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道壹与山东摩崖书艺术
摩崖刻石,可以说是一种古代文化现象,溯源久矣。远古有以石刻石和以色涂石,绘制理想图画祀之或为纪游之所。后来以金凿刻,就更为方便了。中国名山众多,大山是人们生活的来源,多崇拜为神灵,登山又可增智放怀,借金石永固难灭,拓刻者遂多见。就山东省内考察,无山不摩刻者。少者数字,多者千言,为山东整体文化,增添了光彩。
一、山东摩崖刻经的分布
在山东摩崖刻石中,摩崖刻经占绝大多数。摩刻的时代多在北朝和隋唐,并以北朝刻经为最盛。目前已发现的较为著名的摩崖刻经有:泰山经石峪;徂徕山映佛岩;邹城峄山和铁山、岗山、葛山、尖山摩崖刻经;汶上县水牛山;济南千佛山及东西佛峪;东平县二洪顶、司里山、白佛山;青州云门山、驼山、玲珑山;莱州天柱山、云峰山;滕州陶山;文登县圣经山;临朐县石门山;胶南市槎山、大小珠山;长清县灵岩寺;巨野县金山;莒县浮来山;崂山等。
从摩崖刻经的内容上看,以佛教为规模最大,数量最多,艺术价值也最高。虽道、儒、释交相争雄,然佛家多占名山名寺,地广物丰,最富经济实力。山东民风忠义笃信佛教居多。又有达官贵人相助,凡三十年之内佛经几乎刻遍大小山石,风靡不可当。
二、已发现署名的摩崖书
山东摩崖刻经署名刊刻时代和书刻人姓名者不多。书刻经文,是一件十分庄严的事,把书刻者自己的姓名并排入座,恐失信大雅。但在今天要研究历史文化艺术遗迹,考证起来就带来一定的难度。详察少数留有署名者,有:
(一)徂徕山摩崖刻经
徂徕山摩崖刻石,隶楷书,武平元年(五七○)刻。位于泰安市与新泰市之间的徂徕山东侧。现存二处:一处在光华寺旧址,有一独立巨石,略为棱形,又似河蚌之半,面西石面略平,石高一八五厘米,南北宽二三九厘米,东西石厚九十厘米。西面刻大般若经十三行,行四至七字不等,第九行起刻有“冠军将军梁父县令王子椿造□息道升道昂道昱道柯僧真共造”。第六行下又刻“王世贵”三字,共计八二字。虽有残损,但仍可认读(见图一)。东面刻有佛名和题记,已模糊不清。但“中正胡宾”和“武平元年”尚可辨识。“胡宾”可能是经主,“王世贵”可能是刊石者。从书法风度上看似安道一所书。
图一 徂徕山光华寺摩崖原拓,字径9—23厘米
另一处,在映佛岩,面南刻“文殊般若经”。十四行,行七字,隶楷书,最大字径(般)二四厘米,最小字径(名)十二厘米,满行九十八字,尚完好者六十一字,剥损严重尚能判读者二十三字,完全毁灭者十四字。上部题有“般若波罗蜜经主冠军将军梁父县令王子椿普憘武平元年僧齐大众造维那慧游”等字。王子椿不是书者,他是当时的县令和经主(主持建设此项工程的负责人),僧齐和当时光华寺众僧以及外来的维那慧,都是参与的建设者。从书法的风貌看似安道一所书。
(二)邹城铁山、尖山等摩崖刻经
铁山摩崖刻经,位于邹城西北二里铁山公园内,俗称南岗,通高八十米,刻石高六十六点一米,宽十六点四米,总面积为一○八五平方米。阳面刻有《大集经·穿菩提品》和《石颂》大象元年(五七九)。隶楷书,刻经十七行,行六至六十一字不等,全文九三○字,尚能辨识者七七七字,字径四十至六○厘米不等。《石颂》位于经文右侧,有经主“匡哲”题名。“石颂”二字为篆书,字径九五×七五厘米,颂文十二行,行四十三至五十二字不等,字径二十二厘米,原刻六一四字,今存四九二字。下部为题名,原刻六十五字,今存四十五字。题名有:“任城郡功曹周,平阳县功曹大都维那,赵郡李巨敖,宁朔将军大都督任城郡守经主孙洽,东岭僧安道壹署经(见图二),齐搜扬好人平越将军周,任城郡主簿大都维那闾长篙”。以上除官方人士参助外,书经人即是安道壹。
图二 铁山摩崖署名原拓
