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一念之间(中)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16日
来源:不详   作者:释达观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念之间(中)

作者:释达观

成功的生存-活着真好

既然已经成为人,就好好做一个人。因为,人是为“生而生活”,

并非为“生活而生”。

生:生存为何排首位?

师:人首先要“活着”,接着才能实现其理想。如不能生存,一切皆免谈。

生:大家为何,常为生活忙碌?

师:那是因为不知道“生存”之义,只一昧在追求身心的感受,并非在享受生活

。其实人要生存是很容易的,是我们把它变得太困难!

生:此话怎么说?

师:我用三句话来比喻:

第一句-有“饭吃”就好。

第二句-有“吃饱”就好。

第三句-有“好吃”就好。

这三句最容易得到的是,“有饭吃就好”,因此人们便可以生存下去。后二

句,其困难度是越来越高,人为满足必须付出相同的代价,而往往付出的过程,

绝大部份是痛苦、忙碌,到头来会感叹:“为谁辛苦为谁忙?空来人间走一回!”

生:接下来是什么?

师:其次要“自由”,人若不自由,那就生不如死。法国大革命时,流行一句话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就像有人,犯

错入狱,最大的惩罚,便是“失去自由”。

生:这样就好了吗?

师:最后要“幸福”,人要时时过的很快乐,因为每日皆有可能是“最后一天”

。您要懂得“享受”生活,不要被生活所“折磨”!这才是幸福之人。

“生存-是养活身体,自由-是身心快乐,幸福-是心安理得。”

自我省思

1、您为何这么忙呢?

2、多少钱就可生存?

3、您的幸福在哪里?

成功的决心-操之在我

别人大都认为“心灵改革”是口号,对于推广的人,永远坚信,它

是可以落实的!

生:社会的乱象,真的能改革吗?

师:先不要谈别人,您自己可以改革吗?

生:很难!

师:人都谈别人、论社会,从来都不看看自己。由于自心乱,所以社会才跟着

乱。

生:就是因为这样,所以大家才会怀疑,有效吗?

师:纵使是世上最坏的人,总有一天,他也会改变,只是觉悟的早晚,所谓: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譬如-播洒种子的人。走到那里,就将种子洒到那里。有的洒在泥土里、有

的洒在柏油路、还有掉入水沟。但不管如何,一定会有种子开花结果。差别

在多寡的问题和时间的先后!

播洒的人,就是“老师”;种子,就是“学生”。教育是百年大事,而非一

蹴及成,故要有长远的眼光,不可短视近利,而轻言放弃!因为,人总是会变的。

生:假设有的人还是不能改变呢?

师:您怎么知道!是他人没有变?还是您自己的成见作祟?或许真正没有改的是

我们。所以不要在这里打转,当您决定做一件事情,完全来自于您的“出发

心”,是否有信心和决心,且勿一直考虑 其成败的问题。这样您才能,

“放心”、“尽 心”、“开心”的去做,永远无怨无悔啊!

自我省思

1、什么操之在您?

2、凭什么这么说?

3、您想推广什么?

成功的见解-内心投射

外在的世界,是内心的“投射”;您怎么看,世界就变怎样。

生:人生的道路真是坎坷啊!

师:并非人生坎坷,而是您心中“不平”;其内心不平,故有许多抱怨、不满!

因而与人相处,“不易和谐”,造成人际关系的疏离;对事处理,“不愿承

担”,致使工作效率偏低。如此,一切皆不如意,而感到人生坎坷!

生:世界本来就不公平嘛!

师:五根手指,长短不一,“但皆是手”;出生贫富,贵贱不同,“仍须努力”

!不要怨天尤人,只怪自己没出息;不是别人不给我们机会,而是自己还未

“准备好”。

生:常听人说,每个人的命不同!

师:虽是不同,请勿以为是宿命论。每个人的命之所以不同,是因其观念有别、

努力有异,所以,其命才有差别,并非天生注定,命该如此!

