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索达吉堪布:《解义慧剑释》讲记 第十二课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17日
来源:   作者:索达吉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索达吉堪布:《解义慧剑释》讲记 第十二课

  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索达吉堪布译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十二课

  下面我们学习《解义慧剑》。前面已经讲到了八大功德藏,也叫做八大辩才。 今天讲结尾。

  自在富不离,无尽八大藏,

  佛菩萨赞叹,成三界怙主。

  这个颂词说,我们通过闻思修行获得前面讲的八种辩才,从那个时候开始时时刻刻都不会离开这八大功德藏。也就是说自在地富有无量无边的无尽功德的八大法藏。具有这八大辩才的人成为一切如来的太子或者法子,这种人会受到十方诸佛菩萨、高僧大德以及人、非人异口同声地赞叹,说他是大德、佛子、持明者、智者等。这种人不但受到诸佛菩萨的赞叹,而且在很快的时间当中会成为三界怙主,在天上、地上、地下的整个三界当中成为怙主——世间的导师、正等觉、佛陀,获得这种果位。

  因此我们作为一个修行人,应该知道获得八种辩才的方便方法。这种方便方法前两天也讲了,就是依靠四种理和四依进行闻思修行,这样一定会获得这种功德。当获得这种功德的时候 ,就像《华严经》里面所讲的一样:“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会自然而然获得诸佛菩萨这样的赞叹。

  大家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并不是很快的时间当中就能获得所有的八种辩才。但是我们要对这些基本的功德和修行方法一定要认真去做,这样应该会变成一个很好的修行人。如果成为这样的修行人,其实也会受到很多人的赞叹。比如说在座的各位,不管是法师或者很多修行人,从他们各方面的行为、智慧、利他心等功德方面,大家都是非常随喜的。表面上看来人与人都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在根机、修证等很多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所以我非常希望在座的各位努力。当然现在完全获得真正的八大功德藏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你在修行过程当中最起码也要当一个比较真实、实在、具有良好的人格人品的修行人,自己的发心和行为尽量往利他的方向去作。这样一定会受到众人的赞叹,如果受到众人赞叹,那么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很多诸佛菩萨的赞誉也会自然而然得到的。

  我经常想,我们得不到八辩才的主要一些违缘就是自己的我执——这种特别可怕的无始以来的执著。这种执著对我们的修行包括获得八种辩才是很大的违缘。所以我们修行要像以前的噶当派的大德们所说的那样,应该将一切自私自利的心作为对治的对境来进行修持。

  按照传承大德的教言,我们特别强烈执著的一些贪心和嗔心的对境,应该说宛如昨晚的梦一样没有特别执著的必要。前一段时间有一位佛教徒写了一首歌,歌词听了还算是很好的,歌词说是:太阳星星挂在天空,月亮倒映水中,童年的梦,遥远的朦胧,没有一个永远不变的地方……。我觉得里面的有些内容很好。的确是这样,现在世间很多的执著都是童年的一种梦,对这样的梦我们认为是实有而去执著的的确确没有实在的意义。

  可能有些人在没有学佛之前对有些行为特别执著。但是这些执著应该说没有实在的意义。因此大家在修行过程当中一定要对一些无实有的东西不要特别去执著。如果没有特别去执著而尽心尽力地往利他方向行持,那修持一定会成功的。

  丙三、宣说如此衡量之果:

  前面已经讲了能宣说和所宣说,也就是所量的二谛和能量的二理(二理指的是胜义智慧和世俗智慧)。通过胜义智慧和世俗智慧抉择二谛,最后获得的果是什么呢?每个人应该有一种所获得的果。

  量因佛陀语,依量成立故,

  量道生定解,见量语谛果。

  这里所说的堪为“正量”的是什么呢?就是佛陀的语言,佛经全部是正量。佛陀的语言堪为正量通过什么来成立呢?应该说以现量比量或者世俗量胜义量来成立。

  前面已经讲了,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所有的教典以及一切暂时究竟的语言都是真实语,无有虚妄的语言。这通过什么能了知呢?应该是以符合实际道理的现量和比量了知,是以量成立的。有人认为:“佛陀所说的是正量”的说法只是一种传说,只是一种虚妄的假说。不是这样的。佛陀是真正的利他者或者他的语言在世间的一切善说当中是最千真万确的,对此谁也没办法破斥。

