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茶”治病
“佛茶”治病
◎秦孟潇
“佛茶”治病
浙江普陀山有“佛国”之称,它出产的茶叶亦称“佛茶”。山上寺庙林立,一岩一水,一草一木,都与“佛”紧紧联系:山上所产青翠香洁的茶叶,用来供佛敬客,所以有饮了“佛茶”可以常年不病之说。
“佛茶”能治病,见之于《浙江通志》引《定海县志.茶》云:“定海之茶,多山谷野崖……普陀山茶,可愈肺痛血痢,然亦不甚多得。肺痛的症状为胸痛、咳嗽、寒战、发热、口干、咽燥、咯出多量腥臭黄色浓痰等。”该病类似“肺脓疡”。
普陀山茶树,多为寺院种植,常采于“谷雨节”前后。以往每年只采春茶,不采夏秋茶,因而芽壮叶肥,采摘标准为一芽二三叶。
佛茶的制作,原为炒青制法,鲜叶经杀青、揉捻、炒二青、炒三青、烘干五个过程。而在炒三青时,使茶青初呈卷曲,略变圆形即可。因此佛茶形状似圆非圆,似眉非眉,近似蝌蚪之状,在诸名茶中独树风格,所以“佛茶”又称“凤尾茶”。
当代诗人浙江省诗词学会会长戴盟有《普陀佛茶》诗:
仙既可以散花,佛亦可以名茶。
一盏清茗在手,难忘普陀珞伽。(珞伽,指普陀山附近一小海岛,观音像)
不少禅师朝礼普陀山,都随身带著「佛茶”到处结缘。
袒胸露肚
在一般人眼睛里,常常会把禅师们的言行、思想看得怪怪的,中国禅师、韩国禅师、日本禅师给予人的印象莫不如此:这就是禅师们的“超越”境界,不同凡响。
日本一休和尚是日本著名的禅师,他曾住在比睿山下的寺院。有一天,这座寺院僧人晒藏经,相传如果风从经上吹过,再吹到人身上,能够消灾除病,增长智慧,因此远近信众闻风赶来,冀望得到这种风的沐浴。
寺内僧人忙碌着搬运藏经去晒,一休和尚不单不帮忙去搬运经本,反而躺在地上袒胸露肚晒太阳,口里大声说道:“我也晒藏经!”
不少信徒看到他这副形态甚感惊讶,人越来越多,把他围拢了起来,可是他仍泰然自若地拍着肚皮说:“晒藏经了,晒藏经了!”
事情传到方丈室,僧人们认为一休的举动不太雅观,有损藏经的尊严,寺院不能袖手不管。
老方丈智海和尚对一休说:“不得胡闹,快回僧寮去。”
一休反驳道:“寺院里晒的藏经是死的,还会生虫;而我晒的藏经是活的,会说法、会做事、会吃饭,明白的人应该懂得哪一种更珍贵。”
人人具足佛性,何须外求?一休的行为正表明这点。
将军府邸
世间上不少“势利眼”,看人常以衣着分贵贱,所谓“先敬华服后敬人”,越是穿著名牌服装,似乎越有地位。
一休禅师在日本很受朝野人士尊敬。有一天,有位将军非常仰慕他的品学,就邀请他到自己的府邸吃斋。
一休平时穿件破烂的僧服,当他来到将军府时,守卫拦住门不让他进去。一休转身就走,回到寺院里改换一件僧袍还披上一件袈裟,又来到将军府邸。守卫一见,急忙毕恭毕敬地请他进去。
走进大客厅,桌子上摆了丰盛的菜肴。将军谦卑地说道:“请大师用斋。”
一休也不客气,夹了一箸菜放到衣袖中去了。
将军看到这情形,不知何意,只得再说一遍:“请大师用斋。”
一休又夹了一箸菜放到衣袖中去。这时,将军忍不住笑了起来,说:“大师家中一定有高堂,要不就是寺里的僧人还未吃上饭,请大师放心,我一定再煮菜去供养他们。现在就请大师先用吧!”
一休说:“你今天并不是请我来吃饭,而是请我的衣服来吃饭的。”
一休见将军越听越糊涂。便解释说:“刚才我穿了件破烂衣服到您府上,守卫不让我进,直到换了件新的,才进得来。既然您是请这新衣服来的,我就给它夹些菜吧。”
将军才明白原来如此,愧甚!
善行化怨
有位老禅师说了一个禅话故事。
他说:有个名叫善介的武士来到江户流浪。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他成为江户一位将军的内侍,不久他与主人的宠妾勾搭成奸,被主人发现。主人一怒之下,拔刀向善介砍来。善介为自卫,与主人厮杀起来,几个回合,主人成了善介的刀下鬼。善介为躲官府的惩罚,携带情人潜逃远方去了。
后来,善介与情人沦为盗贼。他的情人心若蝎毒,善介逐渐冷落她。经过一段岁月,他终于醒悟过来,离开了这个女人。为了赎清过去的罪恶,决定在有生之年,为别人做些善事。
某日,善介来到一条山路,交通险阻,不知有多少人掉下悬岩丧命。于是,他决心开辟一条隧道,他白天外出乞讨,晚上就挖掘隧道。
三十年之后,隧道已经完成二千二百八十英尺长,二十英尺高,三十英尺宽。事隔三十年之久,将军的儿子已长大成人,而且是剑道高手,为报父仇,到处寻访善介的踪迹。 ,
善介一心向善,置生死于度外。当他见到将军之子时说道:“我罪有应得,请待我完成这任务后,你可以杀我!”