生:但是一出生就掉落不公平,这是事实呀!

师:表面上是不公平,其实是公平。您贵姓?

生:姓林。

师:您为什么出生在“林家”,而不出生在“王永庆家”?

生:那是天生注定,我没有办法决定!

师:此非注定,而是您自己的选择!

生:我不明白。

师:您等一下要去那里?

生:回家啊!

师:那是注定,还是您决定的。

生:我决定的!那我懂了!

师:(微笑)

自我省思

1、您觉得世界什么最公平?

2、您觉得世间什么不公平?

3、公不公平,如何去划分?

成功的关键-心灵改革

心灵就是“自我”,改革就是“改变”。心灵改革,就是自我改变。

生:什么是自我改变?

师:修正错误之“观念”、端正偏差之“行为”、导正不良之“言语”。

如下列的公式:

错误的观念→(造成)偏差的行为→(造成)失败的人生

这便是,造成每个人失败的过程,我们应当去了解它,而并非逃避它。不是

您不理它,它就不会来找您,因为,痛苦有其逼迫性,其时时刻刻在跟随您,只

有勇敢面对,才能解决此问题!

生:改变有何好处?

师:人若真的改变即能-离苦得乐,由迷入悟,从愚变智,转凡为圣。

“可将不幸的人生,变成‘幸福’的一生!

可将痛苦的感受,变成‘快乐’的感觉!

可将错误的想法,变成‘正确’的观念!

可将失败的过去,变成‘成功’的未来!”

其转换的公式如下:

错误的观念→(造成)偏差的行为→(造成)失败的人生

↓(转成) ↓(转成) ↓(转成)

正确的观念→(造成)正当的行为→(造成)成功的人生

这便是,改变的目的及好处!

生:自我当如何改变?

师:一个人若是不了解自己,又怎能去改变!所以,首先要认识自己,其次再谈

改变的步骤及方法,其顺序不能颠倒。譬如:

“煮一道菜,如顺序错误,其味道变差;

写一个数,如顺序颠倒,其总数便异。”

所以,为人处世应懂先后顺序,轻重缓急,这样才不会颠倒错乱,误人误

己。

自我省思

1、何为心灵改革?

2、怎样自我改变?

3、改变有何益处?

成功的探讨-一念之间

错误的观念,产生偏差的行为,造成失败的人生!“其因有误,结果必差。”

生:何谓错误的观念?

师:一般人常有错误的观念,故造成其一生不幸和痛苦!并非命运之安排及捉弄

,而是自己不正确的观念所造成!

所谓“错误观念”,可分六大部分来探讨:

一、消极的态度-有此观念之人,这辈子对任何事的看法,皆是消极且悲观;做

所有事常有挫折与无奈,“消极”只会带给自己失败的结果!

二、负面的情绪-情绪有“正负”两面,常有负面情绪的人,其观念也有偏差。

所以造成心情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其他人之影响和干扰,常有自我冲突、矛

盾现象,因此,情绪常陷于低潮,以致不能自拔。

三、损人的想法-人因心中有恨、嫉妒、不满、报复,因而,产生伤害别人之念

头、以牙还牙之想法、到头来“损人亦损己,害人也害己。”走上玉石俱焚

的地步!

四、身心的痛苦-“正确观念”,会带给人快乐的身心;“错误观念”,会带给

人痛苦的感受。一切观念皆以此原则为准!

五、偏差的见解-即是所谓“偏见”,既然是偏,所以不正确,也不圆满。恰如

“以管窥天”、“瞎子摸象”,误以一小部份为全貌;又如“偏坦一方”、

“执着一边”,既不中庸也不平等;还有“以假为真”、“以变为常”,真

假不分以无常为常在!

六、无止的欲望-不了解欲望的本质,将会被其吞没和焚毁!欲望像“大海”,

深不见底,正如人们永无止境的贪念,直到被淹没才心甘情愿;欲望也像

“大火”,玩火之人,常引火自焚,直至烧毁无柴可燃,才会死心!

