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地理>>正文内容

游天台如来古洞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16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游天台如来古洞

  三个月前,我偶染小恙,心臆不畅,颇为烦恼。适有一萍水相逢之友相邀散心,友人驻天台公干,因荐赤城之郊一胜地,曰“如来古洞”,闻名神弛,遂欣然应邀前往。

  再没有见过如此清绝幽静的山林水涧。

  第一次跨入如来山庄大门的一刹,我就是这种感觉。那一刹,万物的嘈杂与喧嚣倏然远循,俗世的风尘与浊流顷刻消隐;那一刹,整个人仿佛已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了——这扇红漆大门犹似时空隧道尽头一道坚固厚重的铁墙,隔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喧哗、一个宁静,一个新潮、一个古典。推开了这扇门,整个人仿佛是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了——

  天是皂液擦洗过的镜子,澄澈、明净、光亮,若纤尘不染亭亭玉立的中秋之月,又若刚刚出浴芙蓉带水的西子的脸;云是百合瓣捣碎的糊,恬淡、轻盈、舒扬,似新娘着紧的一袭飘逸的白纱,又似母亲哺育儿女流淌的乳汁;空气是酿滤过的酒,醇酽、清新、沁凉,像一首轻音乐滑翔的旋律,又像是一阙悠远绵长的阙词吟咏。蓝的天、白的云,相映得分外清致,蓝的更见伟岸,白的更见妩媚,一刚一柔两股神韵与风格缠绵交织,相辅相济,这是一种怎样动人心魄的琴瑟和谐啊!

  走过一段碎石铺成的长阶,如来古洞的全貌便一览无遗地呈现眼前,我不禁诧异于它的小,然而正是它的小,倒勾起我温馨朴实的情愫。你看,四面突兀而起的奇峰峭崖,参天入云,绵延约有六七里路,合抱成一方与世隔绝的风水宝地,像极了一座摇篮。葱葱茏茏的松树、密密匝匝的竹叶、潺潺琮琮的溪流、团团簇簇的杜鹃花……均在它的怀抱中了。这时你不由勾起对母亲的思念,一种孺慕之情油然而生。

  总疑惑于如此温情的自然怎会孕育出如此奇丽清隽的山,如刃、如削、如壁,有卧着像睡美人的,体形玲珑有致,体态婀娜万方;有立着像岗哨的,傲岸的身躯刻着坚定与执著;有行走如战士的,雄纠纠气昂昂地赶赴沙场;还有奔腾如骏马的,威风凛凛气势汹汹……或依傍或牵手或联翩或搀扶,铸就了一座天然屏障。望不见山外有山,仿佛这山是独立的,这林是独立的,与世隔绝的空旷更叫人觉得山谷的幽静了。

  然山谷幽静的点睛在于水。穿林而过潺潺流淌的小溪、斜倚山壁汩汩渗出的泉涧,崖上倒悬而下的飞瀑……自低而高错落有致地装点着山、林、石、峰,将自然的景物泼点得活了一般。水的灵韵与内涵则在三种截然不同的形式下凸现出来——

  溪是古筝弦里流出的一串音符,清脆、悦耳、流畅,溪床清且浅,可以濯足、可以掬饮,床底与中央均铺满了美丽的鹅卵石,形状各异、参差林立,大概经了日华的锤炼与月色的磨洗,出脱得异常清灵可爱了。溪水像青葡萄摔碎流出的汁,清冽、碧透、晶莹,在礁石处翻卷出朵朵白色的浪花,又潺潺地旖旎着向前去了。若轻轻打出一串水瓢,水面上起了微风掠过般的翦翦波纹。这时,石是静着的,溪是微微地静着,瓢纹是柔柔地动着,浪花是跳跃地动着。石的静暗蕴着流的动,流的动又衬托着物的静;如此静动相孕、动静相生着,让人联想到“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泉是翰墨师笔端写意挥洒的水墨,酣畅、淋漓、饱满,这些泉的源头很难找,被石壁石岩上的丛丛密密的杂草覆盖着,但无疑有了活泉的灵动,毫无生涩枯滞之感。泉水渗出的地方,青苔敷生、藤蔓纵横,还开满了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野草,也许因了泉的浸润,这些花草开得特别香艳,而使泉水也濡染了一丝淡淡的芬芳味了。

  瀑是被风吹断的一线珍珠琏铿锵落地的奏鸣,清越、悠扬、婉转,沿田径一直往前走,便可砥达古洞的主山——龙山脚下,龙山右侧横亘一座峭崖,崖头百条千条小支流汇合成一道迷人的瀑布,阳光筛成星点映照其上,熠熠生辉,远远望去,就像是龙山颈项上缚了一条金色的围巾,分外妖娆。瀑面不大,水流从从容容地自上而下倾滑,没有雷霆万均的宏伟壮观,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高阔险峻。温和舒逸、不急不躁,象如来佛祖唇边漾开的一抹浅浅的微笑,又像一首平淡自然的抒情歌曲,让人轻快、愉悦、恬适、自在。

  这种恬适自在陶冶了我的情操,感染了我的情绪。走过这里的水,就像经过了一次心灵洗礼的旅程,俗世的愁绪和牵绊一点点溜走,当登上龙山之巅时,已是一身体轻,意欲凌风翔了。以石为凳,俯瞰,不远处石壁上所题的五个大字——“观自在菩萨”吸引了我的目光,初时不知如何停顿错开来念,沉吟片刻方觉节拍作如下划分“观/自在菩萨”,但始终未能得其深意,当下也略过不想,只管放眼四望,但见远处群山巍峨,近处万木葳蕤,清风脉脉、大地无语;耳畔偶有一二莺啭燕啼声,夹着松涛阵阵、流水叮咚,“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真个是空到极点、静到极点。斯时斯景,但觉俗世宠辱皆忘,是非功名皆抛,实实在在有“胸罗万象、吐纳百川”之豁达气概,又有闲坐静处看云卷云舒的自若泰然。

  人生难得的就是这份静、这份空灵、这份自在。

  想起了一副对子:“来者莫忙去者莫忙且坐坐光阴不为人留;名也休急利也休急再行行得失无非天定。”此刻再次忖度石壁上那五个字“观自在菩萨”,不觉茅塞顿解、豁然洞开。

  遗憾的是,我和友人是在下午申时上山的,夜幕很快降临了,我们只作了短暂的停留,即匆匆而归,但我始终未能忘怀那片刻的恬适自在,有机会我一定再去游览如来古洞,再去看看如此清绝幽静的山林水涧。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