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和猴王的图形亮相
唐僧和猴王的图形亮相
唐僧的亮相并不是在明代百回本《西游记》中,而是在西游故事的早期文献之中,而猴王的最早亮相是在宋末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如果要论及唐僧和猴行者图形的最早亮相,那就要说到榆林石窟第3窟中的壁画《唐僧取经图》了。
画面手法为线描,写唐僧和猴行者面对着悬崖深水,崖下波涛大滚,崖面陡峭生寒。唐僧面容瘦削,身着袈裟,足登芒鞋,头有背光,比照电视剧和小人书里那圆胖胖的白面和尚,取经僧的形象更加真实、鲜明、生动。猴行者的形像与西游故事中的插图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头大额壮,口阔目张、狰狞可怖。既未戴僧帽,也无紧脑箍,他紧随唐僧,靠着白马,马背上驮着莲花座,花上护托着一个装着经书的长方形包袱。人物背景上彩气萦绕,祥云飘拂,佛家的精心装点,跃然画上。
应该说,石窟壁画上的猴王形象更显猴精本色,他的食人、施暴、放纵之性,抒表无遗。榆林石窟3窟壁画的时代约当12世纪前后,早于百回本《西游记》的问世400年。
壁画的史料价值和艺术品位令人叹羡。
药佛寺唐僧取经图上的唐僧和猴行者又是另一番景象;法师象个白面书生,容颜丰腴,长衣阔袖,毫无跋山涉水的劳顿之倦,猴行者也安祥得多,毫无猴性妖气,除了头着紧脑箍以及突出的尖嘴以外,真像一位白衣秀士。
山西稷山青龙寺壁画中“唐僧取经图”里的合掌者玄奘,其面容的丰满,近于药佛寺收藏的取经图;牵马的猴行者,尖嘴火目,跳跃之态,堪称猴态可掬。
猴行者所牵白马背上的经书,上有佛光,下有莲座,写意明白。稍加比堪,可知与榆林石窟3号窟中的取经壁画当属同一蓝本。
最接近百回本《西游记》中孙悟空形像的图当数山西运城明版易兴泰印刷的条屏画《新出唐僧奉旨入西天取经回朝全卷图》。猴子的形象已趋定型:头着僧帽、手持长棒、搭蓬了望的尖嘴猴态,蹲于树枝之上活泼灵动,栩栩如生。而唐僧愈加肥矮,不及八戒之肩,面如圆月,书生气极浓。
近些年,泉州西塔浮雕中的唐僧图也颇引人注目,玄奘面容瘦长,耳垂及肩,长衫大袖,合十礼拜,头有佛光,多数学人相信那是宋代遗物。
泉州西塔浮雕上也有孙猴子的形像,但与西游故事中的美猴王差异很大,缺少灵动和生气。
如果试图把唐僧和猴王的图形亮相再行上溯,那就要提到南唐开国郡主徐知诰的故第,也就是扬州寿宁寺中的壁画。徐知诰称帝之后,改作孝先寺,在这座宏大宽敞的寺壁上,有许多壁画,但在五代周世宗入扬州时,被毁坏。其中有玄奘取经内容的画面却幸存。欧阳修在自己的文字《于役志》里记赞其精纯绝伦:“尤为绝笔,叹息久之。”
那就是说,南唐时代已有取经的图形,它与海州徐氏相关,把唐僧、猴行者的图形亮相提前了200年。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