所以,任何人都可透过此六项检测,来反省自我观念,是否正确?

自我省思

1、您的观念是否正确?

2、又如何分辨对与错?

3、一念之间有何重要?

成功的观念-不取不舍

正确的观念即是-面对一切顺境而“不贪恋”;面对一切逆境而

“不逃避”,便达到不取不舍之境。

生:正确的观念如何界定?

师:内心是平等、清净、自在、积极、慈悲、利他…,简单的说:“自己快乐、

别人高兴、一切圆满。”这些皆由正确的观念,所带来的喜悦!

生:不取不舍又为何义?

师:人皆有分别的心态及概念,所以,常有爱与恨、喜欢与讨厌。譬如:

一、遇到顺境-合我意为“顺境”。故起贪爱,心想拥有,想尽办法来取得!因

爱,故贪恋不舍,沉溺其境,但顺境终因无常而消失,心便痛苦!

二、遇到逆境-不合我意为“逆境”。故起厌恶,心想远离,一心想要舍去!因

恶,故时时刻刻,想要逃避,虽逆境终会变化,但又会遇到其他不如意,因

此,心常痛苦!

生:要如何达到此心境?

师:应以“平等心”面对一切境界。简言之,将分别之概念转成“一视同仁”的

心来看待。可从六个角度来解析:

一、我-我有苦乐的感受。合我为“乐”、不合为“苦”,何乐何苦,皆为个人

认知所产生的,应破除此概念。

二、人-人有善恶的概念。好人为“善”、坏人为“恶”,其实善非善,恶也非

恶;好人值得“学习”,坏人引以“借镜”,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

省”。故两者皆可为师。

三、事-事有好坏的两面。顺利为“好”、不顺为“坏”;好事“不得意”,坏

事“不在意”,好 比“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尽力就好!

四、时-时有先后顺序。已到为“先”、未到为后”;时机未到“可准备”,时

机已到“好发挥”。要先潜龙勿用,方可飞龙在天。

五、地-地有动静的环境。吵杂为“动”、安宁为“静”;静处“养心性”,动

处“练功夫”。汝 心不动,外境又耐您何?

六、物-物有美丑的形态。欣赏为“美”、厌恶为“丑”;物美“不迷惑”,物

丑“不排斥”。如 同“情人眼中出西施”见人见智。

成功者面对一切,接受一切,即不去取一事,亦不贪求一物也。

自我省思

1、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

2、您会应用不取不舍吗?

3、人如何常保持平等心?

成功的抉择-能舍能得

能舍并非舍去一切有形的物质,而是舍去内心的“执着”与“烦恼”;

能得不是得到所有的荣华富贵,而是获得自心的“安祥”与“清净”。

生:能舍一定能得吗?

师:不一定,您给我壹万元,我不一定会回报您;相对的,我送您智慧,您未必

可以给我智慧!

生:难道这句话,错了吗?

师:此话无错,是人常误解。从物质的角度来看,能舍未必得;由精神的层面来

说,能舍必能得!譬如:遗失一指戒子,未必能得一指戒子,或是其他代替

品。此时,失主的内心是懊悔及不舍,着急和不安。若懂,舍得之意,当下

即舍去自我折磨之苦,而能获得内心的清净。

生:这样我懂了!

师:笨蛋!

生:老师您怎能骂人!

师:您不是说,懂了吗?

生:啊!对了!

我应舍去内心的忿怒,自然就能得到清净自在,不然就是患得患失!

自我省思

1、您当舍什么?

2、您常得什么?

3、何谓舍得呢?

成功的观点-学会放下

成功的人是学会“放下”,而非拥有!当您想要拥有一切,即是失败

的开始!

生:人因为一无所有,才要努力去追求其梦想,让自己美梦成真;人要奋斗,

才不会让别人看不起;人要发挥其潜能,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为何?老师

会如此说呢?