  陈那论师在《集量论》里面说:“敬礼定量欲利生,大师善逝救护者。”这个颂词赞叹了佛陀的利他心以及成为量士夫等很多的功德。龙猛菩萨说:“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意思是佛陀所说的语言在世间任何语言中应该是第一的,谁也没办法比得上。我们如果真正去好好学习有关的经论会知道,在世间称为理自在的法称论师在《释量论》中已经讲了《成量品》,阐述佛陀成为量士夫之理,尤其是以世俗量对佛陀加以衡量从而成立佛陀的语言成为正量。人们共称获得一地菩萨果位、佛陀亲自授记的龙猛菩萨在有关论典中叙述了佛陀所抉择的胜义谛的甚深道理。通过他的语言和论证,我们知道佛陀完全通达一切空性的法理,除此之外任何一个凡夫人也没办法知道这样甚深的意义。获得第三地的无著菩萨在他的有关论典当中,在五道十地的广大方面教言讲得也非常殊胜。通过他的教言我们知道,唯有佛陀才能懂得地道的安立和一切广大方面的道理,其他任何世间人没有能通达这一点。

  所以对于龙猛、无著、法称论师、陈那论师等印度高僧大德们的教言或者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历史上高僧大德们的教言,我们如果一一地学习的话,最后应该知道佛陀成为量士夫的道理,知道佛陀所说的正道全部是正确的,我们修持这样的道一定会远离世间的苦海而获得寂静涅槃。对这一点,大家从内心当中会生起一个不退转的信心和定解,这种定解在修行道路上是极为难得的。

  在座的道友现在一定要对佛陀成为量士夫和佛教成为正量这个问题生起定解。不是口头上说说,而是发自内心的定解。任何世间人来辩驳也不被他转、不被他所夺的定解要从心坎深处生起。在这个时候你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佛教徒。到了这个时候就能见到量的果。

  什么是量的果呢?就是包括天界在内的世间共称的智者、声闻、缘觉、现在人们所推崇的科学家、文学家等,以他们所有的智慧来衡量也难以通达的真理完全能现见。在那个时候真的是,世间的一切邪魔外道、一切的邪念分别网也没办法摧毁你的见解。

  马鸣菩萨在150偈的《佛赞偈》里面说:“世雄真实教,邪宗闻悉惊,魔王怀恼心,人天生深信。”意思就是说世间的雄狮——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真实教言,任何一个邪宗听到之后都会心生恐惧,包括魔王波旬在内的很多邪见者知道佛教的内容的时候都会心灰意冷;包括天人在内的善缘者听了之后从内心当中生起欢喜心。所以佛陀的教理任何一种世间真理也无法相比。

  在座的各位对佛教应该像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里面所讲的那样,并不是口头上的信心,应该是随法的信心,而不是随信心的一种崇拜。随信心的崇拜也有一种迷信的成分。

  不管是老年人年轻人,通过学习佛的教理之后要完全明白,世间上虽然有很多的出名的人,虽然有很多大家特别崇拜的明星、歌星或者领导、总统,有成千上万的人都是交口称赞的人,这种人物是比较多的,在自古以来的历史上比比皆是、非常多。但是真正远离一切过患、具足一切功德,尤其是对众生宣说解脱道的无与伦比的导师就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为主的三世诸佛菩萨。除此之外世间的这些分别念,表面上看来他们也是说得花言巧语,让无数的众生被引诱,可以说心不得不转向于此人。但是实际上如果我们跟着他们、听他的话有什么实在的意义呢?真的没有意义。

  现在我们不管到哪个城市,有无数的人特别喜欢歌星或者明星,其实他们所唱的歌,听了之后对你的今生来世有什么?只不过是暂时让你迷醉而已:“这是多么好听啊!这个声音那么好啊!”它的价值就是这样的。但是佛陀的语言不是这样的,它的价值或者对我们今生来世的利益是不一样的。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这里说从根本上生起信心是很重要的。

  乙三、(末善结尾之义)分二:一、造论方式;二、回向此善。

  丙一、造论方式:

  所见极清净,大悲臻究竟,

  善逝示道言,我得甘露味,

  愿依四道理,四依得品尝。

  佛陀具足两方面的功德:所见极为清净,在佛陀的智慧面前一切世间的万物的真相了如指掌,全部见得清清楚楚;对世间没有通达一切诸法真相的众生生起周遍的大悲心,大悲心完全得以究竟。