尖山摩崖刻经位于邹城东七公里处。尖山又称朱山,因山上刻有“大空王佛”四字,俗称“大佛岭”。一九六○年春被毁,从拓片资料查有:“沙门僧安道壹”题名两处,有“大齐武平六年岁乙未六月一日和武平六年岁乙未四月廿五日”题记两处,经主题名多处。隶楷书,字径二十五厘米至一百七十五厘米不等。共刻十二处,计五○四字。从书法风格比较,也似安道壹所书。
(三)东平县二洪顶摩崖刻经
二洪顶摩崖刻经,位于东平县旧县乡东约十公里处。三面环山,西面为东平湖。二洪顶海拔高度为二二○米。北面、南面山壁刻经,北山壁有佛名题刻二十三个,其中最大者“大空王佛”四字通高九点七米,佛字宽二点六米,竖笔长四点一七米,气势磅礴。经文之首,刻有“僧安道一”四字,题名三处,一处为简体字“一”(见图三),两处为繁体字“壹”。纪年有题“于□千六百廿年”。经文字径一般在十一点五——三十四厘米之间。除佛名题记和一处安道壹署名为草隶外,其它都是隶楷书。此处为安道一所书无疑。因发现较晚(一九九五年)世人多不知有此摩崖书,真壮观也。古人说泰山经石峪是“大字鼻祖,榜书之宗”,这里该是大字鼻祖之第一,榜书第一了。可惜的是历代多无亲睹者,又无史料记载,由此看来,还可能有未被发现者。
图三 东平县二洪顶摩崖署名原拓字径:“僧”15×15厘米“安”12×18.5厘米“道”16×17.5厘米“一”4×10厘米“言”19×22厘米”“世”12×21.5厘米“蜜”19.5×31厘米“佛”21×29厘米
东平县司里山造像约八百尊,东面石壁原有大字刻经,后改造佛像,“波罗蜜经”摩崖残存字,仍可见三十余字,隶楷书,字径约三十厘米,面南大佛右下侧刻有“大齐皇建二年造”等字。白佛山亦为隶楷书,七十九字,为隋代开皇十年刻。还有泰山经石峪、汶上县水牛山、滕州陶山、邹城峄山、岗山、葛山等处。既无发现有摩崖刻经年代,又无书刻者题名,但从书体风格分析,均出安道一或其弟子之手。
三、安道一与山东摩崖书艺术
经查《中华大藏经》高僧传、传灯录等历史资料,均不见有安道一的记载,有人把东晋元兴元年(四○三)卒,年七十六岁的竺道壹误断为安道一,是不对的。我们只有根据铁山《石颂》和二洪顶《风门口碑》文中所评,可见安道一些踪影。《石颂》记有“皇周大象元年,瑕丘东南大岗山……有大沙门安法师者,道鉴不二,德悟一原,匪直仪相,咸韬书工,尤最乃清,神豪于四显这中,敬写《大集经·穿菩提品》九百三十字。……清跨羲诞,妙越英繇,如龙蹯雾,似凤腾霄。圣人幽轨,神□秘法,从兹督佛、树标永劫”。由此不难看出,安道一即邹峄人氏,学识渊博,交游甚广,书法之绝妙难以言评,故能书以高山,映照苍天,书融百家,超绝创新,久视之深邃,境界幽仙矣。康有为称其书“通隶楷,备方圆,高深简穆,为擘窠之极轨也……实开隋碑洞达爽开之体”。杨守敬称:“云峰山郑氏诸碑尚觉不及,自非古德,命世英才,安能有此绝诣哉。”二洪顶《风门口碑》是为安道一去世后,所作的颂赞碑,虽文字不多,皆呈诚其崇拜之心也。
历史上的三次灭佛事件,更加激发了声势浩大的护法运动,更加广泛地推动了摩崖书艺术的发展和精进。使书法艺术冲出雅室殿堂,走向大自然;使书法艺术与其它艺术交融;使长期形成的写经、抄经书体,与刀法、佛法、大自然的环境艺术相结合,创造了综合欣赏的摩崖书艺术。
摩崖书的基本工具,仍然是中国汉字书法所使用的工具。当然,书写在粗糙不平的石面上,与书写在纸绢上不同。与写在木牍、竹简上的手感差不多,但也有不同。木竹平滑,可在室内使用小笔,而摩崖则粗糙,墨灰难调,又要根据实际情况自制一些书写工具了。