师:人因为“想求”而苦,若无求-苦从何来!

人因为“想要”而苦,若无要-苦从何来!

人因为“想有”而苦,若无有-苦从何来!

有智慧的人一听,便知那是积极的人生态度;不了解之人一闻,以为这是

消极的观念。所谓,“无为,无所不为;有为,无所能为”!

请您不要误解我之意。譬如:

“学会放下您的‘挂碍’,就能事事无碍!

学会放下您的‘执着’,就能通权达变!

学会放下您的‘贪念’,就能知足常乐!

学会放下您的‘傲慢’,就能虚心求教!

学会放下您的‘恐惧’,就能心安理得!

学会放下您的‘嫉妒’,就能欣赏别人!

学会放下您的‘憎恨’,就能宽恕仇人!

学会放下您的‘烦恼’,就能一切自在!”

所以,能放下的人,才是不简单的人物!

自我省思

1、何谓放下?

2、放下什么?

3、提起什么?

成功的领悟-无有得失

有得必有失,那是“相对”的概念;无得亦无失,这是“绝对”的体悟。

生:为何人常有得失心?

师:因为,人有“得到”的概念,故有“失去”的对待。譬如:

“有恋爱的甜蜜,必有失恋的苦涩!

有获利的喜悦,必有亏损的难过!

有胜利的成就,必有失败的挫折!

有鼓励的赞美,必有批评的毁谤!

有快乐的满足,必有痛苦的折磨!

有正义的一方,必有邪恶的一面!”

有相对概念的人,其心定有得失,既有得失,便有起伏,而产生苦乐的交

战!

生:如何破除呢?

师:您失恋的时候,为什么会痛苦?

生:因为失去爱人。

师:爱人是您的吗?

生:………不是。

师:既然不是,那有失去!是人们错误的想法,以为爱人是他的,故有失去之

感觉。“她是她”、“您是您”,每个人皆是独立的个体,既无得到,也

无失去,只是“缘到相聚,缘尽分离。”能悟此理,便由相对而契入绝对!

自我省思

1、 为何无有得失?

2、 何谓对待概念?

3、 如何契入绝对?

成功的表现-谁胜谁负

人之所以想出名,是为了要让别人“看得起”;想有钱,是为了让

自己有“安全感”!

生:难道老师您不想让人尊重吗?

师:您觉得怎么做,别人才会尊重?

生: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师:何胜?何败?

生:成功别人就会看得起,失败他人就会看不起。社会本来就是这么现实!

师:您的成功,别人不见得“看得起”;您的失败,他人不见得“看不起”!

您不要误解。

生:为何呢?

师:成败是您“个人”的看法,并非所有人的见解。 譬如-您在事业上有所成

就,但却没有家庭的温暖;您在学术上建立权威,可是内心依旧是孤独。

人人见到您都在称赞,却不是真心;每个人都说您成功,可是您却不快乐。

生:那该怎么办?

师:尊重自己,别人才会尊重您。

生:万一别人还是不尊重呢?

师:那是他的事,不是您的事!不要想所有的人都会肯定您,连圣人都是如此!

佛陀!都有人想害、耶稣!被人钉于十字架、孔子!周游列国而不得志。

生:这样我懂了!但是钱呢?

师:人若是需要,藉助“外在”的东西,才会有安全感。此人本身就有问题!唯

有内在安定,外在才能安,故心安一切安。心若不安,谁能安汝。

自我省思

1、打败谁?才是胜利者。

2、活到现在,您胜或败?

3、什么是成功的表现呢?

成功的行为-民胞物与

人活在天地之间,当“爱护自然”;人处在彼此之间,当“珍惜缘份”。

生:人类的行为跟万物有何关系?

