,与建文帝私交甚密,且建文帝多有恩惠于沐家。沐府合家誓为死臣相护,送帝至武定狮子山,隐身于佛寺。

  居三月,事为郑和父知而告密。时,永乐帝朱棣,派来一路追缉建文帝的锦衣卫已至滇,得知消息便前往擒拿。沐晟得知情报,派其妹沐凤娇、总兵方政的女儿方惠玲连夜前往报信。沐凤娇、方惠玲均为鸡足山无依禅师的俗家弟子,深领佛法且身怀飞檐走壁绝技。两女子抢先一步赶到,护建文帝一行由后山小道速离狮子山,绕路姚安,插安南坡(今南华县境),夜走洱海卫(今祥云县云南驿),七月至下关。负责镇守下关的李浩与西平侯沐英、建文帝的父亲三人,少年时即结拜兄弟。李浩密待建文帝一行住于自家后楼书房上,并派人上鸡足山报信给无依禅师。

  虑及驿馆耳目众多,三天后,李浩夜送帝一行至苍山无为寺达果禅师住所紫竹禅室。数天后,无依禅师从鸡足山来到无为寺相会。住两月,建文帝一行随无依禅师上鸡足山,隐居于罗汉壁无依禅师茅庐,此为建文帝上鸡足山之始。

  次年春,建文帝三僧与旧臣相约下山,远游于四川及江浙各地。至永乐四年(1406)四月回到云南,先后住于昆明、狮子山、苍山、白龙山等地,皆因郑和父得情报搜捕甚紧而不断迁移。

  永乐十年(1412)四月,至苍山,会无依禅师等“南中七隐”于无为寺。后由达果禅师亲随至浪穹(今洱源县境内)观音山,于薜萝崖边寻得已荒废的兰若寺为栖身所。寺前有深潭,依崖建寺可遮风雨,四周古木参天,西至佛光寨十余里,下至寅街三十里,自古为兵家不到之地,景色尤胜于白龙山。且由此步行至鸡足山无依禅师住所,鸡鸣出发,午时可达,十分方便,三僧皆喜。然而应贤、应能相继谢世,帝悲甚。

  永乐十一年,建文帝携新度弟子文慧避隐于鸡足山。至次年春,始返浪穹。秋,第三次上鸡足山隐居,研学《周易》,并于山中新收一弟子名辩空。

  永乐十三年,帝回浪穹。夏,在程济等人陪同下出滇云游,朝礼南岳衡山。永乐十四年,帝回到浪穹。

  永乐十五年正月,建文帝从浪穹第四次上鸡足山,在鹤庆一面山中建一茅庐隐居。此间偶有短期往返于浪穹。

  至永乐十九年,建文帝自鸡足山返回浪穹。因人知其隐身佛门,派兵搜查太紧,遂于次年蓄发易僧服为道士。由智空法师料理鸡足山鹤庆茅庐。帝移于深山密林,人迹罕到的青水河源头涤泉边,建涤心庵而居。后又出游于浙、闽、粤等览江南诸名胜。

  宣德二年(1427)四月,建文帝五上鸡足山,削发易道为僧,潜隐于大士庵,借庵僧大本法师的《楞严经》阅读。久后,帝又出游。

  宣德十年,建文帝六上鸡足山潜隐。至正统元年(1436),帝离开鸡足山到鹤庆,随后游住于苍洱一带。后出滇云游。

  永乐帝谢世,原叔侄之争所引发的恩恩怨怨渐渐淡化。正统五年,建文帝回到京城,当朝皇帝宣诏迎人,安养至终。

  建文帝之为僧为道,非为信仰而僧而道,乃为藏身计矣。其隐居于鸡足山,亦非与为信仰或为作学问而隐居的僧侣、居士、学士等同。然经过如此的起落,流落他方数十年,期间六上鸡足山,想必也得不少得道高僧的点化,不知建文帝有何感悟?

  建文帝六上鸡足山,想必在山期间也会有不少感慨的诗文,与僧人的对话,然今未剩点滴可考。是建文帝于天地变色之时,虽避隐于深山亦小心翼翼不露蛛丝马迹?还是山僧怕惹祸烧身而尽消其迹?但其曾六上鸡足山的史实不容略过,明李浩《三迤随笔》、玉笛山人《淮城夜话》、清高奣映《鸡足山志》、《虚云老和尚法录》等许多文史资料上,均有所记载。余因编撰《鸡足山志》而查阅有关史籍,更整理成文发表,以雅同好。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