  法称论师在《释量论》当中宣说佛的功德的时候主要从两个方面讲,一个是智慧,一个是大悲。在这里也说,一个是“所见极清净”,一个是“大悲臻究竟”。凡夫人所见没有清净,全是有眼翳的所见,是有遮蔽的。而我们的大悲心,就像前面所讲的那样,是有界限的、有条件的,并没有周遍一切,而佛陀完全相反。《释量论》说:由悲故善说,由智而谛说。意思是以智慧完全通达一切诸法的真相,所以佛陀以智慧宣说空性的真谛以及名言的真谛,以悲心宣说了一切众生如何从苦海当中获得解脱的最殊胜的方便方法。

  具有智慧和大悲的佛陀为一切有情开示了深广法道,佛陀在诸经续中说我已得到这种甘露味,佛陀获得证悟时候这样说过:“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犹如甘露法性我已得。”这样深寂离戏、像甘露一般的法味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获得呢?应该象前面所讲的一样,依靠四种道理、四种依止的途径可以获得。我们在座的道友们应该想一想,这次麦彭仁波切的论典虽然只有一百多个颂词,但是在这里给我们讲了一个窍诀,这个窍诀是什么呢?佛陀和高僧大德所证得的犹如甘露般的真正法味,通过四种道理、四种依止的方法、窍诀才能获得。如果我们没有这种方法,那除了前世有缘的极个别利根者以外,一般的普通众生就得不到。所以现在世间当中,很多人修行都是盲修瞎炼,非常可怜。

  分享此甘露,然于此浊世,

  由反其道致,难尝法妙味,

  见此以净意,最敬教心著。

  应该说,这样的醍醐美味--甘露妙法,在各方面条件聚合的时候,每个众生都可以分享、都可以得到。因为,每个众生都具有如来藏,而且佛陀对所有众生都平等宣说。但是,自己能否真正获得,还有缘分的差别。比如说,我今天给所有的人(包括电视前面的听众和在座的各位)都已经讲了麦彭仁波切的甘露教法,但是,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获得非常大的收获呢?不一定。有些人有信心、有善根、有希求心,对他来讲,通过这次学习这部论典,就可能使他的终生乃至生生世世都受益匪浅。然而,有个别的人不但生不起信心反而生邪见,也有这种可能。所以,虽然众生是平等的,佛陀宣说法门的时候也是平等的,但是根据众生各自的因缘,所获得的也不相同。

  尤其是现在值遇末法,五浊非常猖狂,在这样恶劣的时代,虽然佛陀已宣说了如甘露般的妙法,但是很多人都与之背道而驰,并没有依靠四依和四种正理来希求佛法甘露;既然没有这样做,那这种因缘聚合的果就不可能得到,因此很多人很难品尝到佛法的真理。这一点不仅是我们现在,就是佛陀涅槃不久也有这样的情况,世亲论师在《俱舍论》后面说:世间明目已闭--本师已经示现圆寂,堪为正法见证人的圣者阿罗汉,像目犍连、舍利子等大多数也已销声匿迹、入于寂灭,而没有见真谛的放肆者却依靠邪分别来扰乱佛教。

  连世亲论师等许许多多称为第二大佛陀的高僧大德在世的时候都是这样,何况现在末法时代,正如佛在《楞严经》等有关大乘经典里面所说那样,末法时代邪师说法者如恒河沙那样多。确实是,现在所说符合实际教理的上师也像白天的星星那样极为罕见,而说邪道分别的人却非常多。在这个时候,许许多多人就自然不能品尝到真正量士夫的佛陀所宣讲的二理所成的醍醐美味,也就是说对上面所讲的正理根本不能通达,这非常可惜。

  麦彭仁波切见到末法时代的情况之后,心里面自然而然对这些可怜众生生起了非常清净的利益意乐:看到现在这个时代的很多人根本不懂佛陀成为量士夫以及对佛教的真理必须通过四理、四依来生起正信的道理,作者生起了不可遏制的大悲心。在此基础上,作者还以对佛法如意宝非常诚挚恭敬的心撰著了《解义慧剑》。麦彭仁波切作《解义慧剑》的心情应该是这样的:一方面对可怜的众生生起极为怜悯之心,另一方面对佛法如意宝生起极为难得的恭敬、敬仰之情。

