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永惺法师毕生菩提路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16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永惺法师毕生菩提路

  永惺法师是香港佛教界家传户晓的大德,说起他,众口一词都说他非常非常慈悲。

  一般香港市民对这位白眉毛的老和尚也有印象,因为新闻记者采访佛教界对社会事件的看法时,往往找上这位有求必应的老法师。

  专访永惺法师,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容易的是他爽快答应,有问必答,言无不尽。困难的是他实在忙,访问期间,他同时兼顾多样事情︰接听电话、签署大迭支票、还有人站在门口催促他赶往下一个约会。

  战乱坎坷,逃亡求生,一次又一次的苦难流离,无处容身,永惺法师以血泪见证了中国与香港佛教历史的沧桑。然而,无论面临甚么困难,他还是苦苦求法学佛,不退道心。从千里以外的东北南下香港,一穷二白,披荆斩棘,开荒建庙扩道场。超过半个世纪的弘法工程,并未因为他日渐衰退的体力而慢步。

  如今西方寺梵宇巍峨,红日映照,永惺法师却另有所思…。

  访问永惺法师,聆听他细说从头。

  他是辽宁省海岱营子村人,生于1926年,排行第五。父母亲皆笃信佛教,组织念佛会,初一十五轮流请僧人或喇嘛在家中领众念佛。永惺法师从小就在浓厚的佛法氛围中成长。

  当他十二岁的时候,顺其自然的,随俗家远亲常修老和尚到增福寺出家。那是一间以经忏佛事为主的寺庙,永惺法师首要功课就是学习经忏法器,很快便练就一身唱诵念打的好本领。

  也许,很多人以为出家人的本分就是赶经忏,做法事。可是对于这位深具慧根的小沙弥来说,这里的生活总是有点不对劲。“许多出家人没有甚么戒律,吃荤、看戏、听书,做些无聊的事情,我总觉得这并非出家人的行为。”

  过了几年,听说七十华里外的大城子清安寺改革为十方丛林,永惺法师不顾一切投奔。

  戒律森严的丛林作息,永惺无比踏实。“我每天上殿做早晚课、过堂、晚上念佛、听开示,这才是出家人的生活嘛。”住了一年后,往长春般若寺受戒,戒子一千四百多人,当时他才十七岁。增福寺对他念念不忘,给他路费要他回庙,他却跑到哈尔滨观音寺佛学院读书去了,深入经藏三年。

  学僧坎坷 乱世浮生

  日军投降,东北陷入无政府状态,天下大乱。这一年,呼兰河洪水泛滥,东西两岸几百里路被水淹没,观音寺也淹在汪洋中。苏联军队乘坐电船到处抢掠,把庙里的东西偷的偷,扔的扔。

  天灾人祸,这地方住不下去了,只好逃难回乡。逃难的长路是人间地狱,生离死别触目惊心。带的衣服都被苏联军抢了,好不容易返回增福寺,长了一场严重的伤寒病。度过了危险时期后,随母亲回家休养几个月。战火连天下,幸保残躯,重享天伦温暖。

  可惜好景不常。十二月初八佛成道日,土匪来村抢劫,抢不到钱财就抢牲口,永惺法师的慈母在混乱中受伤死亡。丧亲之痛还未愈,一个月后,中央军队一名军人到寺庙拜年,手枪走火,误伤了恩师,一周后,常修老和尚也往生了。

  祸不单行的沉重打击,令这位二十岁的青年学僧痛不欲生。

  “局势越来越恶劣,白天是中央军,晚上是八路军,烽烟四起。”永惺法师无奈又要逃难去,这次是南下上海,参礼听经八个月,再到普陀山。“我的目的地其实是青岛,到倓虚老和尚所办的湛山寺佛学院读书。”战火弥漫中,他脑子里除了求生,就只有求法。

  普陀山住了三个月,筹不到路费,再转到杭州灵隐寺,幸好他懂得经忏,担任悦众六个月,打了三堂水陆法会,勉勉强强凑够船票钱,1947年下旬到达青岛,乱世中,犹幸赶得及在佛学院攻读一年半。四十年代末,中国大陆风云剧变,青岛也不再安宁。永惺再度逃难,又跑回上海、杭州,再南下武汉、广州。

  求法心切 南下香港

  1948年一月底,他风闻倓虚老法师将要在香港开办华南学佛院,永惺法师求法心切,直奔香港荃湾弘法精舍。

  “空置多年的弘法精舍,野草长得比人高,到处都铺上厚尘,很脏。倓老还没有到,我们六名同学便开始斩草打扫,清理精舍。”劳务尽管辛劳,但是没有人喊苦,因为他们都在建设家园!只有饱经战乱、历尽颠沛流离的人,才会理解家园的可贵。

  那年头,生活实在不容易。“董事会只发给十个人的粮食费,却有二十多人吃饭。怎么办?我们必须上山打草、种地、种菜,后来又搞印刷。”学佛院曾经实行工禅制度,学僧半天读书、半天工作,希望能够自给自足,后来经济环境每下愈况,学僧们决定启建水陆法会,以他们专长的正规仪轨唱诵来筹得学佛院经费。

  三年后,学佛院出现争执,永惺法师深感这是离开的时候。他扛起锄头爬上芙蓉山,希望能够找到地方建茅蓬清修。茂蕊老法师慈悲,把他的一片山坡菜地借出来,几位年轻僧人便土法上马的开垦,1952年中,建成了东林净舍。

  又一次的好景不常,过不了两个月,一场无情暴雨引发山洪,冲毁简陋的净舍和山坡木屋,僧人顿时变为无地栖身的灾民,依靠政府救济。然而坏事往往变成好事,因为这场天灾引起社会的关注,各方善信参与重建东林,最终盖成了两座石屋,名为东林念佛堂,由永惺法师当监院。

  这十八年间,可算是法师毕生以来最安定的时光。从无到有,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把东林念佛堂慢慢发展起来。六十年代末期,更增建老人院,收容百多位老人家。“我是逃难来的,特别体会栖身之所的重要。这所老人院吃素念佛,令老人家老有所依。”可惜的是,当老人院开幕的时候,永惺法师已经离开了东林。.........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