书体与写经体,是摩崖书艺术中的综合创新。我们常看到的真、草、隶、篆、行等书体,在摩崖书中都可以见到。由于自然石壁不透水、不吃墨、加上石质粗糙,写小字很困难,刻起来更不容易奏效。因此,摩崖书多为大字榜书,这样书刻都容易些,写经,由于承袭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一种“写经体”,这种书体的特点,一是书写便当、自然、速度较快。写经体一般都是顺势入笔顺势出锋,没有那么多藏锋、回锋、钩折的讲究。如泰山金刚经中,除一个“来”字有钩外(见图四),其它都是顺势提笔而出,不作钩。二是不受书体所限制,真草隶篆自由发挥,所以要完全界定摩崖书的书体很难,一般我们叫它为隶楷书。史料上有称其为正书、真书、隶书、楷书、行书不尽一致。因为第一眼一看,可谓之隶书。再从点画品味,又不全是隶法,魏体(正书)味道颇浓,也可谓正书。再细察比较,其中有篆书字,如:“罗”、“能”、“以”等字。其中也有草书,如“亦”、“定”等字,字的结体和点画间又有连带和流动感,从整体上欣赏,又似行书(见图五、六、七)。三是繁体字和简化字互用,如:“无”、“万”等字。也有异体字、别体字、多笔少画和偏傍部首移位等现象。因此,不了解这些特点和规律就很难辨识和读下来,更不用说去品味其思想内涵了。
图四 泰山经石峪摩刻石原拓
图五 泰山经石峪摩崖刻石原拓
图六 泰山经石峪摩崖刻石原拓
图七 汶上县水牛山摩崖原拓,字径27厘米
书法和刀法,是摩崖书艺术的巧妙结合。一个优秀的刻石能手,不仅能再现书法本身的风貌,而且能够创造性地改变和升华书法艺术本身。使它的点画、结体、风貌发生新变化。圆笔可以刻凿成方笔,圆转可以刻凿成方折,连笔可以刻为断笔,轻笔可以刻凿为重笔(图八)。经过刀法的加工修饰,使书法艺术成为摩崖书艺术的效果。欣赏起来别有一番风趣,称“金石味”。书法用笔多变,而刀法用刀也是风格多变的。如冲刀、切刀、直刀、曲刀、斜刀等,从效果上,可以看到的刀口有:型、V型、U型、 型、 型等。还有一些细微变化,就不细说了。因此,一般在书丹后,首先由凿刻能手先将书定的字进行“双钩”,然后再由一般众石匠分片凿刻。因刀不一样,进度有快有慢,又因时时需要拂去石屑,多有遗漏和多笔少画现象出现,字越小这类现象就越多。
书法与佛法的结合,是使书法艺术又上升了一个更高的思想境界。自晋代以后,佛教的昌盛和发展,影响到中国文化艺术的各个门类,书法艺术最为显著。历史上书法与佛法相结合贡献最大者,如智永、怀仁、怀素、安道一、于右任、弘一、赵朴初等,还有王羲之、孙过庭、张怀瓘、李邕、苏轼、黄庭坚、刘熙载、董其昌、康有为等也都或笃信佛教,或运用佛法注入书法艺术,在他们留下的诸多的书论中,都可以见到许多这方面的论述。即是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以及文学家,也都受到过佛教的影响。这也是历史的必然现象。佛法对书法艺术的主要影响是:㈠书出于自然,书贵入神。达摩创心源论者,即书为心画(见图九、十)。㈡万法无定,能合能离。初书者如定戒律,神妙者至于无法。㈢宽仁大度,不拘细节。劈山摩崖,面对苍天挥毫,若入无人之境,目空一切,故不计工拙与后人评藻。
图八 泰山经峪摩崖刻石原拓
图九 岗山摩崖刻石原拓
图十 东平县二洪顶摩崖刻石原拓,字径32.5×58厘米
图十一 尖山摩崖刻石署名原拓,字径30厘米左右
安道一对摩崖书艺术有卓绝贡献。目前所掌握的材料还不多,只能对摩崖书艺术的提法开个头。还有响堂山摩崖书、痤鹤铭摩崖书等处的艺术价值都很高,都值得引起重视和研究。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六日于泰山关帝庙冷室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