师:头顶蓝天,脚踩绿地,人居其中。我们是万物之 一,当然跟一切万物有关

;不论是有情的生命,或是无情的物质、不论是有形的现象,还是无形的

真理,我们皆与大自然密不可分!因为,“处处有道,事事有理,名为道

理。”宇宙之间,有 其一定的规律,所以,古云:“顺天者昌,逆天者

亡。”便是这个天理。

生:我们当如何与人、物相处?

师:人要从爱自己开始。爱自己的人,才会爱别人;爱所有人的人,才会爱一

切物;爱万物的人,才会爱天地,就能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

相处可从四点来谈:

一、与自己相处-我们最好的朋友,就是自己;最难缠的敌人,也是自己。您可

以与己对抗,亦可与祂和解!人不要自我伤害,更勿自欺欺人。了解自己、

关心自己、鼓励自己,走出您的人生,开阔您的生命,与“自己和解”吧!

二、与他人相处-“彼”为他人,“此”为自己,故为“彼此”。不要与人产生

对待,因而生起分别 心,他人胜于我,故起“嫉妒”;我胜于他人,故起

“傲慢”。心中的“不平”,会让人不满,与人抗衡;内心的“平等”,会

使人互敬,而与人和睦,与“他人和解”吧!

三、与万物相处-任何的东西,都会影响自己,不管是有生命或是无生命,我们

时时刻刻皆与这些在一起。衣服穿在身上,可显出此人的品味;盆栽摆在桌

上,可衬托此处的典雅。因此,人与物是不能分开的,请与“万物和解”

吧!

四、与自然相处-自然的景色最“迷人”,自然的表现最“动人”。人在自然中

,自然也在您心中;山上有间云野鹤,海上有渔舟点点,天上有清风明月,

地上有鸟语花香,这便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能放下尘缘,便契入

-万物静观皆自得的意境!您就成了画中仙,请与“自然和解”吧!

自我省思

1、如何与自然相处?

2、如何与人们相处?

3、如何与自己相处?

成功的习惯-破除一切

“坏习惯要改,好习惯要破。”因习惯的本身,就是一种障碍!

生:什么是习惯?

师:个人习气所养成的一种惯性。

生:习惯如何养成?

师:所有的习惯,皆经过一段日子而养成。如果您邀朋友去做一件事,或许他会

回答:“我不习惯。”故我们当知-一切的习惯,皆从“不习惯”而来!

生:为何要改习惯?

师:习惯的本质并无好坏,是人们“主观意识”来分别的。一般人都知道,坏习

惯要改,而变成好习惯;因为好习惯,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成就。结果就有

人下此定论:“好习惯等于成功”!

生:又为何好习惯要破?

师:学问不要只学一半,应当通达才是。因习惯的本身,就是一种“障碍”!

生:此话如何说?

师:每天早上去爬山,是不是好习惯?

生:它是运动,当然是好习惯。

师:如果今天下雨,不能去爬山,他心里会觉得怪怪的,好像有件事没有做。

生:我想应该会。因为那是他每天的习惯。

师:这就对了!心里怪怪的,就是一种障碍;人们常有各种习惯,如果不能顺应

其习惯,心中自然会产生挂碍和不舒服。因此,大家应看清这些事实,才能

随缘自在,顺应自然。

自我省思

1、人的习惯是如何养成?

2、您有何好与坏的习惯?

3、为何要破除一切习惯?

成功的态度-用心生活

人们每天都在生活,而能用心来体悟日常作息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因为他们不知道-用什么心,来生活。

生:常听人说用心生活,此心为何?

师:此心便是-“平常心”。

平者“平等”之义,对待一切人、事、时、地、物,皆应以平等心来处之。

“人虽有善恶,但待人皆之以‘诚’!

事虽有好坏,但对事皆之以‘专’!

时虽有昼夜,但时时皆之以‘明’!

地虽有南北,但处处皆之以‘安’!

物虽有美丑,但物物皆之以‘理’!”

