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潮寺游记
海潮寺游记
一来到筱埕,就听闻海潮寺的声名。
胜览了定海古城,看了海的容颜,听了海的声音,岂能不去海潮寺呢?脱俗事于尘埃,沐浴于庄严圣像的佛光之下,倾听那心静止水的空谷梵音。
我与何杰二人从定海出发,驱车前往,司机约四十岁,是个当地人。他对当地的民间传说如数家珍,一路上与我们娓娓道来。海潮寺路途颇远,且路面崎岖不平,甚是颠簸,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于两旁稀疏翠竹掩映的小道上,知晓了不少关于海潮寺的故事。
海潮寺亦称九龙禅寺,位于定海湾北面临海的山坳里,三面环山,北傍大海,占地面积约十亩,是县内闻名遐迩的的古刹。据《连江县志》载,海潮寺是明洪武五年建,清雍正年间重修,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了。
走近寺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门上刻着的一副对联:“海涌碧波增九龙飞舞;潮掀白浪壮五燕翱翔。”“九龙”指寺院对面的九道连绵的山岭,“五燕”喻寺后拥簇的五堆山丘。寺门两侧各立一块石碑,右碑记载着海潮寺的历史,左碑是海潮寺现任住持海云禅师手书的佛家六字真言。
迈入庄严圣殿,正对门处,供奉着弥勒佛祖,其敞胸露乳,笑容可掬,像是在欢迎四方的游客。两侧的回廊处,陈列着于海潮寺有关的文物,它们诉说这古刹数百年的沧桑岁月。其中一个窗橱中挂有海潮法师的像以及浮海踩踏而来一块卵形青石,这其中蕴藏着一个悠远的传说:从前有位法师,奉如来佛佛祖旨意,驾一椭圆形青石,飘洋过海,来到定海湾。法师在定海湾北面的沙滩登陆后,闭眼合掌,静坐在青石上,几天都不言不食不动。这情景让岸边黄、邱两位财主发现了,他们感到很奇怪,好奇地上前询问,法师开口:“阿弥陀佛,两位施主请施舍贫僧一块袈裟大小的田地,盖一座寺院,让佛法重光。”黄邱二人看那法师披在身上的袈裟,方圆不足一丈,就满口答应了。只见法师解下袈裟往空中一抛,袈裟腾空而起,金光闪烁,转眼间罩住了十来亩大的田地。邱、黄二人见此情景,知道这是一位得道高僧,于是把袈裟所罩之地送给了法师,并帮助法师兴建寺院。寺院建好后,法师广收门徒,讲经授法。由于寺院临海而建,在寺中可听到岸边传来的声声如雷的海浪声,所以后人为颂扬法师的功德,就称该寺为“海潮寺”,尊称法师为“海潮长老”。
经过天井,矗立在面前就是大雄宝殿。殿内正中央,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的坐像,两旁是地藏菩萨和药师菩萨,左右两侧立着十八罗汉像。背侧则是供着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大殿的后面原有一井,现已用石块盖住。值得一提的是海潮寺珍藏有一套33册,价值八干多元的《房山石经》,该书是我国佛教史上重要文物之一,可惜我没有亲见。
关于九龙禅寺的由来也有一段动人的传说:相传海潮法师修好寺院后,每日开坛讲经传法,普渡众生,得到了世人的称颂,此事惊动了海中的九条神龙。一日,九龙偷偷地离开龙宫,驾临海潮寺,准备一探究竟。正值法师为僧侣传经,九条神龙便按下云头,悄悄地环绕寺院听法,海潮法师道行高深,九龙也听得如痴如醉,忘记了返回的时间,遂化作九座连绵起伏的山岭,永伴佛寺。当朝皇帝闻讯后龙颜震动,赐海潮寺为“九龙禅寺”。而“海潮寺”是人们纪念海潮法师的俗称,得到世人的喜爱。于是,两个不同的寺名都一直沿用至今。现在寺中供奉着海潮法师乘石渡海的塑像,以及传说中能飘洋过海的卵形青石。蜿蜒于寺院东西南三面的九道山岭,更是让世人对海潮法师讲经传法的情景无边地神往。有诗人吟哦道:“坐石浮海知福地,宗乘上人袈裟功。邱黄兄弟长眼力,九龙聚会现佛光。”
六百多年来,海潮寺几度兴衰。兴盛时期僧侣逾百人,吸引过不少的游人墨客。据史料载,明大理寺丞孙文锡 (嘉靖十七年进士,小亭人,初授四川道察御史,人称孙察院)游定海时,来到海潮寺,对其清幽景致赞叹不己,题诗赞曰:“落日西山道,看云归去迟。石边苔骨冷,天外鸟声微。野老苦添酒,山花笑索诗。醉来门半掩,新月挂松枝。” 吾辈小子乃布衣百姓,不敢望前贤英雄之背项,东施效颦。实则惊叹于大自然之造化,感念先贤之伟绩,高山仰止,望之弥高。
站高处远眺,海天交界处,波光粼粼,一艘艘渔船点缀于辽阔无垠的海上,那起帆远航的船呐,传载着多少的希望。听呐,阵阵的浪涛声,时而汹涌,时而平静,如狮吼,如蝉鸣,一动一静,周而复始,流转不息,永远地陪伴着海潮寺……
在听潮中,我忽然顿悟了佛理——人生的哲理,人要如大海一样,顺时而动,随缘而安,生命才能不息。
何德营
丁亥年元月三日于树德阳光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