将军之子同意,守在隧道口,因无事可做,也帮他挖泥。数月之后,隧道完成了。将军之子感动于他的善行,悄悄走开了。
活着不欢
般若禅院树木参天,百花盛开。有一日,无德禅师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俗家弟子,向他施礼。说道:“常听人说,佛法能解决人们的烦恼,但我们信佛多年以来,依然感到烦恼多多,并不欢乐,为甚么会这样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欢乐并不难,不过首先要弄明白,人活着为了甚么?”
三位俗家弟子听了这番话,相互望望,不知如何回答。
过了一阵,甲说:“人活着,希望长生,死亡太可怕啦!”
乙说:“人活着要工作、要储蓄、要养妻室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丙说:“人活着要有声誉、财富、地位才有意义嘛!”
无德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欢乐,你们只顾自己追求长生、钱财、名誉、地位。没有信念、理想和责任;由于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失望、苦恼。”
这三位俗家弟子回答说:“这些理想、信念、责任说起来倒也很容易,但总不能当饭吃吧!”
无德禅师说:“人活着不是光为着吃饭呀!人,之所以高于其他动物,在于有灵性,故谓“万物之灵”!有了这个灵性,为自己也为他人解决痛苦和创造幸福——这就是信念、理想、责任的具体表现。”
诵经百遍
一个刚出家不久的和尚,法名文通,他每天诵《金刚经》一百遍,觉得这样方可证明虔诚恭敬之心,早证佛果。这位文通法师来到碧云寺参加法会,他依然坚持每日诵经百遍的功课,再忙,也不改变自己修持的规定。
大愚禅师听说了这件事,就叫使者把文通找来,问道:“听说你每日诵读《金刚经》一百遍,是这样吗?”
文通恭敬地回答说:“是的!”
大愚禅师又问:“你读了这么多遍,可懂得其含义吗?”
文通回答说:“不懂得。”
大愚禅师沉着脸严肃地说:“从今天起,你每天就诵读一遍好了,要仔细弄通每句的含义是甚么。如果你有朝一日有所领悟的话,那才是饮海水一滴,便知百川之味呢!”
文通恭敬地退下,根据大愚禅师所指示的方法去做。有一天,当他诵到:“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处,蓦然有省,急忙跑到大愚禅师那里,把自己的知见说与他听。
没有料到大愚禅师伸出手来,指着床前的小狗说:“狗在听着呢。”
文通顿时哑口无言,大愚禅师便把他打了出去。
为甚么会这样呢?“禅道”最高境界是“无言”,文通要“说与人听”,岂不是多余。
“园头”僧人
洛浦禅师有不少跟随的弟子,在深山修习禅定,生活非常清苦。
有一弟子名叫汇祥,他过不惯这个苦日子,向禅师辞行他去。
洛浦禅师说:“此处四面都是山,你要往何处去呢?”
汇祥禅师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洛浦禅师见他答不上来,说道:“回去参究参究,如果在十天内能够回答的话,就让你走!”
这个汇祥禅师日夜苦想,也找不到话的究竟。一日,他经过菜园时,遇到善静禅师低头弯腰在栽种菜苗。他是全寺管菜供应的低职僧人,别人叫他“园头”。
善静看到汇祥愁眉不展,就问道:“听说你已向方丈辞行他往,怎么还留在这里?”
汇祥就把洛浦禅师的话重复了一遍。没料到这个被人“轻视”的园头听了,却说:“我可以教你回答,但你别对禅师说是我告诉你的!”
汇祥似信非信地说:“请你说出来听听好吗?”
善静脱口说道:“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汇祥熟记下,便到方丈室念了这一诗偈。洛浦听了问道:“这是谁教你说的?”
汇祥说:“是我自己想出来的。”
“胡说!”洛浦大喝一声:“我才不信哩。”
汇祥无法掩饰,只好说了真话。
洛浦说:“不愧是大师啊!”■
。。。。。。。。。。。。。。。。。。。。。。
都是白做
唐代有位大善人杨庭光,笃信佛教,住在都城长安时,经常布施,持戒,把这一切看为是“修行成道”的必由之途。
有一次,他到司空山参访本净禅师,对他说:“我全心全意求道,但甚么是‘道’,我至今仍然不清楚。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人生转瞬即逝!请长老慈悲指点迷津。”
本净禅师说:“你既是由长安来的,长安是帝王之都,寺庙林立,高僧大德众多,为何不亲近大善知识,反而来到这里请教我,是何缘故?”
杨庭光直率回答说:“佛家说,一切讲缘份嘛!”
本净禅师这才说:“不知你是‘求佛’还是要‘问道’?‘求佛’的话,即‘心’是‘佛’;问‘道’的话,‘无心’是‘道’。”
杨庭光想了一阵,不解何意。说:“请禅师详加指导。”
本净禅师说:“即‘心’是‘佛’,就是‘佛’由‘心’得,再悟‘无心’,便连‘佛’也不存了,这种‘无心’就是‘大道’。” ?
杨庭光说:“照禅师的话来理解,无秽的般若本心即存,不需要经过修行去获得。我过去在长安时,一些高僧告诉我要持戒、苦行、忍辱、布施,难道这些都白做了吗?”
本净禅师直截了当地回答说:“都是白做啦!”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