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西普陀—— 禅林中的千古之谜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李迎春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西普陀—— 禅林中的千古之谜

  □ 廖汉奎 黄素珍 李迎春

  行走于山川秀水,探访着古刹名寺,时常有料想不到的收获。一次偶然的机会,穿行在上杭国家森林公园,踏进千年禅林之中——西普陀。沐浴着千年神性,流连在一山一水间,不禁惋惜其沧海桑田、鲜为人知的寂寞遭遇。

  普陀为梵文音译,意为“美丽的小白花”、“光明山”,是观音修行的净土。由于唐代以来,佛教盛行,各地多有普陀之名。西普陀曾与同宗“临济”的厦门南普陀、浙江普陀山、锦州北普陀合称为中国佛教“四大禅宗”,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但时过境迁,作为“四大禅宗”之一的西普陀,却渐渐湮没在历史的尘霄之中,不为外人所知。

  西普陀位于闽西上杭县城东北部。上杭建县于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迄今已越千年历史,是一个美丽的山城,随处可入画。山城自古以来就流传“先有西普陀,后有上杭城”的民谚,并且根据县志史书记载,西普陀建于宋盛于明。据此算来,西普陀历史比号称“海天佛国”的舟山普陀山历史还久远,并久负盛名。然而,为什么时至今日又名不见经传,这就未免让人困惑。带着这种困惑,我们走进了西普陀,走进了西普陀的神山秀水,走进西普陀的串串谜团里……

  作为佛教圣地,这里既没留下方家名僧的墨宝,也无处寻找哪朝天子的御笔,当然连“山当曲处皆藏寺,路欲穷时又遇僧”的景象也不复存在。但密如蛛网的悠悠古道,遍山布景的寺庙遗址,随处可拾的断碑残刻,让人不容怀疑曾经鼎盛辉煌的佛事,出土的宋朝菩萨头像、手臂又让人不容怀疑它悠久的历史。据《上杭县志》及有关史料记载,西普陀至少于宋代就已出现,佛教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明代就以佛法传名,禅香盛世,为闽、粤、赣边区著名佛教圣地,曾经“僧众数百,禅农两旺,晨钟暮鼓和鸣、香火青灯辉煌,朝山进香者摩肩接踵。”但现今方圆18平方公里的西普陀,除国家森林公园是由权威确认外,其余却仍是藏在深闺人不识,留下了众多不解之谜。

  香林塔——圣灵之谜

  香林大师为西普陀上圆山开山比丘,佛学渊博,武功高超,誉满八闽,至今民间还广传他的许多感人的故事。据《上杭县志》记载:“香林上人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开建丛林于云峰寺。上人本楚道州刘氏,子年二十出家滇之鸡足山,继往江南金山寺……游闽至杭始为紫金山寺长,拮据经营……募而辟之(云峰寺),以祀佛”。大师圆寂后,弟子信徒募集资金于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动工建造“以供奉遗骨”的香林宝塔。此塔海拔930米,塔基为300平方米的椭圆大坪,中央为一座6米见方的六角形尖顶塔,六面由花岗石砌合而成,正中镶嵌的塔碑左刻“崇祯壬申年十月初七辛未日卯时主持僧寂荣同众立”,中间刻“临济派开山比丘香林大师和尚宝塔莲座”,右刻“师系湖广道州江华县人姓刘,出家于燕章县龙凤庵中”。香林塔属于“屋中塔,塔中塔”。从前塔外另有守坟者住的屋,塔内又有小塔。小塔珍藏着香林大师的佛骨(舍利)。塔背面有两个相对称的石刻符号,像两支点燃的蜡烛,中间一个小孔,每当清晨第一缕阳光从小孔中照射进去,不但可以起通风作用,保持塔内的干燥,而且还能使里面的舍利闪闪发光,使小塔闪烁在一片佛光之中,显得神奇而神秘。如今,游人至此,往往存疑众多,不得其解,主要有:一为上圆山云峰寺与同处西普陀的县内普陀寺相距不远,为什么香林大师要另辟净土,使云峰寺在短时间内盛名于世,远远超过普陀寺?二为香林大师身世之谜,县志记载仅存粗概,其余不得而知,但香林大师能凭一人之力使上圆山成为佛教圣地,可见不是平凡之人。三为这香林塔中是否还存舍利?此事无人知晓。四为香林塔前面竖着两块对称的石条,叫石龙旗护夹,此石条究竟为何用,历来众说纷纭,不得其解。静候于香林塔前,面对这些千古圣灵之谜,不可轻易解读。

  书堂寺——古桃树之谜

  书堂寺是一个清静之所。寺的大门由两块自然天成的石头组成。大门里临崖的空地就是书堂寺遗址,是过去小沙弥读书修学的地方,老和尚常坐在大门外的石条上把守关口,小和尚只能乖乖地在里边读书。据《上杭县志》记载,书堂寺旁边的悬崖峭壁上“有桃临崖百尺,(香林)上人偶曳柱往,值桃实甚盛,樵夫牧竖冒险摘食”,结果有两人失足坠落山崖身亡。香林大师生怕悲剧重演,就来到桃树前点化:“愿且开花不结实”。说来也灵,“明年果然相传为香林所云”。据说,自香林大师点化后,这里悬崖峭壁上的桃树年年只开花而不结果。如果游人在春季来到西普陀,便可一睹桃花盛开的美景,却无缘见识桃树的累累硕果。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难道真的是桃树得了香林大师的点化了吗?这里又存一“谜”。