  我们这次学习的时候,大家也应该有这样的心情,对我个人来讲的确有难得之心,因为现在很多人不依法而依人。面对这些道理,我在翻译的过程中就这样想:这个论要赶快翻译出来并早一点讲,不敢说它能对所有的人都带来利益,但对极少数人一定会起一点作用。因为,现在很多人只依人而不依法,依法的人很少很少,所以真的对这些人生起一种悲悯心。再加上自己对佛法如意宝也有一种恭敬心和难得心,觉得非常珍贵、稀有,以这个心我才作了翻译。虽然不敢说无有勤作,但也有这样一种分别念。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也应该以难得心和悲悯心来听受,以后有因缘又具足条件的时候,还应把这个法宝弘扬到世间当中去。这样的话,依靠麦彭仁波切这样殊胜的论典一定会对许许多多的人带来无穷利益。

  丙二、回向此善:

  愿此思所生,无垢慧生理,

  略说之善根,众成文殊果。

  前面所讲的让人详详细细观察的思所生慧并没有任何垢染,而一般的世间人著论可能就不是这样了:有自私自利的心,有名闻利养的心,等等,有各种目的。现在有些人,不管是翻译也好、写作也好,虽然有很多很多的书,但都有不同的目标。在短暂的即生当中,有些人为了搞名声,有些人为了搞钱财……。但麦彭仁波切在这里所宣说的思所生慧当中产生的无垢智慧,即《解义慧剑》所宣说的道理并没有这方面的过失。

  “略说之善根,众成文殊果。”“略说”是指本论文字不多,篇幅比较简短。其实它涵盖了浩瀚无边的所有显宗密宗的经典和续部,虽然表面上看来只有104个颂词,但它能包括所有的佛陀教法。以此善根愿一切众生都获得利益--成就文殊师利菩萨的果位。

  不说成就文殊师利的果位,即使听到文殊菩萨的名号也有不可思议的功德,我在讲《入行论》的时候也讲过,我写的《五台山志》当中也讲了一些听到文殊菩萨名号的功德以及念文殊心咒的功德。

  前一段时间网上有一个居士问,说:你讲了那么多文殊菩萨的功德,那所有人都只学文殊法而不学其他的法怎么办?这个后果你怎么负责?后来我说:这个倒不一定,虽然文殊菩萨的功德非常大,但是,因为众生的根机不同,也不可能所有众生都只学文殊法。我还讲了一个比喻,比如从世间正规的工厂里生产出了三菱车,打三菱广告的人也说三菱车如何如何好,但我们不用担心所有的人只会买三菱车。虽然他的广告也是真实的,车也很好,但有的人就不愿意买,他要买另外一种车。同样的道理,人的根机不相同,有些人对文殊菩萨起信心,有些人对观音菩萨起信心……。况且我并没有仅仅赞叹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在内的众多诸佛菩萨我都在赞叹。众生的根机不同,即使我们只赞叹一尊佛或一尊佛的名号的功德,那也不用担心其他佛就没有所度化的众生了。在没有闻思的时候,可能这方面担心比较多,但我觉得这没有必要。

  关于麦彭仁波切,我们也知道,很多论典当中都说他就是文殊菩萨的再现,这也是人们共称的。但在显现上,他所著的很多论典的结尾经常愿众生获得文殊菩萨的果位,在顶礼句也经常顶礼本尊文殊菩萨。看过麦彭仁波切的传记的人都应该知道,他生生世世与文殊菩萨都有与旁人不共的因缘,因此在他老人家所著的论典当中经常赞叹文殊菩萨。我们上师如意宝也是同样,一个是对文殊菩萨赞叹比较多,回向的时候也经常愿众生获得文殊菩萨的果位,另外上师如意宝对麦彭仁波切的赞叹也相当多。

  回向的时候,善根回向给众生,愿众生获得文殊的果位,是这样来回向的。

  甲三、圆满末义:

  蒙文殊语日,心莲以信启,

  溢此善说蜜,愿善缘蜂喜。

  其实《解义慧剑》是作者受到文殊菩萨的加持之后才创作的,他将加持比喻成璀璨的日轮,说自己心的莲花依靠日轮的璀璨光芒才得以开启,也就是说自己的心是通过信心来开启的。因为没有阳光,莲花就不能开启,同样像莲花般的人的心一定要在三种信心引发下才有证悟的机会。