常者“不变”之义,不论是顺境或是逆境,皆无所变。

“得到莫得意,失去莫失意,一切不在意,事事皆如意。”

因此,平常心就是时时保持平等之心,来看待这个世界。

自我省思

1、如何用心生活?

2、用什么心生活?

3、心为何不平等?

成功的理财-妙用金钱

有钱不是罪过,“乱花钱”才是罪过。钱的本质“无好坏”,是使用

的人造成功过。

师:水是好人,还是坏人?

生:老师为何如此说,水是物非人啊!

师:人与水尽是万物。譬如:

一、水的本质无好坏,能载舟亦能覆舟,是“驾驶人”的问题!

二、人的本质无善恶,能做善亦能做恶,是“当事人”的问题!

金钱的本质,也是如此!并非有钱是恶、无钱是善,而是使用者的问题!

生:安贫乐道是何义?

师:乐道之人不一定贫,贫困之人也非有道。会用钱之人不会被它所困,“虽贫

亦乐,虽富有道。”有钱表面上可以拥有许多东西,但却无所得。

生:此话怎么说?

师:“有钱可以买到书籍,不一定买得到‘智慧’!

有钱可以买到豪宅,不一定买的到‘心安’!

有钱可以买到名利,不一定买得到‘快乐’!

有钱可以买到权势,不一定买得到‘尊敬’!

有钱可以买到古董,不一定买得到‘永恒’!”

所以,知钱才会妙用,“用在当得,用在当舍”。

自我省思

1、您都怎么理财?

2、您都怎么用钱?

3、您都怎么布施?

成功的赚钱-钱为何物

赚钱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赚钱”。金钱只是“工具”,

是让人们来使用它,而非被它所用。

生:为何大家都贪爱钱?

师:因为人们不认识金钱!金钱是让人来用,并非拥有它使自己满足。大部分的

人钱都够用,只是一昧的想要更多,来填补那永不满足的欲望。

生:有人看钱比任何东西还重要,这是为什么?

师:此人把赚钱当成人生的全部,其实赚钱只是人生的一部份,莫反客为主,颠

倒错乱。譬如,钱就像一舟竹筏,竹筏是渡河的工具,当此人已过河就无需

此筏,此人真正要的是“渡河”,而不是要“竹筏”;人们要的是“幸福”

,而不是要更多“金钱”。

“适度的钱,可以使人‘知足’常乐!

太少的钱,可以让人‘不足’常苦!

过多的钱,可以令人‘过足’常乱!”

生:难道苦乐是随贫富而产生的吗?

师:不是的!钱的多寡不能决定苦与乐。有人富可敌国,但是他痛苦,这叫-

“富而不乐”;有人粗茶淡饭,可是他快乐,这叫-“安贫乐道”。有钱无

钱最大的关键在于用钱。

“会用钱者,谓之‘富有’。因为他是钱主人!

被钱用者,谓之‘贫穷’。因为他是钱奴才!”

自我省思

1、您对钱的执着是否很重?

2、您又为何那么依赖金钱?

3、您即使有钱又能如何呢?

成功的追求-满足内心

人到底在追寻什么?是名、是利,还是一个永远未知的欲望呢?

生:多数的人都过得不快乐,我们可以理解;为何有些人,不但有钱也有间,他

们还是不快乐呢?

师:因为他们不知道,人为何“活着”!当一个人三餐都吃不饱,其所担心的是

“经济问题”;若是物质已获得满足时,接下来就是“精神层面”;当两者

都已拥有,其内心便想要探索的是“人生真相”。因为,大部分的人,都不

明白,人生的意义和目的。

生:我也不明白?

师:一般人而言,人生追寻的目标是“名”与“利”;修行人而言,人生追求的

目的是“迷”与“悟”!其实,天下人要的不是名利,只是自己不知道而

已。

生:此话怎么讲?

师:您爱钱吗?

生:我当然喜欢!

师:赚这么多钱做什么?

