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隆兴寺感受佛教文化
游隆兴寺感受佛教文化
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时称"龙藏寺"。 唐改额龙兴寺。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 宋太祖赵匡胤巡境按边驻跸真州(正定)到城西大悲寺礼佛得知寺内所供四丈九尺的铜铸大悲菩萨毁于五代,遂勒令重铸大悲菩萨金身于龙兴寺,并动建大悲宝阁,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兴工,开宝八年(公元975年)落成,而后以此为主体采用中轴线布局进行扩建,形成了一个南北纵深、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宋代建筑群,龙兴寺遂跃为"河朔名寺"。此后,元、明均有扩建和重修。清康、乾二帝出巡曾多次于此驻驾,拈香礼佛,以祈皇图永固。两度勒修使寺院达到鼎盛时期,被誉为"海内宝刹第一名区",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13 年)赐额"隆兴寺"。
隆兴寺现有面积85200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 南面迎门为一座高大的一字琉璃照壁,自三路单孔石桥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天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牌楼门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康熙乾隆二御碑亭、大悲阁、御书楼和集庆阁、弥陀殿、龙泵牛亭、中轴线末端为1959年正定城内崇因寺迁来的毗卢殿。院落南北纵深,重叠有序,殿阁高低错落 ,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
天王殿是隆兴寺的第一重殿,单檐歇山顶,七檩中柱式,是寺内建筑中最古老的一处。摩尼殿则是寺内规模最大的一座宋代建筑,平面呈十字形,重檐九脊顶,四面均出山花向前的抱厦,立体布局重叠雄伟,是北宋绘画中此种式样建筑的唯一展现。殿内各壁满绘有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明代壁画,面积达500多平方米。 四抱厦绘"二十四尊天",内檐扇面墙外壁绘"西方胜景"帮"东方琉璃世界",檐墙则生动地描绘了释迦牟尼降生、出家、苦行、成道、涅般等整个过程,声势浩大,线务流畅,色彩艳丽。背壁五彩悬塑倒坐观音以其秀丽恬静的面容、优雅端庄的姿态为世人所倾倒。1923年鲁迅先生曾于北平山本照像馆购得此观音照片,并视若佛教美学佳作,陈放于自己的书案上。中轴线末端的毗卢殿内,明神宗御制的由三层莲座和三层四方佛像摞置而成的铜造像形成了千佛绕毗卢的格局,造型独特,精良,举世罕见。另外,隋龙藏寺碑、宋代木制转轮藏等也均享誉海内外。
大悲阁是隆兴寺内的主体建筑,阁内供奉一尊北宋开宝四年奉采太祖赵匡胤之命修铸的高21.3米的铜质千手观音像。与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大石桥并称为"河北四宝"。1992年由李瑞环批示、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大悲阁进行落架修缮,恢复了御书楼、集庆阁。三阁并列,虹桥相连、气魄恢宏、巍峨壮观。如果说隆兴寺是正定古城中的明月,那么分布在城内的四座古塔和其它古建筑,就犹如天际中的颗颗明星,与隆兴寺遥相辉映。
天宁寺凌霄塔是一座木构为主一楼阁式塔,据载高十八丈,为一郡之巨观。它所采用的对稳定塔身极为有利的塔心柱式结构形式在早期木塔中屡见不鲜,而现存实物则仅此一例。
广惠寺华塔虽不及凌霄塔高大,但它的造型突破了常规,主塔雕塑华美,耸立正中,犹如巨型花束亭亭玉立,四隅小塔将其环绕,高低有致,主次相依,是我国现存花塔类型中之佼佼者。
临济寺澄灵塔没有凌霄塔壮观,也没有华塔绚丽,但它是佛教临济宗的创始人--唐代高僧义玄禅师的舍利塔,故而被视为临济宗的发祥地,吸引着海内外佛教信徒,在中国佛教史上写下了不朽的一页。
开元寺须弥塔朴素无华,颇具唐风,它与我国现存唯一的唐代钟楼并立于开元寺正殿之前,是研究唐代佛教寺院布局的典型实例。国内现存最早的五代时期的县文庙大成殿,绵延12公里的古城墙等都以不同的形式记录着古城的沧桑。
寺内存有随、宋、金、元、明、清历代碑石三十余通。龙藏寺碑为建寺之初所刻,以书法艺术著名于国内。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