  云霄殿——石虎之谜

  昔日云霄殿是香林大师讲经之所,因“清乾隆间两遭回禄(火灾)”之故,云霄殿成了历史的遗址。殿前一尊石虎。它不是人为雕凿的,也不是从别处搬来的,它已经在殿前蹲了几百年了。传说,西普陀原始森林中禽兽类聚,山中有一只虎王凶残成性,不仅捕食山羊、野、兔类,甚至常常抓捕过路香客和寺庙僧尼。有一次,虎王正追赶一个往云霄殿逃命的小和尚,香林大师见状后打开殿门,规劝虎王:“佛光普照,莲心圣洁,万物皆有灵。你残害生灵,天怒人怨,本应严惩,但我佛慈悲,不忍心加害。你须积德从善,求神拜佛,以修正果。”虎听后,即拜伏于地,从此休恶积善。现今在云霄殿遗址前卧薪尝胆的石虎,据说便是当年那虎的化身。《上杭县志》记载:“一僧焚扫,晨钟暮鼓时,有虎来叩门,僧奔避不敢往,(香林)上人独前,果遇虎……”这段记述与民间传说不谋而合。但到底事实真相如何呢?谁也不得而知。不过,如果你亲身游历西普陀,摸摸这只灵性的老虎,也许自有体会。

  仙泉瀑——“白蛇出水”之谜

  踏着石阶古道,循山而上,远远地传来银铃般的泉水声。不一会,来到仙泉瀑,只见瀑流像是从空中飘逸飞来,形如白练,倾泻有声。据传,这股山泉还真来之不易呢!当地村民相传:有一年大旱,西普陀方圆几十里草木枯萎,人畜渴得奄奄一息。香林大师忧心如焚,禅坐七天七夜祈求上苍降雨。然虔诚之心仍未感化苍天,香林大师舍生求雨心切,于是以头磕地,血流满地,声震山谷……感动了一条修炼千年的白蛇。只见白蛇奋力一跃,钻入一块巨岩,随之一声巨响,坚硬的岩壁上出现了洞罅,一股山泉迫不及待地喷溅而出,涌向山涧。树木又绿了,人畜得救了,而那条白蛇却因耗尽功力,无法钻出山岩,只露出头部。人们都说金玉顶上面有块白石,相传便是那白蛇的化身。当地村民就把这股山泉取名为“白蛇出水”。山水因传说神奇,仙泉瀑因传说而通人性。这个传说你信吗?不信,为何那条白蛇至今仍栩栩如生,为何传说仍然那么动人?

  枫林——连理树之谜

  千亩枫树林是西普陀的第一大景观,也是福建省面积最大的枫林,形成“普陀日月千秋照,山里枫林万代红”之美景。夏日的枫树林挺拔俊秀,枝繁叶茂,每当清风徐来,令人心爽神怡。若深秋时节繁霜过后,则层林尽染,满目红艳,把秋天的山林点缀得诗意盎然。这里的枫树“成双成对”的长着,可称它为连理树或鸳鸯树。据当地村民说,夫妻或是热恋中的情人来到这里,抱抱连理树,可以永结同心,白头偕老。我们在观赏枫树林美景之时,不禁要问:为什么这里的枫树会“成双成对”的长着,难道真的是有感情的吗?当然,只要你抱抱连理树,许个心愿,就会拥有一个好心情。

  练武场——树枝斜长之谜

  这块宽阔平坦的草甸坪,是当年香林大师率领百名弟子练功习武的场所——练武场。相传香林大师在世时,为了发扬光大中华武术,同时也为了战时防卫的需要,组织山上的僧尼四五百人在这里练武,每天早上练武场上喊声震天,吆喝动地。僧尼发功时,以树木为靶子,统一朝一个方向发功,久而久之,四周的树枝都会往一边倾斜,树叶亦只往一边生长,由此可见中华武功的神奇。这当然只是传说,但眼见为实,这些树木长势“往一边倾斜”,确实与众不同。这是为什么呢?谁能来解这其中之“谜”?

  殿子湖——神奇光柱之谜

  不知不觉来到一块广际空旷的草地,这里就是殿子湖。相传香林大师圆寂多年之后,天下大乱,明朝末年的南明王室一个王爷(据说是明末唐王朱聿键的部将),率兵驻守西普陀。西普陀易守难攻,那王爷便想以此为根据地,招兵买马,抗击清兵,恢复大明江山。然而,清兵不等南明王爷喘气,便以数倍于南明军队的兵力,将西普陀层层包围,步步进逼,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激战,清兵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山寨一个一个攻陷。同时,为了发泄怨恨,清兵不但将南明王爷部众全部斩杀,将山上的寺庙建筑全部焚烧,还把拥戴南明王爷的附近村民杀了个血流成河,令人惨不忍睹。这时,天上突然几声响雷,下起了倾盆大雨,在香林大师当年练功的殿子湖及瀑布山头,三道极强的光柱腾空而起,并持续好几分钟,格外地耀眼。当地的百姓说:这是香林大师在天之灵为遭受明末清初兵燹的亡者超度灵魂,并洗濯人间的罪孽。据说,从此以后,每逢雷电交加,下起大雨的时候,便会有三道极强的光柱在殿子湖及瀑布山头腾空而起,并持续好几分钟。导游告诉我们,如果雷电交加的时节来到这里,就能看到这千古奇观。至于为什么,导游也只能以故事搪塞,不能以科学解之。看来,这又是一个千古之谜。

  整整两天,我们徜徉在西普陀留连忘返,谜团未解。其实,不管历史是否已越过千年风霜,那些山中绵延不绝的古道、四处遍布的遗址、风格各异的碑刻,都将令你沉醉。这块厚重的佛教圣地,它曾经被遗忘了百年、千年,或许这一切都与它的区位有关,如今随着闽西成为连接闽、粤、赣边界的交通枢纽,西普陀应该去其神秘面纱,让更多的游人一睹芳容。

  (载2002年10月《福建旅游》)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