生:赚钱要花啊!

师:花钱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生:为了要满足内在的欲望。这样才会快乐!

师:那您为何不直接去追寻-心中的快乐呢?又何必这么麻烦,先追名利,后享

快乐;所以,人真想要的是“快乐”,而非“名利”呀!

自我省思

1、您要名还是要利?

2、您要权还是要势?

3、您要的是什么呢?

成功的爱情-铭记在心

“爱”的真义要清楚,“情”的变化要明白;不要冲突只要爱,不要

情绪只要心。

生:“爱”的真义是什么?

师:帮助对方名为“爱”。爱不一定要常在一起,而是要在一起的“感觉”;爱

不一定要常挂嘴边,而是要时时“铭记在心”。懂真爱者,让人刻骨铭心;

不知爱者,使人容易淡忘。

生:“情”的变化又如何?

师:“情绪”是相爱最大的破坏者。两性之间,不要以个人的情绪态度来“批

评”对方、“讽刺”对方、“怀疑”对方,进而造成“伤害”对方!每人虽

有情绪起伏的时候,但不要用情绪来做借口。因为,那是最不智的人!

生:遇人不淑,该如何?

师:自认对方不能改变者,您当“离开”;自认可以改变对方者,您当“感化”

。有人说,爱情是盲目,指的就是:迷失自己,被人所惑,故叫做迷惑。遇

人不淑,“怪自己”;被人所骗,“当反省”。

生:人相处必会产生磨擦,因而造成冲突,此该怎办?

师:遇事能化解,名为“智者”;无事造问题,名为“愚者”。冲突是必然,只

是如何将问题化到最小,以致于无,那才是重点!所以,不要担心冲突,而

要学习处理事情的能力。

生:若经交往,觉得不合适,那该如何处理才好?

师:能在一起是“缘份”,顺利分开是“学问”。两性交往,勿论谁是谁非;两

者分开,莫起爱恨情仇。若真是观念不能沟通,只有选择各自发展。首先

“开导”对方、其次“帮助”对方、再来“祝福”对方、最后“离开”对

方。

自我省思

1、何谓爱情?

2、如何相处?

3、怎么分手?

成功的婚姻-牵手走过

父子应像“兄弟”,才好沟通;母女应像“姐妹”,才好相处;夫妻

应像“朋友”,才好作伴。

生:如何建立成功的婚姻?

师:婚姻就是对彼此“负责任”。成功不是偶然,是要去经营,“男当有责任,

女当要贤慧”。彼此扮好自己的角色,互相尊敬,不去伤害,此婚姻方能牵

手走过,伴您一生。

生:彼此应该关心对方,但常造成反效果,这又是为什么?

师:人常常只考虑到自己的“感受”,却没想到别人的“感觉”。夫妻间,都想

好好善待另一半,可是往往用错方法而不自觉。究其原因如下:

一、自己的观念-不了解本身在做什么,以为对别人好,对方就会有所反应

或感动。您的关心只是一厢情愿的付出,或许他人会觉得是一种负担?

故不要以自我的观点去对待别人,而应了解对方“要什么”?

二、尊重的定义-我们常客气的与人相处,但别人竟然不理不睬、甚至不

屑,是不是双方把互相尊重的定义弄错了?不妨用沟通来取代隔阂,换

一个方式或许会更好。

三、适度的关心-猜疑与关心只是一线之隔。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用关怀的口吻问对方:“今天为何那么晚回来?”他倒认为你在怀

疑他有“外遇”?建议您改变问话的模式,让他主动来谈起想聊的话

题。

四、爱情的压力-两性关系要懂得“放风筝”的哲学,双方应拥有独立自主

的空间,不要侵略对方的安全领域。当起风时,应顺势把线放长;等风

已平息,再把线慢慢收回来。不论是起风、或是无风,风筝飘到那里,

皆在您手中。

有“智慧”的女人最美,不要怕年华已逝,只怕自己没有智慧;

有“实力”的男人最帅,不要怕年老气衰,只怕自己没有实力。

自我省思

1、该如何经营您的婚姻?