  如果具足这样的因缘:一个是文殊菩萨的加持,一个是我们信心的莲花开启,那自然而然就可以流露出很多善说,上面所讲到的这些善说或善妙语言的蜂蜜或花汁就可以涌现出来。这个时候,愿所有的善缘者--前世今生都与大乘佛法具有殊胜因缘的蜜蜂自然而然集聚。

  麦彭仁波切在这里以形象化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说明:谁获得了文殊菩萨的加持,谁就会自然而然开悟心的奥秘或心的本性,那个时候,这个人就能说出许许多多利益众生的善妙语言。如果你能说出善妙的教理,那有缘弟子就会蜂拥而上,自然而然集聚在你的身边;在世间,这就像阳光出现的时候莲花就会开启,而莲花开启的时候花蕊里面的花汁就会产生,那个时候十方的蜜蜂自然而然就会集聚。

  此比喻说明,我们后学者对文殊菩萨应有虔诚的信心,还要经常祈祷,当这两种因缘:文殊菩萨和自己的信心具足的时候就会开智慧,开智慧以后就能出口成章。那个时候就不用天天都苦苦背诵,就会像我们上师如意宝那样:不用背诵,也不用看书,每天都安住修行;但是,一旦讲经说法或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承蒙文殊菩萨的加持,智慧全部都会自然而然流露出来。上师如意宝的道歌也讲,不用特别勤作,也不用特别苦修,只直视分别念,到时候智慧的伏藏自然而然就会流露出来。到这个时候,利益众生就没有任何困难,也没有必要“你可不可以到我寺院里面去,我给你讲法。”当来一个弟子的时候,他就特别高兴,还准备第二天转法轮;但第二天这个弟子却跑了,于是非常伤心。这没有必要,如果你真的已经开启智慧,而且宣讲佛法的善妙因缘也具足,那十方的弟子自然而然就会前来。

  所以我们上师如意宝在世的时候,根本不怕没有弟子,反而大家都害怕这里人太多了,这就是文殊菩萨和传承上师们的加持。但别的一些道场并不是这样,这包括现在藏地很多寺院,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有的寺院人还算比较多,法师也天天讲经说法,但人却一天少一个,最后弟子也越来越减少。

  对我们在座的有些法师来讲,祈祷文殊菩萨非常重要。当然,自己的本尊是哪一个都没有什么差别。但我觉得,要使自己的记性以及对善恶的取舍等很多方面的功德得以增上,都离不开智慧本尊文殊菩萨的加持。因此,大家要多念“嗡阿绕巴扎纳德”。

  此《解义慧剑》,我本有书写之意,近日承蒙智者净意幢(拉色丹毕嘉村)劝请,于护地年三月二十九一日内,文殊欢喜(麦彭仁波切)撰写,愿吉祥!共有一百零四颂,善哉!

  我经常这样想,麦彭仁波切都承认他是智者的话,那这个人就很了不起。虽然在麦彭仁波切传记当中,拉色丹毕嘉村并不是特别大的弟子,但麦彭仁波切承认他为智者的话,那他一定非常了不起。这是《解义慧剑论释?普照佛教之日》的作者。

  作者在《解义慧剑论释?普照佛教之日》中说,本来麦彭仁波切早就有为利益众生而写这部论典的意图和打算,后因我等恭敬祈请(智者自己造论的因缘是:遵文殊上师之吩附--于此理写一略释),麦彭仁波切才给我们作了这部论典。“一日内”,我们背诵要花多少时间?而麦彭仁波切写这部论典是在一日当中完成的。

  《解义慧剑》全部给大家讲完了,我心里很高兴,因为,这部论典虽然表面上看来只有一百零四个颂词,但实际上它是一切欲品尝佛教深广教法甘露之人不可或缺的智慧之光。同时希望你们以后经常看一下,里面讲的道理不要忘,这对大家的今生来世都会有非常大的利益,因为麦彭仁波切这个教言相当殊胜,这一点很多道友都应该有所了解,我在这里不广说。

  总而言之,这次所讲的法已经圆满,以此功德祈愿十方一切高僧大德长久住世、佛法越来越兴盛,也为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利益而念诵回向偈。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返回目录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