2、另一伴对您有何看法?

3、夫妻要如何常相厮守?

成功的教育-亲子关系

教育子女,首重“人格发展”,功课次之;读书目的,当要“明白

事理”,功名次之。

生:现今子女难以教导,其因何在?

师:父母不能“以身作则”、师长不能“严加管教”、 社会不能“正面引导”。

实为家庭之不幸、师道之衰微、社会之动乱。

生:那该如何?

师:《三字经》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既为父母,应当教

养;既为师长,应当教育。教导者当有正确的观念,方能教出品德兼优之学

子。

一、为父母者-当刚柔并济,并告诫子女:“读书是为了明理。明如何对人

尊重、对事敬业、对物有爱、对学问有专攻。”

二、为师长者-当因材施教,并告诫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改自己毛病

脾气、个性态度、观念行为、成为有用之人。”

生:孩子若不听劝告,又该如何?

师:子女若不是为非作歹,又何需劝告!不要以父母个人的想法,来规划孩子的

将来。不要担心现在读什么学校、念什么科系、或做何事业。只要不变坏,

一切都好。

生:若子女变坏呢?

师:要相信您的孩子,坏并非永远,只是一时;人若能变坏,也仍能有变好的机

会!因为天下万物,时时在变,您的子女,也是如此。若是父母也放弃了,

谁能救呢?唯有“关心”、“爱心”、“耐心”和“智慧”,才能真正帮助

他们!

生:如何教导孩子?

师:每人皆有其个性,勿用您的模式来教育,而要随性来导正。人有人性,物有

物性,知其个性,“善用其性”;火性向上、水性向下,知其特性,“随顺

其性”。

自我省思

1、您用什么方法教育子女?

2、子女不听教诲又该如何?

3、您了解孩子们的想法吗?

成功的学习-进修之道

学习并非一时需要,而是毕生大事。人要成长必须透过进修,方能达

成您的理想。因此,能“改变自己”的人,就有成功者的条件。

生:学什么?

师:世界上最伟大的学问就是-大学之道,即是大人之学。小至修身、齐家,大

至治国、平天下皆当了解。正如一幅对联所言-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动听;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便是读书人的气质与气概,故生而为人,当要学习三大纲领:

应知“人生的意义”。

应悟“生命的本质”。

应解“生活的目的”。

生:跟谁学?

师:世间有二师,“名师”与“明师”,名师众皆知,明师无人知。故要有智慧

来判断,才不至于误人误己。最安全稳当的方法就是-

一、以真理为师-所谓依法不依人,吾爱吾师,尤爱真理。但真理在哪里,

故…

二、以自然为师-《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

然。”因我们不了解自然,故…

三、以圣人为师-圣人“仰观于天,俯察于地,中通人事。”因人们不知谁

是开悟见性的明师,故学者可以圣人为师。但圣人已不在,故…

四、以经典为师-经典是圣人所遗留下来的智慧结晶,因此,学者应当用心

体会经中的含意。

生:如何学?

师:为学之道,先明“根本”,再知“次第”,后求“方法”,功夫“自得”,

学习经典有八大步骤-

一、读经-小经日日读一遍,大经可以分章念。

二、抄经-口到手到加心到,专心抄写便入道。

三、背经-经文若能记心中,遇境才可起观照。

四、解经-诵经不解有何益,迷时经转悟转经。

五、注经-前人解释前人义,吾人眉批吾人得。

六、行经-爬山之径依图走,人生之旅按经行。

七、讲经-知行合一悟经义,解行并进方开讲。

八、无经-经典原是文字相,领悟大道还无虚。

生:学成后呢?

师:还是原来的您!

生:………

自我省思

1、您要学何经?

2、您跟什么学?

3、您该如何学?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